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16 Blog Posts (592)

畢飛宇《生活邊緣》(5)A3:腐爛

鄉長一覺醒來後發現卡佳不見了。他用手試了試火墻,很燙,知道卡佳為烘魚起大早燒爐子了。繞到爐膛一看,果然裏面凝著一堆暗紅的火炭,火炭已接近殘局,告訴他卡佳至少起來兩個小時了。

天色還灰蒙蒙的,雨仍然浙浙瀝瀝地下著。鄉長打開門後倚著門框打了個響亮的噴嚏,然後沖著院落喊:“卡佳,我的小母牛,你在幹什麽?睡這麽少的覺你會發脾氣的,快進來再瞇一會!”

院落飛著輕盈的雨霧,障子上掛著尚未收好的魚網,稀稀落落的水草還纏繞其間。沒有卡佳的回聲,鄉長便兀自開了一句玩笑:“你可別為了鹽找馬占軍獻身去,馬占軍不認別的女人,可就認你!”…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1, 2016 at 7:03pm — No Comments

渡邊淳一《女人這東西》(5)

換句話說,陰蒂可以解釋為是以退化形式出現的陰莖,其表面的神經分布一如陰莖。事實上,在兩性人也就是俗稱“陰陽人”的外生殖器畸形病人身上,除了一條被稱為尿道下裂的縱向裂口外,生殖器的位置長著一個男人看來像是縮小了的陰莖、女人看來則是肥大化了的陰蒂的東西。在兩性人身上,陰莖同陰蒂關系非常密切,處於轉換過渡的階段。

近年有報道說,由於男性向女性的性轉換不徹底,陰蒂的退化不充分,異常的肥大,以至於農村的助產醫生以及近鄰農婦們時常將新生女嬰誤以為是新生男嬰。

從胚胎學來看,陰莖與陰蒂的神經分布以及黏膜構成幾乎完全相同,因而男人能夠想象出女人的陰蒂快感,其大致與陰莖感受到的快感一致。…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February 21, 2016 at 7:02pm — No Comments

米沃什(Czesiaw Milosz)詩選·無常

我應該敘述有時我如何改變

我的詩觀,如何我竟會

認為自己今天是古代日本

許多商人和工藝人之一,

他們安排詩句,吟詠櫻花

菊花以及明月。

 

只要我能描述威尼斯的妓女們,

當她們在涼廊以一根細枝戲弄孔雀,…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February 21, 2016 at 7:02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企業創造力魔課師札記:法蘭克·活出意義來

“我不只談到未來及其陰影,更提到往昔和往昔的一切歡樂,也談到了過去的光輝如何照耀著此刻的昏暗。為了避免流於說教,我再度引用了一位詩人的詩句:「爾之經歷,無人能奪。」不只我們的經驗,連我們做過的一切事,受過的一切痛苦,甚至腦海中有過的一切重大思考雖然已成過去,但全部都未曾消失;只因為我們已把它孕育成形,使其存乎人間。曾出現過的也是一種存在,而且可能還是最明確的存在。(奧地利維多克法蘭克,1998,<活出意義來>,楊趙可式、沈錦輝、朱曉權譯,北京三聯書店,87頁)…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February 21, 2016 at 7:00pm — No Comments

葉公超·買書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February 21, 2016 at 6:47pm — No Comments

龍應台《人在歐洲》視大獎·必藐之——與馬悅然談諾貝爾文學獎

每年的十月前後,總有中國人在問: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會不會頒給中國作家?即使不是十月,諾貝爾獎這個透著金光的大蘋果也常常掛在中國作家的眼前。有人指責瑞典人沒有眼光,不懂得欣賞中國文學;有人批判自己的文學,說中國作品根本就還不夠資格得這個世界大獎。大陸的詩人北島就曾說過,中國當代文學還得十年、二十年之後才可能成熟到獲得諾貝爾獎的地步。

諾貝爾文學獎,這個閃著金光的大蘋果,究竟是個什麽東西呢?…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21, 2016 at 6:45pm — No Comments

周作人·談“目連戲”

吾鄉有一種民眾戲劇,名“目連戲”,或稱曰《目連救母》。每到夏天,城坊鄉村醵資演戲,以敬鬼神,禳災厲,並以自娛樂。所演之戲有徽班,亂彈高調等本地班;有“大戲”,有目連戲,末後一種為純民眾的,所演只有一出戲,即《目連救母》,所用言語系道地土話,所著服裝皆極簡陋陳舊,故俗稱衣冠不整為“目連行頭”,演戲的人皆非職業的優伶,大抵系水村的農夫,也有木工瓦匠舟子轎夫之流混雜其中,臨時組織成班,到了秋風起時,便即解散,各做自己的事去了。…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February 21, 2016 at 11:36am — No Comments

