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70)

陳 超·駱一禾:敲響的火在倒下來…… 中

駱一禾的重要詩作《修遠》,從精神維度上與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密切相關。他在詩中表達了詩人應「是被平地拔出的」持志前行的人文精神履踐者。他的方向是「北方」,因為就精神坐標而言,北就是向上。「金光出於北方」,詩人在北斗中暢飲,「方向的誕生/血就砍在了地上」,詩人說「與罪惡我有健康的競技」,因此,詩歌不僅是語言的技藝,不僅是情感的宣泄,還是人精神的修持歷練。在他看來,精神的上升或孤獨自我獲啟是一體的。這使他敢於渾身大火「在一條天路上走著我自己」:

這遠方的太陽:深淵的火精神寒爽,獨自燦爛不使我被庸人和時代所赦免

再如:…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March 30,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4

(續上)克雷斯韋爾透過地方的發展史,將眾多研究者的地方研究總結成三個層次,即描述取向、社會建構取向和現象學取向(pp. 85~86) [8]

地方的描述取向主要表現在區域地理學的研究上,對區域的描述也一直是地理學的研究方式。2060 年代以前的地理學大多「沈迷於個別特色」,核心詞語不是「地方」,而是「區域」。區域地理學…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March 30,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琦君〈橋頭阿公 〉(上)

幼年時,常看見媽媽微微皺起眉頭,自言自語,好像有什麼疑難問題的樣子,我就會喊:「媽媽,您別發愁,我去請橋頭阿公來商量。」媽媽就會高興地說:「對啊,你快去請橋頭阿公來!」



橋頭阿公是我們全村敬重的老爺爺,他住在一條竹橋那頭的小鎮上,大家都尊稱他「橋頭阿公」。…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March 30,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王健 李子卿 孫慧 楊子·地方感何以可能(1)

[摘要]段義孚將經驗界定為感覺和思想的復合體,進而聚焦於感覺,以感覺來聯結空間和地方。我們認為,段的研究奠基於一套基本理念之上: 人們通過身體(body)形成空間感,通過心性(mind)形成地方感。



從空間感到地方感,空間與地方被感覺聯結成為一個連續體,當下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同樣面臨如何處理空間與地方之間的關係。跨越地理學與人類學的學科藩籬,段的研究對歷史人類學和感覺人類學來說值得借鑒。



在相當長的學科史里,人類學、民族學一直將自己的研究定位為「客觀的」、「理性的」、「集體的」、「普遍的」的社會和文化現象,從而使得這個學科看起來「客觀」而「科學」。這就造成,那些「主觀的」、「個體性的」和「不屬於理性」的領域,在該學科話語體系里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排斥,並被邊緣化。…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30,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吳青科·詩性空間與體驗危機(1)

[摘要】文藝的審美表現力某種意義上需要依靠詩性空間來實現。詩性空間對於文藝創作實踐、審美意識形態研究具有的重要意義需要得到重視和挖掘。詩性空間本身的豐富內涵及其與文本特征、主觀體驗之間的互動關係需要更為細致而深刻地理解和闡述。隨著審美觀念的變化,詩性空間的功能意義及其審美體驗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的普遍現象.呈現出更為隱晦、病態的蛻變危機,從而從本質上深刻影響了當下文藝作品的審美特征。



某種意義上,由行為、特征、場景等構成的文本細節就其本身而言並無特別寓意,但若從主觀創作角度或客觀文本進行考察,往往能從中體驗到特殊而神秘的審美內涵,以有別於主觀性的依托文本傳遞審美意味的方式呈現出獨立的審美的「詩性空間」。從生成的角度來看「詩性空間」可大致分為如下代表性的幾類。…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rch 30,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夏瑩:無主體的主體性:當代法國哲學中的主體政治系譜學(7)

三、剩餘主體

最後,當我們以主體政治為理論背景,從馬基雅維利那裏遊歷到阿爾都塞,我們藉此來反觀德勒茲的主體理論,其獨特性便獲得了一個新的闡釋平臺。在這一平臺上,我們看到的是後-阿爾都塞主體政治的新動態。

在《反-俄狄浦斯》與《千高原》中,德勒茲不斷提到精神分裂者與遊牧民族,他們所隱喻的思想指向帶有拓撲學的色彩,換言之,即具有異質同構性。兩類帶有人格特性的概念是否是德勒茲頭腦中反抗資本主義之主體政治中的主體?這個問題或許並沒有如同這兩個概念所表現的那樣顯而易見。…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29,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若澤·薩拉馬戈《修道院紀事》(44)

巴爾塔薩爾沒有單獨子。盡管這種活計不需要雙重視力,但布里蒙達目光更銳利,畫起來更準確,在物體各部分比例方面不至於錯得一塌糊塗。她把手指在帶油垢色的燈油里蘸一蘸,在墻上畫出各個部件,根據需要在皮子上畫好線條,出風口、風箱固定的內壁。裏邊的活動部件,一個風箱差不多就能造成了。



在遠處的一個角落用形狀規則的石塊壘成四堵像人的脖部那樣高的墻,里外都用鐵絲固定,然後在中間的正方形空間填上土和碎石。…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March 29,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司馬遼太郎·暗殺芹澤鴨(8)

芹澤也確實是個“不看山水”的人,就在這次鬥毆之後,又發生了所謂的“阿梅事件”。還是老樣子,土方還是在九月初,和沖田閑談中聽到的消息。沖田是個從不談論別人感情問題的人,可是這次突然說道:“土方先生,你知道這樁故事嗎?”

