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堂譯 奥修·禪:單獨的鳥,森林中的布穀鳥 5 如實知見到自己的體驗 I

敬愛的OSHO,

道欽禪師的弟子鳥窠道林九歲時出家成為沙彌,二十一歲時受具足戒,學習《華嚴經》和《大乘起信論》。後來,他進入了秦望山茂密的松林,並住在了一棵松樹上坐禪。為此,他在同時代被稱之為鳥窠禪師,意思是「鳥窠道林」,鳥窠的意思是「喜鵲巢」,因為喜鵲就在道林禪師的旁邊築巢。

當時白居易曾在杭州做官。有一次,他進山前去拜訪鳥窠禪師,當他看到禪師住在松樹上的時候,非常感歎地說:「禪師,你住的地方實在太危險了!」

鳥窠道林禪師說:「你住在一個更危險的地方!」

白居易問:「位鎮江山又有什麼危險?」

鳥窠道林禪師回答說:「薪火相交。識性不停,你豈能不更危險?」

白居易問:「什麼是佛法大意?」

鳥窠道林禪師引用《增壹阿含經》回答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白居易說:「任何三歲小孩都知道這一點。」

鳥窠道林禪師說:「確實是如此——任何一個三歲的小孩子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即使是一個八十歲的老人也做不到。」

一次,一個僧人問雪峰:「我剃除了鬚髮,穿上出家人的衣服,依教奉行——為什麼我不被視為佛?」

雪峰說:「好事不如無。」

古文參考對照:...遂名香光。九歲出家。二十一於荊州果願寺受戒。後詣長安西明寺複禮法師學華嚴經.起信論禮示以真妄頌。俾修禪那。...後見秦望山有長松。枝葉繁茂。盤屈如蓋。遂棲止其上。故時人謂之鳥窠禪師。複有鵲巢於其側。自然馴狎。人亦目為鵲巢和尚。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茲郡。因入山謁師。問曰。禪師住處甚危險。師曰。太守危險尤甚。白曰。弟子位鎮江山。何險之有。師曰。薪火相交。識性不停。得非險乎。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曰。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禮而退。——《五燈會元》卷第二,杭州鳥窠道林禪師。

問。剃髮染衣。受佛依蔭。為甚麼不許認佛。師曰。好事不如無。——《五燈會元》卷第七,福州雪峰義存禪師。

 

曼妮莎,最大的朋友在你的內在,最大的敵人也在你的內在。正是在你的內在,嫉妒在燃燒,憤怒在毒害,貪婪在增長。而所有這些都在蒙蔽你的覺知,摧毀你的個體性、你的本質存在。

禪不在乎言語,而是在乎你的存在。這不是一種哲學。它甚至不是一種宗教。它是一種觀照的方式,一種存在的方式,一種通過覺知而不是通過無覺知而活著的非常奇怪的方式。

在進入本次經文之前,我想起了佛陀,他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宗教性的本源。曾經有過宗教——許多,已經有近三百種宗教存在,但宗教性絕對是不存在的。

宗教是可以訓練的,就像演員訓練一樣。宗教可以通過知識來實現,因為頭腦是一台偉大的生物電腦,你可以在一個頭腦中積累世界上所有圖書館所包含的知識。但知識不是如實知見,知識不是智慧,知識不是覺醒。相反,它可能幫助你睡得更深一些,因為知識會給你一種你已經如實知見到了的虛假的感覺。

而這就是一個人最大的悲劇。什麼都沒有如實知見到,卻滿腦子都充斥著借來的知識,一個偉大的自我產生了,但你的月亮卻消失在烏雲中,消失在各種古老的經文和學說的塵埃中。你的存在被無數層的遮蓋物所覆蓋住,你幾乎迷失在各種概念、神學、哲學、教條的叢林中。

佛陀也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區分知識和如實知見的人。知識始終是借來的——如實知見到就是你自己的領悟。知識是廉價的。如實知見是一場巨大的革命,一種蛻變。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