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17 Blog Posts (741)

寧稼雨:從《世說新語》看服藥的士族精神 (3)

前人提到這條故事往往只是籠統地將其作為何晏首服五石散的證據,更有甚者還以此作為後人服散中毒的始作俑者 。實際上何晏短短一句話含有具體而深遠的意思。

首先,何晏服用五石散確實有治病的作用(這一點常常為人們避而不談)。《內位》在提到面部色澤時說:“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短長。” 又說:“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 可見面白為虛寒之癥候。而何晏正屬此癥。《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容,面至白。魏文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人們通常僅僅從美容的角度來理解這個故事。其實這種“面至白”乃是病容。當時著名的方士管輅在為何晏相面時說他“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7:29pm — No Comments

寧稼雨:《世說新語》中的“服妖”現象(上)

服飾的風俗在魏晉時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顯著特征是:人們在穿著服飾方面尊崇禮制的色彩不斷淡化,而反禮教的叛逆色彩不斷增強,此其一;其二,人們在穿著服飾方面的物質層面的需求不斷淡化,而精神層面的需求不斷增強。對於這兩點,《世說新語》都給予了充分的表現。



人類對於服飾的認識,經歷了一個從切身的物質需求到文化因素不斷增加的精神需求的過程。《釋名•釋衣服》:“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白虎通德論》:“衣者,隱也;裳者,障也。所以隱形自障閉也。” 這是人類對衣服的直接和基本的需求原因。它被賦予社會和文化的色彩,大約是從黃帝時期開始。《周易•系辭下》:“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韓康伯註:“垂衣裳以別貴賤;乾尊坤卑之義。”…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7:21pm — No Comments

寧稼雨:《世說新語》中的“服妖”現象(中)

王中郎與林公絕不相得。王謂林公詭辯,林公道王公雲:“著膩顏帢,潝布單衣,挾《左傳》,逐鄭康成車後,問是何物塵垢囊?”(劉註引《裴子》:“林公曰:‘文度著膩顏,挾《左傳》,逐鄭康成,自為高足弟子。篤而論之,不離塵垢囊也。’”)(《世說新語•輕詆》)



表面上看,支道林也對著顏帢深為不滿。但他的指責角度與傳統人士及《晉書》作者截然相反。他不是指責著顏帢新潮和違反禮制,而是嫌它已經過於落伍。因為入晉以後顏帢經過改造後成為最新潮的“無顏帢”,而且也被視為“服妖”之列。《晉書•五行誌》:“初,魏造白帢,橫縫其前以別後,名之曰‘顏帢’,傳行之。至永嘉之間,稍去其縫,名無顏帢。……無顏者,愧之言也。……其緩彌甚者,言天下亡禮與義,放縱情性,及其終極,至於大恥也。永嘉之後,二帝不反,天下愧焉。”在支道林看來,有了“無顏帢”這樣的最新潮的帽子你不佩戴,卻還依舊戴著油膩骯臟的老式顏帢,自然是陳腐不堪了。所以李慈銘謂:“江東時以顏帢為舊制,故道林以膩顏帢誚之。”…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7:19pm — No Comments

寧稼雨:《世說新語》中的“服妖”現象(下)

木屐也是名士衣著特征明顯的一項。關於木屐的形狀,過去一直認為它與近代的木屐相似。它以木制成,上面系帶與腳連接,底部有突出的部分,稱為足或齒。《釋名•釋衣服》:“屐,搘也。為兩足,搘以踐泥也。” 《急就篇》顏師古註:“屐者,以木為之,而施兩齒,所以踐泥。” 但沈從文先生認為屐齒並非指朝下的兩齒,而是指鞋前向上翹起的齒狀物。理由是“在大量南北朝畫刻上,還從未見有高底加齒的木屐出現”。所以沈氏認為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人臨摹顧愷之的《斫琴圖》中持杖隱士所穿高齒履就是高齒屐 。這個說法恐怕難以成立。因為沒見過的東西不等於沒有。八十年代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墓中出土有木屐實物,足可為傳統說法增加佐證 。…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7:17pm — No Comments

丁言:文化生產力理論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走勢(上)

[內容提要] 文化生產力揭示了人的文化主體地位,明晰了政府管理文化的職能和任務。構建國家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是轉變黨管意識形態的領導方式,界定政府的文化權利和職能範圍,實現公民的文化權利,推動文化生產力發展。 



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處在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要順利實現這一轉變,就必須重新界定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中的角色,盡快建立一個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公平的、有效率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去20多年…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7:00pm — No Comments

胡曉明:《中國文化走出去》討論會上的發言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6:46pm — No Comments

