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24 Blog Posts (101)

Agong hopes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Pekan will be preserved despite development

PEKAN, Oct 22 — Yang di-Pertuan Agong Al-Sultan Abdullah Ri’ayatuddin Al-Mustafa Billah Shah has expressed hope that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the Pekan Royal Town will be preserved and upheld despite going through the process of modernisation.

His Majesty said he had been informed about the Pekan Sentral development, which will include a new market, bus terminal, and business centre, as well as the upgrading of the old Pekan town to beautify its surroundings.

“The emergence…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rch 10, 2024 at 10:13am — No Comments

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朝戈金的口頭詩學研究 中

學術轉向並不是拋棄以往的學術旨趣,而是學術研究重心的轉移。因此,朝戈金1999年之後在側重對史詩學、民間文學與民俗學展開研究的同時,對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仍然在進行,依然關注著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現狀與未來,對「中華多民族史觀」、「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前沿話題」以及少數民族文學理論建構等諸多問題做了前瞻性的思考,提出了許多影響力持久,且得到普遍認同的觀點和見解,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rch 10, 2024 at 9:07am — No Comments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10.7

現在是自行車表演了——至少是我對它的描述。第二年夏天,尤里沒有到維拉來,我只能獨自應付我浪漫的焦躁。下雨的日子,我會蜷縮在很少使用的書架腳下,在盡力想阻止我偷偷摸摸地探究的昏暗的光線下,在俄語版的布羅克豪斯八十二卷本的百科全書中查找晦澀的、帶有晦澀的挑逗性和耗人精力的術語,為了節省地方,這個或那個條目的標題詞在整個詳盡的討論中會被縮略成大寫的首字母,因而用七號活字排印的密密的一欄欄文字,除了使注意力不勝重負之外,還具有了假面舞會的淺薄花哨的魅力。…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March 10, 2024 at 8:00am — No Comments

武子:白雲回望合 ——讀摘蕭馳《詩與它的山河》 上

直到在玉泉路圖書館翻開這本書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多年來,我一直在期待這樣一本書的出現。

在生活這凌亂的羈旅間我回望精神故鄉,望中總是吟著「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免俗是容易理解的,可是你愛的是哪一番丘山呢?肯定不是乾燥空曠、岩石猙獰的中美大裂谷,也不太可能是白雪皚皚荒涼雄壯的青藏高原。異域感裡不會有鄉愁。

鄉愁指向的地方更像是王維筆下的終南山——白雲青靄、陰晴眾壑。這是中國的山水審美傳統,是漢語詩精神的一部分內核。這種傳統,以山水詩的形式,堅定而踏實地生長著,不僅吐納出水墨畫卷,亦滋養著詩客的具身生活,是而得以超然脫俗。…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March 10, 2024 at 8:00am — No Comments

Crogan·貝爾納·斯蒂格勒:技術哲學;技術行動 1

编者按:基于贝尔纳·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系列著作,本文作者Crogan系统地介绍了斯蒂格勒对于技术哲学的理论探讨。这一探讨试图追溯到哲学史和历史的源头,解构柏拉图式哲学将“技术”边缘化的传统,借助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思想,让技术回到哲学思辨的核心,成为回答人类存在(being)和形成(becoming)问题的关键。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斯蒂格勒作为社会活动家的轨迹,在蓬皮杜中心等文化机构,他引导了大量的公众讨论,这些讨论涉及到当代的关于技术的关键性问题。通过上述讨论,公众对于“技术如何塑造人类”这一问题有了更多的自觉和认知。



通过关于斯蒂格勒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叙事,…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10, 2024 at 7:30am — No Comments

石圓圓:鄉土書寫的「詩性」之辯:從宮本常一的田野調查談開去 下

通過高木誠一的背景和支撐體系,可以看到宮本常一民俗研究的社會時代背景,這是十分重要的切口。高木的鄉村體驗和研究是十分全面的,涉及政治、經濟、生活方式的變遷。宮本常一的工作其實也是如此。但宮本強大的視覺感官系統,以及敏感的心性,使他的書寫不再拘泥那一種風格,而是趨向和講述者立場融合的視角。若非有真正的共感和同情,是無法做到的。《我的祖父》一文通過對祖父宮本市五郎的人生追憶,實則揭示了宮本常一的成長背景和民俗啟蒙,為我們從根本上理解他的民俗書寫立場提供了注釋。作者並沒有寫祖父是如何教他說唱民間口頭文學,只是平靜地敘述了和祖父一起生活的時間里所聽到看到的瑣碎片段。其中非常詳盡地描述了和祖父一起試圖救助一隻烏龜的故事。我認為這個故事是宮本常一鄉土啟蒙的縮影,也體現了他鄉土觀的核心。…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rch 10,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蕭馳《詩與它的山河》1

