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32)

佛洛伊德《夢的解析》 (第一章)

佛洛伊德《夢的解析》 原序



我嘗試在本書中描述"夢的解析";相信在這麽做的時候,我並沒有超越神經病理學的範圍。因為心理學上的探討顯示夢是許多病態心理現象的第一種;它如歇斯底裏性恐懼、強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屬於此現象,並且因為實際的理由,很為醫生們所看重。由後遺癥看來,夢並沒有實際上的重要性;不過由它成為一種範例的理論價值來看,其重要性卻相對地增加不少。不管是誰,如果他不能解釋夢中影像的來源,那麽他也極不可能會了解恐懼癥、強迫癥或是妄想,並且不能借此給病人帶來任何治療上的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23, 2016 at 5:49am — No Comments

(美)邁克爾•布魯姆:像導演一樣的思考(1)

邁克爾·布魯姆(Michael Bloom),美國奧斯汀市德克薩斯大學導演系主任,曾在美國和日本做導演。他關於舞台劇的著作曾發表在《紐約時報》和《美國戲劇》雜志上。他導演了唐諾德?馬奎裏斯的普利策獲獎劇作《友情晚宴》(Dinner with Friends)在路易斯維爾演員劇院的首演。因導演作品《嚴重猥褻》(Gross Indecency)而獲得艾略特?諾頓導演獎。

譯者簡介:李淑貞,台灣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現為專業翻譯。…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August 22, 2016 at 10:03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果園(2)

6

沒有誰知道,它所拒絕的,

這無形者,怎樣支配著我們

當我們的生命屈從於不可見的

詭計,於冥冥之中。

緩慢地,隨著誘惑變更

我們的中心也轉移,

以致心靈依從了它的詭計:

它,終究是逝者的大主宰。…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ugust 22, 2016 at 10:03pm — No Comments

約翰扎勒《公共輿論》(2)

這種方法論的立場會符合某些讀者的口味,3但也令其他人感覺不舒服。對於那些對我的方法取向表示懷疑的人,我要說兩點:第一,試圖對主要經驗上規則性的東西描繪出一個統一的理論,公共輿論領域長久以來就沒有實現,並且沒有做前提假設和簡化的許可,這種理論也是不可能的。第二,我並不諱言我做的簡單化處理,而且,我將不僅通過毫不掩飾的陳述強調它們,還要清晰表明為什麽它們要被質疑。為了避免混淆和表現得嘮叨不休,我將不會在同一個段落裏批評我的論斷,而是把大多數的自我批評放在其後面的某章。但是自我批評一定會有的。有懷疑的讀者,可以自己衡量,然後決定我的研究結果是否值這個價。…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August 22, 2016 at 10:03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3)

處於風險時代的社會及個人因此恒常處於充滿不確定感的生命情境,生命隨時可能被毀滅,而科學及官僚等過去所仰賴的決策體系不僅不能處理這些威脅,甚至反而根本是罪魁禍首。眾所周知,貝克的企圖當然不只是要指出現代社會中大規模生態災難如何無可避免,而是要對風險社會作病理診斷,並提出反思性(reflexivity)這個處方。雖然海嘯及地震等天災與貝克的論述中所提及的生態災難型態乍看不盡相同 4,但一來前者的發生與 所造成的災情往往與工業文明導致的更深層的環境崩毀有關,二來人類社會對兩者的處理模式及無力感都可追溯至對科技決策的仰賴及對決策破局的認知5,因此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對形塑巨型天災的相關論述仍有一定程度的效力,而其中最令筆者感興趣的論點即是全球規模的現代化 …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August 22, 2016 at 4:00pm — No Comments

余男:我是個極端的完美主義者 (二)

演蒙古人也是很大的挑戰。蒙古人和漢人不一樣,他們有一種味道,一種風情,你要走到原始一點的狀態中。我們去的地方,山頂上只有一戶人家,沒有電話,沒有廁所,這些生活狀態是超乎我想象的。王全安的那個電影是不能留表演痕跡的,我不能演蒙古人,不是說穿上衣服像蒙古人就行,你得是!你不穿他們的衣服你也得像。這個是最難的,裏面有很多微妙的東西。

