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60)

吳靖國·維柯:詩性教學 1

摘要

「詩人」就是「創作者」,這是Vico源自古希臘哲學獲得的啟示,其指出原始社會之領導者以"詩性能力"來創建社會,進而稱之為"神學詩人"。然而,Vico所賦予的"詩"之意涵中,涵蘊著開展存有、精湛技術及美感表現等三層意義。本文將之用於理解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而顯現了教學的藝術特質一一開展學生內在的可能性,表現精湛的教學技術、獲得美感的教學經驗,並同時彰顯出教學歷程中,師生透過詩性心靈的互動所生成的意義。本文進一步指出,展現教師的詩心靈性特質包括:(1)擁有靈敏的氣質,以展現善解學生的實踐智慧;(2)擁有崇高的勇氣,以展現含納學生的恢廓器度;(3)擁有淑世的情懷以展現關懷社會的教育理想;(4)擁有超越的勇氣,以展現創新教學的求好精神。並希望透過師生互動中的靈性感悟,來培育學生的詩性心靈。…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6,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木心·哥倫比亞的倒影(7)

承認那次講演是在排練中即告失敗的,踽踽行到哈德遜河邊,邂逅“文藝復興人”,五指並緊的古典款式使我聯想起逝去了的寒卻了的人類社會的無數可憐的細節,那麽,我想重過一遍的不是我個人的生活,那麽說“只有生活在一七八九年以前的人才懂得生活的甜蜜”的泰雷蘭德不能算是傻瓜,那麽現在真是一個不見赧顏羞色的世紀,那麽我眼前的一片水不是哈德遜河(什麽河呢)。



河水平明如鏡,對岸,各個時代,以建築輪廓的形像排列而聳峙著,前前後後參參差差凹凹凸凸以至重重疊疊,最遠才是勻凈無際捱的藍天……那疊疊重重的形像倒映在河水里,凸凸凹凹差差參參後後前前,清晰如覆印,凝定不動………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6,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朱文詩選·愛情故事

我的婚禮在草叢中舉行。新娘是紥着

花頭巾的兔子。她勤勞善良而又弱小

新房用最柔軟的青草構築,裡面充滿

最貞節的空氣。所有的人,所有的動

物都收到了我的請柬:請到草叢來,

參加文明毀滅前的最後一次婚禮。

 

“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可以表現出你…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6,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魯迅: 白話版《摩羅詩力說》6

從純文學的觀點說來,一切藝術的本質,都在於使觀眾和聽眾能感到振奮和喜悅。文學是藝術的一種,本質也應該是這樣。它同個人和國家的存亡,沒有什麽聯系。它完全脫離實際利益,也不是窮究什麽哲理。所以,從它的功用上來看,在增進知識方面,不及歷史書冊;在勸戒人群上,不如格言;在使人發家致富方面,不及工商業;在獲取功名上,不如畢業文憑。不過,世間上自從有了文學,人們便因而接近滿足了。英國道登(E.…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6,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啞石:「後現代主義」與新詩關係簡議 6

如果有人樂觀地認為現代漢語這一內置的、本質上的「矛盾」,實在有利於新詩中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那就可能真是樂觀過頭了,對其複雜性估計過低了——我個人傾向於認為,這種語言的內部形態,是「現代漢語」面對的特殊問題,它,迥異於現代性成熟的語種(英語、法語等)中詩人所可能面對的,甚至,其險峻處,也不能設想為與保羅·策蘭面對德語類似,不能設想成與布羅茨基面對英語類似。

 …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October 6, 2023 at 9:58pm — No Comments

啞石:「後現代主義」與新詩關係簡議 5

有人講,崖山蹈海之後,已無中國。此話實在誇張,卻可以反映出所謂漢文化歷史演變中的一些問題。如果說封建超穩定文化結構下(決無自我內部發難並吸收、轉化這反抗的機制),曾經長期存在一種與現代文明主體含義大相徑庭,但總算還能「凝聚」個體之「多」(實則是某種「一」的個體樣本之多而已。不過,這個「一」,也絕不是如同西方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一」)的所謂「主體」,那這個主體,也在一些特殊的時期、事件中,逐漸地、甚至「忽如一夜春風來」似地被解構了。「崖山蹈海」,或許就是第一個醒目的悲劇性節點。…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October 6, 2023 at 9:57pm — No Comments