七年時間,十次實地考察,覓跡古典文學吟詠之地,發掘深植於中華大地的審美話語與觀念。

最早認識自然山水之審美價值並持續進行書寫,是中國文學令人矚目的一項成就。關於自然風景的許多話語和觀念都率先在詩中出現,而後方衍至繪畫,成為中國古典文化的獨特表達。…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10,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下

這種藝術旨趣讓歌手會在藝術需要的情況下對歷史事實作出加工以適應史詩的演述。故而,在很多情況下,只有當史詩的內容能被外部的證據所確切地證實,它們才能作為歷史事實接受。…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10,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張清俐·書寫口頭藝術的詩性之美

藏族英雄史詩《格薩(斯)爾》、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不同民族在世代相承的口頭演述中創造了具有豐富藝術形態的有聲詩歌。欣賞之餘,如何通過書面轉寫呈現口頭藝術的詩性之美?在民俗學、人類學、文學等領域興起的「民族志詩學」流派提出了一整套進行口頭藝術文本謄寫和翻譯的觀點和方法,這不僅拓展了書寫文化自身的表現力,也為人們認識文化多樣性提供了新的視角。



再現口頭詩歌獨特藝術性…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rch 10, 2024 at 6:00am — No Comments

柯萊特:綠封蠟 2

我沒有做錯什麼,也沒有被這個男人引誘,我只是遲鈍。但是,對於一個十五歲的女孩來說,遲鈍的後果要比平常的那種興奮的傻笑、臉紅和笨拙的調情嚴重得多。只有少數的男人能讓那些遲鈍的女孩迷失。茜多手術式的干預消除了我內心所有的困惑,我從青春期又返回到了幼稚期——對青春期的自我的羞愧和陶醉讓人遁入幼稚裡狂歡。…

Continue

Added by A'Lessy on March 7,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蔣浩·海的形狀

妳每次問我海的形狀時,

我都應該拎回兩袋海水。

這是海的形狀,像一對眼睛;

或者是眼睛看到的海的形狀。

妳去摸它,像是去擦拭

兩滴滾燙的眼淚。

這也是海的形狀。它的透明

湧自同一個更深的心靈。…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March 6,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What is the Spatial Turn? by Jo Guldi

What is a turn? Humanities scholars speak of a quantitative turn in history in the 1960s, 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turn of the 1980s in history and literature, and even more recently an animal turn. Beyond the academy, to turn implies retrospection, a process of stopping in the road and glancing backwards at the way by which one has come.

May the weary traveler turn from life's dusty road and in the wayside shade, out of this clear, cool fountain drink, and rest  [E. Speer, “Robert…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rch 6,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孟強·技術創造人:斯蒂格勒的「後種系發生」研究 4

四、技術助產術

在此基礎上,斯蒂格勒進一步提出「技術助產術」:人是技術的產兒,或者說技術創造了人,「人通過發明工具而在技術中發明自身」。([3],p.141)「人創造技術」是陳詞濫調,婦孺皆知。但是,「技術創造人」似乎有違常理。

讓我們從工具與大腦的協同進化談起。從南方古猿到尼安德特人,工具在不斷進化,而且呈現模型化趨勢,即在特定時間內具有相對統一的形態。在奧杜威峽谷,利基在發現東非人之前已發掘出了大量石器工具和手斧——被稱為「奧杜威技術」。250-30萬年前,古人類(能人或南方古猿)搜集卵石或礫石,然後用石塊敲擊。敲擊後得到卵石切面或碎薄片被用作刀具。…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rch 5,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陳思穎等 詩歌療愈對情緒的干預作用——以拼貼詩為例 1

摘要: 本研究基於詩歌療愈的基本理論,通過拼貼詩的方式探索詩歌對負性情緒的療愈效果。拼貼詩是一種通過拼貼詩歌達到心理療愈效果的創新型詩歌療愈。實驗采用單因素兩水平被試間設計,以58名大學生作為被試,通過前後測及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來探究拼貼詩能否對被試的負性情緒起到干預作用。結果表明,拼貼詩確實能在正負性情緒的不同維度影響被試情緒。文章嘗試從文學前景化、陌生化的處理方式及心理學的潛意識理論探討拼貼詩對情緒的調節機制。



1.1 引言

詩歌療愈是指使用特定的語言、象徵和故事,來達到干預效果、教育意義或者團隊建設性的目的(Mazza,…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March 5,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張連海·感官民族誌——理論、實踐與表征 下

