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千華《中國美女地圖》(20)

【沙棗花·香妃】


很多人知道香妃,主要是因為臺灣電視劇《還珠格格》,其中一個角色,叫香妃。劇中,香妃染病不治,離世之際,她的身體散發出一種異香,吸引成千上萬只蝴蝶飛來,繚繞整個繡房,在半垂的紗帳裏翩翩起舞。在蝴蝶的簇擁下,香妃的面容栩栩如生,悠悠芳魂仿佛不曾離去。

比起一般的離別悲情,成千上萬的蝴蝶群,這種浪漫的藝術誇張與戲曲《化蝶》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此,大陸上的觀眾記住了一個美麗的女性:香妃。

先說個人,叫蕭雄,號聽園居士,湖南益陽人。蕭雄曾往返新疆三次,歷時十數年,一直未被重用。東還後,專意著述,典衣度日,客死長沙。著作《西域雜述詩》4卷,是他於公元1892年寫成的。其中有一首《香娘娘廟》詩,及一段註解文字:

廟貌巍峨水繞廊,紛紛女伴竭香娘。

抒誠泣捧金蟾鎖,密禱心中願未償。

註:香娘娘廟在喀什噶爾回城北四五裏許,廟形四方,上覆綠瓷瓦,中空而頂圓,無像設,惟墓在焉。四圍喬木叢蔭,引水為池,環而繞之,清澈可鑒。近時彼都回婦(即維吾爾族婦女),約於廟前新開八雜(現稱為巴紮,集市之意),以添熱鬧。八雜者,市鎮集場之謂也。以交易皆女流,漢人呼為陰八雜。在八雜之第三日(即星期天),居然七日為期,與男子集場(即陽八雜)相若。

香娘娘,乾隆間喀什噶爾人,降生不凡,體有香氣,性真篤,因戀母,歸沒於母家。(其墓)甚著靈異,凡婦人求子,女子擇婿,或夫婦不睦者,皆於八雜日虔誠祈禱。其俗不用香燭祭品之類,但手捧門鎖,盡情一哭,並取廟旁凈土少許攜歸,調水飲之,聞往往有驗。

由蕭雄的記載可知,當時女性特別崇拜伊帕爾汗,是她們心目中的“聖娘娘”,因此,漢語這時將伊帕爾汗翻譯為香娘娘。自從《香娘娘廟》的詩以及香娘娘神奇身世的記述之後,關於“香妃”的種種神奇傳說不脛而走。

許多野史筆記記載,1914年,故宮古物陳列所在紫禁城內武英殿西側的浴德堂,向中外遊人展出了據說是出自郎世寧手筆的香妃戎裝像,像下附有一篇繪聲繪色的小傳,大意雲:香妃原是西域回部的王妃,姿色妙麗,生而體有異香,不需薰沐,因而被稱為香妃。

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樣一位傳奇女子?據《清史稿》記載,乾隆帝的四十二位後妃中,確有一位來自西域回部,不過她的封號是容妃。近年來,史學工作者進一步挖掘史料,特別是故宮檔案,以及1979年容妃墓的打開,終於使香妃之謎大白於天下。

原來容妃出生在西域的和卓氏家族。和卓是伊斯蘭教首領的意思。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誕生在新疆維吾爾和卓族的一個家庭,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臺吉(貴族首領)圖爾都。乾隆二十年五月,清軍進軍伊犁,二次平定準噶爾叛亂,解救了被準噶爾拘禁的葉爾羌、喀什噶爾封建主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兩年以後,小和卓木殺死了欽派的副都統阿敏道,自稱巴圖爾汗,大和卓木也據守喀什噶爾,兩相呼應,稱雄南疆,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反清。此後,圖爾都臺吉等不願歸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軍,於乾隆二十四年,徹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乾隆二十五年,圖爾都等五戶助戰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戶在平亂中立功的南疆維吾爾上層人士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高宗皇帝。乾隆令他們在京居住,並派使者接他們的家眷來京,封圖爾都等為一等臺吉。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選入宮,和貴人入宮那年,宮中發生了一件奇事。從南方移栽到宮內的荔枝樹,竟結出了200多顆荔枝,這實是在罕見,因為荔枝是南方果品,在北方根本不能成活呢。乾隆甚喜,以為祥瑞。因此,和貴人深得皇上的青睞,也很受皇太後的喜愛。容妃首次見於記載,是乾隆1760年生日,她被封為和貴人。就在這天,她新封貴人得到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詳細清單至今還完整地保存著。