于堅詩選·一只螞蟻躺在一棵棕櫚樹下

一只螞蟻躺在一棵棕櫚樹下

三葉草的吊床 把它托在陰處

象是紐約東區的某個陽臺

下面有火紅色與黑色的蟲子

駕車駛過高速公路和布魯克林大橋

這些螞蟻腦袋特大 瘦小的身子

像是從那黑腦袋裏冒出來的嫩芽

它有吊床 露水和一片綠茸茸的小霧

因此它胡思亂想 千奇百怪的念頭…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February 21, 2016 at 11:34a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新與舊》山道中

他們是三個同鄉人,從雲南軍隊中辭了差,各自按級别領了筆路費,預備回家。

走到第八天的路,三個人的腳走成半跛了。天氣很熱,走了不遠,一到樹蔭下就得坐在路旁石頭上歇歇氣,或者買甜酒米豆腐吃,喝一瓢賣點心人從遠方用木桶擔來的涼水,止了渴又即刻上路。不上路,擔心“落伍”。在邊省走路,是不适宜于休息的。走的全是山路!再過五天應當到貴陽了。各人都巴望早到貴陽。到了這地方,算是近家了。實則家去貴陽還有十三站官路。總之若到了貴陽,便算得是家邊了。十三站!他們已經走過八天,都是按站起程的。到貴陽還要十多天,也正是十三站。

他們從雲南省動身到××走了六天,其中一個給燒熱病攻倒,爬不起身了,于是乎三人一同在一家小旅館中呆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February 21, 2016 at 11:28am — No Comments

中國節慶·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February 21, 2016 at 11:28am — No Comments

故事中的經濟史(16)銀行家路特希爾德家族的興起

英國新興的工業城市,吸引了歐洲各地有抱負的年輕人,其中有一個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的年輕人納坦·路特希爾德,很短時間內,他成為英國最富有和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這段成功的歷史是從法蘭克福猶太人胡同裏開始的。納坦的父親邁爾·阿姆謝爾·路特希爾德,曾在漢諾威猶太奧彭海姆銀行工作,學習了銀行業務。進入上層社會後,他被引薦給黑森的威廉親王,因為深得親王喜愛,他開始在親王處供職。從1785年開始,威廉親王作為封疆伯爵統治黑森,封疆伯爵把他的財產管理事務,交給了邁爾·阿姆謝爾?路特希爾德。

不久就表明,親王的這個選擇是極其正確的。在隨後的政治動蕩中,封疆伯爵失去了自己的統治,逃亡布拉格;但他的財產卻還留在法蘭克福猶太胡同的路特希爾德的家中。…

Continue

Added by Priyatamā on February 21, 2016 at 11:26am — No Comments

王忠田:老撾萬象的佛寺與塔鑾節

老撾是我國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當今世界上少有的自然環境未被破壞的國家之一。老撾人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仍保留著許多傳統的風俗習慣。佛教是老撾的國教,80%以上的老撾人信奉佛教。老撾現有佛寺2000多座,佛塔11萬多座。佛教活動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老撾人民對僧侶非常尊敬。按照當地風俗,每個男子一生中至少要出家修行一次,可以只修行一兩個星期,也可以終生為僧。人們出家當和尚,一是為父母修行,為父母積德,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二是為自己修行,使自己今生平安,來世幸福。和尚們的衣食全由人民供應。每天早晨和尚們走出寺廟,去向信徒化緣,將化緣得來的食物帶回寺廟,供全寺的僧侶一天食用。



首都萬象的主要佛寺…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0, 2016 at 6:47pm — No Comments

張林初:漫步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

7月14日是法國的國慶節,每年的這一天法國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舉行豐富多彩的閱兵式。閱兵式後,法國總統都要在愛麗舍宮舉行盛大的國慶招待會。筆者曾任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武官多年,曾有幸多次應邀參加法國總統在愛麗舍宮舉行的國慶招待會,並遊覽了這座舉世聞名的法國第一宮。

“愛麗舍”一詞來源於希臘語,意為“極樂”,愛麗舍宮即是“極樂園”之意。愛麗舍宮建於18世紀初。1718年,法國伯爵埃佛勒買下了當時還遠離巴黎市中心的被稱為“葫蘆灘”的一塊地,蓋起了私人官邸,取名“埃佛勒宮”。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勝利後改名為愛麗舍宮。1852年拿破侖三世稱帝後,把愛麗舍宮改為皇家宮殿。1873年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總統麥克馬洪頒布法令,正式確定愛麗舍宮為總統府。此後一百多年來,愛麗舍宮一直是法國總統府,是法國最高權力的象征。…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0, 2016 at 6:46pm — No Comments

寧遠·美好的人生,不外乎順從己意去生活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在與兩個小家夥的糾纏中寫出了這一本書,這是我的第四本書。

謝謝購買了前三本書的讀者,是你們支撐了今天這本書的存在,不然,這些文字將會和電腦手機裏那些漫天飛舞的碎片化文字一起淹沒在茫茫網絡,就好像它們曾經只在我內心經過。對於紙書,我始終還是有濃濃的情結。

