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親愛的朋友保林諾·凱恩斯替我弄到一套萊恩本的《一千零一夜》(倫敦,1840年)。我們在第一卷裏發現了一份手稿,我現在把它翻譯成西班牙文。工整的筆跡——打字機的推廣使書法這門藝術逐漸失傳——表明手稿的年代和抄本相同。萊恩抄本以詳盡的註解著稱;邊白上加了許多文字和疑問號,有時還有修訂,筆跡和抄本一模一樣。可以說,使抄本讀者更感興趣的並不是山魯佐德的奇妙的故事,而是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手稿末尾有大衛·布羅迪紅色的花體簽名,此人生平不詳,只知道他是阿伯丁出生的蘇格蘭傳教士,在非洲中部宣揚基督教義,由於懂葡萄牙文,後來又去巴西的某些叢林地區。我不清楚他去世的年份和地點。據我所知,這份手稿從未刊印過。
手稿用四平八穩的英文撰寫,我如實翻譯,除了某些引用《聖經》的段落和那位正派的長老會教士難以啟齒而用拉丁文寫的、敘述雅虎人性行為的奇文之外,我不作任何刪節。手稿缺第一頁。…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March 14, 2016 at 10:04pm — No Comments
我理想中美好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早晨自然醒來,整理完畢,泡一杯咖啡,這一天沒有特別需要做的事,書架上隨意拿出一本書,讀幾頁,在房間裏走來走去,發發呆,然後就坐下來,坐在我的手工工作臺前,拿出我珍愛的印花布,開始構思:今天,我得縫個什麽樣的小東西?這個東西適合送給誰?
這個時候,面對手中的小活計,我深切體味到物質世界所包含的精神的美。讓每一件手工作品富有精神的含義,“用精神的鑰匙來開物質世界的門”,我覺得那門內的世界,美好得就像初戀。
我人生的第一件手工作品是給我外公織的一條褲腰帶。用兩根竹簽削成的棒針作工具,材料是我媽的一件舊毛衣拆下的線頭,我本想給自己織一根發帶的,但是不會收針,只會往前織啊織,早上我媽給我起好針她就出門了,我從早上開始織,織到下午我媽也沒回家,那根發帶就自動升級成了很長很長的褲帶。…
Continue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March 14, 2016 at 10:04pm — No Comments
“常識與通識”這個欄目持續一年了。去年的開始題目,是《愛情與化學》,記得曾有人私下對我表示不以為然,也有人表示原來是這樣的。
這多少都顯示出常識的重要。記得文革的時候看過一本書,末尾幾頁已經磨損,封面有各種食品的痕跡,書名是《湯姆·潘恩》。這個潘恩寫過一本書叫《常識》,他在書中說,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獨立這些概念,是常識,他要將這些常識傳播出去。潘恩後來到了美國,出版了《常識》。傳中說,美國的獨立戰爭中,許多人隨身的行囊裏,都有這本《常識》。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單說,就是失去常識能力的鬧劇。也因此我不認為文化大革命有什麼悲劇性,悲劇早就發生過了。“反右”、“大躍進”已經是失去常識的持續期,是“指鹿為馬”,是“何不食肉糜”的當代版,“何不大煉鋼,何不多產糧”。…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rch 14, 2016 at 10:03pm — No Comments
在去貝列吉克賣東西的時候,叫拜樓區與黑貓區的女士們向我訂了紫色和紅色的被單布,所以,一大早我就把它們裝在了我的包裏。我最近從葡萄牙商船那兒買的綠色中國絲綢放在了一邊,把藍色的中國絲綢放進去。由今年的漫長冬季大雪不停,我把許多羊毛襪、厚羊毛腰帶和五顏六色的厚羊毛背心疊得漂漂亮亮的,放在了布包中央:只要一打開我的布包,就連最不想買東西的女也會心動,就會喜歡上這些色彩繽紛的東西。接著,我把一些輕而昂貴絲手帕、錢包和繡花洗澡巾放了進去,這些東西不是為了拿去賣,而是專門為那些找我去閑聊的太太們準備的。我拎起包袱,哎喲餵,這實在太重了,會壓斷我的背的。我放下布包,又打了開來。正當我瞪著裏面,想著該拿出哪些時,聽見有人敲門。奈辛去開了門,叫我。
原來是女奴哈莉葉,氣喘籲籲滿臉通紅,手裏拿著一封信。…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rch 14, 2016 at 10:03pm — No Comments