容妃一入宮就直接被封為貴人,說明她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乾隆對她很好,每逢生日壽辰,都賞珍寶。僅四十、五十歲兩次壽辰,乾隆帝兩次都賞了她大量珍玩寶物,另外還有重達四百五十兩的銀元寶。容妃九次隨侍乾隆帝前往熱河行宮避暑,並被帶往木蘭圍場,觀賞圍獵時的壯闊場面;乾隆第四次南巡,容妃是隨行的六位後妃之一。容妃離世時,年55歲。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

由於清東陵容妃地宮多次被盜,1979年10月,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對容妃地宮進行了清理,不僅找到了容妃的遺骨,而且還出土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發現了一些文字。證實香妃就葬在這座妃園寢內。

但是,關於香妃的生世,還有另一種說法。說香妃原是新疆回部酋長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亂,霍集占被清廷誅殺,將軍兆惠將香妃生擒送與乾隆。香妃被擄入深宮,就像一只野外的百靈鳥被關進籠子,一直郁郁寡歡。榮華富貴對她來說如同浮雲。她對幾千裏之外的故鄉常思念夢中。

乾隆以帝王的恩威軟硬兼施希望能與她同床共枕,卻遭到這位烈女的斷然拒絕。因為她的丈夫為清人所殺,如此仇恨已刻骨銘心,無法忘卻。香妃心懷“國破家亡,情願一死”之誌,始終不從乾隆,最後被太後賜死。死後,將其運回家鄉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新疆的香妃墓位於喀什市東北郊區的浩罕村,占地30畝,始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300多年來,經過不斷地修繕、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俗稱和卓墓。但是因傳說香妃也葬於此,故多數人稱之為香妃墓。這就是現在新疆喀什香妃墓的由來。

那麽,一直流傳的關於香妃身上的異香是怎麽回事呢?

香妃有著濃重的女人體香,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人體有體味,這是肯定的。而這些體味,多由汗腺排出。有的人的體味較重,有的淡雅,有的芳香。

通常情況下,少女在十八歲左右,都有少女體香,熟稱處女香。這時的少女,是一生中長得最漂亮的時期。一點也不奇怪。這是一種異性相吸的本能反應。到了這個年齡,就會自然地長出美麗的容貌,同時,分泌出迷人的體香,以此來吸引異性的青睞。而香妃,只不過比別的女人體香重些罷了。

然而傳說再引人入勝,也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和香妃墓一樣令人迷惑的,還有香妃像。

傳世的香妃像有三幅,其中兩幅是油畫,一為身著歐式盔甲的半身像,即1914年古物陳列所展出的香妃戎裝像,一為身穿西式長裙的全身像,即香妃洋裝像;另一幅是一旅行家拍攝的據說是祭祀時用的神像,即香妃旗裝像。

前兩幅油畫傳為郎世寧所作,但畫上並無郎世寧的署款。因畫中人並無西域女子特征,多數學者予以否定。且作品風格與郎世寧殊異。

第三幅畫像是一位身著紅色滿裝的年輕少婦,其眼窩微陷、鼻梁隆起、圓臉龐、顴骨稍高,是帶著柔媚和嬌怯的回部女子的典型相貌。從筆法看,似出自郎世寧之手。但是,香妃的真實容貌到底是什麽樣子,誰也無法知曉。

然而,2007年8月20日,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借助一張在河北遵化清東陵發現的香妃遺骨照片,進行了科學還原,再現了去世200多年的香妃容貌。傳奇般的讓香妃的真容重現人間。

