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370)

張慶梅·風笑天:文創青年:「去内捲化」的實踐邏輯 1

【摘要】本研究通過實地觀察、深度訪談等方法,以文化社會學視角分析文創青年「去内捲化」的主體、實踐邏輯,發現:文創青年的「去内捲化」首先以自主性興趣探索為邏輯起點,從興趣作為抗爭的自我探索,發展到興趣轉向職業的社會支持,以及興趣聚合趣緣的群體認同;其次通過區別於主流文化生產的非「復制」、反「類型」和祛「異化」勞動,呈現青年的主體創造、個性表現和人格完善的文化內涵;最後指向彈性生活方式的價值目標,其間面臨著時間彈性的自由與失衡、空間彈性的景觀與遮蔽等現實矛盾。相較於當下對「内捲」困境的社會熱議,文創青年提供了一種「去内捲化」的可能性,凸顯出社會轉型中青年群體的主體實踐特征。



一、研究緣起:「文創青年」與「去内捲化」…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une 24, 2024 at 10:00pm — No Comments

eNet&Ciweek解讀《技術與時間》の 遺忘和盜竊 上

網絡智酷首創了「思想劇場」這樣一種形式,對數字化經典進行領讀。我領讀的是斯蒂格勒的名著《技術與時間》。先後在長安俱樂部和網絡智酷本部做了兩場講座,現將主要內容整理後分享如下。

閱讀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的現實意義,在於加強對技術革命本質的認識。歷史上反覆發生同樣的現象:技術革命發生20年到50年後,人們對新技術的細節和應用已經十分熟悉,但仍把技術的本質,理解為革命前的本質。例如,稱工業技術為農業4.0,或稱信息技術為工業4.0。其特徵是體用顛倒,舊學為體,新學為用。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可以幫助我們系統地建立關於如何辨別技術之「體」的思維框架。這有助於我們超越當代的歷史局限,站在未來立場上,提前認識當下的信息技術革命的革命性所在。…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4, 2024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劉旭光:論「審美」的運作機制 2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審美的前提是我們以惠愛之心,以一種肯定性的態度對對象的感知,其目的是尋找其中令我們愉悅的部分,那個部分可以是賞心悅目的,可以是精彩絕倫的,也可以是對象的自由自在之處,還可以是令我們一往情深之處,更可以是對象有價值與意義之處!以一顆惠愛之心尋求對象中令我們肯定的地方,這是審美的前提,惠愛的產生,意味著審美站上了起跑線。



二、審美的開始:審美統攝…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June 24,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74

巴塔基一句話都沒有再說,張開翅膀飛入雲霄。不久之後就銜回來兩三張稿紙。他飛來又飛去,整整飛了一個來小時,就像燕子銜泥築窩那樣地勤奮,把一張張手稿交到男孩子手裏。“行啦,我相信現在我已經差不多把所有的手稿都找回來啦,”渡鴉巴塔基最後站在窗臺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說道。

“多謝你啦,”男孩子說道,“現在我進屋去同那個大學生說幾句話。”在這時候,渡鴉巴塔基乘機朝屋里瞅了一眼,只見那個大學生正在一頁一頁地將那份手稿展平疊齊。“唉,你真是我碰到過的天字第一號大傻瓜!”他忍耐不住心頭怒火,朝著男孩子發作起來,“難道你竟然把手稿交還給了那個大學生?那麼你就用不著再進去同他講話了。他決計再也不會說他願意變成你現在這副模樣的人啦。”…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June 24,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海德格爾:藝術作品的本源(三)——真理與藝術 1

