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慶《中國名山》七十二峰繡太湖

“太湖三萬六千頃,多少清風與明月。”浩渺的太湖古稱震澤,位於我國風光秀麗、物產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平原上,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中有大小島嶼48個,連同沿岸山峰,號稱72峰。若從飛機上俯視太湖,一碧萬頃的湖水靜靜地躺臥在江南綠野之上,點點峰尖好像一匹錦緞上的珍珠寶石。山外有湖,湖中有山,構成了一派江南水鄉澤國的秀媚風光。

太湖之東有蘇州,北有無錫,西有宜興。這些古城不僅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留有許多聞名於世的古典園林和古跡,而且得以群峰的襯托,更增添了無限風采,成為我國最著名的旅遊區之一。

蘇州城建於2500年前的春秋吳王闔閭時代。城內河道縱橫,城外山丘起伏,山明水秀,與杭州美景齊名,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蘇州現有古典園林188處,是我國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精華之地。宋代滄浪亭,元代獅子林,明代拙政園、留園,請代怡園是江南園林中的佼佼者。城西北的虎丘,高僅36米,但以其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古跡和園林式的建築布局成為著名的遊覽名山,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傳說吳王夫差葬其父於此,見有一白虎踞其上,故得名虎丘。山頂聳立一座雄偉古樸的虎丘塔,千百年來斜而不倒,成為一大奇跡。山下的劍池,絕壁高僅10余米,寬及數尺,但如同深溝大壑的縮影,頗有氣勢。石壁上“虎丘劍池”四字為顏真卿真跡。相傳闔閭就葬於此處。在疏浚劍池時曾發現池下有一石穴。被大青石板疊砌,可能即是墓門。山中的勾踐洞,傳為越王勾踐夫婦在此作人質時所居住的地方。在這不足20公頃的範圍內,亭台樓閣布局精巧,處處引人入勝。蘇東坡曾說:“到蘇州而不遊虎丘,乃是憾事。”白居易任蘇州刺吏時常遊戊丘,他說:“一年十二度,非多也非少。”

蘇州西南有一片二、三百米上下的山丘一直綿延至太湖畔,其中最著名的是靈巖山和天平山。靈巖山頂的靈巖寺相傳是吳王夫差為西施而建的館娃宮遺址,後成為佛教名剎。靈巖塔始建於梁代,後多次修建,至今仍然挺拔秀麗,並與飛檐淩空的鐘樓遙相呼應。靈巖寺後有“吳王井”和西施“梳妝台”等遺跡,山頂的“琴台”相傳是西施操琴之處。站在琴台可以眺望一望無際的太湖和江南水鄉風光。天平山緊鄰靈巖山。以“奇”著稱。怪石、名泉、紅楓為天平山“三絕”。天平山高僅221米,但自下至上,景觀遇異,分上中下“三白雲”。“下白雲”一段紅楓盡染層林,有“萬丈紅霞”之稱,白雲泉點綴其中。“中白雲”險徑接連,“一線天”夾峙在兩側絕壁之中,僅容一人上下。“上白雲”奇峰林立,怪石遍野,有飛來峰、卓筆峰、五丈巖等山景,“萬笏朝天”是一處怪石聳立的花崗巖石林。山之東麓有宋代名人範仲淹三代的葬墓,附近林茂花香,並有亭台樓閣,景色幽美。

太湖之濱的洞庭東、西山是兩顆堆珠的明珠。東山是突出於湖中的半島。這裏岡巒起伏,花果遍地,盛產枇杷、楊梅、柑桔和碧螺春名茶,被譽為太猢的花果山。最高峰莫釐峰是為紀念隋代名將莫釐而命名,此處是觀賞太湖風光最佳處之一。東山的紫金庵中有著名的16座泥塑羅漢,個個神態逼真,表情各異,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羅漢上部一尊諸王像手中蓋經書的絹帕,如同在清風中飄動,而觀音大師頭上的華蓋宛如真絲織成一樣。這些令人叫絕的泥塑珍品蜚聲中外,相傳是南宋時所塑。東山的雕花樓中的梁、桁、柱、檐上雕滿各種人物花卉鳥獸,是一座蜚聲中外的古建築。

洞庭西山是太湖中最大的島嶼,有山峰41座。南端的石公山突人湖中,如兀鷹欲飛。這裏自春秋以來就是文人雅土的遊覽勝地,唐、宋、明、清的著名文人白居易、陸龜蒙、皮日休、範成大、唐伯虎、文征明,以及康熙、乾隆皇帝都到此訪古探幽,留下很多詩詞遊記、摩崖石刻。石公山上怪石林立,尤以玲瓏剔透的太湖石最為著名,這種巧石以瘦、皺、漏、透為其特點,很早以來就在此開采後運往各地,布置在庭院、皇宮之中,成為中國園林中必不可少的石景。西山主峰飄渺峰,高336米,登高遠眺,太湖煙波飄渺,恍如仙境。山中有一林屋古洞,早在漢代就有記載,被稱為“天下第九洞天”。西部臨湖的消夏灣,與東山相望,相傳是吳王夫差和西施賞月、避暑的地方。

