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在茶盤裏,杯子可以加多換大,但生命的活水只有那麽多,你得好好看清楚才行。…
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離開彼得堡曾沾滿安娜血跡的火車站月台,我們這就出發去維也納,那是凱爾特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建立的古老城市,當然,現在凱爾特人的後裔已經退居大陸邊緣總是狂風大作的島嶼。這次我們不是去找凱爾特人的,而去老城19區裏的診所見弗洛伊德醫生。淡黃色的大房子,四四方方的,是早年中產階級的喜好。面向院落的房間,窗外一棵大櫻桃樹婆娑著千萬朵白色花朵,襯托出一張猩紅沙發上方曾經的紛飛幻想。弗洛伊德醫生的病人們就躺在那裏,向醫生敞開自己幽暗的潛意識世界。從此,人們開始認識和重視自己心中那大得可怕的記憶倉庫,離開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現代作家們,霎時找到了理解人類的新方法。
從這張沙發出發,世界變得更有內心,內心變得更善惡莫辨。世界的許多個寧靜的角落,在一張舒適長沙發上,總有人心情覆雜地躺下,閉上眼睛,走上試圖回到自己心中去一探究竟的道路,並開口將自己在心中的所見所聞告訴另一個人,那人被稱為心理醫生。…
ContinueAdded by 有格 台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02pm — No Comments
對愛情,幾乎可以說人人都有經歷都有體驗。但人人的經歷,人人的體驗,都不盡相同。即使有過幾次愛情經歷的人,他的每一次愛情體驗,都是不一樣的。我想,正是這樣的不重覆、不類同,才使愛情成為生活中一個永久的話題,能讓人沒完沒了地絮說、咀嚼。
究竟為什麽?!也許,就因為愛情這份“禮物”,誰都獲得過,可能都難以長久地擁有。或者說,愛情這件事,誰都有體會,但誰也說不清楚。就像大伏天吹來的一陣陣涼風,你渾身感覺到舒爽、愜意、愉悅,而僅僅是感覺。愛情,大概類似風,模糊的,不確定的,非常有限,又非常的無限。西蒙·波娃曾用風趣的語調描繪過愛情:“人們為什麽會墮入情網?沒有比這更覆雜的了:因為這是冬天,因為這是夏天,因為勞累過度,因為閑極無聊,因為軟弱,因為剛強,因為需要安全,因為喜歡冒險,因為絕望,因為希望,因為有人不愛您,因為有人愛您……”這位著名女作家把愛情概括得這樣玄妙,又論述得這樣簡潔、精辟。…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February 25, 2017 at 3:01pm — No Comments
今天的中國沒有可供朝拜的聖地,沒有提供心靈棲所的靈山;亦沒有建設社會所去往的方向,沒有共同感知的高尚與崇高。我們今天生活在哪裏?西門慶的後院裏,清河的繁花似錦裏。只是當價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欲望時,生命會變成什麽?
中國的媒體有一種奇異的功能,舉世罕有:即“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和諧”。中央電視台年年都有的“感動中國人物”,似乎是一場舉國盛宴,而選中的人物,自然正面完美。
這種官營媒體的特殊動作,似乎也廣為社會所接受。在網絡上的體現,即“最美”。例如近日出現一系列的最美人物,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勇救學生,最美司機吳斌忍痛停車,最美路人托舉哥周沖救下幼童等等。他們不僅僅在官營媒體之中被高調列為英雄,在微博、論壇等公共網絡平台中,也多受到普通公眾的頌揚。…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5, 2017 at 10:31am — No Comments
今天的中國沒有可供朝拜的聖地,沒有提供心靈棲所的靈山;亦沒有建設社會所去往的方向,沒有共同感知的高尚與崇高。我們今天生活在哪裏?西門慶的後院裏,清河的繁花似錦裏。只是當價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欲望時,生命會變成什麽?