近一百年來,西方社會設定了一種過快的節奏,這種節奏持續變快,要求人們行動更多、生產更多、學習更多。我們所有的機能都像上了弦一樣為已經太快的速度再加速。計算機、傳真機、語音郵件、電子郵件、互聯網、手機、自動重撥:這些對處理公務來說是方便的,但是它們每一項都把環繞我們的節奏再次加速,持續地增加壓力——讓我們失去了放松和處理情感的時間。
這種“快、更快”的節奏是相對來說較新出現的現象,而且似乎沒有人知道如何改變它。大多數人甚至根本沒想過要改變它,因為社會認為它是“具有生產力的”,我們每一個個體已經被這種觀念所同化,以至於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想要改變它。
即使我們認識到某些事是錯誤的,我們也不知道如何去改變這樣的節奏,如何在更加緩慢、更加“人性化”的節奏中與其他事物產生共振。…
ContinueAdded by 慕課師 on March 14, 2016 at 10:02pm — No Comments
《哭泣的女孩》
我們這個社會常常喜歡苛責於人,我也不例外。
有一天,取道高速公路北上,在經過楊梅收費站的時候,車子在站前大排長龍,老遠老遠地就要停了下來,然後再慢慢地一輛車一輛車地挨過去。
那是個傍晚,我原來並沒有什麼急事,可是周圍的氣氛卻影響了我。有不斷按喇叭的,有開了窗戶伸出頭來大聲咒罵的,有頻頻看表又搖頭嘆氣的,使我也禁不住在心裏南咕起來了!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怎麼有這麼笨的人!”…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rch 14, 2016 at 10:02pm — No Comments
哦 要下雨啦
詩人在咖啡館的高腳椅上
瞥了瞥天空 小聲地咕嚕了一句
舌頭就縮回黑暗裏去了
但在烏雲那邊 它的一生 它的
一點一滴的小故事 才剛剛開頭
怎麼說呢 這種小事 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我關心更大的 詩人對女讀者說
依順著那條看不見的直線 下來了…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14, 2016 at 10:01pm — No Comments
當文化碰上經濟
在這個發展不平等和經濟不公平正在進一步擴大的世界裏,急需高呼一個更加開放的人本經濟學方法。在第三世界的經濟發展環境中,這一說法可以獲得證實。同樣地,對於正享用前所未有的富足的物質的某些世人而言,有件事情越來越清晰,那就是單單傳統的經濟成就本身,並不能為我們帶來多少真正的幸福。如果經濟科學要充分研究當今世界的狀況,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擴展經濟學家的思考,承認文化在各方面對人類行為的重要影響,並且深思經濟和文化、經濟體系和文化體系之間,深富涵義與縱橫交錯的聯系。(同上,208頁)…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14, 2016 at 10:01pm — No Comments
天地一瞬
我在雲南住過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準確地說,只能說在昆明住了七年。昆明以外,最遠只到過呈貢,還有滇池邊一片沙灘極美、柳樹濃密的叫做鬥南村的地方,連富民都沒有去過。後期在黃土坡、白馬廟各住過年把二年,這只能算是郊區。到過金殿、黑龍潭、大觀樓,都只是去遊逛,當日來回。我們經常活動的地方是市內。市內又以正義路及其旁出的幾條橫街為主。正義路北起華山南路,南至金馬碧雞牌坊,當時是昆明的貫通南北的幹線,又是市中心所在。我們到南屏大戲院去看電影,——演的都是美國片子。更多的時間是無目的地閑走,閑看。
我們去逛書店。當時書店都是開架售書,可以自己抽出書來看。有的窮大學生會靠在櫃臺一邊,看一本書,一看兩三個小時。…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rch 14, 2016 at 10:01pm — No Comments
林徽因(1903~1955),福建閩侯人,現代女作家和建築學家。著有詩歌、散文、小說多種。
11月19日我們的好朋友,許多人都愛戴的新詩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慘酷的,在飛機上遇險而死去。這消息在20日的早上像一根針刺猛觸到許多朋友的心上,頓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墨,哀慟的咽哽鎖住每一個人的嗓子。
