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42)

陳祖芬《走進寧波》青春出臺

那不是F4嗎?說著我不由走了過去。

那是F4——的照片。女工宿舍裏,各人的床頭貼著各人的偶象,都是大張的宣傳畫或是2004年的月份牌——濮存昕、張柏芝、王力宏、孫燕姿、陳冠希、S·H·E。睡在雙層床上層的,還把大張的偶象海報糊在天花板上,可憐的濮存昕們好像失去了地心引力似地成天站在天花板上。新生代小女生的代表組合S·H·E女子三人組的一首歌叫《SupperStar》(巨星)。

你主宰,

我崇拜,

沒有更好的辦法,

Youaremysupperstar(你是我的巨星)。…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July 16, 2016 at 7:54pm — No Comments

茅盾·鄉鎮寫真 冥屋

小時候在家鄉,常常喜歡看東鄰的紙紮店糊"陰屋"以及“船,橋,庫"一類的東西。那紙紮店的老板戴了闊銅邊的老花眼鏡,一面工作一面和那些靠在他櫃臺前捧著水煙袋的閑人談天說地,那態度是非常瀟灑。他用他那熟練的手指頭折一根篾,撈一朵漿糊,或是裁一張紙,都是那樣從容不迫,很有藝術家的風度。

兩天或三天,他糊成一座"陰屋"。那不過三尺見方,兩尺高。但是有正廳,有邊廂,有樓,有庭園;庭園有花壇,有樹木。一切都很精致,很完備。廳裏的字畫,他都請教了鎮上的畫師和書家。這實在算得一件"藝術品"了。手工業生產制度下的“藝術品"!

它的代價是一塊幾毛錢。…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July 16, 2016 at 7:53pm — No Comments

葉楠·南沙垂釣

葉楠(1930~2003),當代作家。著有《巴山夜雨》、《花之殤》、《蒼老的藍》等。

熱帶風暴一路擁抱著我們,死死糾纏著我們,給予我們無法擺脫的過分粗暴的溫存。以致讓我們在颶風、豪雨、濃重的烏雲和滾動的浪的群山中,艱難地穿過通往南沙海域的航程。我們既看到了大洋的獰厲,也看到大洋的無與倫比的雄偉。它激起人不息的拼搏和超越的意識要遠比給予人的恐懼多得多。當風暴舍我們而去的時候,眼前展現出驚人的熱帶海洋所特有的絢麗。光線的明亮,色彩的濃烈,是任何地域所沒有的,這裏是光和色彩的世界。鰹鳥、海燕、燕鷗,張開狹長的翅膀,緊貼著藍緞子般的海面優雅地滑翔,海豚、飛魚恣肆地忘情地彈跳,彩色雲朵在海空悠然結隊巡航,這裏也是歡騰的世界。…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July 16, 2016 at 7:50pm — No Comments

巴金·生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作家、翻譯家。有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散文集《海行雜記》、《隨想錄》,譯作《往事與隨想》、《處女地》等。



死是謎。有人把生也看作一個謎。

許多人希望知道生,更甚於願意知道死。而我則不然。我常常想了解死,卻沒有一次對於生起過疑惑。

世間有不少的人喜歡拿“生是什麽”、“為什麽生”的問題折磨自己,結果總是得不到解答而悒郁地死去。…

Continue

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July 16, 2016 at 7:49pm — No Comments

休漠·自然的秘密是隱蔽的

休漠(1711——1776),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生於愛丁堡。11歲入愛丁堡大學。1729年起專攻哲學。1734年赴法國進修哲學。曾任英國駐法使館秘書、代辦。1767年至1768年任副國務大臣。他在哲學上主張知識來源於經驗,提出不可知論;在經濟學上提出了貨幣數量論。著有《人性論》、《道德和政治論說文集》、《人類理解研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對話錄》等。…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6, 2016 at 7:46pm — No Comments

汗 漫·盆地書

  出生地,余沖

  …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uly 16, 2016 at 7:46pm — No Comments

伯爾·一 定照辦

亨利希·伯爾(1917~1985)德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正點到達》、《女士和眾生相》、《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等。1972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為了表揚他的作品,這些作品兼具有對時代廣闊的透視和塑造人物的細膩技巧,並有助於德國文學的振興。”



——一則事業心強的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uly 16, 2016 at 7:45pm — No Comments

高行健·王蒙的《雜色》

  當代文學是很少被認為有傑作的,因為是當代人寫的,寫的又是當代活人的事, 遠不如古人寫的死去了的生活那樣幸運。崇尚已經作古了的人是文學史的事情,於 是被註釋、被評點、被分析得頭頭是道。而一經入史便成為大家,於是又被引證、 被考據,成為準則,當作經典,連現今的言行也從中找尋出處和根據。作家一旦死 去,作品方變得神聖起來。當代作家生前則難得有這分榮幸,即使受到推崇,也總 留有餘地,免得驕傲。至於批評,則又當別論。然而,當代作品如果能有傑作,我 想王蒙的《雜色》可以屬於這傑作之林,雖然這麼說無疑是有爭議的。

