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23 Blog Posts (240)

Jobs and Skills I Education 4.0: Here are 3 skills that students will need for the jobs of the future by Asheesh Advani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JA Worldwide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World Economic Forum Annual Meeting

Source: Jan 2, 2023 Forbes



Education 4.0 reimagines education as an inclusive, lifelong experience that place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skill-building on the learner, with teachers and mentors acting as facilitators and…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12,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The Future of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by Ave Rio (4/4)

With technology com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a physical space is still needed to house a corporate university. Most learning leaders seem to acknowledge there is something symbolic about bringing people together. Gandarilla said it depends on the size, geography and scope of the business. He argues that it’s not necessary to have a physical space, but it is helpful in providing a place to bring employees together to share ideas. At Texas Health, the furthest employees are only 2.5…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12,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木心·林肯中心的鼓聲(上)

冬天搬來曼哈頓,與林肯中心幾乎接鄰,聽歌劇,看芭蕾,自是方便,卻也難得去購票。

我的大甥在“哈佛”攻文學,問他的指導教授:美國文明究竟是什麽文明?教授說:“山洞文明。”真正的智者都躲在高樓大廈的“山洞”里,外面是人欲橫流的物質洪水——大甥認為這個見解絕妙,我亦以為然。

當我剛遷入此六十一街三十W.APT時,也頗有山頂洞人之感。看門大員力拒野獸,我便可無為而冶。儲藏食品的櫥櫃特多,冰箱特大,我的備糧的本能使我一次出獵,大批帶回,塞滿櫥櫃冰箱,一個月是無論如何吃不完的,這豈非更像原始人的冬令蟄伏——是文明生活的返祖現像。想想覺得很有趣,再想想又覺得我自己不是智者,而且單身索居,這山洞委實寂靜得可怕,幾個星期不下樓不出門,偶然飄來一封信,也燃不起一堆火。山洞文明不好受。…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2,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泰戈爾《再次集》步步高升

樓梯口左面的走廊里,我每天上午跟尼勒穆尼學習英語。

破牆旁邊有棵高大的羅望子樹,結果的季節,猴子在樹上蹦來竄去。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離開英語課本,追蹤猴子搖動的尾巴。每每此時,先生擰我的耳朵,以證實我與紅眼猴在理性上的差異。

放了學,我在植物家族里執教。

園子里有黑漿果樹、酸果樹、一排檳榔樹。沿牆自生的一棵幼棗樹是我的學生。

我用板尺一面揍棗樹一面訓斥:“瞧你這笨蛋,參天的黑漿果樹結果了,可你又矮又小,不求上進!”…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June 12,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一帶一路”助推聯合國 SDGs 的實現(下)

“一帶一路”建設,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

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一帶一路倡議既是中國更大程度的改革開放所需,同時也爲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提供了一個通過國際合作解決各國國內面臨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各種問題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平台。



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的終極目標是要協助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而支撐一帶一路的理論…

Continue

Added by 比雷艾弗斯 on June 11,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曹林·用静能量对抗狂热(3)

我的很多评论都尝试让读者从这种二元对立的叙述中跳出来,倡导一种不被带节奏的独立怀疑,即使面对魔鬼,也不必一拳击倒。其一,对方是不是魔鬼;其二,即使是魔鬼,魔鬼也有发声的权利,也要有耐心听听魔鬼怎么说怎么想,听听魔鬼那一边的道理。

倒不是替魔鬼说话,而是觉得很多时候真相都并非“天使—魔鬼”那么简单,需要深入细节之中探寻复杂的因果逻辑和幽暗人性,探寻哪些关键事实被叙述者有意遮掩。高铁扒门女子确实违反规则了,但是不是就像网帖所曝“丈夫迟到就扒住高铁不让走”,是不是管理问题就可以忽略。索酬不成就摔死小狗的女子,确实不可饶恕,但是否就可以剥夺她的隐私权而肆意“人肉”。刘鑫的回避确实应受批判,但是否就如网帖所描述得那么冷血无耻。这些都需要在“对话”中还原事实场景,而不是一拳击倒对方。…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ne 11,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趙旭東:信息社會的發生與鄉土中國的文化轉型(6)

而在這一點上,表象存在的本質顯然就是能夠藉此而可以讓大家不用再去有一種面對面的交流,人們也因此而省去了很多的直接情感交流的煩瑣和麻煩,一封書信顯然總要比一次約會省事得多。人們因此而可以直接去交流的內容更多的則是客觀的信息、理性的思維以及標準化的解答。而在未來的由更多精緻算法所支配的時代里,它更可謂是一種智能化的時代,它可能是根基性的,或者是彌漫性的,就是這樣的無以計數的虛擬表象的相互簇擁在一起的或者一個雜糅拼接的現實卻又是一種虛擬的存在。

基於世界性意義的文化轉型…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ne 11,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木心·小燭

