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下

這種藝術旨趣讓歌手會在藝術需要的情況下對歷史事實作出加工以適應史詩的演述。故而,在很多情況下,只有當史詩的內容能被外部的證據所確切地證實,它們才能作為歷史事實接受。

保羅·麥錢特在《史詩論》中說:「史詩一方面與歷史有關,一方面與日常現實相聯,這種雙重關係明確地強調了史詩所具有的兩種最為重要的原始功能。首先,史詩是一部編年史,一本《部落書》,習俗和傳統的生動記錄。同時,它也是一部供一般娛樂的故事書。」其實,史詩不是編年史,而是民眾口頭創作的歌唱神或英雄們豐功偉績的敘事詩。史詩並「不要求歷史的准確性,只是概括地反映為其獨立而戰的人民的特征和個別的歷史事件。」史詩也非關注娛樂,促使歌手演述史詩的主要動因也非娛樂和歷史,而是其最重要層面——演述傳統的本身。當演述史詩時,歌手如果覺得需要虛構一些非歷史人物和非歷史事件來充實故事情節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將兩者增添到演述中。進而言之,史詩會以一種藝術化的方式處理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使史詩與歷史發生著某種內在的聯系。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雖然會對史詩的形成與發展產生某些影響,但史詩決不會因為它們發生重大的變化,乃至改變演述傳統,它們只能作為某種痕跡保留在史詩的表層。

史詩呈現的歷史不是真實的歷史,不是特定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而是以藝術的方式呈現的歷史。在世界萬物的起源、人類的起源、民族之間的沖突、斗爭、融合以及遷徙等諸多與特定民族有關的歷史內容融入史詩的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史詩歌手都以史詩為導向對它們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和再創作,以此來表達特定民族的思想,顯露了他們對歷史的認識和理解。這既使得史詩的故事情節可信,又使史詩中的英雄具有典型性,充滿藝術感染力。史詩處於神聖敘事和世俗敘事之間,在某種程度上外在於現實世界中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但又沒有完全脫離歷史人物和事件構建的現實世界,沒有脫離特定民族的社會發展的歷史,其呈現的人類社會的各種法則也是掌控著現實世界的法則,特定民族的民眾借此來理解和思考它們的歷史和現實,理解史詩中保存著他們的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宗教信仰、政治觀念、倫理道德和風俗習慣等。史詩中英雄和故事的原型難以找尋,因為它們可能沒有歷史原型,僅是虛構出來的。與其探尋史詩記載的歷史事件,不如探尋史詩人物和內容反映特定民族的社會生活和歷史願望,關注史詩體現了怎樣一段真切的社會歷史以及以何種方式呈現歷史。的確,史詩可能沒有真實地記錄所發生的事情,但它真實確切地表達了特定民族的信念和感情。而且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史詩在漫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會消化和吸收特定民族的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生活等諸多層面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會在不同時期史詩歌手的演述中不斷得到藝術加工和潤飾,並傳承到當下。其間,愈是古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會不斷地為後來史詩吸收和消化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所遮蔽而在史詩中變得愈來愈模糊,而愈是後來史詩吸收和消化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卻在史詩中會呈現出愈加清晰的印記。



(中國民俗學網 2022-12-28)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