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義孚《浪漫地理學》(5)

當時的我,也只覺得段義孚就是個不喜歡理論的老派地理學者,思忖著也許 是他不懂我的理論詞匯吧! 的確,在地理學家養成路上,我曾是那麽急切、甚至焦慮的試圖順著所習得的理論工具,把人的 生命經歷鑲嵌到一種集體的、結構的、更大尺度的分析敘事里,以至於段義孚的著作幾乎不會出現在 我的參考文獻里。但與此同時,身為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地理系的一員,除了可以在 系館找段義孚聊天外,我每周都會收到段義孚多年來持續寄給系上所有師生的「 Dear Colleagues」信 件 4, 那是他分享他對時事、身邊事物、隨手閱讀、文學的、音樂的,歷史等等的日常觀察、閱讀與 心得; 是時而嚴肅、時而幽默、時而自嘲,卻總不失優雅的段式文字。 段義孚的文字總是延續著他作為人文主義地理學者的關懷,是個人的、感受的、情緒的,是人文 主義地理學與世界溝通、互動的取徑。當戰後思潮往人性普世價值的理想主義追尋,段義孚的回應, 是把人的存在價值放回非常個人情感層面的「地方」。段義孚的「地方」,也把時間的向度納進來,是生 命不斷移動中的「暫留」(pause) 所在 (location);也因為停駐,讓短暫安身之處得以成為個人生命里 累積意義的核心 (center of meaning),成為你我各自生命歷程里的「地方」5。 但是,隨著全球化浪潮在 1990 年代後期日益加劇,地理學研究的批判轉向讓人文主義地理學風格 的討論式微。這個趨勢加上人文主義地理學者日漸雕零,當今地理學學術出版,包括書與重要期刊, 幾乎看不到以人文主義地理學為核心的討論了。 也因為今日地理學界已經很少人再如段義孚那樣書寫,他對人文主義地理學的持續產出實屬不易; 如果不是段義孚,坦白說我很懷疑是否有出版社或期刊編輯還願意出版這些文章。但,也許對段義孚 來說,這也沒什麽關係,回到他的個人情感與地方,段式文字總有著不證自明的魔力,那些人與地方 總會有的、屬於個人獨有、親密、無可復制的意義與創造。 話說回來,學術演進總是動態多元的,綜看今日人文地理學界發展,對於情感 (affect) 與更廣 泛的現象學 (phenomenology) 的討論越來越多,也重新讓人文地理學家們再度回應段義孚與整體人 文主義地理學對空間與地方的討論。如果回頭看段義孚的學術出版,也會明顯看到他在 1970 年初起, 一連 串 和 現 象 學 對 話 的 作 品 , 並 以 此 界 定 人 、 空 間 、 地 方 三 者 的 連 結 , 例 如 1974 年 出 版 的 《 Topophilia》,到最被廣泛討論與熟知的作品──1977年出版的《 Space and Place》。 當我在段義孚的「地方」 無論未來地理學或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將如何經由現象學再次走到段義孚的人文主義地理學中, 在 我的想像里,段老師應該還是會一樣跟我說:「不用焦慮這麽多,回到我段義孚和你洪伯邑之間交集出來 的情緒、感受、記憶。」而書寫這段文字的此刻,我也仿彿回到我還是博士生時,在他辦公室那段談 話,感受他那種讓人放心說話的特質,聽我說著臺灣到雲南、喝茶到喝酒的種種。 我何其有幸在求學歷程里有這一段在段義孚辦公室談話的「暫留」,記憶中那些談話的語速、對談 中情緒的轉折都很個人,我甚至無法精確言說當時的感覺。但這同時也讓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地理系館 Science Hall,從此成為我生命里重要的「地方」。這些博班求學片 段,在得知段義孚119 離世的消息,藉著回憶、情緒、腦海畫面的拼貼,出現在阿里山茶區民宿的夜晚,與助理討論田野的 當下。 圖 4 2022 年五月,筆者在美國訪學期間回到 Science Hall,並受邀 成為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段義孚講座》的講者 當然,我的研究關懷仍舊聚焦在人如何在國家、市場等結構下掙紮與找到契機,並在這個過程重 塑人與土地、地方的關係。但不知為何,也許是酒後微醺、也許是茶山夜色,加上那段突然浮現在我 腦海中的 Science Hall 辦公室對話,我決定不要那麽急著如何把田野情境里的阿里山茶農,鑲嵌到什 麽氣候變遷下的產業結構里。120 圖 5 筆者、助理與大阿里山茶區茶農 於是我把話題轉向,開始和助理們分享回臺任教走學術江湖的心情、說了我在雲南開始茶研究的 心境、說著我和段義孚在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的緣分等拉拉雜雜很個人、甚至有些私 密的情感記憶。但我想,段義孚告訴我,這些個人、私密、無法精確記錄言說的感受,也正是生命與 地方產生連結的重要驅力之一。這些感受讓我們不只審視學術意義中「地方」,也回望自己身為人的所 在與意義。 我珍惜段義孚書寫與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種今天主流地理學界相對看不到、也做不到的方式,縱 使我們仍總愛把段義孚的這句,「 Geography is the study of earth as the home of people」6 掛在嘴邊。 注 解 1. 見 Tuan, Y.-F. (1974). 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ttitudes, and Valu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2. 見 Tuan, Y.-F. (1977). Space and Pla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3. 出自宋代杜耒的《寒夜》:「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般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 同。」。 4. 曾經集結成書,Tuan, Y.-F. (2002). Dear Colleague: Common and Uncommon Observation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5. 見 Tuan, Y.-F. (1977). Space and Pla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Tuan, Y.-F. (1978). Space, time, place: a humanistic frame, in T. Carlstein, D. Parkes and N. Thrift (eds.) Timing Space and Spacing Time Volume I: Making Sense of Time, 7-16, London: Edward Arnold。 6. 出自 Tuan, Y.-F. (1991). A view of geography. Geographical Review 81 (1): 99-107.。

 

Views: 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