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77)

肖開愚 要好玩,但還不夠 下

1968年

 我願意審亨利·米修

 一個高級將領

 1968年

 我願意在天安門城樓上朗誦詩

 我從東方回到美國

 充滿了新興的消息

 1961-1967

 不想心不得斯脫特…

Continue

Added by Priyatamā on January 17, 2017 at 9:27am — No Comments

(日)芥川龍之介:地獄變(上)

樓適夷 譯

像堀川大公那種人物,不但過去沒有,恐怕到了後世,也是獨一無二的了。據說在他誕生以前,他母親曾夢見大威德的神靈,出現在她的床頭。可見出世以後,一定不是一位常人。他的一生行事,沒一件不出人意外。先看看堀川府的氣派,那個宏偉呀、豪華呀,究竟不是咱們這種人想象得出的。外面不少議論,把大公的性格比之秦始皇、隋揚帝,那也不過如俗話所說“瞎子摸象”,照他本人的想法,像那樣的榮華富貴,才不在他的心上呢。他還什麽雞毛蒜皮的事都關心,有一種所謂“與民同樂”的度量。…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January 17, 2017 at 9:26am — No Comments

張武升:沖破創新人才培養的“壁壘” (中)

 評價創新人才,不能只局限於創新思維的評價

 在現實的教育中,常常有人把創新人才窄化為有創新思維的人;在一些教師那裏,也常把培養創新人才等同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一種片面性。實際上,創新人才僅有創新思維是不夠的,還要有創新意識、創新個性、創新品德、創新美感、創新技能等。這提醒我們,在改革評價體系時,

 必須考慮到如何對後面幾項指標進行科學評價:

 一、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指學生對創新活動的一種理性覺識,它反映了學生對創新的認識水平和自覺、主動水平。創新意識可以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學生對創新的認知,包括對創新的意義、性質等的認知。有了正確的認知,創新意識就有了基礎。第二個層面是學生在認知基礎上…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16, 2017 at 8:04pm — No Comments

蔡之國·新聞敘事學研究框架的構想(下)

根據記者在新聞文本中的介入程度,記者是敘述者的表現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缺席敘述者,指記者像攝像機一樣客觀記錄“觀察”到的一切,語言色彩呈中性,讓受眾意識不到敘述者發出的聲音。一種是隱蔽敘述者,即新聞事實完全由記者來講述,但記者並不出現在新聞中,而是隱於“幕後”,用公式表達則是:敘述者 - 記者(“幕後”), 這是新聞報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敘述方式。還有一種就是公開敘述者,它又可以分為旁觀的敘述者和參與的敘述者。旁觀的敘述者,指新聞事實完全由記者來講述,但不是事件的參與者,即記者常常以第一人稱“我”、“記者”等來敘述眼前發生的一切,以“旁觀者”的身份講述他人、他物的故事, 用公式表示就是:敘述者 + 記者(“台前”);參與的敘述者則是記者成為新聞事件中的人物,用公式表示就是“敘述者+人物+ 記者”,這在“個人親歷性報道”中十分常見。從受眾的角度來說,記者是缺席敘述者或隱蔽敘述者,新聞文本顯得冷靜客觀; 而記者是公開敘述者,則具有交流性、親近感,其感染力也較強。…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16, 2017 at 8:04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5)

2. 倫理區別於日常道德:實在(real)的維度

從斯賓諾莎到列維斯特勞斯

從青少年時代開始,拉康就開始閱讀斯賓諾莎(1632—1677)的《倫理學》。他將這部作品的提綱掛在臥室的墻上,並在上面標示出箭頭,以體現斯賓諾莎所設想的幾何架構。斯賓諾莎通過歐氏幾何的形式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將“善”和“理性”等同起來,而社會性自我則是認識的障礙。在斯賓諾莎看來,唯一有用的事物就是能夠提升我們的欲望和思想能力的事物,這些事物同時帶給我們幸福感;悲傷是惡,而愉悅只存在於認識的進步中。拉康稍後說悲傷是道德上的懦弱,聯接著人類基本的激情(passion)之一,即“無知”的激情。…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6,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電子媒介類型及電視文化 (10)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anuary 16,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13)