無錫也是一座有3000年之久的古城,城西南瀕臨大湖處是最著名的黿頭諸風景區。黿頭渚是伸入碧波萬頃太湖中的磯石,三面環水,背倚高聳的鹿頂山。山巖直逼湖邊,如同一只伸頭痛飲太湖水的大鱉。這裏一年四季,不管晴雨風霜,遊人不絕。倘若風和日麗,清風徐來,湖天一色,微波漣漣;如遇狂風陣起,則驚濤拍岸,浪花飛濺,轟然巨鳴,如萬馬奔騰。在臨湖懸崖上,刻有“包孕吳越”四個大字,寓意無窮。郭沫若在此寫下“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在奄頭渚上下前後,還有澄瀾堂、飛雲閣、勁松樓、萬方樓和萬浪橋等處名勝,無一處不可入畫。奄頭渚外湖中的三山是三個小島,高不過50米,登舟可抵島上,則四顧皆水,別有情趣。沿太湖邊還有梅園、蠡園等名勝之地。

無錫城內的錫惠山是一小一大緊緊相連的低山。惠山高329米,山有九壟蜿蜒起伏,狀如遊龍,古名九龍山。而錫山小巧玲瓏,如巨龍口中明珠,故有遊龍戲珠之說。惠山頂上建有電視塔,成為古城新貌的標志,錫山頂上有龍光寺、藏經樓和龍光塔。坐落在山麓的惠山寺是江南名剎,至今有1500年歷史。寺旁有被唐代“茶神”陸羽評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泉水清例甘芳,滿杯隆起而不溢。山之東麓的寄暢園是江南名園,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駐蹕於此。北京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就是仿奇暢園而築。

宜興位於太湖西岸,歷來有“陶都”之稱。這裏山巒重疊。山水秀麗,特別以宏大而奇特的溶洞著稱天下。其中以善卷洞、張公洞、靈谷洞為最大、最奇。善卷洞傳說因善卷先生為避虞舜禪讓王位而隱居在此得名。洞內有上、中、下、水四洞相連,遊程800米。入中洞先見一座巨大石筍拔地頂天,如中流砥柱,稱為“砥柱峰”。入內為“獅象大廳”,可容千人,兩側兩塊巨石酷似獅象。拾梯而進上洞,比中洞還大,洞中幽暗潮濕,終年雲霧彌漫,稱為“雲霧大場”。內有“萬古雙梅”、“倒掛荷花”等景。從中洞沿狹長隧道穿過四重右門即至下洞,這裏的鐘乳之奇,令人讚嘆不已。洞中有瀑布飛註,其聲時如風雷隱起,時如金鼓齊鳴。行至洞底有一條暗河相連,遊人需乘舟而行,洞中劃船,是“船在山中行,槳在天上劃”,另有一番情趣。河道曲折,燈光照射著各種奇石,奇幻異常,如遨遊水晶宮之中。船行20分鐘光景,前有“豁然開朗”四字,即到達出洞口了。上岸循路下山途中有“碧鮮庵”碑亭,傳為祝英台讀書處。

張公洞相傳為道教始祖張天師和八仙之一張果老修煉成道之處,號稱“張公福地”。又因春秋時有一叫庚桑的名士不願做官,在此隱居,故又名庚桑洞。洞內面積約3000平方米,遊程1000米,洞內有1500多級石階,72個洞府,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洞年終年寒氣逼人,一進洞口,就是廣闊的大石廳,廳前的大石海似深不可測。由此登高,可到全洞精華之處的海王廳,穹頂雲霧飄渺,奇石倒掛,彩燈五光十色,猶如海龍王的宮殿,富麗堂皇。海玉廳兩側密布許多小洞,有的“通天”,有的“入地”,洞洞相通,曲折幽深,處處有奇妙無比的石景造型。出洞口即為盂峰山頂,崖壁上刻有“海內奇觀”四個大字,道出了旅遊者的心聲。

靈谷洞早在唐代即被人發現,但1000多年來始終未被開發。1979年起經過兩年整建,於1981年正式開放。全洞有6個石廳,下有7條伏道相連,上有5條天河匯集,猶如百川歸海。洞內有“天府靈泉”、“迎客石松”、“石瀑飛瀉”等瑰麗景點,蔚為奇觀。

善卷、張公、靈谷三洞並稱為“宜興三奇”。除此以外.宜興群山之間還有慕蠡洞、太極洞、大成洞等24個溶洞,各具風采,正在逐步整修開放之中。

太湖72峰,山水相襯,峰洞相依,加上園林寺廟、文物古跡,組成了極有旅遊價值的風景名勝區。

Views: 1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