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近期,許多傳統媒體人紛紛辭職,開設公眾號做起了自媒體。時下的年輕人,紛紛通過直播的形式找到了新的掙錢方法。還有如羅輯思維、papi醬這樣的網紅通過內容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毫無疑問,這是內容創業者得到最好的自我實現商業價值的機會。眾多的內容創業者還沒思考清楚應該要做什麽,就被這股內容創業浪潮席卷而去,泥沙俱下。內容創業時代不能“拍腦袋幹事”,不論是誰,都應該用清晰冷靜的眼光觀察一下這個“內容紅利”時期。
內容紅利時代,自媒體和網紅應該怎麽做…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2, 2016 at 1:17pm — No Comments
第八章·石斑魚形石笛
1
回家之後的三天裏,明一直沒能起床。從柯樹的樹洞裏往山下"森林之家"而來的路上,也是請鼯叔叔背下來的。
在那三天裏,只要清醒著,明就一直在思考"有生以來第一次遇見的、實在不可思議的事情"。竟然前往一百二十年以前的世界,並在那個世界裏邂逅了生氣勃勃的孩子們(銘助君也是一副生動的孩子面孔)。
"盡管如此,更加不可思議的,"明在想,"是現在又回到了這一側的世界……"…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12, 2016 at 1:15pm — No Comments
一、文化資源的存在
乾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距今約有1752年歷史。從古時的軍事重地到商業發展的交通要塞,乾州古城的歷史文化十分豐富。它曾是南長城軍事防禦線上重要的指揮中心,清朝中衰之戰――乾嘉苗民起義的主戰場,流傳著1925年川軍熊克武部隊炸不開乾州石城的傳奇故事;它曾開通司馬、鎮溪(峒河)、武溪(??溪或萬溶江)三大水系,商旅直底洞庭與漢口,條條官道分別通往瀘、鳳、永餒、思南、印江、茶桐、秀山等地;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戰略的轉移,修築了湘川公路及乾州至所裏(吉首)的公路支線,水陸並進,創造了乾州古城的輝煌。…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August 12, 2016 at 1:14pm — No Comments
閻綱(1932~),陜西禮泉人,作家。著有《小說論集》、《文壇徜徉錄》、《神·鬼·人》、《余在古園》等。
女兒閻荷,取“延河”的諧音,爸媽都是陜西人。菡萏初成,韻致淡雅,越長越像一枝月下的清荷。大家和她告別時,她的胸前置放著一枝枝荷花,總共三十八朵。
女兒1998年前查出腫瘤,從此一病不起。兩次大手術,接二連三地檢查、化療、輸血、打吊針,禍從天降,急切的寬慰顯得蒼白無力,氣氛悲涼。可是,枕邊一簇簇鮮花不時地對她綻出笑容,她睜開雙眼,反而用沈靜的神態和溫煦的目光寬慰我們。我不忍心看著女兒被痛苦百般折磨的樣子,便俯下身去,梳理她的頭發,輕吻她的前額。…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August 12, 2016 at 1:14pm — No Comments
我對我兒子最早的懲罰是提高自己的聲音,那時他還不滿兩歲,當他意識到我不是在說話,而是在喊叫時,他就明白自己處於不利的位置了,於是睜大了驚恐的眼睛,仔細觀察著我進一步的行為。當他過了兩歲以後,我的喊叫漸漸失去了作用,他最多只是嚇一跳,隨即就若無其事了。我開始增加懲罰的籌碼,將他抱進了衛生間,狹小的空間使他害怕,他會在衛生間裏"哇哇"大哭,然後就是不
斷地認錯。這樣的懲罰沒有持續多久,他就習慣衛生間的環境了,他不再哭叫,而是在裏面唱起了歌,他賣力地向我傳達這樣的信號——我在這裏很快樂。接下去我只能將他抱到了屋外,當門一下子被關上後,他發現自己面對的空間不是太小,而是太大時,他重新喚醒了自己的驚恐,他的反應就像是剛進衛生間時那樣,嚎陶大哭。可是隨著抱他到屋外次數的增加,他的哭聲也消失了,他學會了如何讓自己安安靜靜地坐在樓梯上,這樣反而讓我驚恐不安。他的無聲無息使我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我開始…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12, 2016 at 1:13pm — No Comments
一
出殯後我還在瓦西裏耶夫斯科耶待了半個月。那種生活不可思議地和可怕地剛剛結束了,我親眼目睹了一切,感受依然是鮮明而矛盾的。