第12節:日神一切造型力量之神

希臘人在他們的日神身上表達了這種經驗夢的愉快的必要性。日神,作為一切造型力量之神,同時是預言之神。按照其語源,他是“發光者”der“Scheinende”,也可譯為“制造外觀者”。,是光明之神,也支配著內心幻想世界的美麗外觀。這更高的真理,與難以把握的日常現實相對立的這些狀態的完美性,以及對在睡夢中起恢覆和幫助作用的自然的深刻領悟,都既是預言能力的、一般而言又是藝術的象征性相似物,靠了它們,人生才成為可能並值得一過。然而,夢像所不可違背的那種柔和的輪廓——以免引起病理作用,否則,我們就會把外觀誤認作粗糙的現實——在日神的形象中同樣不可缺少:適度的克制,免受強烈的刺激,造型之神的大智大慧的靜穆。…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January 16,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芥川龍之介· 奉教人之死

①此篇作者托名古籍,以日本文言體寫作,因亦以文言試譯之。

縱令人壽三百歲,愉逸度世,較之永生無盡之樂趣,亦不過夢幻耳。

——慶長譯GuiadoFecador唯立心為善者,乃能於聖教中得不可思議之妙趣。

——慶長譯ImitationeChnisti

②人名。

③《教徒景行錄》,書名。…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16, 2017 at 5:11pm — No Comments

大江健三郎:同時代的遊戲(40)

第五信·寫神話與歷史者的一家 (六)…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16, 2017 at 5:10pm — No Comments

蘇煒《走進耶魯》第10章 校園思見 (12)

耶魯學生眼裏的中國

——耶魯風景線拾零



“心熱”

讀耶魯學生用中文言述的中國話題,時時讀得我心熱,又時時讀得我心驚、心痛。…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January 16, 2017 at 4:18pm — No Comments

楊薇《好書是一輩子的財富》米蘭·昆德拉:以生活之輕抗衡生活之重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作者:(捷克)米蘭.昆德拉,出版時間:一九八四年



米蘭昆德拉語摘



視覺受雙重限制:讓人什麼也看不見的強光和完全徹底的黑暗。



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爲了醫治我們自身的可悲,比較常見的藥方是愛。因爲絶對的被愛的人是不可悲的。… …絶對的愛實際上是追求絶對同一的願望。



那是對一個女孩的責備:“你對我説,在愛情裡只有肉慾。親愛的,如果一個男人告訴你他想要的只是你的肉體,你準會逃跑的。到時候你就會明白什麼叫做殘忍的孤獨感。” 孤獨。這個詞反復出現。他試圖用這種可怕的孤獨前景來嚇唬她們。爲了讓她們愛他,他像神甫一樣對她們佈道:一旦脫離了感情,肉慾便蔓延成無邊的荒漠,人會在那裡 憂傷而死。…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January 16, 2017 at 4:00pm — 1 Comment

愛墾文創體驗慕課札記·文化暴力

譚光鼎·文化暴力(Cultural Violence)

名詞解釋:文化暴力又稱文化專制(Cultural arbitrary),是文化再製 (cultural reproduction) 理論用來批判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基本論點之一。其主要的意義是:統治階層運用其權威以支配教育制度,驅使學校灌輸學生統治階層文化。這種以專制方式的教導,稱為文化暴力。由於知識是一種符號系統,並且以符號的形式表現,因此文化暴力亦稱「符號暴力」(Symbolic violence)。持符號暴力說者以「課程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暴力」,是「傳輸統治權力並以階級統治為目標的暴力」。

其本質是語文符號,也就是意識形態,(ideology) 以與具有打擊性的物質暴力(如軍隊、警察)等並稱。 文化暴力是由法國學者波迪爾 (Pierre Bourdieu) 及派色倫 (J.C.…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anuary 16, 2017 at 9:43am — No Comments

台灣交通部觀光局·生態旅遊(9)

實例六:賞蝶守則

台灣素有「蝴蝶王國」雅稱,任何時間及地點均可進行賞蝶活動,但以配合蜜源植物開花期,為最佳賞蝶時機。一般以夏秋季時為賞蝶較佳時機,生態環境較完整的樹林或溪流附近為賞蝶較佳景點。

