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郁達夫的主體之建構,也正與壓抑相關。他正是在壓抑的話語中生成愛欲的主體。壓抑在他並非一種歷史的負面因素,恰恰是主體建構的機制。首先,正是壓抑使郁達夫發現了欲望,由此這種“欲望的發現”便呈現為一種悖論般的情境,恰如柄谷行人所說:“所發現的肉體和欲望,乃是存在於‘肉體的壓抑’之下的。”這種肉體的壓抑,最終則轉化為主體和柄谷行人所謂“內面(主觀)”的一部分。這種壓抑的內化是基督教教義的一個重要層面。據《馬太福音》,耶穌說:“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奸淫了。”這與毛澤東時代“狠鬥私心一閃念”異曲同工,其實是把懺悔和自省內在化的一種形式。這種壓抑的內化過程同樣存在於郁達夫的小說中。…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5, 2017 at 10:12pm — No Comments
福柯把諸如“性”、“主體性”以及現代性的裝置都看成是一種話語以及話語的歷史實踐,卡勒指出:“在福柯的理論中,‘性’是由與各種社會習俗和實踐聯系在一起的話語建構起來的:就是醫生、神職人員、行政官員、社會福利人員,甚至小說家們用以對待他們認為是性行為現象的各種話語。但是這些話語把性描述為先於其本身而存在的東西。”[39]而福柯則認為“性”是被建構出來的。福柯告訴我們是先有了關於性行為現象的各種話語,然後才建構了性。但人們通常都會覺得肯定是先有了性,然後才有關於它的話語。這種常識式的認識就是柄谷行人所謂的“顛倒”。而更重要的概念則是主體。西方的主體概念經歷了許多歷史階段和許多重要人物。而福柯與拉康,則是人類理解主體性的歷史進入20世紀的關鍵人物。有研究者指出:“福柯相信主體不是起源,而恰恰是產品和結果。……他一再強調,人和主體的概念都是學科建構起來的,是學科建構起來的知識。”[40]福柯顛覆的正是我們已往對人類的一些重大精神命題——比如性和主體問題——的認識。…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5, 2017 at 10:11pm — No Comments
四、身體性與審美主體的創生
疾病的文學意義之一是使作品中的人物意識到自己原來是身體性的存在。郁達夫發現了疾病的同時也就發現了身體。這一發現具有現代感性發生學的意義:現代小說最初的創生就與身體性建立了直接的關系[48]。…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5, 2017 at 10:09pm — No Comments
現代化時期的三個最偉大的“美學家”——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所大膽開始的正是這樣一項工程:馬克思通過勞動的身體,尼采通過作為權力的身體,弗洛伊德通過欲望的身體來從事這項工程[59]。
可以說,現代性是重新塑造身體的過程。在馬克思那裏,美學的批判的重要性因此在於,揭示人的感性領域的異化處境,從而真正實現人的感性的解放。審美問題之所以值得關註,正是因為它與人的解放、價值理想、終極關懷等問題都有密切關系,“審美是價值問題重建自己的家園的地方”[60]。…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5, 2017 at 10:09pm — No Comments
第十一章·法國和世界的先鋒派電影 (一)
先鋒派出現於電影方面大約在1925年前後,比它出現於繪畫或詩歌方面晚了一二十年。1914年以前,阿波利內爾、畢加索和麥克斯·雅各布1曾以當時他們對於酒店的窗飾和蘇維斯特與亞蘭合著的小說《芳托馬斯》那種出於興趣的註意,關心過某幾部影片。
1紀約姆·阿波利內爾(1880—1918),法國象徵派詩人;畢加索(1881—1973),僑居法國的西班牙畫家;麥克斯·雅各布(1874—1944),法國作家。——譯者。…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5, 2017 at 9:43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OVEPI on February 25, 2017 at 9:38pm — No Comments
他原想跟弗麗達親密地談一談,可是因為那兩個助手死乞白賴地守在跟前,他給攔住了,而弗麗達也不時跟他們嘻嘻哈哈地開著玩笑。要不然,他們就幹脆在屋子角落的地板上,鋪了兩件舊村衫躺了下來。作為一種尊敬的表示,他們反覆地向弗麗達保證,決不打擾土地測量員,而且盡量不多占據地方,盡管他們悄聲低語地談個不休,吃吃地笑個不停,但是為了達到這個心願,他們不斷地互相擠在一起,為的是使自己占據的地位更小一點,這樣兩個人蜷伏在角落裏,在暗淡的光線下看起來就像一個大包裹。但是根據K在白天得到的經驗來說,他深深感覺到他們是兩個機靈的觀察者,不管他們像孩子那樣淘氣地用兩只手裝成望遠鏡也好,也不管他們只是瞟著他,表面上專心一意地在理著胡子也好——他們在胡子上花了不少心思,老是在互相比較誰的胡子更長更濃,而且請弗麗達給他們作評判,——他們的眼睛卻從未從他的身上移開過。K睡在床上,常常抱著完全漠不關心的心情瞧著這三個人奇形怪狀的動作。…
Continue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February 25, 2017 at 9:37pm — No Comments
