[嫣然·愛墾研創] 巴黎:還是那麽過熱、興奮與浮躁嗎?上

十九世紀哲學家丹納在《藝術的哲學》一書中,批評當時的巴黎在文化藝術方面,過熱、興奮與浮躁。今天的巴黎,在國際創意文化人、文創業界、藝術市場中,又是怎樣的一個評價?有什麼新的景觀嗎?愛墾根據網上最新材料綜論如下——

當代巴黎的國際文創景觀

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是國家/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 法國政府將文化與創意產業(industries culturelles et créatives, ICC)作為外交政策與軟實力的重要支柱。2019 年,文化創意產業在法國的收入大約 €920 億,佔 GDP 的約 2.3% (France Diplomacy)

出口也占一定比例,法國在影視、出版、設計、文化展覽等領域有國際貿易與跨境文化交流的實力。(France Diplomacy)

就業與經濟規模依然龐大: 在大巴黎(Paris metropolitan area / 寬廣的巴黎都市圈)內,創意產業相關工作者人數多,這些行業占都市總就業的比重很高。舉例來說,有報告指出在巴黎都市圈,創意專業(architecture、performing arts、出版、軟件、廣告等)工作人員數量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增長。(apur.org)

巴黎地域(Île-de-France)被視為文化創意就業高度集中之地,是法國創意/文化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L'Institut Paris Region)

時尚與設計仍是巴黎的全球標誌: 巴黎仍是全球四大時尚之都(與米蘭、倫敦、紐約並列)。其高級定制時装(haute couture)、奢侈品牌(luxury brands 如 Chanel, Dior, Hermès 等)、香水、美妝產業,都保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Wikipedia)

政府與城市管理機關近年也加強對本地時尚與工藝(fashion / craftsmanship)的支持政策,例如“Made in Paris”標章、設計師扶植、工坊與創意空間補貼/出租優惠等,以保護本地製造與設計師生態。(FashionUnited)

藝術市場與展覽活動活躍: 巴黎近年在國際藝術拍賣市場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例如有報導指出,巴黎的藝術市場正在趁英國 (倫敦) 因 Brexit、疫情等因素產生變動時,吸引更多藏家與拍賣行轉移重心。(Le Monde.fr)

新展覽、新藝術博覽會(如 Paris+ par Art Basel / Art Basel Paris)也顯示巴黎仍在不斷更新其藝術展示與策展的生態。(Wikipedia)

政府與公共政策積極介入: 巴黎市政府/法國中央政府有意識地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包括資助年輕設計師、提供創意空間、推廣工藝/地方藝術職人(craftspeople)以及加強文化外交。(FashionUnited)

時尚、設計、藝術教育機構如 Institut Français de la Mode (IFM) 等,在全球創意教育中佔據領先位置。(Wikipedia)

挑戰與轉型:可持續性、倫理、地方製造、生態考量:與過去僅追求潮流與奢華不同,當代巴黎時尚與文化創意更強調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生態責任以及本地工藝與材料的復興。(FashionUnited)

消費者行為與市場偏好的改變,也在推動創意產業向更多重視價值、文化內涵與社會/生態影響的方向轉型。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