賞蝶時除了認識自然外,更要抱持著關心環境的心態,須以「尊重生命」為出發點,不能存有掠奪資源的海盜心理。

賞蝶須要細心及耐心,並要詳實記錄蝴蝶的生命現象。

賞蝶時,除了攝影及觀察記錄外,別留下任何不利蝴蝶存活的破壞,也不可帶走影響蝴蝶生存的一草一木。…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January 16, 2017 at 7:51am — No Comments

馬中行·小狗鮑比

紐約,很闊氣,很豪華……你可以用各種發燒的詞來形容它,都不會過分。

可是,我這個到紐約做客的人,卻飄零,孤獨。

小弟說,美國比中國先進了一個世紀,你來過過下個世紀的生活。來了個霸王請客,不由分說,把機票寄來了。

我到紐約才發現,小弟住著一個套房,可他為了省錢,把裏屋轉租給一個阿拉伯人。

無可奈何,他為我找了一個中國女醫生家,與她和她的12歲的小兒子陽陽做房客。…

Continue

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January 16, 2017 at 7:18am — No Comments

家明·與中藥結緣

- 紀念新加坡中藥學院創校十周年



“老弟,要不要一起報名讀中藥?”姐姐的話似乎還在耳邊,但回想起來,那已是近十年前的事了。也不知道當時起的那股什麽勁,居然也到新加坡中藥學院報名,和姐姐姐夫一起去上中藥課。

如果我記的沒錯,在那兩年的初級課程期間,除了病假,我缺席應該不到兩次。那可不是因為中藥課程是我這麽多年來第一次自費上的與我工作沒有直接關系的課程,而是在上了第一堂課之後,覺得課程越來越有趣,漸漸地有欲罷不能之感也!…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January 16, 2017 at 7:18am — No Comments

2015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情況

2015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2.37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59萬人,單位公派1.60萬人,自費留學48.18萬人。2015年度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0.91萬人,其中:國家公派2.11萬人,單位公派1.42萬人,自費留學37.38萬人。

2015年度與2014年度的統計數據相比較,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和留學回國人數均有進一步增加。出國留學人數增加6.39萬人,增長了13.9%;留學回國人數增加4.43萬人,增長了12.1%。隨著年度回國人數與出國人數的增長,兩者之間的差距呈逐漸縮小趨勢。年度出國/回國人數比例從2006年的3.15:1下降到了2015年的1.28:1。…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anuary 16, 2017 at 7:17am — No Comments

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追隨本心:回蕩世紀的劍橋哲思》(7)

藝術就是人生?…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January 16, 2017 at 7:15am — No Comments

許小年:不能恐慌性崇拜互聯網 上

公眾對於互聯網的態度,我看到的是從冷淡的漠視轉到今天恐慌性的崇拜,一開始覺得沒有什麽了不起,就是一種新的溝通工具而已,後來發現互聯網可以做這麽多事情,互聯網沖擊到自己的企業和行業了,就產生一種恐慌性的崇拜,甚至不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出現了不上網就得死的情緒。…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anuary 16, 2017 at 7:15am — No Comments

司馬遼太郎·二軍師(二)

四月裏,軍機大計依然爭議不休。

會上,真田幸村等人曾一度獻策,主張出兵到京都和近江的瀨田,積極迎擊東軍主力,但這一著也被大野治長和治房兩兄弟駁回了。

提出堅守勿出方案的,是大野兄弟所信賴的小幡勘兵衛景憲。景憲本是德川家康手下的一名家將,後來假扮成流浪武士,被派到大阪城當密探。

由於他“熟知家康慣用的戰術”,受到豐臣家的重用。身為探子,家康給予他的使命就是竭力阻撓豐臣一方出城迎戰。為此,景憲援引古今戰例,歷數固守城池的好處。…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January 16, 2017 at 7:13am — No Comments

大江健三郎《廣島札記 17》一個正統的人(中)

我曾經採訪過兩位在原子彈爆炸之後從廣島來到東京的青年。其中的一位是一條腿殘廢的小個子。他和同樣受到原子彈災害的朋友們一道,在東京的一個教會學校的附屬機構中做工,縫製向美國出口的服裝。他是一位文靜而沉著的青年,我從他那恬靜的眼神中只發現了已被戰勝和馴服了的不安。儘管他不善言辭,還是熱情地向我傾訴了他和他的夥伴,對於白血病和婚後種種問題的擔心。…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anuary 16, 2017 at 7:11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