這也是這件事的魅力——征服一件事情的魅力。你征服了,才會有榮譽感。

它不像學語言,那個畢竟是死的東西,只要想學,每個人都可以學會。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可這個事情,我不覺得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易立競:你和王全安的每一次合作似乎都能讓你更上一層樓?…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ugust 22, 2016 at 12:27pm — No Comments

泰戈爾·最後的獎賞

《最後的獎賞》創作於1941年5月5—6日。於孟歷1349年斯拉萬月(相當於公歷1942年7—8月)發表在泰戈爾創辦的國際大學雜志上。雜志編輯當時寫道:“這篇難以確切地說它是小說,而只是小說的一個提綱。泰戈爾生病期間,有這樣一個想法,他很想完滿地寫出來,但是未能如願。”(見孟加拉文版《泰戈爾文集》第27卷607頁)因為當年8月份泰翁就與世長辭了。

那天,是大學預科和中學畢業班級頒獎的隆重日子。比莫拉是位女學生,由於長得非常漂亮,美人之稱聞名遐邇。她手裏拿著獎品。四周圍著一大群人。比莫拉心裏感到極為驕傲。一個誠實的男學生,膽怯地站在一個角落頭。他鼓起勇氣靠近了些。比莫拉發現他腳受了傷,用骯臟的衣服當繃帶綁著。比莫拉看著這個男孩,鼻子翹得老高地說:“啊,先生,你為什麽在這裏?應該到醫院裏去看看腳。”…

Continue

Added by 寧靜心 on August 22, 2016 at 10:45am — No Comments

朱千華《中國美女地圖》(13)

【甄宓】



(一)



甄宓,字嫦娥,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的女兒,三國魏文帝曹丕的皇後,懂詩文,貌艷麗,是三國時代著名的美女。

甄宓三歲時父親離世。家中有三位哥哥和四位姐姐,她是排行最小的五妹。

年九歲,甄宓喜書好學,而且過目不忘。哥哥笑她將來要當女官人。甄宓說:“古代賢女,沒有不學前世成敗的,以為己誡。不知書,哪來的見識呢?”…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August 22, 2016 at 9:39am — No Comments

愛亞《三弦》打電話

第二節課下課了,許多人都搶著到學校門口唯一的公用電話前排隊,打電話回家請媽媽送忘記帶的簿本、忘記帶的毛筆、忘記帶的牛奶錢……

一年級的教室就在電話旁。小小個子的一年級新生黃子雲常望著打電話的隊伍發呆,他多麽羨慕別人打電話,可是他卻從來沒有能夠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學校給置放,方便低年級學生打電話的矮木箱……

這天,黃子雲下定了決心,他要打電話給媽媽。他興奮地擠在隊伍裏。隊伍長長,後面的人焦急地捏著銅板,焦急地盯著說電話人的唇,生怕上課鐘會早早的響。而,上課鐘終於響起,前邊的人放棄了打電話,黃子雲便一步搶先,踏上木箱,左顧右盼發現沒人註意他。於是抖顫著手,撥了電話。

“媽媽,是我,我是雲雲……”…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August 22, 2016 at 9:38am — No Comments

扎西拉姆·多多《當你途經我的盛放》(14)

易弦再聽之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呂本中

此地江山

已漫天成雪

而你的裙邊…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22, 2016 at 9:38am — No Comments

活出意義來/維克多.弗蘭克

在昏暗的晨曦中,我們沿著處處坑窪、滿是石塊的道路蹣跚而行,隨行的警衛不時吆喝著,並以步槍槍托驅趕我們。兩腳腫痛難挨的人,就得依賴相鄰難友的攙扶。一路上,大家默不作聲,刺骨的寒風使人不敢開口。我旁邊的一個難友,突然用豎起的衣領掩著嘴對我說道:“我們的太太這時候要是看到我們,不知會怎樣?我倒希望她們全都待在營裏,看不到我們這副狼狽相。”