王岳川:發現東方與文化輸出 4

文接 》王岳川:發現東方與文化輸出 3



文化輸出有三個層次:知識型——古典經典,輸出從先秦到王國維時期兩千年的經典;對話型——指二十世紀康梁王開始到季羨林時代,他們經歷了歐風美雨以後的新的思想;生態型——指東西互動的當代文化生態,如建築、舞蹈、藝術等等。我們過去留學生總是拿出一本書送給老外,這種形式是單一的無效的。我在日本時曾經拜見一個教授,這位教授拿出一捆中國書法和繪畫。他說,當代中國的書法不行了,我一看就是贗品。還有一些三流書法,把自己的很差的作品送給講究藝術品味的老外,人家怎麼會看得起。我說,但是應該到故宮和中國美術館看看中國的真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3:00pm — No Comments

雷蒙德·卡佛:小心 1

幾番談話(他老婆伊奈茨管這叫“評估”)之後,羅伊從家裏搬了出去。他找了個三層小樓的頂層,兩個房間一個浴室。房間裏,屋頂斜下來。他要是來回走動就得低著頭,看窗外得彎著腰,上床也要小心。有兩把鑰匙,用其中一把進小樓,接著爬樓梯到一個平台,再爬一層到他房門口用另一把開門。

一天下午,他正回住處,拎著裝有三瓶安德烈香檳和一些午餐肉的帶子,停在平台往女房東的臥室看看。只見那老女人躺在地毯上,像是睡著了。接著他突然意識到她可能死了。但電視還開著,所以他傾向認為她是睡著了。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他把帶子換了換手。這時女人輕咳一下,手挪到側身,接著又沒動靜了。羅伊接著爬樓,開門。這天晚些時候,接近傍晚,他正從廚房窗戶往外看時,看到老女人在下面的院子裏,戴頂草帽,一手叉腰,正用小噴壺給三色堇澆水。…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44pm — No Comments

王英霖:關於媒體生存的幾點思考

最近一期的《CBNweekly》的封面文章題目為《小報,正在消失》。美國的社區報紙就像親切而嘮叨的鄰居一樣存在了上百年,而如今諸如紐約皇後區的社區報紙《QueensLedger》正經受著數字時代的侵襲。不必說社區類小報,就連全國性的大報也越來越不景氣:今年《紐約時報》發行量下降4.5%;《基督教箴言科學報》在2008年就停止刊發紙質版,改成電子版;《西雅圖郵報》也在2009年消失了。數字技術毫無疑問在影響公眾的的信息接收方式,好像報紙因數字化時代的降臨而難以為繼。就我個人的意見,我仍然對這種狀況保持自己的思考,即使這種思考是粗淺片面的。

 

一、優秀報紙要超過公眾預期,並能產生影響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34pm — No Comments

勞倫斯·太陽 5



春天即將過去,夏天就要來臨了。南方的驕陽,非常灼人。在最熱的幾個小時裏,她躺在樹蔭裏,或是下去到涼爽的檸檬樹叢深處。或者,有時她會順著小小的溝底,在溪谷林蔭的掩映下朝家走去。孩子一聲不吭地跑來跑去,就像一只專註於生活的小動物。…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31pm — No Comments

世界說·齊澤克的致命吸引

我曾迷戀齊澤克很多年,卻從沒嘗試過去梳理這件事。直到很多年後,我已經能分辨出他其實並不算多深刻的思想家,但他聰明、非常聰明,更善於思辨(和狡辯),而他所復興起的那種激進左派傳統,對任何充滿理想主義的年輕心智來說,都足以構成致命吸引。



1

作為一個來自前南斯拉夫國家的學者,齊澤克是在馬克思學術系統裏成長起來,但與此同時,他個人又有非常深厚的西方哲學與思想史功底,他在母國斯洛文尼亞和巴黎分別拿過哲學和心理分析學博士學位,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因為對拉康理論的非凡解釋力而被國際學界所認受。…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30pm — No Comments

鄭慶君“互文”型手機短信及其語篇特征探析(3)

3. 1 互文短信的語義機制

從前述所舉用例來看,無論互文短信如何品種繁多,花樣百出,它們均具備一個共同的大

前提:每一個互文的語篇都受制於一個統一的話題框架,有一個統一的論題結構或邏輯結構, 語句之間有一定的邏輯聯系,是特定語境中的交際產物, 如:

(20) 唐僧趕走孫悟空後又遭不測, 生死關頭念起緊箍咒來,良久空中傳來溫柔女聲: 對不起, 您呼叫的用戶不在服務區。

(21) 有個阿拉伯, 去爬新加坡, 看見一羅馬, 頭長好望角, 跑進名古屋, 趕緊關澳門。…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27pm — No Comments