這種“走”,很容易被引申為精神的旅程以及主體的歷程。郁達夫的主體,確乎是一種漂泊的主體,中心離散的主體,外在的形式是“感傷的行旅”,內在的形式則是在個體、愛欲與家國之間找不到主體的位置的生成。這種“感傷的行旅”往往是與疾病主題聯系在一起的,這也使郁達夫的主體同時具有畸零的特征。因此,有研究者用“畸病的作家”來概括郁達夫[69]。
而更有意味的話題是:郁達夫筆下畸零和漂泊的主體本身就是現代性的一種美學形式。從歌德的少年維特到波德萊爾筆下的巴黎張看者,從蘭波本人到王爾德小說中的道連葛雷,從托馬斯曼筆下的疾病藝術家到黑塞小說中的哥爾德蒙,一系列畸零和漂泊的主體支撐了美學現代性。所以現代文學中的主體需要我們關註的一個層面,即是審美化的主體。《沈淪》中的主體同時也是經過了審美現代性洗禮過的主體,這種審美的範疇在主體性建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5,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2
首先應該正視幾組主要關系:
一組:國王(或醫生)——薩德——神甫 (權力/ 性或瘋/ 道德)
二組:醫生——薩德——美黛蓮 (權力/ 性/ 愛)
三組:神甫——美黛蓮——薩德 (道德化的神/ 愛/ 性)
四組:布尚——薩德——茜芬 (性欲或惡/ 性/ 性愛)
五組:國王、醫生、神甫——瘋人式的群氓 (整治/救治;壓抑/挑逗)…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February 25, 2017 at 4:32pm — No Comments
郭與密斯周面面相覷,郭窘在那裏不得下台,只得連聲說:“他醉了。我倒有點不放心,去瞧瞧去。”跟著也下了樓,追上去勸解。第二天密斯範沒有來。她生氣。羅寫了信也都退了回來。一星期後,密斯周又來報告,說密斯範又和當鋪老板出去吃過一次大菜。這次一切都已議妥,男方給置了一只大鉆戒作為訂婚戒指。
羅的離婚已經醞釀得相當成熟,女方漸漸有了願意談判的跡象。如果這時候忽然打退堂鼓,重又回到妻子身邊,勢必成為終身的笑柄,因此他仍舊繼續進行,按照他的諾言給了他妻子一筆很可觀的贍養費,協議離婚。然後他立刻叫了媒婆來,到本城的染坊王家去說親。
王家的大女兒的美貌是出名的,見過的人無不推為全城第一。…
ContinueAdded by A'Lessy on February 25, 2017 at 4:06pm — No Comments
淘寶為年輕人辦了個造物節,向大家展示了T(Technology科技)、A(Art藝術)、O(Originality原創力),其中的T自然少不了基於VR的buy+站臺。阿裏巴巴成立VR實驗室,投資AR公司Magic Leap,就是為了讓最新潮的VR和AR技術融入到線上的購物體驗當中。雖然去造物節現場體驗的用戶反饋不是很好,有吐槽畫面質量太差,沒有沈浸感,還有吐槽buy+更像是一場3D作品展示。
Magic…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February 25, 2017 at 4:05pm — No Comments
有研究者認為,魯迅成就最大的是其晚年雜文(此言確乎暫且不論)。魯迅之子周海嬰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中說: 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羅稷南先生向毛提出一個假設問題: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對此,毛十分認真地回答說:以我的估計,要麽是關在牢裏還要寫,要麽是識大體不做聲。羅稷南等先生當時驚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聲。此書出版後,馬上引發爭議,懷疑毛會說出這樣的話。後來黃宗英發表《我親聆毛澤東羅稷南對話》的文章,說她和趙丹都參加了那次見面,證明毛確實說過那樣的話。毛澤東在延安時,評價魯迅連用了五個“最”,後來為何這樣說呢?此一時,彼一時也。這也說明,無論什麽時代,雜文大都不是主流需要的。…
Continue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53pm — No Comments
“兩蔣”過世了,國民黨成了在野黨,“去蔣化”(實為“去蔣之神化”,學界術語叫“祛魅”)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政治氣候變化。如果止於清除兩蔣時代觸目可見的“黨國”標語和“領袖”筆墨;如果止於拆除幾十年來遍布全島的“蔣公銅像”,將它們移諸位於大溪的蔣之陵寢公園,供後人當歷史文物參觀;如果止於刪除教科書裏“蔣公看魚”之類推行個人崇拜的課文,那是天經地義的,不然還侈談什麽民主建設?…
Continue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48pm — No Comments
森林(上)
我們在森林裏循著聲音找到一只啄木鳥。
森林裏蕩漾的氣息是海的氣息--億萬支澎湃的細流匯成了它的平靜與沈寂。我們走在其中,根本是陷在其中,上不見天日,下不辨東西;此間萬物都在被壓抑,都在掙紮,在爆發,在有光線的地方紛紛伸出手臂,在最暗處紛紛倒下。腳下厚厚的苔蘚濃裹的汁水,是這空間中所有透明黏稠的事物一層一層液化下來的沈澱。我踩上去一腳,瞬間陷入深淵。…