這使得我想到自己的妻子。此後,在顛簸的數裏路程中,我們滑跤、絆倒,不時互相攙扶,且彼此拖拉著往前行進。當時,我們默無一語,但每個人內心卻都知道對方正在思念自己的妻子。偶爾我仰視天空,見繁星漸漸隱去,淡紅色的晨光由灰黑的雲層中逐漸透出,整個心房不覺充滿妻的音容。我聽到她的呼喚,看到她的笑容和令人鼓舞的明朗神采。不論是夢是真,她的容顏,在當時比初升的旭日還要清朗。…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August 22, 2016 at 9:34a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動物農場》(3)

三天之後,老麥哲在安睡中平靜地死去。遺體埋在蘋果園腳下。

這是三月初的事。…

Continue

Added by Priyatamā on August 22, 2016 at 9:33am — No Comments

汪涵《有味》靖巷香乾 (下)

攸縣香乾



“攸縣小吃神州俏,香幹血鴨剁辣椒”,在攸縣小吃中居於首位的攸縣香幹,一直深受推崇。據《攸縣志》記載,早在明清時期,攸縣香幹就小有名氣了,攸縣城鄉流傳著這樣一首順口溜:“皇圖嶺的香幹,東鄉的原壇酒,新市的麻鴨,網嶺的麻餅糖,嘗過之後永不忘。”現在攸縣香幹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品嘗的人與日俱增。

攸縣香幹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二:攸縣的水質好,極少汙染;攸縣香幹的加工工藝講究。做香幹用水最重要,攸河上遊的酒埠江,匯入了漕泊禹王洞的天然礦泉水、皮佳洞過濾的陰河水和柏市的溫泉水,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豐富,造就了獨一無二的、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水質。…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August 22, 2016 at 9:33am — No Comments

許文宜·形構共有、共創、共享雲端: 雲端策展內容優化之實踐模式初探(2)

國內近年也開始討論網路策展,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首席執行長、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理事長何飛鵬為佐佐木俊尚新書作序時指出,「網路上的意見領袖、部落客、編輯人、網路經營者,都可以是策展人,當一個人在網路上發起一項行動、提出一項呼籲,都是策展的開始」(Toshinao SASAKI, 2011/郭菀琪譯,2012:9)。



他認為,策展是網路世界的新全民運動,「以往,策展指的是策展人在博物館或
美術館中所策畫的展覽;現在,策展指的是從如恆河沙數的資訊洪流中,基於策…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2, 2016 at 9:32am — No Comments

佚名·創造

在玄妙的宇宙空間,在當代人類進步史上,曾幾何時,出現了一個由電腦構築的聯想世界。人們在這個世界裏,用鍵盤飛速奏出了科學與發展的樂章。這一神奇科技天地的創造者,就是聯想集團。正像她的英文名稱Legend一樣,崛起於中華大地的聯想集團,以其雄厚的科技實力和巨人的步伐,在馳騁世界計算機疆場的征途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跨國計算機集團公司和中國科學院最大的高科技產業集團,其各種電腦板卡的出口量已經突破了500萬塊,占到全世界微型計算機市場的10%。

在聯想世界眾多的計算機成果中,聯想漢卡始終是一顆璀璨的明星。聯想漢卡的問世,為華人徹底解決了在電腦中使用漢字的難題,推動了微型計算機在中國的迅速普及和應用。這一高科技產品,是由聯想集團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唯一集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於一身的著名計算機專家倪光南主持研制的。…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August 22, 2016 at 9:31am — No Comments

陳勝慶《中國名山》京口三山天下名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王安石的名詩《船泊瓜洲》。詩中的京口就是鎮江,從長江以北的瓜洲渡口過江,即到了以“三山”著名的鎮江了。