在那些日子裏,我感到更痛苦的是還要經受一次考驗——同即將回家去的安卿告別。但在這次考驗中,我也能發現某種令人傷心的慰藉。
父親和彼得·彼得羅維奇為了表姐決定在瓦西裏耶夫斯科耶再待一些時候,我也留下來了——這不僅僅是因為安卿。雖然我對她的愛戀與日俱增,但不知為什麼我總想把那矛盾的感情拖延下去。這些感情控制著我,使我不能撇下《浮士德》。這本書是我當時在皮薩列夫的書堆中偶然找到的。我完全被它吸引住了:
在事業的鼎盛時期,生活有如波濤,…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ugust 12, 2016 at 1:13pm — No Comments
第二天一早上課,恰恰輪到作文。學生們都笑嘻嘻地說肯定是寫昨天的電影。我說: “昨天的電影?報上評論了好多年了,何消你們來寫?我們寫了不少的事,寫了不少我們看到的事。今天嘛,寫一篇你們熟悉的人。人是活動的東西,不好寫。大家先試試,在咱們以前的基礎上多一點東西。多什麽呢?看你們自己,我們以後就來講這個多。”班長說: “我寫我們隊的做飯的。”我說: “可以。”又有學生說寫我。我笑了,說: “你們熟悉我嗎?咱們才在一起一個多月,你們怕是不知道我睡覺打不打呼嚕。”學生們笑起來,我又說: “隨便你們,我也可以做個活靶子嘛。”
學生們都埋了頭寫。我忽然想起歌子的事,就慢慢走動著說: “今天放學以後,大家稍留一留,我有一支好歌教你們唱。”學生們停了筆,很感興趣。我讓學生們好好寫作文,下午再說。…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2, 2016 at 1:12pm — No Comments
那裏煙霧迷蒙,五百步外就看不清楚;空氣郁塞,叫人透不過氣似的。門外是東西向的一道長堤,沙土築成,相當寬,可容兩輛大車。堤岸南北兩側都砌著石板。客棧在路南,水道在路北。客棧的大門上,架著一個新刷的招牌,大書“客棧”二字。道旁兩側都是古老的楊柳。驛道南邊的堤下是城市背面的荒郊,雜樹叢生,野草滋蔓,爬山虎直爬到驛道旁邊的樹上。遠處也能看到一兩簇蒼松翠柏,可能是誰家的陵墓。驛道東頭好像是個樹林子。客棧都籠罩在樹林裏似的。我們走進臨水道的那一岸。堤很高,也很陡,河水靜止不流,不見一絲波紋。水面明凈,但是雲霧蒙蒙的天倒映在水裏,好像天地相向,快要合上了。也許這就是令人覺得透不過氣的原因。順著蜿蜒的水道向西看去,只覺得前途很遠很遠,只是迷迷茫茫,看不分明。水邊一順溜的青青草,引出綿綿遠道。
古老的柳樹根,把驛道拱壞了。驛道也隨著地勢時起時伏,石片砌的邊緣處,常見塌陷,所以路很難走。河裏也不見船只。…
ContinueAdded by 客家 庫 on August 12, 2016 at 1:12pm — No Comments
因為近在咫尺,以為什麽時候要去就可以去,我們對於本鄉本土的名區勝景,反而往往沒有機會去玩,或不容易下一個決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對於富春江上的嚴陵,二十年來,心裏雖每在記著,但腳卻沒有向這一方面走過。一九三一,歲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黨帝,似乎又想玩一個秦始皇所玩過的把戲了,我接到了警告,就倉皇離去了寓居。先在江浙附近的窮鄉裏,遊息了幾天,偶而看見了一家掃墓的行舟,鄉愁一動,就定下了歸計。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和家人等去上了幾處墳,與許久不曾見過面的親戚朋友,來往熱鬧了幾天,一種鄉居的倦怠,忽而襲上心來了,於是乎我就決心上釣臺訪一訪嚴子陵的幽居。
釣臺去桐廬縣城二十余裏,桐廬去富陽縣治九十里不足,自富陽溯江而上,坐小火輪三小時可達桐廬,再上則須坐帆船了。…
Added by 旅遊 庫 on August 12, 2016 at 1:11pm — No Comments
我一向是對於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於和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於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倒不是因為“後生可畏”。多半他們長大成人之後也都是很平凡的,還不如我們這一代也說不定。