“什麼事?”

“你真是個老古板,永倉都說了,這種尤物在江戶都看不到了。那個女人把大家的心都給俘虜了,當然,我不喜歡那種女人。”

“你在說女人啊?”

“真是的,你以為我在說馬啊!”…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rch 29,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董迎春 覃才·民族誌書寫與民族誌詩學(4)

在科學民族誌的反思趨勢之下,受20世紀中葉以來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及符號學等理論的影響,西方學術界對「什麽是真正的民族誌和民族誌文本」進行了諸多探討。最有影響的是1984年詹姆斯·克利福德、喬治·E.馬庫斯等10位青年學者(8位人類學家,1位歷史學家,1位文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菲的美洲研究院(School of American Research) 召開的「民族誌文本打造」研討會(《寫文化——民族誌的詩學與政治學》一書即為此次研討會成果) 。他們從民族誌寫作和文本的語境、修辭、制度、意義、政治、歷史等角度,探討文學對民族誌書寫和文本科學性、客觀性的影響。民族誌田野調查和文本是「從口述經驗到成文表述的根本轉變」,用斯蒂芬·A.泰勒的話來說,就是一種「民族詩學」(ethnopoetry,現譯「民族誌詩學」)…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29,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愛經》(23)

第一卷註釋

菲麗拉的兒子。指希臘神話中半人半馬的肯陶洛斯人喀戎。他善良、公正,曾教導過許多英雄,是希臘神話中許多英雄的老師。他還以放棄自己的永生為條件,去換取普羅米修斯的自由。

赫克托爾。特洛伊王子。特洛伊戰爭中的猛將,曾燒毀希臘人的艦隊。

埃阿科斯。阿喀琉斯的祖父。丘比特。愛神,維納斯的兒子。希臘神話中名為厄洛斯。

 

奧托墨冬。希臘神話中英雄阿喀琉斯的禦者。…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rch 29,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的詩〈收工後〉

小木屋和幾棵樹

在湧動的霧中漂浮

 

解開你的罩衫,

我冰涼的手

在你胸脯上暖著。

你一邊笑 一邊發抖

在燒熱的鐵爐邊

剝大蒜。…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March 29,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小泉八雲 《怪談》三四 興義法師的故事 (上)

距今一千多年前,近江國【註二】大津城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刹──三井寺,寺裡住著一位博學多識的高僧興義法師。興義不僅明辨通達,還是位丹青妙手,舉凡神佛、山水、鳥獸,在他筆下無不栩栩如生、韻深意遠。

他尤其擅長畫魚,天氣清朗時,總是獨自來到琵琶湖【註三】邊,對著粼粼碧水,請漁夫捉來兩三尾魚,放在水缸裡,細細描摹它們游水的姿態。因為佛教戒律要求「不殺生」,所以在畫完之後,他就像餵寵物那樣給魚兒餵點吃的,然後將牠們帶回湖裡放生。

興義法師的魚畫,觀者盡皆拍案叫絕。漸漸地轟動四方,變得遐邇聞名,眾多遊人不辭辛苦地從遠方趕來,就是為了能夠一睹他畫的魚。…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March 29,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米睉安定·天賦不過是不自由的開始

差不多看了三天,看完了《讓天賦自由》這本書。原以為看完就可以找到真正的天命,卻沒想到看似如此篤定的名頭其實若不是到最後誰會知道那是天命?就像感情泛濫的人,在寂寞的都市渴求用一本有關找尋真愛的書來解決後顧之憂,卻不知人生不到最後永遠都不會了解最重要的人是誰。一勞永逸這種便宜事,即使再勤勞踏實的人都渴望一探究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世上根本就沒有天命沒有真愛,除非你賦予其意義。每個人的內心總有聲音,雖然聲音也分大小,但沒有什麼聲音是最大的、最小的,往往你追尋了某一個聲音之後,這個聲音也許就相應變得強烈了。…

Continue

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March 29,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木心《同車人的啜泣》下

先關上車窗,不是夏天了,他穿得單薄。

 

啜泣聲漸漸平息,想與他談話的念頭隨之消去。某些人躲起來哭,希望被人發現。某些人不讓別人找到,才躲起來哭。這兩種心態,有時也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現的。