容妃是圓臉龐、高顴骨、前額稍突出,與第三幅畫像頗為吻合。

這是一個貴婦人。俊美的臉龐散發出西域女人特有的魔力。她通體清香,令人迷醉。世人已很少有人記得她的真實姓名,但是,香妃這兩個字,已讓她流芳百世。當你看著她時,你的美麗讓你驚嘆,甚至,你能感受到她的呼吸,她氣息若蘭,讓你覺得整個空氣中都洋溢著濃郁的沙棗花的清香。


【阿曼尼莎汗】


這又是一個灰姑娘與王子的真實故事。故事的發生地,就在今天南疆莎車縣境內。在講述阿曼尼莎汗的故事之前,先介紹一種維吾爾族人獨特的藝術——木卡姆。

我的薩塔爾琴以生命的紐帶為弦,

它能慰藉不幸者,予其悲愴與淒婉。

我深深投入於木卡姆使之縈回於心,

若耽於愛的憧憬即彈奏於伊人尊前……——


《十二木卡姆·序曲》


木卡姆其蒼涼悠遠的歌聲,在長風漫卷的戈壁大漠中回蕩,常年穿行於沙漠戈壁和綠洲之間,以傳唱木卡姆音樂為生的民間藝人,被維吾爾人尊稱為“木卡姆其”,意思是精於彈唱木卡姆的琴師。在維吾爾人看來,木卡姆其就是音樂的精靈和化身。他們走到哪裏就把音樂和歌聲帶到哪裏,驅走痛苦、撫平憂傷、播撒歡樂。凡是聽過木卡姆的人無不被那種西域的粗獷與蒼涼所震憾。

木卡姆被稱為維吾爾民族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長期以來,十二木卡姆一直是在師徒間口傳心授,加之體系龐大、詞意深奧、曲牌綿長,完整地背下來非常困難,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已瀕臨滅絕。當時,整個新疆只有英吉沙縣烏恰鄉70多歲的藝人吐爾迪能完整地唱完十二木卡姆。

為了搶救瀕於失傳的音樂瑰寶,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樂家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組”。音樂家們找到吐爾迪老人,用老式錄音機錄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內容,花了近6年時間才將曲譜、歌詞整理完畢。1960年,《十二木卡姆樂譜總集》出版,這是歷史上以曲譜形式將十二木卡姆記錄下來的第一個版本。

2005年11月,“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木卡姆在今天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與450年前的一個美麗的女性有關。她的名字叫阿曼尼莎汗。

故事發生在十六世紀中葉。阿曼尼莎汗的故鄉在莎車縣夏赫塔塔村(今喀爾蘇鄉夏普圖吾克村),1526年,她在此降生。在一片由白楊和沙棗包裹的綠林中,至今仍能看到阿曼尼莎汗的故居,一間約有二十多平米的土房是她父母的居室,旁邊緊挨的小間即是她的臥室,空空蕩蕩,什麽也沒有,緊靠窗戶的坐臺積滿了塵土。家境如此破敗,可想而知,阿曼尼莎當年是多麽的貧窮。

就是在這間簡陋的房屋裏,民間藝人馬合木提與女兒阿曼尼莎汗相依為命。父親常年以砍柴賣柴為生。母親在一次牧羊時被颶風刮走喪生,那年,阿曼尼莎汗才8歲。

有一天,他們村中來了一位說唱藝人,他坐在村頭,仿佛忘了時間,他一直在彈唱。誰也不知道他從哪裏來。但是琴聲美妙無比,都是鄉間從未聽過的歌聲。唱著唱著,他口幹舌躁,一下子昏倒在沙棗樹下。

當這位藝人蘇醒過來的時候,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正望著他,並且端來一碗水,送到他的嘴邊。

藝人說,謝謝你救了我,可愛的小姑娘。

小姑娘說:“您的木卡姆唱得真好。”過了一會,她又說,“我想跟您學唱木卡姆。”

