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頻·廣告字戀后副作用 上

這個城市因為還在移動,時間還在流,所以我們無法停止閱讀。——李欣頻

我似乎正在失去自己。

30多年來,我從完全不知道如何與自己對話,到開始用畫畫與自己溝通,最後決定以最方便的文字書寫去認識世界……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了解並重新詮釋每個字、每個詞所傳述的物件、事情及感覺。在與別人之間一次次溝通上的誤差與挫敗,讓我不再相信既有的字匯,因為那已是別人以訛傳訛後的結果,而且開始嚴重失真,以致於非常容易地誤用、失焦。於是我開始慢慢地建立一套自己的語匯及敘事系統,讓自己可以精確地傳達自己的想法,並運用自己迷戀的詞匯,書寫在每一份文件上──傳真、上課筆記、日記、書信、電子郵件、廣告文案、存證信函、抽獎數據、客戶數據、觀影後心得、期中報告……我無法運用既有的文字格式,因為那會讓我中斷成串式的思考。我用自己思考的節奏如實地書寫自己的聲音,而且不願修改。

文字是我的鏡子,我的世界是由字與圖所建構,這也是我不擅與人用口語準確談話的原因,我說的總不是我所想的,老口是心非,所以幹脆用寫的。但話說回來,我可以用文字與別人完美的溝通嗎似乎也不行,因我的文字只能代表那一秒鐘浮遊的想法,文字永遠無法全述自己,包括潛意識的部份。所以連我自己在內,無人可以透過文字認識我的全部,但無庸置疑地,文字是我自己建構存在的最重要機制。

只是,當文字全數出版之後,我眼前的這面鏡子開始復制出成千上萬的影像,不知道是鏡相還是幻覺,所有的人可以透過手中的鏡子折射出部份的我,甚至開始有人復制了神似的語匯,與思考。文字當然有權被復制,思考也可以完全合法地被繁衍,猶如自己25歲的文字有著村上春樹的影子,26歲的文案可以看到卡爾維諾小說的痕跡,但是當我發現自己熟悉的語言模式開始長出新的感官、新的神經,有了新的名字,開始以我不知道的方向在延伸時,我頻繁地在房地產的文字、電影或藝術活動的文宣上,看到近似的文字用法,連說話的語氣都很像……和自己曾經親密的對白,被復制在自己不熟悉的媒介上,我已經弄不清那些到底是不是出自我的筆下,究竟是我失憶了,還是相似的人愈來愈多,我的知己、我的手足、我的雙胞胎、我同母異父或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陸續現身,血親族譜之大讓我不再孤單一人;滿街的維羅妮卡,讓我尋覓30多年的自己找到存在的證據。驚悚的是,當看到有人寫得更像自己時,就像在電影屏幕中看到自己不曾演出的映射,或是從陌生人手中收到自己的名片那樣令我不安。究竟誰是我誰寫出我誰比我還了解我誰在主宰我而且預言我誰在同步活出我復制我並且狎玩我異化我改造我在我不存在的時空虛設我當別人寫得更像我,而我開始寫得不像自己的時候,我該歸屬於誰的風格我要更換語匯嗎如果換了,那還會是我嗎哪一個才是真實的我我難道是一個被虛設的身份,活在近似網絡復制的生態中當電腦關機,我就隨電源消失該怎麼辦我正在失語。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