小孩是從生命的泉源裏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小孩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糊塗。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怎樣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把長輩們大大的嚇唬一下。
青年的特點是善忘,才過了兒童時代便把兒童心理忘得幹幹凈凈,直到老年,又漸漸和兒童接近起來,中間隔了一個時期,俗障最深,與孩子們完全失去接觸——剛巧這便是生孩子的時候。…
Added by A'Lessy on August 12, 2016 at 1:10pm — No Comments
那朵頗八十年代的波斯貓在這樣
摩登底暖氣玫瑰花般底陶冶下,
遂作秀似底在這方顯得已殘破不
堪而盛載古典沈重得令人有時觸
及不免迸發發思古之幽情的悲慟
所包圍的書城中,對著她那應該
憐憫和慰藉的主人搔首弄姿,販
賣起楊貴妃來。她那豐腴樣在我
年少不更事的拚鬥中建築起來的…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12, 2016 at 1:06pm — No Comments
關於生活所有該知道的事,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了。如果還要靠看書來提醒,只因我們習性太深。手機,一種最能剝奪自由的工具,卻總被宣傳成“讓你自由自在,隨時保持聯系”的好東西。沒有手機的年代,一般打工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門工作老板找不到他,下班離去老板還是找不到他,現在可不同了。李奧巴伯塔(Lee Babauta)的部落格“禪習慣”(Zen habits)全是至為簡單的提示,但點擊率驚人,成了全球頭50大最受歡迎的部落客。然後,僻居關島的他再把部落格發展成一本小書《少做一點不會死!》(The power of less),依然是本暢銷書。…
Continue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August 12, 2016 at 1:05pm — No Comments
——古埃及文化隨想
我面對著雄偉浩瀚、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心裏的問號不是這二百三十萬塊巨石怎樣堆砌上去的,也沒有想到天外來客,而是奇怪這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竟是一座墳墓!
當代人的生命觀變得似乎豁達了。他們在遺囑中表明,死後要將骨灰揚棄到山川湖海,或者做一次植樹葬,將屬於自己最後的生命物質,變為一叢鮮亮的綠色奉獻給永別的世界。當天文學家的望遠鏡把一個個被神話包裹的星球看得清清楚楚,古遠天國的夢便讓位於世人的現實享受。人們愈來愈把生命看做一個短暫的興滅過程。於是,物質化的享樂主義便成了一種新宗教。與其空空地企望再生,不如盡享此生此世的飲食男女。誰還會巴望死亡的後邊出現奇跡?墳墓僅僅是一個句號而已。人類永遠不會再造一個金字塔吧。…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August 12, 2016 at 1:05pm — No Comments
理查愛上菲利佩洛的妻子,知道她本性善妒,假意跟他說,菲利佩洛要和他的妻子在浴室幽會。她冒充理查的妻子來到浴室,去和丈夫同睡,結果發覺她是跟理查睡在一起。
愛莉莎把故事講完之後,女王十分贊賞齊馬的聰明,於是吩咐菲亞美達接下去講一個故事。她微笑答應。遵照女王的意旨,這樣開言道:
我們這座城市,雖然形形色色,應有盡有,各種話題都講個不完,但是我覺得,有時候談談別處的傳聞,也很有趣,所以我打算象愛莉莎那樣,講一段外鄉的事跡。這故事發生在那不勒斯,講的是一個女人,怎樣正經,怎樣冷若冰霜,可是她的情人比她聰明,用巧妙的手段,叫她還不曾開出愛情的花朵,先就嘗到了愛情的果實。大家聽了,一方面可以拿這過去的事來解悶;同時,萬一自己遇到這類事,也可以特別謹慎些。…
Added by Pabango on August 12, 2016 at 1:04pm — No Comments
許多年前我做過一篇叫作《鳥聲》的小文,說古人雲以鳥鳴春,但是北京春天既然來得很短,而且城裏也不大能夠聽得鳥聲。我住在西北城當時與鄉下差不多少,卻仍然聽不到什麽,平常來到院子裏的,只是啾唧作聲的麻雀,此外則偶爾有只啄木鳥,在單調的丁丁啄木之外,有時作一兩聲幹笑罷了。麻雀是中國到處都有的東西,所以並不希罕,啄木鳥卻是不常看見的,覺得有點意思,只是它的叫聲實在不能說是高明,所以文章裏也覺得不大滿意。…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August 12, 2016 at 1:03pm — No Comments