帶孩子,做衣服,寫字,這三件事構成了我過去幾年生活的主線。

這本書也是圍繞著這個主線展開的。編輯說,這是一本有關生活和生活方式的書。我基本同意,我樂意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至少幾年前當我帶著厚厚的妝容坐在主播臺時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些文字的。盡管那時我也愛寫,但如今怎麽看,那時的文字都在和周遭較著勁。…

Continue

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February 20, 2016 at 6:44pm — No Comments

施蟄存·紀念傅雷

施蟄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作家、學者。著有散文集《燈下集》、《待旦錄》,短篇小說集《上元燈》、《梅雨之夕》,學術論著《水經註碑錄》等。

1966年9月3日,這是傅雷和夫人朱梅馥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今年今天,正是20周年紀念。這20年過得好快,我還沒有時間寫一篇文章紀念他們。俗話說:“秀才人情紙半張。”我連這半張紙也沒有獻在老朋友靈前,人情之薄,可想而知。不過,真要紀念傅雷夫婦,半張紙畢竟不夠,而洋洋大文卻也寫不出,於是拖延到今天。…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20, 2016 at 6:42pm — No Comments

席慕容《三弦》(1)

席慕容《三弦》

我的學生說:老師,你別只描述你貴族的母親,你也寫一些世間平凡的婦人吧。你知道,有一些母親沒有美麗的面容,沒有絲質的衣服,沒有學識,沒有地位,甚至沒有娛樂,整天只有那無休無止的工作。跋涉在山間的小徑上就如同跋涉在人間的長路上一樣,有些很困苦的母親,在走著很困苦的路呢。

我回答他說:母親有了你和你的弟妹,再困苦的路她也肯走。你怎麼能用外表的一切來衡量母親的心呢?你要知道,所有的母親,都是這世間最尊貴的一種種族。



   …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February 20, 2016 at 6:30pm — No Comments

蔣勛說文學之美·更持紅燭賞殘花

《花下醉》,一看題目就感覺到晚唐氣象。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沈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花”與“醉”是兩個意象,花是繁華、華麗,醉是頹廢、耽溺、感傷。“尋芳不覺醉流霞”,花有一點遠,所以才要尋芳,當然這個花可能是自然界的花,也可能是某一個美麗的女子,或者自己生命裏眷戀過的某一種情感。他不知不覺為流霞美酒所沈醉,另一方面,流霞也在極言花之炫美,令人傾心。這種經驗不是文字的堆砌,是更精致的感覺的捕捉。“醉”與“霞”,本來是兩個沒有關系的字,但組合出來的意象非常豐富,好像鮮花變成了一個人酡紅的臉龐。…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50pm — No Comments

Siti Suriawati Isa:The Creative Economy in Malaysia (6.2)

Respondent Profiles

From the total of four respondents interviewed by this study, there is only one female staff

member. Three respondents worked with PERZIM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except for one,

who worked there for less than a year. Two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in their mid-thirties, one

of them in his…

Continue

Added by MalaysianCinema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49pm — No Comments

閻連科《北京,最後的紀念》日記·桃紅梨白

柳花、楊花、槐花都是在三月這個月份悄然開放的,懶惰的也會賴到四月去。人類對它們的感謝詞和答謝文,被一日三餐的飯桌說得透徹而淋漓。而同在這個時段盛開在湖邊的那片桃樹林,在半空艷紅舞蹈著波浪的紅綢,點燃了終日無煙不熄的火。在幾戶花色人家中不甘落後而追趕著盛開的滿樹杏花和梨白,雖然把三月的天空塗下了濃烈的重彩,可是,我們總是無法知道,它們為不能走上人類的餐桌是否會感到幸運還是無可名狀的哀傷。

又一次,我站在一樹桃花的下邊,問它說你想走上我家的餐桌嗎?桃花笑而不語,充滿魅力的沈默,讓我想到那些總是默笑不語的少女們。我說你願意讓我把你插在花瓶裏嗎?它說隨你去,可我還是想和我的姐妹們在一起。我說,你知道有人形容你們的艷麗用淫蕩二字嗎?它又沈默了一會兒問我道:你覺得形容梨花的顏色用孝白二字它會高興嗎?…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48pm — No Comments

梁曉聲《真歷史在民間》我們都曾跪下去過——三資企業備忘錄

我在文章中,直斥那韓國女人為“婊子”,並且白紙黑字寫著——我不是法盲。我知道“婊子”二字,對於女人是極大的人格侮辱。我明白是在侮辱她,也準備好了承擔這一後果的法律責任。但我並非一個以公然侮辱女人為能事、為快事的流氓文痞。

珠海發生的那事件,似乎沒見過有哪家報轉載,甚至沒見過哪家報間接地報道過。也許,根本沒有什麽“新聞價值”吧。就我的讀報範圍而言,事件發生後,全國各大有影響的報,似乎皆保持著曖昧的沈默。尤其電臺和電視臺,據我所知,概無評說。給我的印象仿佛是,中國的一切媒體,對那事件,一時都裝聾作啞起來。這就使我不禁地做如是之想一一也許都收到了“新聞回避”的指示?…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February 20, 2016 at 3:48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