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Topophilia:戀“地”情結 — 評《地方:記憶、想象與認同》3

(續上)首先,從結構安排方面來看,全書共五章,前四章從地方的概念談起,接著是發展脈絡,然後是重要論文的解讀,再到地方概念宏觀、微觀角度的運用的特點;行文過程中理論解讀和實際運用相結合,注重呈現地方相關理論在生活實例中的運用,讀來有生動翔實之感,易於理解。第五章為讀者詳細羅列各種學習資源,這是本書別具特色之處。為了讓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進一步學習,作者在最後一章中分8 個部分詳細羅列各種與地方相關的學習資源,形式多樣,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提供了其他取向的地方研究以開闊讀者的視野,點評學生的研究計劃和作業則具有「教學法」的特點,使得該書完全可作為人文地理學專業學生的教科書使用。

其次,內容方面系統全面地呈現國外地方相關研究和運用。作者是權威地理學者,對國外學界地方研究有全面深入的把握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故能在各家觀點之間遊刃有余地切換。在呈現各種地方觀點之前,首先提醒讀者理解地方的兩個方向:存有論和認識論,即地方既是世間事物,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這個提示至關重要。在第二章,作者先是萬花筒似的梳理地方研究各領域、各學派的觀點,最後高屋建瓴地總結出地方研究的三個層次,即描述取向、社會建構取向和現象學取向,並指出三個層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第三章分析重點論文,進一步深化地方內涵。第四章呈現地方的運用,將地方作為一種分析工具來解讀社會現象,為讀者呈現了另外一個「地方」的世界。總體而言,作者始終走在理解地方的兩個方向上,全面、有序、漸進地為讀者呈現和解讀地方,在此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地方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

最後,從翻譯的角度來看,本書充分體現了臺灣學者的謹嚴之風。好的翻譯是對原著的創造,壞的翻譯則是毀滅,本書的翻譯顯然屬於前者。對比筆者讀過的其他學術譯著,本書的翻譯值得稱道。《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的譯者是臺灣學者徐苔玲和王志弘,臺灣學界在表達方式和部分專業術語的使用上與大陸有差異,但思維方式相同,文化亦是同根同源的,再加上兩位譯者均為專業人士,且王志弘老師就是一位造詣很深的地理學者,故對用語的理解和拿捏恰當,相較筆者讀過的一些艱深晦澀、長句

滿篇的譯著,這本書少了難以理解的長句,代之以簡潔明快的短句,多了些許親切與輕鬆,更符合中國讀者的閱讀和思維習慣。以書名的翻譯為例,譯者不拘泥於原文,而采用了提取關鍵詞的方式來翻譯,讓書名真正成為書本的眼睛,不失為一次好的創新,具有提綱挈領、指引閱讀和思考方向的作用。

  1. 地方觀& 觀地方

3.1. 地方觀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一書為我們呈現了多種思考和運用地方的方式,反映出地方內涵不斷深入的過程以及地方本身的複雜性、綜合性。(下續)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