中國的媒體有一種奇異的功能,舉世罕有:即“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和諧”。中央電視台年年都有的“感動中國人物”,似乎是一場舉國盛宴,而選中的人物,自然正面完美。
這種官營媒體的特殊動作,似乎也廣為社會所接受。在網絡上的體現,即“最美”。例如近日出現一系列的最美人物,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勇救學生,最美司機吳斌忍痛停車,最美路人托舉哥周沖救下幼童等等。他們不僅僅在官營媒體之中被高調列為英雄,在微博、論壇等公共網絡平台中,也多受到普通公眾的頌揚。…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5, 2017 at 10:29am — No Comments
6
在以後的生活中,薩特與波伏娃本著自由的愛情精神,及他們訂立的契約,當真做到相互通報各自的情事。愛情故事與性愛經歷,在兩人之間已不是秘密,成為可以共同享用的公共資源,在享用的過程中感受互窺隱私的刺激與快樂,甚至起到增長知識,開拓見聞的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交流的過程,可以激發文學的靈感與啟發深奧的哲思。這樣,男女雙方愛情故事的交流就成為他們每次見面的必有節目。情節最好曲折一點,要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奇遇,激情最好亢進一點,要有高潮叠起的情節。談話間男女兩人如棋逢對手,也如酒遇知已。說到興趣頭上,時而沈思不語而對視,時而酒酣耳熱而歡笑。假如湊巧悟出哲學的玄妙,則互吻不已,額手相慶。有一次波伏娃又與薩特圍繞男人與女人的事促膝談心,像開一次例行的通報會。…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16pm — No Comments
媽媽的柴火竈
有柴火竈的年代,才有裊裊升起的炊煙,有了炊煙的天空,才有隨風飄散的詩和撲鼻的菜飯之香。
在上世紀60、70年代大西南山區的小城鎮裏,每家人都依靠用磚和泥土砌成的柴火竈,溫暖地團聚在一起。每到煮飯的時間,劈柴之聲,炒菜之聲,大呼小喊吃飯之聲此起彼伏。
那時放學回家最溫馨的事,就是坐在竈門前幫做飯的母親添柴燒火。當然這一舉動主要還是想趁機偷上一嘴,特別是遇上炒腰花或醬爆回鍋肉,從一下鍋我就開始猛吞清口水..其實母親心裏也明白我這個好吃的娃兒,也就常常默許我下手了。…
Continue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15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Dhuup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13pm — No Comments
16 泛決定論的批判 (Critique of Pan-determinism)
精神分析時常為人所詬病的即其所謂的泛性主義 (pan-sexualism)。但我懷疑這樣的譴責是否正當。因為我認為其更錯誤與更危險的是所謂的泛決定論,泛決定論忽略了人面對任何情境時有采取立場的能力。人並非完全被制約及被決定的,而是他自己要決定向情境屈服還是與之對抗?換言之,人最後是自我決定的。人不僅僅是活著而已,他總是要決定他的存在到底應成為什麽?下一刻他到底要變成什麽? …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12pm — No Comments
(現在)
安藤由紀子的屍體被發現的四天後,刑警來到了我家。當時我正在穿鞋,準備到岸田家去一趟,就聽門鈴響起。
其實,昨天時枝太太就已經給我打過電話,告訴我說警察到他們家去了。看來警方對屍體身份的判別,比我們預想的要快得多。但刑警卻沒有纏著問個不休,就只是把安藤由紀子的照片給拿了出來,問說有沒有見過這女的。據說那照片就是安藤上次拿出來的那張,太太當然回答說沒見過。
刑警共兩人,自稱高野和小田。高野身材較高,總是一副面色凝重的樣子。小田則給人一種銀行職員般的感覺,金絲眼鏡下的目光卻炯炯有神。兩人說有點事想打聽一下,我回答說只有十分鐘時間。
“您認識岸田這戶人家嗎?”…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9pm — No Comments
2. 4 語碼轉換式
(7) 人生本應HAPPY, 何必苦苦STUDY, 找個漂亮LADY, 生個胖胖BABY。
(8) 你是樹上那最綠的蘋果jiu酸的; 你是那桌上最濃的咖啡gua苦的; 你是那壇裏的腌白菜jin鹹的;你是那鍋裏最無味的湯pia淡的, 但是我喜歡。
(9) 10%想念+ 10%吃醋+ 10%疑心+ 10%甜蜜+ 10%心疼+ 10%執著+ 10%幸福+10%嫉妒+ 10%臉紅+ 10%撒嬌= 100%愛情!
這一類型的語篇中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語碼形式,或漢語與英文詞語、或漢字與漢語拼音、或漢字與數字、數學公式等等, 形成文字符號的夾雜與交錯模式,…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9pm — No Comments
剛剛讀了一篇文章,題曰“敦煌豪花2.6億建虛擬莫高窟”,是香港蘋果日報6月16日發布的(轉載於廣州日報),不免引起了我一點小小的想法。文章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免遊客進窟時,因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破壞壁畫”,但已引起了網民“炮轟”,認為是“逼人買假貨”。…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7pm — No Comments
再說“常識”、“事理”與“學理”…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6pm — No Comments
照片中的老碗只是代表性的擺了幾只。其實,擁有百個以上呢。
在這幾只碗中,手拉胚的其實只有一個,是手繪上去的花樣,可絕對不是機器印的。
每當我抱著這種碗回家去,母親總是會說:“這種碗,面攤子上多得是,好臟,又弄回來了。”
我不理會母親,心裏想:“面攤子上哪有這麽好看的東西,根本不一樣——如果細心去看。”
