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30)

周作人·娛園

有三處地方,在我都是可以懷念的——因為戀愛的緣故。第一是《初戀》裏說過了的杭州,其二是故鄉城外的娛園——…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45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初戀

那時我十四歲,她大約是十三歲罷。我跟著祖父的妾宋姨太太寄寓在杭州的花牌樓,間壁住著一家姚姓,她便是那家的女兒。她本姓楊,住在清波門頭,大約因為行三,人家都稱她作三姑娘。姚家老夫婦沒有子女,便認她做乾女兒,一個月裏有二十多天住在他們家裏,宋姨太太和遠鄰的羊肉店石家的媳婦雖然很說得來,與姚宅的老婦卻感情很壞,彼此都不交口,但是三姑娘並不管這些事,仍舊推進門來遊嬉。她大抵先到樓上去,同宋姨太太搭訕一回,隨後走下樓來,站在我同仆人阮升公用的一張板桌旁邊,抱著名叫“三花”的一只大貓,看我映寫陸潤庫的木刻的字帖。…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44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周作人·愛羅先珂君

愛羅君於三日出京了。他這口是往芬蘭赴第十四次萬國世界語大會去的,九月裏還要口來,所以他的琵琶長靴以及被褥都留在中國,沒有帶走。但是這飄泊的詩人能否在中國的大沙漠上安住,是否運命不指示他去上別的巡禮的長途,覺得難以斷定,所以我們在他回來以前不得不暫且認他是別中國而去——

①愛羅先珂(B·R·Epomehk,1889-1952),俄國詩人、童話作家。童年時因病雙目失明。25歲離開俄國本士,先後在暹羅(今泰國)、緬旬、印度、日本等地漂泊。1921年日參加“五一”遊行,被日本當局驅逐,來到中國。1922年2月,在魯迅、周作人推動下,經蔡元培特聘,來北京大學教授世界語,借住在周氏兄弟八道灣住宅裏。周作人多次陪同愛羅先珂到北京各校講同,並作翻譯。…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40am — No Comments

周作人·志摩紀念

面前書桌上放著九冊新舊的書,這都是志摩的創作,有詩,文,小說,戲劇,--有些是舊有的。有些給小孩們拿去看丟了,重新買來的,《猛虎集》是全新的,襯頁上寫了這幾行字:“志摩飛往南京的前一天,在景山東大街遇見,他說還沒有送你《猛虎集》,今天從志摩的追悼會出來,在景山書社買得此書。”——

①徐志摩(1897一1931),原名徐章垿,字□森,1918年赴美目學時更名志摩。筆名有雲中鶴、仙鶴、南湖等。河南開封人,生子浙江海寧一個封建官商家庭,著名現代詩人,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等詩桌。並寫有散文、小說、戲劇多種。…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October 13, 2016 at 2:30am — No Comments

梁遇春·善言

曾子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真的,人們糊裏糊塗過了一生,到將瞑目的時候,常常沖口說出一兩句極通達的,含有詩意的妙話。歌德一位小孩初生下來的呱呱一聲是天上人間至妙的聲音,我看彌留的模糊囈語有時會同樣的值得玩味。前天買了一本梁巨川先生遺筆,夜裏燈下讀去,看到絕命書最後一句話:“不完亦完”,掩卷之後大有為之掩卷之意。…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12, 2016 at 8:22pm — No Comments

周大新·邊塞傳說

一有一年春節前夕,一位川籍少婦千里迢迢從四川來到山東蓬萊,要乘船到渤海深處的一個小島上,去會她的丈夫——駐守在那個小島上的內長山要塞區的一位連長。可是不巧得很,海上起了大風,所有的船隻都停航了,少婦只能在電話裏和丈夫互訴思念之情。…

Continue

Added by 梭羅河畔 on October 12, 2016 at 8:00pm — No Comments

陳勝慶《中國名山》五岳獨尊的泰山

巍巍泰山,以通天拔地、雄風益世的氣勢屹立於齊魯大地之上,她以“五岳獨尊”的特殊地位名揚海內外,並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豐碑贏得人們的讚揚。人們常用“穩如泰山”、“重如泰山”的成語來表達對東岳泰山的崇敬。

泰山之所以為五岳之尊,首先是山體的雄偉莊重。泰山的基體寬大穩重,主峰突起,眾峰拱衛,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讚嘆,李白“憑崖望八極,目盡長空閑”以及壯甫“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名句,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9pm — No Comments