藝術是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本源。本源即存在者之存在現身於其中的本質來源。什麼是藝術?我們在現實的作品中尋找藝術之本質。作品之現實性是由在作品中發揮作用的東西,即真理的發生,來規定的。我們把此種真理之生發思為世界與大地之間的爭執的實現。在這種爭執的被聚合起來的動蕩不安(Bewngnis)中有寧靜。作品的自持就建基於此。真理之生發在作品中發揮作用。但這樣發揮作用的東西卻在作品中。因而在這里就已經先行把現實的作品設定為那種發生的載體。對現存作品的物因素的追問又迫在眉睫了。於是,下面這一點終於清楚了:無論我們多麼熱誠地追問作品的自立,如果我們不領會藝術作品是一個製成品,就不會找到它的現實性。其實這種見解簡直近在颶尺,因為作品一詞告訴我們被製成的是什麼。作品的作品因素,就在於它的由藝術家所賦予的被創作存在之中。我們直到現在才提到這個最顯而易見的普遍的對作品的規定,也許顯得有些奇怪吧。…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ne 23, 2024 at 4:00am — No Comments

王銘玉 康喆文:後現代體驗人本視域下的符號體認觀 7

7. 結語

符號化的意義世界必然是主體將符號對象「人化」了的世界,符號化的過程離不開主體對客觀世界的體驗與認知。根據後現代哲學視野下體認語言學的語言生成原則「現實—認知—語言」,我們可以將符號生成的認知路徑歸納為「現實—體認—意義—符號」。這一路徑符合符號生成的現實過程,同時也能夠突出體驗人本觀在符號化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我們認為,從人本角度闡釋符號現象具有很大的擴展空間,由此倡導建立符號學下的分支學科「體認符號學」。新時代我們需要這門文科,我們期待著「體認符號學」大行其道。

 

參考文獻:

[1]程志民,江怡,主編. 當代西方哲學新詞典[M].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郭鴻.…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ne 22,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田藝苗的田 : 音樂賦予我無邊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與小提琴的故事 上

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可它們同樣美麗,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雖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但這也就足夠了。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種大智慧!」

愛因斯坦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

先來說說愛因斯坦與小提琴的三個故事

上個世紀初,有一個猶太少年,他做夢都想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練琴,可是,就連他的父母都覺得這個可憐的孩子拉得實在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天賦。…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une 22, 2024 at 8:00pm — No Comments

司馬遼太郎·薩摩凈福寺黨 2

即使這樣,薩摩藩仍然覺得地方不夠,在東洞院蛸藥師下買下了幾間民房,充作藩士的宿舍,後來因為薩摩藩最有名的刺客“斬人新兵衛”曾在這里住過,也成了一處有名的古跡。

可沒過多少時間,這些地方又人滿為患了,薩摩藩只好到西陣的凈福寺,租下了偏殿,僧房,充作武士宿舍用。

住宿在凈福寺的武士宿舍的武士共有二十人左右,年紀都不大,而且都是些“楞頭青”,久而久之,這個小團體就落下了個“凈福寺黨”的名號。這群人里最厲害的人就是肝付又助,他下巴很長,遠看那張臉就像一個水瓢一樣。

又助從凈福寺大道的小屋回到宿舍,就微笑著坐下對周圍的人說:“新選組也著了俺的道,(我)要再多打幾槍,俺說不定今天就要歸位勒。”…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June 22,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曹街京·現象學與東方思想 上

我後天講的第二個講座(注:曹街京教授後天即10月18日在農園舉行第二次講座)的題目是《海德格爾與老子》,我對海德格爾與東方哲學特別是海德格爾與中國的老子思想之間的關係有濃厚的興趣。我覺得海德格爾“存在”這個概念過於抽象了,應該再加上一個中間概念,我個人認為這個中間概念應該是“自然”(nature)

我今天主要向你們介紹一個日本哲學家Watsuji Tetsuro的現象學思想,我們現在把這個思想家的名字翻譯成中文叫哲郎。哲郎是日本現象學的開創者,他出生於…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June 22,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楊建國·雅各布森詩學話語的符號學闡釋 2