志摩……死……誰曾將這兩個句子聯在一起想過!他是那樣活潑的一個人,那樣剛剛站在壯年的頂峰上的一個人。朋友們常常驚訝他的活動,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認真,誰又會想到他死?…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4,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論理你跟我該彼此早認識了,”他說,揀了最近火盆的凳子坐下:“我就是魔鬼;你曾經受我的引誘和試探。”
“不過,你是個實心眼兒的好人!”他說時泛出同情的微笑,“你不會認識我,雖然你上過我的當。你受我引誘時,你只知道我是可愛的女人、可親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沒有看出是我。只有拒絕我引誘的人,像耶穌基督,才知道我是誰。今天呢,我們也算有緣。有人家做齋事,打醮祭鬼,請我去坐首席,應酬了半個晚上,多喝了幾杯酒,醉眼迷離,想回到我的黑暗的寓處,不料錯走進了你的屋子。內地的電燈實在太糟了!你房裏竟黑洞洞跟敝處地獄一樣!不過還比我那兒冷;我那兒一天到晚生著硫磺火,你這裏當然做不到--聽說碳價又漲了。”…
ContinueAdded by Priyatamā on March 14,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小引
市場經濟已然成為現代生活中無孔不入的力量,以至於我們幾乎將它視為一股自然力,倘若真相大白,倘若市場再也不是我們生存的中心,我們美國人就將悵然若失。我們忘了,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中只不過是相對晚近的制度。盡管自久遠的古代就有市場,它們卻只處於社會生活的邊緣地位。多數經濟活動傳統上都以家庭為基礎。事實上,經濟(economy)這個詞正是來源於希臘語中的oikos,即家庭之意。一個大家庭的成員生產自己所需的物品,和鄰人以物易物,並且偶爾到露天市場裏去出售剩余的產品,這些露天市場並不經常舉行。大的市場,如中世紀晚期的法蘭克福大集市,乃是年度的盛會,吸引著自遠方而來的流動商人。在較大的集市上,人們可以買到更加珍奇的貨物。可供出售的最時髦的物品有絲綢、書本、羊皮紙、麻藥和胡椒,多數都來自遠東。…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March 14,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全國一縣一產(Satu Daerah Satu Industri)展覽會,日前剛在馬六甲國際貿易中心落幕。除了沙巴、砂拉越、雪州嘉里島與彭亨金馬侖高原的原住民外,到來參展與觀展的都是馬來同胞。
三天的盛會,我們一家子去逛了兩天。也許,這類官方的盛會或節慶,素來鮮少見到非馬來人吧,許多攤主好奇的問道:“你們從那裏來?”我們好像變成了外國遊客。 …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14, 2016 at 10:00pm — 1 Comment
福井謙一(1918——),日本化學家。生於奈良市。1948年獲京都大學博士學位。1951年起任京都大學物理化學教授。長期研究烴類,在量子化學方面造詣頗深。1952年提出前線軌道理論,並用以解釋多種化學反應規律。60年代中期美國化學家霍夫曼提出的分子軌道對稱守恆理論,與福井謙一的前線軌道理論基本同一。這一理論有力推動人們對生命過程的研究並在人工合成新藥物方面得到實際應用。1981年倆人同獲諾貝爾化學獎。
我在初中一、二年級時學過中國的《論語》,此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論語》成了我隨時要翻閱的幾本書之一,每次看,都能給我一些新的啟發。我想,任何優秀的古典著作都具有《論語》那樣的廣博性。 …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March 14, 2016 at 9:58pm — No Comments