藝人說:“我原是一名宮廷樂師,名叫烏麥爾,因犯了錯誤,被逐出宮廷。”

小姑娘說:“那以後您就住在我們家吧,那樣我就天天可以請教您了。”

小姑娘名叫阿曼尼莎汗。樂師烏麥爾被小姑娘的真誠與善良所打動,決定收她為徒,把所有的一切都教給她。

阿曼尼莎汗喜出望外。從此,她拜烏麥爾為師,學習詩文和樂理知識。幾年後,具有非凡音樂天賦的阿曼尼莎汗不僅精通詩歌和韻律,而且進入了青春期,已出落的更加楚楚動人,漂亮得像玫瑰花一樣。

簡陋的房子後面,是一片開闊地,長滿了開著紫花的紅柳,一條曲曲彎彎的小徑通向北頭的提孜那甫河。阿曼尼莎汗非常喜歡自己的家鄉,她快樂得像個小精靈。她常沿著這條小路去河邊提水,閑暇時就獨自在這片曠地上彈琴、唱歌、跳舞。

1547年夏天的某個傍晚,有兩個狩獵人迷路了。他們當中,一個年邁長者,另一個是朝氣蓬勃的青春小夥子。他倆迷失方向後,沿著葉爾羌河岸茫然地走著。他們穿過荒草地,在一片胡楊林間看見一戶人家,這是打柴人馬合木提家。

年輕人上前叩門,想討口水喝,並打聽路徑。當他推開破爛的柴門,忽然看見,幾成廢墟的斷垣殘璧之間,卻有青青的、爬著喇叭花和藤蔓的籬笆,籬笆裏長著玫瑰和月季,有個美麗的身影在翩躚舞動,她的動作優美舒展,充滿青春氣息。

小夥子看呆了,他忘記了自己來這裏做什麽。

正在跳舞的姑娘正是阿曼尼莎汗。當她看到一個英俊的小夥闖進自家的庭院時,立即停止了動作,滿臉桃花,羞澀地打量著他。所謂少女懷春也就是這個樣子吧。

小夥子說:“來,我們接著跳好嗎?”也許是被姑娘優美的舞姿所激發,小夥情不自禁地也跳起來。他一邊跳,一邊向姑娘的身邊靠。

小夥火辣辣的激情越演越烈,情竇初開的阿曼尼莎汗羞得滿臉通紅。但她是那麽的熱愛舞蹈,她不再膽怯,和小夥一起跳起舞來。一時間,院子裏滿溢著春光的氣息。

光跳舞似乎是無趣的,邊跳邊唱,這才夠勁。小夥子唱道:

我騎著馬兒唱起了歌兒走過河谷,

我迷路時看見了美麗的阿瓦日古裏。

我走遍天涯海角也沒見過你如此的美麗,

我踏破了天山越過戈壁終於找到了你,

啊,美麗的阿瓦日古裏,我要尋找的人兒就是你。

小夥的大膽表白,讓阿曼尼莎汗滿臉潮紅,她此刻就像春天裏柔嫩的柳葉,笑意盈盈。她是多麽喜歡聽這首歌啊,可是,表面上還要假裝生氣。於是她唱道:

真主啊!你睜眼看看吧!面前的這個奴仆把我愚弄,

我今天什麽事都做不成,今晚頓覺屋子裏荊棘叢生……

小夥子哈哈大笑,什麽也沒說,離開了阿曼尼莎汗的家。望著小夥子離去的背影,阿曼尼莎汗悵然若失,她很想追上去,可是,小夥子早已走遠了。

這個小夥子,乃是葉爾羌汗二代國王——阿不都熱西提。他常微服私訪。這一天,他遇見了美麗可愛的姑娘阿曼尼莎汗。阿不都熱西提是一位熱愛音樂和詩歌的君主,他回來之後一直沒睡過好覺。他滿腦子裏都是姑娘的影子。他決字將阿曼尼莎汗迎進宮裏,做自己的王妃。他立即準備聘禮。他要迎娶阿曼尼莎汗。