來維羅那的第二天,憑吊朱麗葉之墓,那是在郊區了,月夜呢。

驅車入市,歌劇未開場,樂得徒步繞劇場一周。

誰說這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劇場?說得沒錯,一世紀時建造的巨型的橢圓的碗,此碗可容兩萬五千人,每人部清晰地聽到意大利的翻來覆去使人著迷的歌劇。

九時開演,開演前有售節目單、零食、望遠鏡、雨衣、小蠟燭,也買一枝吧。

其他的照明全熄了,樂隊那里是亮的,指揮一身白禮服,全場掌聲雷動,二萬五千枝小燭霎時都自己點著了。…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1,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奥修·死人的回答(2)

一旦你從怪圈中醒來,只有神,沒有別的存在,於是也不需要去相信,你已經明白!但是在你明白以前,信仰是必需的。而所有盡了好幾個世紀的努力要證明神是存在的那些哲學家們,他們不具有宗教性,他們不是侍奉神的,他們正在幫倒忙。因為當你提出了證據,那麽你就把神也變成頭腦的一部分,而當有人因為神已被證實而相信的話,那麽他就無法走出理性。

所以,所有有宗教性的人,所有的大師們,都設計了怎樣將你帶出理性的事件。禪有它自身特殊的技巧,那個技巧就是著名的「公案」。公案是一個荒誕的謎,你無法解開它,無論你怎樣嘗試,你的努力都是不相關的。「努力些,再努力些,」師傅會一直說,「你還不夠努力。」而他是在欺騙你,因為無論你做什麽都不足以解答那個問題——因為那個問題是無法解答的!這並不是由你是否努力用功而定,但是,如果你做,全然地去做,那麽突然,你會覺知到那種荒…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June 11,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盧建彰:最難解的問題,藏有最具影響力的答案

曾獲得坎城、4A等國內外廣告大獎的「廣告鬼才」盧建彰,最近竟也投入ESG,還教大家把好事說成好故事!看似跳tone的跨界,其實藏著滿滿的生命洋蔥與對廣告理念的堅持。

近來,盧建彰出版了新書《把好事說成好故事:在實務上踏實,在想法上跳躍,ESG、SDGs必備》。他也分享著,自己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成為「將好事說成好故事」的倡議者。



廣告鬼才登上夢想巔峰的那刻,卻困惑了…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ne 11,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邱慈观:中外资本市场ESG桥梁(下)

Q3:ESG为何能够架起中外资本市场的桥梁?

邱慈观:这个问题必须分别从ESG实践和ESG投资两方面看,才能回答的比较完整。

就ESG实践方面来说,企业落实ESG只帮助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弊病,具有能优化国内经济体制的功能。

就ESG投资方面来说,这类投资常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旨,以资金推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行业,譬如环保材质,回避不符合理念的行业,譬如动力煤,故亦具有通过资金配置来优化国内经济体制的功能。

在什么情况下,ESG能架起中外资本市场的桥梁? 这问题可从双循环的角度看。…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June 11,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葉誠生:共同體敘事中的日常世界與地方經驗(4)

徵文作者身居不同群落或階層,地緣上也遠近各異,其文化態度、文學趣味、現實處境以及精神立場均有不同,無論在哪一個“空間”意義上(地理、文化、階層等),那些向來缺乏冩作經歷的人終於發聲,冩下的均是自己的關切,完成的也是自己的表達。



“一日中國”雖然近乎“同題作文”,但“空間”差異帶來的文本語義的多元性沒有被稀釋、整合或壓抑。例如,新文學中不乏有關新女性的敘事,但受制於女性解放的慣常題旨,這些女性形象往往相似性大於個別性。
《中國的一日》中也不乏相關的女性塑造,雖然形象的文學性不如新文學作家筆力所緻,但很少見到千人一面的弊病。



這種女性敘事的豐富語義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源於空間意義上的分殊與差異,其中既只見出地緣性也只看到階層空間所釋放出的不同的文化態度。有兩位分別來自浙江與河南的年輕作者,前者投身於新式教育,後者在鄉村培育苗圃。他們各自敘冩了自己妻子或女友的日常苦惱。…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1,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肖復興·遠離古典

我們聽古典音樂,常常自以爲深受感動,自以爲聽懂了。其實,我們根本沒有聽懂。我們離古典一天比一天遙遠。

據説,當年歌德聽貝多芬的音樂時異常感動,竟熱淚盈眶。貝多芬卻憤怒地對歌德説:你根本沒聽懂我的音樂!可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時代,托爾斯泰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感動得熱淚盈眶的時候,柴可夫斯基上前去向托爾斯泰表示衷心的感謝。



歲月是一位殘酷的雕刻師,無情地雕塑着托爾斯泰、柴可夫斯基和我們,而且將古典一並雕塑得適合我們和時尚的口味。…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June 11,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彼得·梅爾《永遠的普羅旺斯》第五章·夏日明信片(3)

剪薰衣草記

用一把修樹權的剪刀剪薰草,我的速度緩慢,一副外行人模樣。剪了一個來鐘頭,方才剪了十幾叢。

昂喜葉特送來一籃茄子,我慶幸逮到一個休息的借口。她看看薰衣草,瞧瞧修枝剪刀,然後搖頭,無視她的鄰居的存在。

“難道你連薰衣草都不會剪?為何用修枝剪刀呢?你的鐮刀呢?”