杜威《我的教育信條》11

杜威:第四章·教育即生長

一、生長的條件

 社會在指導青少年活動的過程中決定青少年的未來,也因而決定社會自己的未來。由於特定時代的青少年在今後某一時間將組成那個時代的社會,所以,那個時代社會的性質,基本上將取決於前一時代給予兒童活動的指導。這個朝著後來結果的行動的累積運動,就是生長的涵義。…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26pm — No Comments

王岳川:發現東方與文化輸出 5

五 走出東方主義與西方主義的二元對立



“東方主義”問題的提出,使被長久掩蓋的現代中國問題有可能被重新關註和闡釋。



盡管賽義德的東方主義研究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分析和政治權力批判傾向,但他在這個世界的話語—權力結構中看到了宗主國政治、經濟、文化、觀念與邊緣國政治文化的明顯的二元對立,認為在這種對立的權力話語模式中,邊緣國往往是僅僅作為宗主國“強大神話”的一個虛弱陪襯,一種面對文化霸權的自我貶損。這種強權政治虛設或虛構出一種“東方神話”,以此顯示其文化的無上優越感。這就是“東方主義”作為西方控制東方所設定出來的政治鏡像。…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23pm — No Comments

《徐霞客遊記》遊廬山日記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略呈橢圓形。它高踞長江南岸,可東瞰鄱陽湖。山上多巉巖峭壁,奇花異樹,雲霧變幻不定,氣候涼爽宜人。多飛瀑、溪澗,亦有深潭、平湖。徐霞客於萬歷四十六年(即1618年)

八月遊此山。

廬山可說是我國最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

該篇遊記雖記敘的內容多為眾人所知,徐霞客也未記他有特別的探險,但文章寫得非常精彩,主要表現在對各山峰各流水的細致描摹,語言非常豐富,刻劃各泉水、飛瀑的不同特點非常準確,特別對三疊泉瀑布的描寫,非但張弛有致描寫準確,更註重了石、水、潭、山勢之間的聯系,加上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為此景增添了無盡的魅力。…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21pm — No Comments

吳旭:讓更多老外願為中國說話

公眾外交,重要的不是駁倒對手

現在看來,那些借北京奧運做文章的西方媒體、組織和個人的影響力,顯然正借助政治偏見放大。但是,民意永遠不會是鐵板一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要反駁那些對手,更要讓廣大外國受眾得到充足、全面的信息,從而幫助他們做出公正的、有利於中國的判斷。這就需要我們擁有強大的公眾外交力量和龐大的公眾外交隊伍。…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20pm — No Comments

(法國)伊凡·哥爾詩選· 主人無名

我死去的心靈常常在夜裏吱嘎作響

如同一個古式壁櫥

夢見它櫻桃樹的青春年華。

於是我再次伸出我的褐色枝條

鋪展我的葉片之手

在鳥語下搖動。

我投影於你的草場上

我用藍色影子撫摸你

在紅櫻桃裏把我的所有血液…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19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電子媒介類型及電視文化 (18)

§§§第一節文學經典的當代危機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為什麽讀經典》在譯林出版社出版後,受到了不少讀者的喜愛,這位偉大的作家對西方文學經典的解讀確實令人嘆服。他在書的開篇《我們為什麽讀經典》中提出了十四個對“經典”的定義,也令人深思。如他認為:“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閱讀它們的人,它們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一樣帶來發現的書。”等等。卡爾維諾對經典的定義主要是從閱讀的角度來闡述的,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天才的鑒賞家,他對經典的感悟應該說是比較準確的,事實上,中外文學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確有常讀常新、散發永久魅力的一面。…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19pm — No Comments

何宗海:黃河改道與連雲港五大文化遺產(下)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18pm — No Comments

張勝友·記憶

張勝友(1948~),福建永定人,作家。著有《世界大串連》(與人合作)、《沙漠風暴》、《十年潮》等作品,首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獲獎者。

在我的記憶中,故鄉老宅門前的那條清水潺潺的小渠,沿著青石鋪砌的長長的渠道,伸入田疇,漸遠漸去……是永遠難以忘懷的。

每逢周六下午,我和弟弟便攜手沿著這伸入田疇的青石小路走去。我們的手都像蘆葦稈子那般細瘦,我們的腿也像蘆葦稈子那般細瘦,連我們的身子也都像蘆葦稈子那般細瘦。我們攜著細瘦的手,邁著細瘦的腿,晃遊著細瘦的身子,蹣跚地漸次漸遠地走向村口,去迎候將歸尚未歸的父親。…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16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