Continue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16pm — No Comments
絲綢之路不能僅僅停留在宏觀的設想,口號式的政策更是不可行。絲綢之路要成功,既要搞清楚要做什麼,更要搞清楚怎麼做。
2008年開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既是全球性經濟結構失衡的結果,也繼續惡化著全球經濟結構。全球經濟到今天並沒有恢復過來,很多經濟體仍然處於低迷停滯的狀態。另一方面,盡管中國經濟也進入了“新常態”,即中速發展階段,但這只是對中國自己過去的高速發展而言——和世界上其他經濟體相比,中國的發展仍然是高速的。
實際上,在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之後,很難再有過去那樣的高速發展。保持中速增長,仍然可以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所積累的發展經驗及其發展能力,已經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歷史機遇,來實行全球經濟再平衡戰略。可以預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絲綢之路會成為這一戰略的主要推動力,也是中國可持續和平崛起戰略的重要而可行的“抓手”。…
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14pm — No Comments
台灣是個標語地區。走上街,看見"兩個孩子恰恰好",上了天橋,讀到"迎頭趕上",經過電線桿,瞄見"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在公車裏坐下,猛擡頭就是"敬老尊賢",走進教室,有熟悉的"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進了廁所,大概是"養成洗手好習慣",路過公家機關,就看見"民主、倫理、科學"、"檢舉壞人就是保障好人"。還有一些根本看不懂的:"拼命就是保命",橫掛在車馬雜亂的大街上,好像鼓勵開車的人要沖鋒陷陣。
有沒有想過,為什麽台灣的標語這麽多?是什麽人,在什麽情況下,努力造出一句話來,然後寫在紙上、塗在墻上使我們在生活空間中想逃也逃不掉?他的動機在哪裏?…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11pm — No Comments
華商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以中華民族的血脈為紐帶,認祖歸宗,無論是在大陸,或是在海外,都有一種強烈的祖國認同感;華商又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群體,他們的祖輩、父輩篳路藍縷,畢生努力,在艱苦的環境中打下了經濟基礎,新一代的青年華商或繼承衣缽,或重新創業,同樣在尋找和發現新的機遇。我們需要關註華商,尤其是要關註在海外創業的華商、新一代的青年華商。
華商在海外
…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04pm — No Comments
高洪波(1951~),內蒙古開魯人,作家。著有《人生趣談》、《柳桃花》、《文壇走筆》等作品。
竹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假如我們判斷不錯的話,竹文化應是與儒文化相利益彰的一種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們或看到氣質、風骨、或看到虛心、謙虛,《歲寒三友圖》是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從此成為屢屢出現的各種器皿上的圖案。
中國文人中與竹子最親近的當屬蜀人蘇軾,他的名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道破了蘇東坡酷好竹的心態,而他策竹杖的風姿,也從此凝固為一種“何妨從容且前行”的造型,如果沒有竹林襯映在蘇東坡的身邊,他迷人的魅力會大大削減。…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03pm — No Comments
這個森林很大,而且密密麻麻地長滿了各種帶葉的樹木。通常,每年這時天氣都很寒冷,甚至會偶然下雪,可是,今年11月卻相當暖和。如果不是整個森林都滿布落葉,你還會以為這是夏天。落葉有的黃得像番紅花,有的紅得像葡萄酒,有的呈現金黃色,有的則是斑駁的雜色。這些樹葉曾經受到風吹雨打,有些在白天脫落,有些在夜間掉下,如今已在森林地面形成了一張很厚的地毯。它們雖然漿液已幹,但還散發出一種可人的芬芳。陽光透過活的樹枝照射著落葉。經歷過秋季暴風雨而居然還留存下來的蠕蟲蠅蚋在葉上爬行。落葉下面的空隙,為蟋蟀,田鼠以及其他許多在地下尋求庇護的動物提供了藏身之所。…
Continue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03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