  主人公曹千里,一位熱情、有抱負卻因此倒了霉的老小伙子,在我們都熟悉的 那個時代,被發配到了邊疆,即使是「自願的」,也還是被發配,騎上了一匹毛色 混雜的老馬,小說《雜色》的題目就這麼來的。他們到牧場上去,曹千里同他的老 馬,又可以說老馬同曹千里,因為這老馬同曹千里互為寫照,難捨難分。他們從牧…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uly 16, 2016 at 7:45pm — No Comments

蕭紅·家庭教師

  20元票子,使他作了家庭教師。

  這是第一天,他起得很早,並且臉上也象愉悅了些。我歡喜地跑到過道去倒臉水。心中埋藏不住這些愉快,使我一面折著被子,一面嘴裏任意唱著什麽歌的句子。而後坐到床沿,兩腿輕輕地跳動,單衫的衣角在腿下抖蕩。我又跑出門外,看了幾次那個提籃賣面包的人,我想他應該吃些點心吧,八點鐘他要去教書,天寒,衣單,又空著肚子,那是不行的。

  但是還不見那提著膨脹的籃子的人來到過道。…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July 16, 2016 at 7:44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歐遊雜記》柏林

柏林的街道寬大,幹凈,倫敦巴黎都趕不上的;又因為不景氣,來往的車輛也顯得稀些。在這兒走路,盡可以從容自在地呼吸空氣,不用張張望望躲躲閃閃。找路也頂容易,因為街道大概是縱橫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最大最闊的一條叫菩提樹下,柏林大學,國家圖書館,新國家畫院,國家歌劇院都在這條街上。東頭接著博物院洲,大教堂,故宮;西邊到著名的勃朗登堡門為止,長不到二裏。過了那座門便是梯爾園,街道還是直伸下去——這一下可長了,三十七八裏。勃朗登堡門和巴黎凱旋門一樣,也是紀功的。建築在十八世紀末年,有點仿雅典奈昔克裏司門的式樣。高六十六英尺,寬六十八碼半;兩邊各有六根多力克式石柱子。頂上是站在駟馬車裏的勝利神像,雄偉莊嚴,表現出德意誌國都的神采。那神像在一八零七年被拿破侖當作勝利品帶走,但七年後便又讓德國的隊伍帶回來了。 …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uly 16, 2016 at 7:44pm — No Comments

愛倫坡·卷入美爾斯卓姆大海漩

上帝對大自然的做法跟我們不同,卻跟他賜予天恩的做法相同。我們設想的模式跟上帝作品的浩大、深沈、玄妙無法比擬。上帝的作品比德莫克利特[1]的井還要幽深。——約瑟夫·格蘭威爾



現在我們來到了山崖的最高峰,老人似乎累得好幾分鐘說不出話來。

“不久以前,”他終於開了口,“我原有可能像我最小的兒子一樣領你來走這條路的,但是大約三年前出了一件事,一件活著的人絕對遇不到的事——至少還沒有活人講過的事。那六小時的恐怖經歷從肉體到靈魂打垮了我。現在你覺得我是個極其衰老的人,可我並不衰老。但是那一天,還不到一天時間,我像烏鴉羽毛般黑亮的頭發就全白了,四肢也癱軟了,神經也衰弱了。我稍一用力就發抖,見了影子都害怕。我從這小小的懸崖上往外一望,也會感到頭昏眼花,你知道嗎?”…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July 16, 2016 at 7:42pm — No Comments

龍應臺·行萬里路 發現臺灣發現我~在瘋狂中保持清醒

經過四個多月的審訊,舉世矚目的柏林圍墻守衛案子終於有了結論。一九八九年二月,圍墻頹倒的半年前,十歲的克利斯和高定在逃亡時被擊倒;克利斯當場死亡,高定足踝踩中槍。

被告的四個年輕的士兵,兩個被判無罪,因為他們只是口頭發出命令:"射!"用槍射擊高定腳部的士兵判了兩年徒刑,但是可以假釋;最重的,是開槍射殺克利斯的士兵,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釋。

法官對被告解釋他的判決:東德的法律要你殺人,可是你明明知道這些唾棄暴政而逃亡的人是無辜的,明知他無辜而殺他,就是有罪。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還有"良知"這個東西。當法律和良知沖突的時候,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不是法律。…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uly 16, 2016 at 7:42pm — No Comments

談正衡·梅雨與梅乾菜

就像梅雨也叫做“黴雨”一樣,梅乾菜也被稱作“黴乾菜”。其實梅乾菜同梅雨並無時間上的干連,只是都產自於長江中下遊梅雨帶地域,於是,梅幹菜才有了濃郁的江南味道。

如果認為梅幹菜就是芥菜、大白菜或雪裏蕻腌後曬幹就成,將鹹幹菜和梅幹菜當作一回事,那就錯了。其實,真正的梅幹菜,都是從腌菜缸裏拉出來放鍋裏蒸煮後,再紮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掛竹竿和繩索上(有的直接攤放在橋頭或河邊的石頭上)晾透曬幹而成。有時,曬得半幹時還要回鍋蒸一次,再曬幹。一般來說,那大多在陽光明媚的暮春的時候。也有人家,事先把蒸好的鹹菜切細放竹匾晾曬,直到浸透了舒緩而沈靜的暮春陽光的氣息。好的梅幹菜,無粗莖與老葉,捏手裏鹹潮鹹潮的,色澤深濃,有一種勘破世事的沈黯與灑然。…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ly 16, 2016 at 7:41pm — No Comments