克羅齊·維柯的生平與性格 1

民族復興的熱潮在詩人、哲學家和幾乎每一個在意大利歷史上有些名氣的人物中引起了轉變,這場變革半浮誇、半虛構地把他們表現為愛國者、自由主義者,公開地反抗或秘密地背叛王權和宗教,這場變革有時以它的魔杖觸碰維柯,並以它的意志來影響他。據說維柯很清楚自己的思想嚴重打擊了傳統的宗教信仰,加之朋友們的警告,他費盡心思把《新科學》寫得晦澀難解,以至於只有最卓越的學者才能覺察到他的意圖。然而盡管這一傳說時常還有人相信,還有人像1799年時的愛國者和共和主義者那樣樂此不疲地傳播著它,但它無法長久地經受住對它的批評甚至是來自常識的挑戰。所以卡塔爾朵·揚內尼利帶著輕蔑嘲諷的口氣用寥寥幾筆把它一帶而過,這樣做是正確的。[2]…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October 6,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江夏堂譯 奥修·禪:單獨的鳥,森林中的布穀鳥 5 如實知見到自己的體驗 I

敬愛的OSHO,

道欽禪師的弟子鳥窠道林九歲時出家成為沙彌,二十一歲時受具足戒,學習《華嚴經》和《大乘起信論》。後來,他進入了秦望山茂密的松林,並住在了一棵松樹上坐禪。為此,他在同時代被稱之為鳥窠禪師,意思是「鳥窠道林」,鳥窠的意思是「喜鵲巢」,因為喜鵲就在道林禪師的旁邊築巢。

當時白居易曾在杭州做官。有一次,他進山前去拜訪鳥窠禪師,當他看到禪師住在松樹上的時候,非常感歎地說:「禪師,你住的地方實在太危險了!」

鳥窠道林禪師說:「你住在一個更危險的地方!」

白居易問:「位鎮江山又有什麼危險?」…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October 6,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瑪格麗特·杜拉斯《物質生活》男人 (上)

如果有人有意要做出概括的話,可以說《死亡的疾病》 便是《藍眼睛黑頭髮》的原初狀態。不過《死亡的的疾病》早已成了一樁公案了,在這里不論從什麼意義上說,也是無可比擬的。



作者1982年出版的小說。

有些人,從彼得·韓特克…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October 6,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拉脫維亞)維茨瑪·貝爾瑟維卡:愛 情

你給我的歡樂和痛苦

就像一棵烏雲中聳立的白樺

我不抱怨。一切都那麽可愛

雲越黑,白樺就變得更亮

李笠 譯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October 6,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馮苓植《茶樓軼事》(1)

大褲襠胡同好就好在它的古色古香。

雖四周高樓乍起,大廈林立,它卻仍然是這邊塞古城特有的鬧市區。遊人扣織,川流不息。人稱口外王府井,又名漠北小天橋,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但最重要的去處卻當推古泉居茶樓!

地處要衝,引兩條褲腿兒裡的各路諸侯竟相到此一露尊容。諸如驢肉陳、雞眼侯、肉串楊、膏藥張等等,來一位就是一串兒故事。就連上茶樓湊熱鬧的老外聽後,也準得伸出大拇哥連聲用中國話喊:蒿!蒿!

可老茶客們卻在搖頭………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6,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劉旭光:作為交感反思的「審美的觀看」— 對現象學「審美觀看」理論的反思與推進 1

審美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問題是——什麼是審美的觀看?

這是美學最核心的問題,但在這個問題上,人們居然沒有共識。在十八世紀之前,無論中西方,都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追問,人們從一種經驗論的立場,把能帶來精神愉悅的行為,稱之為欣賞或者審美,但這種行為是不是一種獨立的認識能力,是不是具有獨立的先天基礎,人們不確定。英國人曾經以為有一種內在感官或第六感官之類的官能能夠專門達到這種愉悅,但生理學和心理學都不能支持他們的這一猜想,所以他們用「趣味判斷」來指稱我們現在所說的「審美」——趣味完全是個人化的,它的普遍性來自社會。中國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則有點泛化,凡應目會心而帶來的愉悅,都被二十世紀的美學家納入到「審美」這個詞之中,但什麼是「應目」,怎麼能作到「會心」,都沒有被思考。…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October 6,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泰戈爾·兒童聖地 1

 

幾更天了?沒有回答。

蒙昧的光陰在亙古的迷津里徘徊,望不見陌生的路的終端。

山底下的瞑暗像倒斃的惡魔的眼珠,靉靆的濃雲壓迫蒼穹的胸脯,洞穴里一團團黑霧猶如剁碎的夜闌的肢體。

天邊刺目的火光,忽明忽滅,那是無名煞星紅眼的窺視?

抑或是原始的饑渴伸抖著的滴血的舌頭?…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October 6,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司馬遼太郎·沖田總司之戀 1

(總司的咳嗽,不大對勁。)

土方開始注意這件事,是在“文久”改元“元治”這年的三月。

這一年,山澗里遲開的櫻花都已謝了,沒料想大清早又出現霜降,京畿的氣候一直不太正常。

土方試著和近藤談及此事。

“你說說看,他是怎麽個咳法的?”