玩具娃娃 / 伊恩·麥克尤恩

從記事起,彼得就跟妹妹共用一個房間,多數時候他無所謂,凱特還行,會讓他笑。還有一些晚上,彼得從惡夢中醒來,挺高興房間裏另外還有一個人,即便那是他七歲的妹妹,在跑進彼得的夢中追趕他的紅皮膚、身上有黏液的動物面前,一點都不頂事。他醒來時,那些怪物就溜到窗簾後面,或者鉆進衣櫥。因為凱特在房間裏,讓他在下床並全速沖過樓梯平台時,就是有那麽一點點容易了。

可是也有些時候,他的確不樂意共用一個房間,凱特也是。有過一些漫長的下午,他們互相惹得不高興。小吵變成大吵,大吵變成打架,真的是拳頭打、指甲抓、扯頭發那樣打架。因為彼得大三歲,大打出手時,他估計自己會打贏。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確實能打贏,他可以一直拿得準先哭的會是凱特。…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8pm — No Comments

希尼 (SEAMUS HEANEY)詩選·追隨者

我爹在耕地,把馬匹驅趕,

鼓圓了肩膀,像一張滿帆

撐掛在車轅和土壟之間,

馬匹使勁拉,他嘴裏呃呃喊。

是行家。他把擋泥板裝好,

把尖尖的鋼刃固定,它琤亮,

草皮翻過去不會碎掉。

到壟頭,韁繩啪的一聲響,

汗淋淋的馬匹轉過身來…

Continue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8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

山陰道上絡繹不絕,遊人如織。在同一條石板小道上,那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過。上山的人興致勃勃,汗流浹背,滿懷著希望問那下山的:“山上好玩嗎?”

下山的人疲憊不堪地搖搖頭:“一個破廟,幾尊菩薩,到處都是差不多的。我勸你不必上去。”

上山的人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上山的人揮舞著竹杖,拭擦著汗水,繼續攀登上去。

過了若幹時日,那位上去看看的人看過了,下來了,又碰上那些興致勃勃向上爬的人。

向上爬的人問道:“餵,山上好玩嗎?”…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8pm — No Comments

黃永武《愛蘆小品》靜與宜

靜宜女子大學的同學,要我送一句話給“靜宜女孩”,登在她們刊物上,我想沒有比靜與宜二字更恰當了,於是我寫:“文學藝術以靜為妙境,生活處世以宜為準則”,我又想,這句話也可以送給全國的朋友,所以再將它作一番詮釋。

文學藝術所追求的“靜”境是怎樣的呢?

譬如畫一幅觀音大士像,畫得像神仙,就嫌縹緲而帶英雄氣;畫得像美女,就嫌輕佻而帶脂粉氣;畫得太福德相,就嫌引人生庇佑的貪念;畫出男身而長胡須,可能威猛,就嫌不慈悲;畫成千手千眼,手中各執一物,就嫌具象雜沓而太熱鬧,給人怪而紛紜的印象。畫觀音像的高手,要讓紫竹林中、白蓮台上,一片靜氣肅然,令人一見就自覺蝸角蠅頭,忙得好俗!於是萬念俱淡,五體投地,真心裸露,不敢隱藏,這才是靜的妙境!…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7pm — No Comments

陳丹燕·我的旅遊世界:感受失落的世界

在中美洲雲林中的某個晚上,長滿史前闊葉樹的山谷下彌漫上來一團又一團灰白色的雲霧,當雲霧湧上來的時候,連夜空下黑色的山崖的輪廓都看不見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色裏,能聽到百蟲呢喃的合唱。那是極宏大的和聲,細細分辨,能聽到尖細伶俐的聲音,也有含混溫柔的聲音,有簡單的翅膀振動發出的嗡嗡聲,也有由薄利的舌頭發出的婉轉覆雜的泠泠聲,有夜鶯的聲音,也有土狼的聲音,還有山谷裏的古老樹種和上千種熱帶的藤蔓植物在夜間生長搖曳發出的吱嘎聲、窸窣聲、龜裂聲,以及古老的樹根吸取水分發出的吱紐聲。從洪荒時代開始,原始森林就夜夜這樣唱著夜曲。但是,如今再也聽不見金色蛤蟆鼓起金色的腹部發出的呱呱聲,它們已經消失了。…

