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家長,大概不外兩種。一種希望給小孩“對的童年”,另一種希望給小孩“快樂的童年”。“對的童年”,就是把握時機拼命學習,以求盡早領先別人。這種小孩的生活被排得滿滿的,要上學要寫功課,還要補英文補碼學補作文補舞蹈……的確,這樣的童年,大概快樂不到哪裏去。

主張應該給小孩“快樂童年”的家長,多少有點看不慣、甚至看不起“對的童年”那一派。他們強調“童年只有一次”,不想給孩子任何壓力,要送他們去森林小學,只能接受“啟發教育”,而且要對小孩輕聲細語,不能有一點強迫或壓抑。

“幹嗎不讓孩子快樂?”這派家長習慣理直氣壯地問。是啊,這樣教小孩,小孩是會快樂得多。然而人類至今還沒有辦法設計出完美的,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教育方法,度過“快樂童年”長大的人,難免也要承受“快樂童年”帶來的後遺癥。

西方發展心理學就探討過“快樂童年征候群”。“快樂童年征候群”是起源於“快樂童年”畢竟要結束。曾經有過“快樂童年”的人,一旦開始被迫要獨立長大,開始有了生活上的種種壓力,就會無可避免地懷念起那段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

童年無法再來,童年快樂記憶卻揮之不去,“征候群”於是主要表現為一種心理上的空虛與失落。每一個新的日子,對受困於“快樂童年征候群”的人而言,不是新鮮經驗的累積,不是新鮮機會的開展,而是一次次痛苦的失落襲擊。和那記憶的童年快樂相比,現實多麽貧乏!現實的每一個日子,和過去對照而彰顯其“匱乏”的本質,殘酷地提醒著童年不再的事實。

這種人的時間中的主客關系,和別人相反。一般人會因為現實的刺激蜂擁而來,逐漸淡忘了對過去的記憶。愈近的現實,在成長意識裏愈重要,愈久之前的記憶就不斷被推到意識的邊緣去,愈來愈模糊黯淡。活在“快樂童年征候群”裏的人,卻是愈活記憶愈重要、愈鮮明。現實中的任何痛苦,都讓他追想起童年的快樂,讓那快樂更鮮明。就算現實中有什麽快樂,也都還是引發他童年同類快樂的記憶,現實快樂成了童年快樂記憶的抄襲仿制品,他真正享受的不是現實中的快樂,而是現實快樂挑激起的童年快樂記憶。

現實與記憶的反復對比映照,終致使得童年“純粹化”,變成一切快樂的具體聚集。任何現實裏的痛苦,都能在童年記憶中找到安慰與治療;任何現實裏的快樂,也都能喚起童年記憶裏更巨大、更“純粹”的快樂。記憶非但不會褪色不會消逝,還會愈來愈清楚、愈來愈重要。那麽清楚、那麽重要的記憶,慢慢也就分不清楚哪些是真的從童年經驗傳留下來,哪些是後來陸續自我演繹、想象富麗的了。

活在這種狀況裏的人,會隨著現實而改變其記憶。因為記憶才是他們生命的本體,他們總是訴諸記憶才能處理現實經驗。對他們而言,現實是失落,現實給他怎樣的不愉快,他就會轉而在過去記憶裏尋求補償。

例如說,現實裏的貧窮,會引發他“記得”童年的富裕。現實裏如果不得人緣、遭到排擠,他就會“記得”童年時周圍的每個人都多麽喜歡他,將他當作寶貝。如果現實裏求取不到暗戀的人青睞,他就“記得”小時候怎樣揮霍、甚至辜負別人對他的愛。

歷史上最有名的“快樂童年征候群”表現,首數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吧!普魯斯特將自己關在房子裏,借由寫作同時將自己關在記憶中,巨細靡遺地召喚、記錄童年的種種。有人質疑他怎麽可能有那麽好的記憶力,不過這種質疑實在是搞錯方向了,像普魯斯特這種人,記憶就是存在、記憶就是一切,他真正活在記憶中,也只能活在記憶中。

《追憶似水年華》書中,普魯斯特不只記憶,而且記憶過去的記憶、記憶關於記憶的記憶,分析探討記憶,記憶分析探討記憶的記憶,層次之多之復雜之細膩,令人嘆為觀止。

《追憶似水年華》因而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懷舊文學成就。懷舊,nostalgia這個字拆開來看,指的就是“關於過去的痛苦”,或“因過去而帶來的痛苦”。的確,盡管普魯斯特記載了那麽多童年往事的快樂,然而潛伏在敘述底層,畢竟永遠有著那拋擲不去的痛苦,失落的痛苦。當快樂變成記憶,也就意味著快樂的失落;而當記憶成為生活最重要的快樂來源,也就意味著人無法從現實、當下體驗快樂了。

閱讀《追憶似水年華》,讓我們驚異於人的記憶世界,原來可以豐富到這種地步,然而卻也讓我們慶幸,還好大部分的我們,都有一定程度的現實可供立足依恃,不可能也不需像普魯斯特那般,靠著擁抱、剪裁乃至吮食記憶,才有辦法活下去。

閱讀《追憶似水年華》,探索個人的懷舊情緒,還應該讓我們思索:那麽在社會、集體的層次上,記憶又如何產生、如何消逝、如何再制、如何浮顯、如何變形?

在我們這個社會上,不是也有不少人以不同形式,展現出集體的“快樂童年征候群”跡象嗎?有一群人,他們的“快樂童年”是日本殖民時代,他們一直借由建構一套日本殖民時代記憶,來抗拒洶湧來襲的現實挫折。日本殖民統治結束,對他們而言,正是失落的開始。

現在不也有另外一群人,以國民黨時代為其不可復歸的“快樂童年”嗎?他們想起那個時代的經濟奇跡、治安平靜、風俗樸實,對照了現實的種種不堪。對這些人而言,政黨輪替才是失落的源頭。我們有“失憶”與“失憶政治”,另外這個社會還有“懷舊”與“懷舊政治”。懷舊中的痛與樂,有時候或許比誰當“總統”誰當主席,更關乎臺灣政治往哪裏走、演化成什麽樣的權力結構呢!

Views: 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