斯托勒於1995年在《具身的殖民記憶》(Embodying Colonial Memories)一書中率先使用「sensing ethnography」一詞。目前,英文世界中廣泛使用的是「sensory ethnography」。台灣學者張珣的《馨香祈祝:香氣的儀式力量》是中國感官民族誌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5,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王慶節|技術與時間:從海德格爾到斯蒂格勒 5

「置架」或「集—置架」在意象上和西方文化中的另一核心意象,即「十字架」也許有某種聯想性關聯。我們看到,無論斯蒂格勒的「漩渦」,海德格爾的「集—置架」,還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既蘊含死亡的危險,又指向得救和新生的希望,這應該是斯蒂格勒和海德格爾都想從對技術與時間的嚴肅哲學思考中得出的洞見和結論。當然,斯蒂格勒對現代技術本質的看法與海德格爾有著實質性的不同。海德格爾對現代技術的未來並不樂觀。在《藝術作品的本源》一文中,他更多地把得救的希望寄托在藝術和詩,或者古代意義上的「技藝」,而非現代技術的自救上。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他談到藝術創造活動和藝術作品時,除了作為「真理自行設置入作品」的藝術活動之外,還列舉了作為「建立國家」的政治活動、作為「鄰近於最具存在者特性的東西」的哲學神學活動、作為進行「本質性奉獻」的宗教祭祀活動,以及作為「思想者追問」的存在召喚的運思活動,等等。



但在那裡,海德格爾恰恰排除了「科學活動」,因為「科學決不是真理的原始發生。科學無非是一個已經敞開的真理領域的擴建…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4,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中

換而言之,史詩之所以凌駕於歷史之上,並非因為史詩對歷史事件加以真實再現,而是因為它能夠對顯現普遍理念的人物和故事加以藝術再現,對操縱現實世界的各種法則進行真切的再現。史詩中的英雄是符合理念本質的具體形象,具有泛化式的普遍性,他們的言行符合特定民族對於某種人物類型的理想美德的想像,而且由於遵循可然或必然的法則而表現出一致性和普遍性。…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4,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石圓圓:鄉土書寫的「詩性」之辯:從宮本常一的田野調查談開去 中

在日本,浮萍般的流浪者很少。大部分是以流浪為生活手段的人,也就是說,流浪是伴隨經濟活動而進行的。但中間也有不同的層次,有因個人際遇而流浪的人,也有因工作(生產)方式而流動的人。在《譜系》一文中,作了海上漂泊者、山間漂泊者、山中行者、落伍者群體等的區分,他們中包含了漁民、獵人、行商、手工藝人、流亡乞丐等,作者分析了他們旅行的動力,除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還涉及「流浪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篇並不是流浪主題的文章《女人的社會》中,講述了鄉村年輕女性的移動。姑娘們流行在婚前結伴旅行,拿著很少的盤纏,有的純粹是游玩,有的去異地工作,有些人和途中結識的旅伴情投意合嫁到了他鄉,當然也有離家出走的少女,大部分的人都會回來。…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rch 4,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陳榮鋼譯 朱莉婭·克里斯蒂娃《身處中心的個人》7

身為一名精神分析師,我就像小說中角色西爾維婭·勒克萊爾克(Sylvia Leclercq)一樣,既不能把德蘭放在沙發上進行「心理」解讀,也不能采取那些自我虛構小說家的姿態,把他們的幻想當作傳記來呈現。這既不是聖人的傳記(那有多矯揉造作啊!),也不能通過某種模型的格子來「理解」她的散文。我想,身為一名身處第三個千禧年的女性,我要與我們時代的文化一道,一邊閱讀德蘭的著作,一邊與德蘭編織一場對話。這是一場無盡的對話,我與這位加爾默羅會(Carmelite)修女「同居」了十年——這是一場難以結束的寫作歷程。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rch 4, 2024 at 7:30am — No Comments

奥修《奧秘心理學 三》走向上帝的三步 5

當你在性行為中靜心的時候,你們之間將會出現一種新的友愛,因為,通過彼此,你們已經開始跟自然交融;通過彼此,你們已經瞥見了實在的未知的深處。你們將被此感激、彼此慈悲:慈悲這種苦難;慈悲這種探索;慈悲一個夥伴、一個共同跋涉的人。

如果性變成靜心的只有這樣,它的局面才有一種源源不絕的芳香:那種感情不是性交前的相互挑逗,而是一種成長、一種靜心的了悟。所以,如果性行為變成靜心的,你就會感受到愛情。愛情是感激、友愛和慈悲的混合。如果這三者都有,那麼你們就在相愛。…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March 4,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