有一天,這個沈寂的村莊突然熱鬧起來。阿曼尼莎汗雖然也知道有什麽熱鬧,可她沒心情去看。因為那個年輕人,他怎麽一去不復返了呢。自他離去之後,阿曼尼莎汗一直郁郁寡歡,什麽事都提不起興致來。有時,她就坐在自己家裏發呆。正想著,外面的鼓樂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怎麽回事,好像到了自家的門口了。

發生什麽事了呢?這回,阿曼尼莎汗著急了,村裏從來沒這麽熱鬧啊,什麽事到了自家的門口呢?她連忙出門,想看過究竟。

當阿曼尼莎汗站在院門口,只見眼前這個年輕人有點眼熟,更多的是陌生,因為他衣著華貴,氣宇軒昂,身著國王的服裝。他戴著皇冠,披著鬥蓬。天,國王陛下來了!阿曼尼莎有點恍惚。她慢慢記起,這個年輕的國王,不正是上次來這裏的那個小夥子嗎?

不錯,眼前的這個人,正是葉爾羌汗國第一代大汗賽義德之子,當今的國王拉什德汗·阿不都熱西提。國王也酷愛音樂和文學,自那日見到聰明美麗的阿曼尼莎汗,他知道,這樣優秀的女子,絕不能錯過。他帶著聘禮,領著官員再次來到打柴人馬合木提的家,以一個國王的身份請求主人把女兒嫁給他。

阿曼尼莎汗以自己的智慧和才氣,贏得了國王的愛慕和尊重,從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兒,一夜之間變成了王妃。

入宮後的阿曼尼莎汗不迷戀紙醉金迷、榮華富貴的生活,把全部心血用在木卡姆的系統整編上。由於阿曼尼莎汗和汗王熱西提汗的共同愛好,一時間,葉爾羌汗國的王宮成了音樂、詩歌和藝術的殿堂。在阿曼尼莎汗和宮廷首席樂師喀迪爾汗的帶領下,收集整理民間流傳的木卡姆諸曲,首次形成規範化的木卡姆套曲,共16部,後來又演變成十二木卡姆。

歷史上,無數的王妃都化著夢影煙消雲散。而阿曼尼莎汗,這位來自貧民家庭的王妃,卻成為中國音樂史上的一位優秀的藝術家,一位奇女子。在《樂師史》中,有這樣對她的評價:她作為當代唯一的一位女性詩人,著有《精美的詩篇》這部語言極為優美、甜蜜的書。她還是一位書法家。在音樂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由於阿曼尼莎汗的不懈努力,維吾爾古典音樂木卡姆終於有了最規範最完整的版本,她還親自創作了木卡姆樂舞,成為“十二木卡姆”中的精粹。她的名作《美德》、《心靈的協商》和《精美的詩篇》至今仍被人傳頌。

令人遺憾的是,1560年,阿曼尼莎汗因難產去世,年僅34歲,她和女兒被安葬在葉兒羌汗國王陵,與三年後病逝的丈夫阿不都熱西提二代國王墓緊挨在一起。之後被遷葬至今天的阿曼尼莎汗紀念陵。

關於她的死因,後人眾說紛紜,懷疑王後與一些大臣勾結,暗中下了毒手。這讓阿曼尼莎汗的離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這個謎團至今未見分曉。但是,十二木卡姆作為維吾爾族音樂之母,已成為世界文化的奇跡和瑰寶而流芳百世,這也許是對偉大的藝術家阿曼尼莎汗最好的紀念。

如果有機會,你聽一聽十二木卡姆吧。這是藝術史上的奇跡,在歷史長河中已經流傳了400多。今天的我們,生活在繁華的都市裏,心裏是否想過那遙遠的清越動聽的琴聲?那種遠古的音樂像風一樣吹動曠野。你能聽到水在奔騰,山在舞動,大漠孤煙,風吹四野,憂傷的人正走向遠方。

Views: 9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