二、雅各布森詩學中的神話

神話和神話研究是雅各布森詩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克里斯蒂娜·潑墨斯卡(Krystyna Pomorska)指出:「雅各布森認為,神話不僅是值得研究的口傳文學,更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因素,潛藏在我們的一切行為之後。」⑦神話一詞頻頻出現於雅各布森的詩人研究中,如普希金詩歌中雕塑的神話、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的神話,等等。在雅各布森看來,上述詩人的全部作品構成了一個連貫的超文本符號系統,他們的每一首詩不再是孤立的符號,而是成為能指,共同構成一個更龐大的系統——詩人的個人神話。之所以這些詩歌-能指(即巴特所說的語言-對象)能夠連為一體,構成詩人之個人神話(巴特所說的元語言),正是由於相同組分(既包括主題,也包括話語結構等其他要素)在不同詩歌中的對偶與復現。…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ne 21,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傅雷《藝術哲學》譯者序 上

法國史學家兼批評家丹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年4月21日- 1893年3月5日)自幼博聞強記,長於抽象思維,老師預言他是“為思想而生活”的人。中學時代成績卓越,文理各科都名列第一;一八四八年又以第一名考人國立高等師範,專政哲學。一八五一年畢業後任中學教員,不久即以政見與當局不合而辭職,以寫作為專業,他和許多學者一樣,不僅長於希臘文,拉丁文,並且很早精通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一八五八至七一年間遊歷英,比,荷,意,德諸國。一八六四年起應巴黎美術學校之聘,擔任美術史講座,一八七一年在英國牛津大學講學一年。他一生沒有遭遇重大事故,完全過著書齋生活,便是旅行也是為研究學問搜集材料:但一八七○年的普法戰爭對他刺激很大,成為他研究“現代法蘭西淵源”的主要原因。…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June 21,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打開邊界的符號學》中譯本序 9

在這一意義上說,它是更為發達的符號。解釋項作為符號決定著另一符號,這另一符號反過來又充當解釋項:這樣,解釋項通向新的符號過程,發展了符號過程,新的符號便出現了。的確,每當出現新的符號的時候,除了「第一符號」以外,還有「第三符號」,即經過了中介作用的符號、一種響應、具有解釋性的新符號、一個解釋項。因此,一個符號本質上就是一個解釋項(參見Petrilli,1998e:I.1)。解釋項(第三符號)可以是符號(第一符號),而符號(第一符號)也可以是解釋項(已經是第三符號),這一事實使得符號置身於一個開放性的解釋項網絡之中。於是,我們就得到了皮爾斯的無限符號過程的原則,或者叫無限解釋項的原則(參見CP 1.339)。…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ne 21,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劉旭光:論「審美」的運作機制 1

摘要:「審美」的運作機制是這樣一套認知機制與過程:首先,惠愛之心與愉悅期待是審美得以啟動的前提;接著,審美統攝完成對對象的整體性精神風貌的把握,感悟到其中的審美理念;然後,從以下三個路徑中,審美者自由地選擇認知對象的切入點——直觀感知、情感體驗與認知判斷;進而在欣賞對象的時間性過程中,任由三者自由游戲,相互激發,相互轉化,諸認識能力的自由游戲是我們的審美享受的核心與基礎;最後在交感反思愉悅的獲得中,審美得以最終實現。



目 次

一、審美的准備階段:惠愛之心…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June 20,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73

考驗

大學生突然從睡夢中驚醒過來,看見床頭櫃上的燈還亮著。“喔唷,我怎麼連燈都忘記關了。”他想道,便用胳膊支起身子來把燈關掉。但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把燈關掉,就看到書桌上有個什麼東西在爬動。

那間房間很小,桌子離開床不遠,他可以清晰地看到書桌上雜亂無章地堆放著的書籍、紙張、筆,還有幾張照片。他眼睛也掃到了臨睡前沒有收拾掉的酒精爐和茶具。然而就像清清楚楚地看到別的東西一樣,他竟還看見一個很小的小人兒,匍匐在黃油盒子上正在往他小手裏拿著的麵包上抹黃油。