提包里有書,可使我息止這些乏味的雜念。

是睡著了,此人虛弱,會著涼致病,脫件外衣蓋在他肩背上……就怕擾醒了,不明白何以如此而嫌殷勤過分……坐視別人著涼致病……擾醒他又要啜泣,讓他睡下去……這人,結婚到現在,休假日都是在家庭糾紛中耗去的……這是婚前沒有想到的事……想到了的,還是結了婚……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rch 29,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3

(續上)首先,從結構安排方面來看,全書共五章,前四章從地方的概念談起,接著是發展脈絡,然後是重要論文的解讀,再到地方概念宏觀、微觀角度的運用的特點;行文過程中理論解讀和實際運用相結合,注重呈現地方相關理論在生活實例中的運用,讀來有生動翔實之感,易於理解。第五章為讀者詳細羅列各種學習資源,這是本書別具特色之處。為了讓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進一步學習,作者在最後一章中分8 個部分詳細羅列各種與地方相關的學習資源,形式多樣,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提供了其他取向的地方研究以開闊讀者的視野,點評學生的研究計劃和作…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March 29,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陳 超·駱一禾:敲響的火在倒下來…… 上

《駱一禾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駱一禾是後新時期以來為中國現代詩作出很大貢獻的青年詩人之一。他是海子生死相托的朋友,他與這個高邁的、激情的、短命的詩人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他的意義卻在於他和海子不同的方面。這體現在,海子的詩是個人化的、狂熱的,在撲向光明的旅程中,伴隨著一種陰郁的心境。海子不但對以知識論為基礎的世界文明絕望,而且最後發展到對人類肉身的絕望;而駱一禾則沈毅、謙抑地對待人類智慧、傳統,並在詩中廣闊地設下了朝霞、血湧和新理想主義初萌般的靜寂。…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March 29,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段義孚《浪漫地理學》(5)

當時的我,也只覺得段義孚就是個不喜歡理論的老派地理學者,思忖著也許 是他不懂我的理論詞匯吧! 的確,在地理學家養成路上,我曾是那麽急切、甚至焦慮的試圖順著所習得的理論工具,把人的 生命經歷鑲嵌到一種集體的、結構的、更大尺度的分析敘事里,以至於段義孚的著作幾乎不會出現在 我的參考文獻里。但與此同時,身為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地理系的一員,除了可以在 系館找段義孚聊天外,我每周都會收到段義孚多年來持續寄給系上所有師生的「 Dear Colleagues」信 件 4, 那是他分享他對時事、身邊事物、隨手閱讀、文學的、音樂的,歷史等等的日常觀察、閱讀與 心得; 是時而嚴肅、時而幽默、時而自嘲,卻總不失優雅的段式文字。 段義孚的文字總是延續著他作為人文主義地理學者的關懷,是個人的、感受的、情緒的,是人文 主義地理學與世界溝通、互動的取徑。當戰後思潮往人性普世價值的理想主義追尋,段義孚的回應, 是把人的存在價值放回非常個人情感層面的「地方」。段義孚的「地方」,也把時間的向度納進來,是生…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9, 2023 at 10:10am — No Comments

Place-based education:Vignettes(Part 5/5)

Hichborn Middle School

Howland, ME

As a part of thei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lass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 how to use GPS units and mapping software to create maps of local snowmobile trails. The old maps were dangerously vague. New maps produced by students include written descriptions, and are distributed for public use.

Field Study Program Design Project



Goodwill-Hinckley Homes for Boys & Girls/L.C. Bates…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rch 29, 2023 at 10:09am — No Comments

[陳英 譯] 米洛斯拉夫·茹拉夫斯: 一隻背袋

我妻子說:男人自從亞當夏娃時代就和女人住在一起。奇怪的是,男人對女人的了解並不比那時的亞當好多少。到了今天,男人看女人,好像還是初次見到,甚至連最簡單的東西,比如女人的眼淚都不懂。我童年時經歷過這樣一件事,至今難以忘懷。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父親上前線去了,媽媽獨自一人帶著我和妹妹,住在里沃夫城外的一個小村子里。

當時,我和妹妹都小,記不得爸爸的模樣了,只從照片上見過。不過,媽媽總是給我們講起爸爸。

於是,我們也經常纏著媽媽要爸爸。媽媽總哄我們說,爸爸快回來啦,因為眼看著仗就要打完了。然而,戰爭總是結束不了。此後,媽媽終於對我們說了實話:父親還在意大利前線作戰。…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March 29,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Collin 〈Bloom學習法〉(5)

留學美國四年的中國“狀元”,對中國教育的4點感悟

拿《小紅帽》舉個例子,一般家長在講完這個故事後都會問孩子幾個基本問題:

- 小紅帽今天要去見誰?

- 小紅帽今天穿了什麼?

- 小紅帽的籃子裡都放了哪些東西?

這些問題都相對淺顯,可以用來檢驗孩子究竟有沒有聽懂這個故事,聽完又記住了什麼。…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29,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