程蟬·專寫艷詞柳三變
記得小時候看三言二拍的白話故事裏就有柳永,風塵飄徙裏有著總也掩不住的疲憊。周圍簇擁著內心哀傷的女孩子們,外貌嬌艷。那些女子的未來都在風裏漂浮著,他同情她們,因為他也是。連死去了都是女人的眼淚單葬他。所謂“《離騷》寂寞千年後,《戚氏》淒涼一曲終”(王灼《碧雞漫誌》引“前輩”詩句)。其實等到作《戚氏》的時候,他已經少作艷詞,開始寫“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去年時”的句子。艷詞這類的少年情懷(也許還有中年)已經被長期的困頓生活折辱,也就是說他與權勢話語終於在觀念上取得了一致,於是開始後悔自己的當年,因此才有“追往事,空愁慘顏”之句。…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ugust 12, 2016 at 1:03pm — No Comments
盡管呼吸困難,大偉仍舊奮力地攀上那塊擱著他的衣服的巖塊。他拿了一條大毛巾裹著他細瘦發顫的身軀,並且急速地揉搓著雙手。現在一切都結束了,他覺得無比地暢快。他一旦下決心要跳下水去,就沒有任何事或物能阻止得了——即使是那叢聳在翻滾的波濤上的危巖,那冷冽的黎明,或是,他父親憤怒的咆哮。
“把你的南瓜處理幹凈,大偉!”他父親說。
…
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August 12, 2016 at 1:02pm — No Comments
固執的姑娘又逃跑過一次,而這“次”是最後一次。
那是四月裏一個暖和的夜晚。……十二點鐘早已敲過,可是布蘭沙爾太太的夏季劇場裏,節目還沒結束。……魔術師丘莉小姐在舞臺上變戲法。……她從女人的半高腰皮靴裏放出一群鴿子,隨後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又拉出一件女人的很大的連衣裙。……她把連衣裙往地下一放,又往上一提,底下就鉆出個小男孩來,穿著美菲斯托費爾①的服裝。戲法都是老一套,不過作為“助興節目”倒還可以看看。布蘭沙爾太太的劇場所以表演節目,也不過是要使這家飯店保持劇院的名稱而已。客人們多半在吃菜喝酒而不大看舞臺。柱子後邊和包廂裏面都擺著小桌子。頭一排客人背對舞臺坐著,因為他們正舉起長柄眼鏡打量坐滿整個第二排的妓女。所有的客人大半在走動而不是坐在位子上。…
Continue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August 12, 2016 at 1:02pm — No Comments
印度國王和鐵路大亨幹的事對普通人來說可望而不可即。但人活著不能只是為了活著,否則跟睡了吃、吃了睡的豬仔有什麽區別?
如果做一份關於夢想的問卷調查,可能有超過一半的中國青年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四個字:環遊世界。其中大部分人說完也就把這夢想束之高閣,因為他們總被各種各樣的理由羈絆,但還是有一些人整理好背包,趁著夜色出發了。
谷嶽和劉暢搭車去了柏林,從北京到柏林,三個月換了88輛車,行程超過16000公裏。最終谷嶽見到了他在德國的女友,劉暢完成了他三十歲的成人禮。…
Continue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August 12, 2016 at 1:01pm — No Comments
大約一萬年前,石器從打制過渡到磨制,復合生產工具進入全盛時代。在人類生活實踐的長河中,這時出現了三項劃時代的成就:種植業、養殖業和制陶業。這就是考古學所稱的新石器時代。這三項成就,為人類文明時代的出現,奠定了初步的物質基礎。
(1)種植業
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制造生產工具和裝飾品的鋸、鑿和鉆孔等工序中,我們的祖先已摸索到摩擦能生熱起火的道理。人工取火,在新石器初期,已是一種普及的技能。他們在燒荒的空地上,隨便把吃剩的植物根莖和瓜果瓤籽丟棄,不久,發現能長出新苗;又逐漸認識到草木灰對植物生長的肥效,這就是種植業的開始,最初的種植業稱為砍倒燒光農業。…
Continue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August 12, 2016 at 12:56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