這三山是金山、北固山和焦山,自西向東臨江屹立在長江甫岸,雖然高度均不足百米,但襯托在開闊的江面之上,倒也顯得十分雄偉。若是登上三山,江天一色,視野特別開闊,故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稱譽。三山之所以天下聞名,還與許多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分不開。…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August 22, 2016 at 9:31am — No Comments

希尼 (SEAMUS HEANEY)詩選·挖掘

在我手指和大拇指中間

一支粗壯的筆躺著,舒適自在像一支槍。

我的窗下,一個清晰而粗厲的響聲

鐵鏟切進了礫石累累的土地:

我爹在挖土。我向下望

看到花坪間他正使勁的臀部

彎下去,伸上來,二十年來

穿過白薯壟有節奏地俯仰著,

他在挖土。…

Continue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August 22,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三毛·老別針

雙魚左下方的一個大別針來源得自一場爭執,老媽媽在市場坐著曬太陽織毛襪子,我經過,拍了一張她的照片。老媽媽反應快,去叫著罵人,被罵了,我一直道歉,不敢走,那是在秘魯的古城“古斯哥”火車站前的市場裏,她叫我買一雙毛襪子做賠償——照片費,我看那些襪子尺寸都太大了,不肯買,雙方都有氣,又是笑著罵著氣著的,一看她的身上,那個披肩正中用這一只“狗和花環”的老別針紮著,便不吵了,搬了個板凳坐下來與她打商量,坐到太陽都偏西了,我的手上多了一雙大毛襪子加這只極美的狗別針。老媽媽是最厲害的一個商人,她很兇,而且會說話,包括別針中間掉了一顆彩石都有理由——不然別人不當它是全新的?掉了一顆才知道是古董。老媽媽會用字,她知道文化人找的是古董,這也是她叫的——叫我文化人。我猜,她是個富人,不至只有這一個老別針的,再說,她要的價格是很高的,可以買一隻小羊不再編襪子了。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August 22,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解縉的故事 / 舒展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流傳了500多年的著名楹聯,出自明代翰林學士、《永樂大典》的總編纂解縉筆下。要論根底,解縉侍奉過三代皇上,朱元璋曾經親口對解說:“朕與你義如君臣,恩猶父子,你對我有什麼諫言應當言無不盡才是啊!”要論經綸,解縉曾經領導3千多文人以3年時間,完成了3億7千多萬字,卷帙達2萬多(大部分於1900年被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焚毀,現在全世界各大圖書館存書加起來只有八百卷)的宏大類書《永樂大典》。然而這位既有最強大靠山,又有滿腹長才的廟堂偉器卻沒得好死,只活了47歲。…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August 22, 2016 at 9:29am — No Comments

福斯特:小說面面觀(9)結語

       對小說的未來預作某些估量是一般結論的企圖,諸如小說會或多或少變得寫實點嗎?會被電影取而代之嗎?等等。預估,不管是樂觀的或悲觀的,看起來都顯得冠冕堂皇並且是一種提供幫助及予人深刻印象的非常簡便的方法。但是我們無權這麽做。我們曾經不讓過去做我們的絆腳石,就不能以未來為獲利的工具。我們曾把過去兩百年來的小說家看成同在一間房間裏寫作的人:他們的感受相同,而且將他們各時代所發生的各種事件倒入一具靈感的熔爐之中。這種看法,不管結果如何,並沒有錯——對我們這一種假學者而言,可說是一種正確的方法。可是我們也應把未來兩百年的小說家看成同在一間房間內寫作的人。他們的題材必然大有改變;但是他們本身不會變。我們可以控制原子,登陸月球,廢除或加強戰爭,探測動物的心智過程,然而,這一切都是小節,臣屬於歷史而非藝術。歷史是向前發展的,而藝術則峙立不動。未來的小說家,即使創作的心靈改變其創作的方式,亦勢必經由舊的事實才能體認新的事實。…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22, 2016 at 9:29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