大學生在白天里經歷的壞事大多,所以對眼前的咄咄怪事反而見怪不怪了。他既不害怕,也不驚惶,反而無動於衷地覺得有個小人兒進屋來找點東西吃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June 20,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吳傳玖·初識量子力學(科學詩)

量子糾纏

把一種

微觀世界的

物理現象

拋到

宏觀世界面前……

她要糾纏誰

多麼奇妙 又

神秘莫測……

量子學…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ne 19,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閆宏秀·技術與時間中的記憶線 中

二、記憶的工業化與「迷失」

保羅·利科認為記憶現象學「圍繞兩個問題構建起來:對什麼(quio)的記憶?記憶是誰(qui)的?」[5]…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June 19,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二十二、天真

心可以跟石頭講話……全然的愛可以顯出那個奧秘,要變得瘋狂--來自心的瘋狂。

亞西濟的聖法蘭息斯應該被關進瘋人院。他對樹木講話,他告訴杏樹說:「小妹,你好嗎?」如果他在這裡,他一定會被抓去。他告訴杏樹說: 「小妹,唱出神來給我聽。」不僅如此,他還聽到杏樹所唱出來的歌!他簡直瘋了!需要治療!

他跟河流講話,跟魚兒講話,他還宣稱說魚會對他反應。他甚至對石頭講話,像這樣,還需要更多的證明說他已經瘋了嗎?

他是瘋狂的,但是你難道不喜歡像他一樣瘋狂嗎?只要想想--具有聽杏樹唱歌的能力,一棵能夠感覺跟樹木之間的兄弟情誼的心,一顆能夠跟石頭談話的心,一顆能夠到處都看到神以不同的形式呈現的心………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June 19, 2024 at 9:08am — No Comments

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 30

當時他說了聲“很好”,以便取悅他的夫人,並且假裝在欣賞那些花卉。但是,她知道得很清楚,他並不欣賞那些花,或者甚至還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這不過是爲了討好她罷了……。啊,那不是莉麗·布里斯庫和威廉·班克斯在一塊兒散步嗎?她的近視眼盯著退回去的那一對兒的背影直瞅。沒錯,真是他們倆。這不是意味著,將來他們會結合嗎?對,他們倆必須結婚!多好的主意!他們倆必須結婚!



13…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June 18,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趙秀鳳 崔亞霄:多模態體認詩學—基於體認語言學的研究 7

 21世紀起的後現代實驗文學,充分利用各類圖文符號,激活人的感知體驗、情感和認知加工;這類文學的日漸興盛也充分說明了多模態符號體認性對文學的影響。 因此,我們有必要拓寬體認語言學的外延,從廣義的符號層面,考察體認的過程;如針對後現代實驗文學的多模態組合特征,闡釋該類文學得以產生、接受、形成獨特文學樣類背後的體認機制;通過透視讀者的閱讀體驗和認知加工過程,揭示多模態文學交流背後的規律性特征。 這一「多模態體認詩學」的研究路徑是對語言及其他符號體認性的有力補充,有助於更加全面立體考察語言及多模態符號交際全過程中的體認性,揭示符號的人本性、唯物性和互動性本質。

其次,豐富體認語言學的理論蘊含。 體認語言學傾向於在人類群體意義上闡發體認的意義,多模態體認詩學則可以關注真實、個體讀者的體認經驗,即關注真實的沉浸於文學作品中的真實讀者,考察他們沉浸於文學自然閱讀過程中的真實體認過程。…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une 18,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方朝暉:文化軟實力之我見 下

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世界級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之所以成為世界級的科學家,就是因為從小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未知欲,且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假如我們把歷史上所有的科學家都打扮成愛國的典範,說這些人在歷史上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就是為了給中華民族爭光,就是因為愛國,他們都是因為愛國才成為科學家的。一個科學家愛國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偉大成就一定能夠給自己的祖國掙光。…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June 17,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