前幾年,當我在台灣還開車的時候,但凡有一點空閑,就會往台北縣內的小鎮開去。去了直奔碗店,臉上堆下笑來,祈求那些碗店的主人,可不可以把以前的老碗拿出來給人看看。…
Continue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6pm — No Comments
我在小學校的時候,最喜歡繪畫。教我們繪畫的先生是一位六十多歲的國畫家。他的專門本領是畫"尊容",我的曾祖的《行樂圖》就是他畫的,大家都說像得很。他教我們臨摹《芥子園畫譜》,於是我們都買了一部石印的《芥子園畫譜》。他說:“臨完了一部《芥子園畫譜》,不論是梅蘭竹菊,山水,翎鳥,全有了門徑。"
他從不自己動手畫,他只批改我們的畫稿;他認為不對的地方,就賞一紅杠,大書"再臨一次"。…
ContinueAdded by 文學 庫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5pm — No Comments
眾所周知,電影、電視和網絡都是依靠類型化的節目進行運作,如果誰要真正理解電視文化和網絡文化,一定要理解類型這一個概念。英國媒介學者就談到,類型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媒介分析工具,同時還和媒介生產互相聯系。可以說,電影、電視、雜志和報紙行業都或多或少地依靠類型運作。一些媒介公司和隸屬某些類型的產品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比如說英國悍馬電影公司(Hammer Films),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和恐怖片聯合,還和兒童漫畫出版商DC湯普森關系密切,最近則與電視公司HatTrick聯合,這個公司最為普通的產品是喜劇。類型片能夠給潛在的觀眾創造出極大的預期,這也就意味著它對於節目制作者很重要。像《糖》(sugar)和J17這樣的年輕人雜志,雇主就希望雜志的作者和攝影師能夠從廣義上符合年輕女孩雜志市場的預期角度進行創造。我們能夠通過書刊出版商米爾斯與布恩出版公司(Mills and…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4pm — No Comments
黃色的冬日來了,充滿厭煩。雪像一條磨得露出織紋的舊桌布,盡是窟窿,鋪在鐵銹色的大地上。桌布不夠大,有些屋頂沒有蓋住,這些屋頂就這樣屹立在那裏,黑色和棕色,木瓦頂和茅草頂,它們像一艘艘方舟,控制著像汪洋大海似的被煤煙熏黑的頂樓——漆黑的大教堂,布滿肋骨似的椽子、梁和桁梁——黑黢黢的冬天的陣風肺。每天的黎明揭示在黑暗中湧現出來的被夜晚的風充了氣的一排排新煙囪和煙囪管帽:魔鬼的管風琴的黑色的管子。掃煙囪的沒法擺脫那些烏鴉,它們在黃昏密密匝匝地待在教堂附近、長著黑色的沒有枯萎的樹葉的樹枝上,接著撲簌簌地飛到空中,又回到樹上去,每一只鳥緊貼在它自己那條樹枝的自己的位置上,要等到黎明才一大群、一大群地飛走,像一陣陣煤煙、一片片塵土,起伏不定和奇形怪狀,呱呱地叫個不停,叫得一道道黴黃色的亮光發黑。白天寒冷而叫人膩煩,硬邦邦的,像去年的面包。人開始用鈍刀切這種面包,毫無食欲,帶著懶洋洋的冷漠神情。 …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導 語
所謂黃河改道,是指河流決口後放棄原來河床而另循新道的過程。千百年來,黃河由於多沙善淤,變遷無常,改道頻繁,中遊的寧夏銀川平原,內蒙古河套平原一帶的黃河河道都曾多次改道變遷,但影響重大的是黃河下遊河道改道。歷史上黃河下遊改道波及的廣大地區,南達江淮,北抵天津,西起孟津,東至黃海,縱橫25萬平方公裏。據史載,從公元前二十三世紀到公元二十世紀末的四千余年間,黃河下遊共發生過一千五百余次決口,先後26次改道。《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改道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最早黃河改道。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宋高宗為阻止金兵南下,在河南滑縣西南決河,黃河入泗水進入淮河,“奪淮入海”。之後700多年間,黃河的流向都在江淮及魯南地區。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決口後,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此後一百五十余年間,蘇北海岸線向大海不斷延伸,雲台山始與大陸接壤,呈現滄海變桑田的壯觀歷史地理景象。…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1pm — No Comments
什麽是愛?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問那些活著的人,什麽是生活?問那些虔誠的教徒,什麽是上帝?
我不知其他人的內心結構,也不知你們──我正與之講話的你們的內心;我看到在有些外在屬性上,別人與我相像;感於這種形似,當我訴諸某些應當共通的情感,並向他們吐露靈魂深處的心聲時,我發現我的話語遭到了誤解,仿佛它是一個遙遠野蠻國度的語言。人們給我體驗的機會越多,我們之間的距離越遠,理解與同情也就越離我而去。帶著無法承受這種現實的情緒,在溫柔的戰栗和虛弱中,我在海角天涯尋覓知音,得到的卻只是憎恨與失望。…
ContinueAdded by Tata Na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史家每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為治史勝境;史景遷先生用通俗敘事的方式寫歷史,而造此勝境,無疑是開了一條新路。近日讀《王氏之死》一書,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將史料和文學作品參錯運用、互相釋證的高超手法。該書寫的是17世紀中葉明祚乍移、清鼎方立之際,山東一個貧困小縣郯城農村裏的事情,雖然作者自謙“仍然不知道”能給予讀者多少“關於整個清朝”的認識,但他曲折多方的鋪陳確實引領我們跨越時空,身臨其境,對中國農村生活中的矛盾、痛苦和無望有了切身的體會;中譯者的譯筆不佳,大小是個遺憾,但書中新奇而徵實的敘事結構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能使讀者不終卷不止。…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