她回到貨車上,帶回一把鐮刀,為了安全起見,鋒利的刀刃套在舊木套里。

我在半空中試幾下,她看了再次搖頭,很顯然,我得上一課。…

Continue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June 10,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奥修·死人的回答(1)

間宮以後成了有名的老師,但是當他跟一位師傅學習時,師傅要他解釋一下一隻手鼓掌的聲音。

盡管間宮對此非常用功,但是,一天,他的師傅對他說:「你還不夠用功,你太執著於食物、財富,一些事物——和那個聲音。如果你死了,那才會更好些。

下一次,間宮來到師傅面前,師傅再次問他有什麽可顯示關於一隻手鼓掌的聲音。間宮立即倒下,就好像他已經死了。

「你真的死了,」師傅說,「但是那個聲音呢?」

間宮擡起頭來回答道:「噢,我還沒有解答出那個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June 10,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曹林·用静能量对抗狂热(2)

一些“微博名人”之所以越来越偏执,很大程度上就是粉丝惯出来的,“脑残粉”与“脑残名人”互相成就。过度依赖微博的名人,能够感觉他们的面孔会越来越狰狞,名人感觉很好,好像自己指挥着千军万马,指哪打哪,其实很多时候是被粉丝所绑架。我认识的一些名人,现实中很谦虚温和,可一上网就变得面目可憎。——显然,这种面孔就是粉丝塑造出来的。貌似将数百万上千万的粉丝变现了,其实在迎合和取悦中活成了讨粉丝喜欢、却是自己过去无比厌恶的可怕样子。明知错了也不能承认,那样粉丝会失望;明知观点偏执不合常识,却只能在偏执上一路狂奔。

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看你很少用微博了?确实比较害怕那种太闹的地方,有意识地保持一种距离,总觉得那个像广场一样的舆论场所涌动的求胜欲望会扭曲人的心灵——抱团站队、打嘴仗、被围观、贴标签、打脸、怼、挂、表演,没法安静和理性地讨论一个问题。…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ne 10,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一帶一路”助推聯合國 SDGs 的實現(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目前覆蓋的 65 個國家,按世界銀行人均年收入標準進行分類的話,其中,8%(五個國家)是低收入國家(1005 美元以下),28%(18 個國家)是中低收入國家(1006-3955 美元),35%(23 個國家)是中高收入國家(3956-12235 美元),29%(19 個國家)是高收入國家(12235 美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時面臨着發展經濟(貧困問題),區域環境問題(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廢物處理處理等公害問題)和全球環境保護(全…

Continue

Added by 比雷艾弗斯 on June 10,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邱慈观:中外资本市场ESG桥梁(中)

Q2:国际上如何把ESG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相连?

邱慈观:在此必须区分ESG实践和ESG投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容不同,主体也不同。

ESG实践的内容如上所言,主体是企业,譬如上海汽车、宝钢、阿里集团等。当企业承担ESG责任时,环境和社会就只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ESG投资是在投资流程中将企业的ESG表现纳入考量,主体是投资方,其中有资产持有人、资产管理人等,譬如中投公司、华夏理财、兴全基金等。当ESG成为风险与回报以外的另一项投资标准时,资金才可能导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领域,以推进可持续发展。…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June 10,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葉誠生:共同體敘事中的日常世界與地方經驗(3)

空間差異與地方敘事的多義性

《中國的一日》既是原本的文學受衆反過來作爲冩作者參與“共同體敘事”的鮮活材料,也是直接考察新文化、新文學在不同空間下所表現出的差異性、在地性以及歷史的豐富細部的典型樣本。無論是民族國家意義上的共同體動員,還是社群階級意義上的集體認同,抑或是文化思想意義上的新舊歸屬,轉型中的歷史演化不僅是時間意義上的前後之變,也表徵爲共時態中的紛繁的空間線索。



人們習見的宏大敘事的粗線條講述既是因爲受制於某些歷史觀念,也可只是由於忽略了不同空間下的差異性。《中國的一日》面向全國徵文,正是通過“一日”的放大和空前的地方性元素的凸顯,在某種意義上天然地打破了文學史的機械的時間敘述模式,從而提供了基於不同地域與文化空間下的新的觀感。…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0,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林燕妮《色》聽聽聖羅蘭

想知道一位舉世聞名的時裝設計家對女人和衣服的意見嗎?

想知道一位在國際間成功的人士對自己的看法嗎?

以下節錄執法國時裝牛耳的名師聖羅蘭(YVES ST. LAURANT)的一些說話,想來大家都會有興趣聽聽。



女人…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une 10,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