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用静能量对抗狂热(2)

一些“微博名人”之所以越来越偏执,很大程度上就是粉丝惯出来的,“脑残粉”与“脑残名人”互相成就。过度依赖微博的名人,能够感觉他们的面孔会越来越狰狞,名人感觉很好,好像自己指挥着千军万马,指哪打哪,其实很多时候是被粉丝所绑架。我认识的一些名人,现实中很谦虚温和,可一上网就变得面目可憎。——显然,这种面孔就是粉丝塑造出来的。貌似将数百万上千万的粉丝变现了,其实在迎合和取悦中活成了讨粉丝喜欢、却是自己过去无比厌恶的可怕样子。明知错了也不能承认,那样粉丝会失望;明知观点偏执不合常识,却只能在偏执上一路狂奔。

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看你很少用微博了?确实比较害怕那种太闹的地方,有意识地保持一种距离,总觉得那个像广场一样的舆论场所涌动的求胜欲望会扭曲人的心灵——抱团站队、打嘴仗、被围观、贴标签、打脸、怼、挂、表演,没法安静和理性地讨论一个问题。

我的求胜心不是那么强烈,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问题,没有觉得被学生问住、被人驳倒是一件很丢脸的事,能获得另外一种看问题的视角,长了见识,是很好的事啊。我写过一篇反思当下网络中毒鸡汤和丧文化的评论,觉得如今很多年轻人太丧了,这种丧从诸如“人生就是这么起起落落落落落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竟然还信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后来写文章批评说,丧文化不仅不可怕,还是反抗滥情的良药。她在文章中说:“表面上的丧,反映了某种更为微妙的社会语态,即对逆袭神话等励志故事的怀疑,这种怀疑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环境更为丰富和清醒的认识。”

看到这位学生的文章后,我拍案叫绝,写得真好,于是便在我的公号推送了这篇文章并给了高分。那次给学生布置的评论作业是“驳论”,学生首先便拿我作靶子进行评论练习。很好!这也是我一直在课堂上鼓励的,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去挑战一些看起来冠冕堂皇正义凛然的事物,对“似乎理所当然的结论”保持质疑能力。我没有觉得“被学生批评很没面子”,反觉得是我的荣耀,说明我的课堂教学很有成果,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力、批判力和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判断力。

我后来谈到丧文化这个问题的时候,视野也开阔了很多,比如在《你心不丧,便百毒不侵》中谈到:“一般能在网上发这个丧段子、生产这些丧文化的,内心一定不会丧到哪里去。表达出来,与别人分享,一起去面对,便不会压抑成为负能量,这正是网络表达对社会健康的重要之处。那种看不见的丧会积压成一种可怕的、病态的阴暗人格,最终变成仇视社会、反社会的垃圾人。前段时间某地发生的那起爆炸案中,有关部门发布的调查称,在凶手住所墙上多处留有‘死’‘亡’‘灭’‘绝’等字,真让人触目惊心。刻在自家墙上的丧,最终变成了残害无辜的丧心病狂。”——这便是抛弃了“求胜”了的“求真”带来的认知提升。

即使面对魔鬼也不必一拳击倒

爆款网文一般都有种叙述套路,就是建构一种“天使—魔鬼”二元对立的故事框架,竭力塑造一个无恶不作、无底线地欺凌弱者的魔鬼,激起人们对魔鬼的痛恨,从而在愤怒和焦虑中收割流量。

比如,江歌案中,这些标题就带着二元对立的叙述节奏:“泣血的呐喊:刘鑫,江歌的冤魂喊你出来作证!”“江歌,你替刘鑫去死的100天,她买了新包包染了新头发。”“江歌为刘鑫挡10刀致死,被闺蜜妈妈说活该短命!”——眼里常常含着泪水的人,看了这些标题,恨不得就手起刀落了。

Views: 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