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鄉有一種民眾戲劇,名“目連戲”,或稱曰《目連救母》。每到夏天,城坊鄉村醵資演戲,以敬鬼神,禳災厲,並以自娛樂。所演之戲有徽班,亂彈高調等本地班;有“大戲”,有目連戲,末後一種為純民眾的,所演只有一出戲,即《目連救母》,所用言語系道地土話,所著服裝皆極簡陋陳舊,故俗稱衣冠不整為“目連行頭”,演戲的人皆非職業的優伶,大抵系水村的農夫,也有木工瓦匠舟子轎夫之流混雜其中,臨時組織成班,到了秋風起時,便即解散,各做自己的事去了。

十六弟子之一的大目犍連在民間通稱雲富蘿蔔,據《翻譯名義集》目鍵連,“《凈名疏》雲,《文殊問經》翻‘萊茯根’,父母好食,以標子名”。可見鄉下人的話也有典據,不可輕侮。富蘿蔔的母親說是姓劉,所以稱作“劉氏”。劉氏不信佛法,用狗肉饅首齋僧,死時被五管鏜叉擒去,落了地獄,後來經目連用盡法力,力把她救出來,這本戲也就完結。計自傍晚做起,直到次日大明,雖然夏夜很短,也有八九小時,所做的便是這一件事;除首尾以外,其中十分七八,卻是演一場場的滑稽事情,算是目連一路的所見,看眾所最感興味者恐怕也是這一部分。鄉間的人常喜講“舛辭”俗雲(eengwc)及“冷語”(sccnvc),可以說是“目連趣味”的余流。

這些場面中有名的,有“背瘋婦”,一人扮面如女子,胸前別著一老人頭,飾為老翁背其病媳而行。有“泥水作打墻”,瓦匠終於把自己封進墻裏去。有“□□挑水”,訴說道:

“當初說好的是十六文一擔,後來不知怎樣一弄,變成了一文十六擔。”所以挑了一天只有三文錢的工資。有“張蠻打爹”,張蠻的爹被打,對眾說道:

“從前我們打爹的時候,爹逃了就算了。現在呢,爹逃了還是追著要打!”這正是常見的“世道衰微人心不古”兩句話的最妙的通俗解釋。又有人走進富室廳堂裏,見所掛堂幅高聲念道:

“太陽出起紅繃繃,

新婦滹浴公來張。

公公唉,甮來張:

婆婆也有哼,

(Tbaayangtsebchirwungbarugbang,

Lsingvurhunyohkongletzan;

“Kougkongyhe,forngletzang;

Borbovaryurhang!”)

唔,‘唐伯虎題’!高雅,高雅!”

這些滑稽當然不很“高雅”,然而多是壯健的,與士流之扭捏的不同,這可以說是民眾的滑稽趣味的特色。我們如從頭至尾的看目連戲一遍,可以了解不少的民間趣味和思想,這雖然是原始的為多,但實在是國民性的一斑,在我們的趣味思想上並不是絕無關系,所以我們知道一,點也很有益處。

還有一層,在我們所知道的範圍以內,這是中國現存的唯一的宗教劇。因為同連戲的使人喜看的地方雖是其中的許多滑稽的場面,全本的目的卻顯然是在表揚佛法,仔細想起來說是水陸道場或道士的“煉度”的一種戲劇化也不為過。我們不知道在印度有無這種戲劇的宗教儀式,或者是在中國發生的國貨,也未可知,總之不愧為宗教劇之一樣,是很可註意的。滑稽分子的喧賓奪主,原是自然的趨勢,正如外國間劇(lnterlude)狂言(Kyogen)的發生一樣,也如僧道作法事時之唱生旦小戲同一情形罷。

可惜我十四歲時離開故鄉,最近看見目連戲也已在二十年前,而且又只看了一小部分,所以記憶不清了。倘有篤誌的學會,應該趁此刻舊風俗還未消滅的時期,資遣熟悉情形的人去調查一回,把腳本紀錄下來,於學術方面當不無稗益。英國弗來則(Frazer)博士竭力提倡研究野蠻生活,以為南北極探險等還可以稍緩,因為那裏的冰反正不見得就會融化。中國的蒙藏回苗各族生活固然大值得研究,就是本族裏也很多可以研究的東西,或者可以說還沒有東西曾經好好的整理研究過,現在只等研究的人了。

一九二五年二月。

(1925年2月作,選自《談龍集》)

 

Views: 1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