“這麽說吧。捉一隻蝴蝶,這樣合起手來把它包在掌心里,它就會‘啪噠啪噠’地撲翅膀。總司的咳嗽就是這樣的。”…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October 6,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馮苓植《狐幻》(22)

台下大嘩!這個樂啊、笑啊、喊啊、叫啊……

常四爺早顧不上這些了,只覺得自己膽兒越來越高,專對著大驚失色的西門慶或者梁三哥,猛地跨前兩步,單手一指,淋漓盡至地怒駕上了:

「好一個刁徒!你一貫欺上瞞下,胡作非為,明裡是人,暗裡是鬼,欺壓善良,霸人妻女,沽名釣譽,橫行鄉里,今日落到俺的手裡,定讓你當眾出醜,死無葬身啊之地!」

話語剛落,早惡狠狠地撲向了梁三哥,連打帶踢,外加掄起巴掌搧耳光。您千萬別怪常四爺沒有新招兒,要知道武松又活了幾百年還是這水平嘛!但這也足夠了,剎那間,只聽得台上一片鬼哭狼嚎,台下一片口哨聲倒好。…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6,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墨子連山·本體論:“不可知且不可論”

如果咱們只想知道“本體論”的結論,回答是“不可知”,甚至當馬克思終結西方哲學時根本不對其予以討論,所以應該叫“不可知且不可論”,用莊子的話說叫做“六合之外,存而不論”,這就是中國一直以來的本體論態度,“敬鬼神而遠之”。

如果我們想知道“本體論”的定義是什麽,以及爲什麽西方哲學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始終與它糾纏在一起,那麽作爲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我想過程大體是這樣的。

每當我面對屏幕碼字的時候,必然要面對三個對象,屏幕,我,以及我與屏幕的關係。

對于這三個對象,開始碼字之前我必然要回答一個問題,他們存不存在?如果不存在,我碼字就成了虛幻,那還碼字幹嘛?…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October 6,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人民日報:培養更多優秀的博物館講解人才

在對博物館講解服務「堵偏門」的同時,還需向社會上的各類高水平講解人才「開正門」,保障好參觀者多元多樣的文化體驗需求 

一顆牙齒,蘊藏著某地區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一枚銅錢,記載著兩地的貿易往來;一支金釵,記錄著當時的審美風格與制作工藝水平……近段時間,「逛博物館」變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聽講解」也成為備受青睞的參觀選擇。文物不言,但講解可以代替它們開口講述厚重歷史。不少人逛博物館的動力就源於在聽講解中對話時空、探索知識,從內心深處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October 6,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光明日報:中醫館文創,養生變時尚

烏梅30g、陳皮8g、薄荷8g、桑葚8g、山楂20g、甘草5g……這段時間,一服酸梅湯的中藥飲方火出圈,成為風靡網絡的「時尚養生方式」。可以現熬現喝,甚至還能根據個人體質調配藥材,如此實惠、方便又好喝的中藥茶飲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令廣大網友感嘆「原來打敗奶茶店的居然是中藥房」。…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6,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朱光亞 郭翠翠·共通感:認知、實踐與審美 7

康德爲什麽要設定共通感,在 178712 月底給賴因霍爾特的一封信中,他給予了說明。康德說:“我現正忙于鑒賞力的批判,在這里將發現另一種以前沒有發現的先天原則。心靈具有三種能力:認識能力、感覺快樂和不快的能力和欲望能力。我在對純粹的(理論的)理性批判里發現了第一種能力的先天原則,在對實踐的理性的批判里發現了第三種能力的先天原則。我現在試圖發現第二種能力的先天原則。”[23]…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October 6,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曹文軒:相信美 相信詩性 下

與審美、詩性同樣具有推動人類向前、凈化人心作用的,是悲憫。悲憫是文學的古老命題。我認為,任何一個古老命題同時也是一個永恒問題。我甚至認定,文學正是因為它具有悲憫精神並把這一精神作為基本屬性之一,才被稱為文學,才能夠為人類所必需。從文學史來看,古典形態的文學始終將自己交付一個核心詞:感動。感動自己,感動他人,感動天下。悲憫精神與悲憫情懷是文學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情懷。當簡·愛得知羅切斯特雙目失明、一無所有,反而重回羅切斯特身邊時,我們體會到悲憫;當沈從文《邊城》中爺爺去世,只翠翠一個小人兒守著一片孤獨時,我們體會到悲憫;當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冬夜擦亮最後一根火柴點亮世界並溫暖自己時,我們體會到悲憫。

那麼,具體來說,寫作最重要也是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就我作為中國作家而言,是中國故事;就個人而言,是個體經驗。…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October 5,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