歐陽江河·咖啡館

一杯咖啡從大洋彼岸漂了過來,隨後

是一只手。人握住什麽,就得相信什麽。

於是一座咖啡館從天外漂了過來,

在周圍一大片灰暗建築的掩蓋下,

顯得格外觸目,就像黑色晚禮服中

露出一小片雪白的襯衣領子。

我未必相信咖啡館是真實的,當我

把它像一張車票高舉在手上,…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July 16, 2016 at 7:38p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醫生夫婦》

 迪克·博爾頓從印第安營地來替尼克的父親鋸木材。他隨帶兒子埃迪和另一個叫比利·泰布肖的印第安人。他們走出林子,從後門進來,埃迪扛著長長的橫鋸。他走路時鋸子就在肩上啪嗒啪嗒發出樂聲。比利·泰布肖帶著兩把活動大鐵鉤。①迪克挾著三把斧子。

他轉身關上院門。那三個徑自走在他頭裏,直奔湖岸而去,木頭就掩埋在岸邊沙灘裏。

這些木頭原是“魔法”號輪船拖運到湖邊工廠裏來,②從大筏堰口氣失的。木頭漂流到沙灘上來,要是沒碰上什麽事,“魔法”號上的水手遲早會乘一條劃子,順著湖岸劃來,找到木頭,用帶環的鐵釘釘住每根木頭的端頭,然後把木頭拖到湖面上,做一個新的筏堰。不過伐木工興許不會來找木頭,因為區區幾根木頭犯不著出動水手來撈取。要是沒人來撈,這些木頭就會泡足水,在沙灘裏爛掉。…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July 16, 2016 at 7:38pm — No Comments

契科夫·新娘

已是晚上十點多鐘,一輪滿月照耀著花園。舒明家裏剛做完晚禱,那是祖母瑪芙拉·米哈伊洛夫娜吩咐做的。之後,娜佳跑到花園裏,這時她看到,大廳裏已擺好桌子,放上冷盤;祖母穿著華麗的絲綢連衣裙正忙碌著;教堂大司祭安德烈神父跟娜佳的母親尼娜·伊凡諾夫娜在說話。隔著窗子望過去,此刻母親在傍晚的燈光下不知怎麼顯得十分年輕;安德烈神父的兒子安德烈·安德列伊奇站在一旁,註意地聽著他們的談話。

花園裏寂靜而涼爽,黑糊糊的樹影靜靜地躺在地上。可以聽到遠處一片青蛙的鼓噪,很遠很遠,大概在城外了。洋溢著五月的氣息,可愛的五月!你深深地呼吸著,不由得會想:不在這兒,而在別處的天空下,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在田野和樹林裏,此刻萬物正生機勃勃,春意盎然,大自然如此神秘、美麗、富饒而神聖,卻是軟弱而有罪的人難以領會的。不知為什麼真想哭一場才好。…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July 16, 2016 at 7:36pm — No Comments

王溢嘉的文字城堡·「中國元素」的迷惘

大家為什麼會這麼熱衷到先進文明中尋找中國元素,然後津津樂道、陶醉其中?

2009年9月,林瓔設計的「美國華人博物館新館」在紐約唐人街隆重開館。第一次知道林瓔,是多年前到華府時,去參觀她設計的越戰紀念碑(牆)。



從高空俯瞰的越戰紀念碑

它的造型非常獨特:兩面成V字形相交的黑色花崗岩壁,從地下三米深處緩緩升起,直到與地面相交,牆上鐫刻著58132名越戰陣亡美軍的名字。當你沿著斜坡往下走時,猶如在閱讀一本敍述越南戰爭的書,但也能感覺到好像大地裂開來接納那些死者。…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July 16, 2016 at 7:30pm — No Comments

榴槤飄飄

榴槤臭中混甜,被譽為“水果之王”,由於其氣味特異,捧場客愛其韻味獨特,厭惡者卻遠聞其味而避之。郁達夫在《南洋遊記》中寫道“榴槤有如臭乳酪與洋蔥混合的臭氣,又有類似松節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

在印尼去蘇北先達有一項必須參與的節目,那就是吃先達的榴槤。每次望著有著鋒利大刺尖硬外殼的果實,讓人想起古人用的狼牙棒,再刨開外殼一股混甜的氣味飄之而來,當你把手中的果肉送入口中馬上有種綿粘滑潤的感覺,這時味蕾反映到大腦的中…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16, 2016 at 7:30pm — No Comments

蔣勳《忘言書》童年往事

童年,是許多不成形的畫面,點點滴滴,片片段段,好像各不相幹,好像不可理解,又似乎隱含著生命最初始的驚愕,成為我們一生揮之不去的記憶…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uly 16, 2016 at 4:53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