Continue

Added by 有格 台 on October 12, 2016 at 7:36pm — No Comments

李國文·山永遠在

李國文(1930~),原籍江蘇鹽城,生於上海,作家。著有長篇小說《花園街五號》,短篇小說集《第一杯苦酒》、《危樓紀事》、《沒意思的故事》等。

一群人穿著鮮艷的登山服,在皚皚積雪的安第斯山間艱難地行進著。很少見到這樣大規模的探險隊伍,後來聽解說,知道是南美洲委內瑞拉的盲人們,希望實現登山的夢想,正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攀登。那真是一次悲壯之旅,走出每一步路,度過每一分鐘,完全以生命為代價。任何人看到這個畫面,都不由得肅然起敬。

因為,他們活了一輩子,這座對他們來講充滿神聖意義的安第斯山,從來沒有去接觸,去實地感受過,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於是,就有了這次行程。盲人們每三個人結成一組,一個仍殘存些許視力的盲人走在前面,兩個全盲的在後邊,他們三人通過手裏握著的長木棒,聯結成為一個整體,通過腳和手,實實在在地感覺這座大山。…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October 12, 2016 at 12:33am — No Comments

周潔茹·點燈說話(3)

 

(此段已改入兒童文學《跑》)

 

 

小魚說她病了,但是我看見她胖了,氣色也很好。

她仍然聚精會神地描一盤水果,玻璃器皿,華貴、色澤美白,裡面盛著四時鮮果,我猜想如果她沒有享用過這些東西,那麼她一定會把它畫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Easy Tree on October 12, 2016 at 12:32am — No Comments

衛慧·去廣州

飛到廣州,在機場出口就看到了打扮得喜氣洋洋的伊蘋。

我們上了一輛賓士,車子開向一家新開的五星酒店。廣州真的臟、,但旅行的意義不在於那個城市幹凈與否,而在於那個城市裏會有什麽樣的人在等著你。

伊蘋是我見過的最有活力的孩子。她對朋友,不管男,都以“親的”相稱。她對工作、購物、情都充了興趣。

來廣州,是她的邀請,她編的雜志《這一代》目前在大陸發行得不錯。

我們互相誇著對方越來越漂亮,象兩塊糖。

晚餐是在南海漁村,老板是香港人,說著黎明的爸爸的玩笑,黎明的爸爸是這裏的常客。…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12, 2016 at 12:32am — No Comments

蘇煒《走進耶魯》第1章 母語的諸天 (4)

嬰兒的回返…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October 12, 2016 at 12:15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體驗研究手札·體驗:賞識智能

賞識智能(Appreciative Intelligence):賞識智能是從一顆橡果,看見一株雄偉橡樹的能力;當刻看見內在具有生命力的正向潛能。面對一顆橡果,有的人看見的,是囚禁在核裏的果仁;而有的人卻能超越眼前的卑微存在,看見大樹的枝幹不斷在分叉茁壯,無數的葉子在抽長繁茂。就像許多人雖然身處同樣的情境,少數人卻看見了,潛藏著的一等人才,下一代明星產品,對於未來價值非凡的發展方案。

賞識智能建基於社會認知神經系統的跨領域研究(social cognitive neurological…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October 12, 2016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香港電台網站:迎向數位時代挑戰.超越科技的傳播教育

邁進數位時代,科技革新了媒體的運作環境,傳播行業面對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行業與教育息息相關,在全球化和匯流的浪潮下,如何培育學生迎向時代的轉變和行業的需要,是當今傳播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今年四月,承蒙林護基金會的支持,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舉辦了「數位時代的傳播教育」專題研討會,邀請了對該議題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和業界專家,以學術討論的形式,與學院教職員分享心得。



媒體匯流的趨勢和機遇

TOM集團行政總裁王兟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媒體匯流將成趨勢。大型的入門網站已透過互聯網和無線服務,成為科技、資訊、媒體匯流的平台。互聯網、無線市場、寬頻及網上遊戲的快速發展,亦拓展了媒體匯流的速度和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11, 2016 at 11:06a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30)

第29節:萬物根本上渾然一體

十、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傳統:希臘悲劇在其最古老的形態中僅僅以酒神的受苦為題材,而長時期內惟一登場的舞台主角就是酒神。但是,可以以同樣的把握斷言,在歐裏庇得斯之前,酒神一直是悲劇主角,相反,希臘舞台上一切著名角色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等等,都只是這位最初主角酒神的面具。在所有這些面具下藏著一個神,這就是這些著名角色之所以具有往往如此驚人的、典型的“理想”性的主要原因。我不知道誰曾說過,一切個人作為個人都是喜劇性的,因而是非悲劇性的。由此可以推斷:希臘人一般不能容忍個人登上悲劇舞台。…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October 11, 2016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尼采《悲劇的誕生》(29)

第28節:原罪由女人所犯…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October 11, 2016 at 10:59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