從前在北地,鴨子的身價好像比雞高得多多。似乎聽人說過,酒筵之名貴者,首推燕菜席,其次即曰鴨翅席(這鴨翅並非鴨之翼,乃全鴨與魚翅之合稱)。所以,一般家庭中,平常很少食鴨者。過年殺豬不稀奇,待客殺雞更平常,唯獨鴨,誰家無緣無故會燉只鴨子呢。要吃鴨,只有上館子,而且,除了烤鴨,若隨便點幾個菜,也很難得就輪到鴨身上。北平中山公園“長美軒”以香酥雞出名,香酥鴨是到臺灣以後才在食堂中開葷的。因此之故,起初也許是成見,也許是少見多怪,心裏一直便認為鴨不宜於家中烹制。但為了入鄉隨俗,將近二十年的時光過下來,發現鴨也竟宜奢宜儉。而且,論價格它比雞便宜,論斤兩它比雞實惠。雖然不能“白斬鴨”、“鹽焗鴨”、“汽鍋鴨”的完全和雞同樣派用場,可是,像湘菜的餛飩鴨,清燉一鍋整只鴨湯,煮入幾個餛飩,以精美大海碗上桌,用以待客也是既好看又中吃。…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March 14, 2016 at 9:58pm — No Comments
有一只年幼的小耗子,什麼也沒有見識過,真沒想到差一點兒被人逮住。下面是它向它的母親敘述的曆險記。
“我在翻越了國境的山脈之後,快步地奔跑著,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年輕老鼠。這時,有兩個動物忽然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個動物模樣和藹、厚道、親切,而另一位則顯得焦慮不安,好動好嚷,它的嗓音尖而刺耳,頭頂上還長著一塊肉,它的胳膊使它能向空中騰起,尾巴上的羽毛展開,就好像要飛起來一樣。”我們的小耗子向它母親描述的,原來是一只小公雞,可是這只小公雞卻被描繪成了一只來自于美洲的動物。小耗子繼續說道:…
Continue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March 14, 2016 at 9:55pm — No Comments
有人說:
心靈脆弱,像早春三月綻放枝頭的桃花,經不起狂風暴雨的吹打;
心靈純潔,像隆冬臘月大雪彌漫的原野,經不起汙泥濁水的沖刷;
心靈善良,像青青草原嗷嗷待哺的羔羊,經不起野蠻仇恨的傾軋;
心靈寬廣,像浩浩大海,如朗朗青天,包容萬物、吞吐八荒……
又有人說:
心靈殘忍,如恩將仇報的毒蛇,常常落井下石、見死不救;…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March 14, 2016 at 9:54pm — No Comments
電話那頭傳來百貨商店廣告部長的聲音:
“真是非常抱歉,你們那個設計,沒有被選上。”
就好像乘上了快速下落的電梯,我頓時有種失重的感覺。
“其實,結果還沒有最終出來。”電話那頭的聲音在繼續,“你們昨天完成的那個照片,很遺憾與我們今年夏季酬賓活動的主題不太相符……”
煙灰缸裏的香煙冒著裊裊煙氣,我的鬢角滲出汗來。
“我們也非常著急,但情況就是這樣,你們先把攝影的事情忘了吧。從頭再來,希望下周之前能考慮好下一個設計。”…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rch 14, 2016 at 9:52pm — No Comments
黑貓不睡
晨木,墨墨一直在我心裏綿綿不絕地唱著,你可能永遠不會了解。
——題記
我站在綠成一片模糊的高草中,抱著那只喜歡望天的幼小的黑貓。我穿著白得很柔和,白得可以與雲朵沒有界線的長裙,纖細的白色流蘇同纖細的綠色高草相糾纏。我身後是爬滿野薔薇的半壁墻。我有著與花朵很相稱的新鮮的笑。
——這是一張晨木為我拍的照片。
其實我不算美,但是我認為自己很美。晨木也認為我很美。我想這足矣。…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rch 14, 2016 at 9:30pm — No Comments
《侶行》第一季,270一行探訪恐怖之都索馬裏,去到世界寒極奧伊米亞康,揭開鬼城切爾諾貝利的神秘面紗心無止盡的他們在馬魯姆火山口上遭遇強臺風和酸雨襲擊後,頑強地活了下來。
《侶行》第二季,270與梁紅在南極結婚。為時235天的風暴之途:尋覓海女、駛入宗谷海峽、遭遇鬼船、踏上蘇美廢棄軍事基地、對話日本海上保安廳、探尋聖安東尼奧聖井下的神秘屍骨
《侶行》第二季(下),270與梁紅的“蜜月之旅”,從非洲這片“黑色”大陸開始。在南非廣袤無垠的平原上,他們一起穿過暴力成災的殺戮地帶,感受亞馬孫流域的狂野,親歷食人族部落的神秘,仰望馬達加斯加的參天巨樹,尋找叢林深處的秘密。…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March 14, 2016 at 9: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