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金慶沃草烙哲學/海德格:語言如何召喚存在 上

有人說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是二十世紀之後歐陸哲學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許多當代重要思潮如存在主義、詮釋學轉向與後現代思潮都和他密切相關。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海德格的語言哲學。海德格關於語言哲學的論述大多收錄在他五十年代的著作《走向語言之途》(On the way to language),這部著作使用文字的方式相當玄奧,有人喜歡它的詩意,也有人認為它是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而在這篇文章中,會向大家展示海德格論述中具有說服力的地方。

要理解海德格的語言哲學,首先要抓住一條基本原則——「語言召喚存在」,這是海德格語言哲學的重要綱領。

「語言召喚存在」聽起來像巫術,彷彿是藉著語言朝著天地萬物下咒,就能召喚出存在。如此一來,「語言召喚存在」,會是相當違背我們日常直覺的主張。因為只是更改事物的名稱,直覺上並不會更改事物的性質,也就是說,我們沒辦法純粹藉由更改命名,改變或召喚出新的存在性質。

但是,現在讓我們假想一種情境:我們一道造訪一個屋子,我是一個房屋仲介,而你是一個正要添置房產的買家,我想我會跟你聊聊關於這棟房子的屋齡、地段、相關預期的商機和未來增值的可能性。屋齡、地段、商機,都是這個情境下必須認真以對的存在(Being),這個存在是我們雙方在當下情境中必須嚴肅以對的。

再來,讓我們假想另一種情境,變換對於這棟建築物的存在設定(the set up of Being):我們一道造訪一個屋子,我是一個教授現代美學或力學的老師,而你是學生,由於我們的課程是關於建築美學或力學,在這趟實地考察中,我可能跟你談談這棟建築的建築風格究竟屬於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的美學,或者討論建築物的力學結構。在這樣的情境中,如果學生舉手發問屋子的屋齡、地段、商機是不合時宜的,因為在這個情境的基本設定中,屋齡、地段、商機是被隱去的存在,美學和力學才是需要嚴肅以對的設定。

從上述的舉例,回到海德格思考的存在問題,我們發現,對於什麼是存在,答案端賴我們身處的情境(situation)而定,而情境之間差別的關鍵,又在於我們正在使用的是何種語言。如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術語」和「業界」,每個業界都有專用的語言,也就是所謂的術語,藉由學習專業語言,我們逐漸進入該業界的視域(horizon)。

海德格認為,在我們的生活世界中,每一種具有特定效果的語言使用方式,都像咒語般自然召喚出特定的思想與行動,並以此建立特殊視角的實踐,效果猶如進入某個特殊結界一般。此中的道理無它,作為一個生活實踐的行動者,我們是情境下的行動者,而唯有行動情境展開,我們才得以走入其中,理解並看見特定的存在,而開始行動。

真理既遮蔽又開顯

綜上所述,對海德格而言,當人使用特定語言,常常也同時提煉了特定的存在經驗,也就是說,特定的語言為我們設定了有所看、有所不看的前提,並構建出不同的真理經驗。因此,在海德格的語言哲學中,除了「語言召喚存在」這個說法外,還有另一個更為有名的說法——「真理既遮蔽又開顯」。

對海德格而言,日常生活中,真理是有情境的;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真理,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燈效應,導引我們對於事物有所看、有所不看,甚至必須強調,我們正是通過有所不看的方式,才讓我們的知覺聚焦於特定的存在設定上。如同剛才所舉的例子,你不會選擇在房屋買賣的過程中向客戶大談美學風格,同樣的,也不會不合時宜的在建築學或美學課程上,向老師舉手發問關於地段、商機的問題。

將存在、語言和情境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看似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常識,然而在很多的時候,決定哲學思想轉向的關鍵,就是這樣簡單卻深刻的突破。往往一點點思想上的轉向,卻掃蕩了許多現代社會的迷思。比方說,科學語言就是一種特殊的視角,既然科學語言是一種特殊視角的專業語言,那麼就有必要考慮科學語言在不同領域的使用是否適合的問題。(本文原於 2017 年 05 月 16 日刊載在鳴人堂,作者為紀金慶。)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