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166)

封宗信·認知詩學:認知轉向下的後經典「文學學」(1)

要:認知詩學融認知科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文體學和 20 世紀文學批評理論和方法於一體,為文學批評提供了新視角並激發了許多新的跨學科研究領域。本文探討了詩學和認知詩學的多面性、認知詩學的科學性及存在的問題,指出認知詩學是文學理論和批評實踐,由經典詩學到後經典詩學發展過程中文學科學的一次革命,是「文學學」的具體體現,也是認知轉向下其他藝術研究的參照範式。…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September 4,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漫談人工智能(下)

我們實際上正在經歷這個過程。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越來越集中到結果這一端。我們住在樓房裏,不知道樓房是怎樣蓋起來的,打開餐盒,裏面是大米飯,但我們沒見過水稻長在地裏是什麽樣子的。我們通過各種屏幕看到海底世界、太空、非洲的動物,世界各地的騷亂,但沒有哪樣事情是我們親歷的,沒有哪樣東西是我們親力親為的結果。不斷進步的技術把人類勞動一項一項接過去了,我們不必經歷勞動的艱辛就能夠享受勞動的成果,這讓技術樂觀主義者歡欣鼓舞——技術把苦活累活難活都幹了,我們享受成果,有何不好?但事情還有另一面,那就是,我們只享受結果,不再能感知產生結果的過程。僅僅感受結果是薄瘠的感受,而我們的感受正在變得越來越薄。…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4,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熊沐清·比較認知詩學的理論建構(上)

認知詩學醞釀於20世紀70年代,21世紀以來發展日益迅猛。彼得·斯托克維爾在《認知詩學導論》中說:隨著認知語言學、認知心理學和文學批評等認知研究的迅猛發展,認知詩學也獲得了新的理論動力,「正在走向快樂自信的黎明」。在中國,文學的認知研究最初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興起而引起學界關注,近年來也引發了許多文學研究者的興趣。

堅守比較立場 依托認知理論…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4,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投研數據庫:詩性文旅(1)

編者按:當「詩與遠方」融合,文化旅遊大勢已至。在不久前舉辦的「2018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指出:「廣大旅遊企業要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導向,以文化引領,以科技、教育和人才為支撐,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穩步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文化遺產既要保護好,又要活起來,要用文化提升旅遊項目和旅遊產業的品質內涵,用旅遊傳播文明,用旅遊彰顯文化自信。」

但具體該如何融合促進呢?只能靠企業自己來摸索。福建新藍海集團在旅遊資源並不突出、文化優勢並不明顯的福州郊區創立的「瓷天下旅遊區」對這個問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通過前期精密策劃、突出核心吸引物,以讓遊客「嗨到極致」為追求,剛剛開園,就引爆市場。他們如何將文創園區建成「第五代」文化旅遊的新寵?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了福建新藍海集團董事長陳小興講述她心中的文化旅遊。…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3,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王宗仁的詩·開會

在過敏氛圍和混濁音色交織之間

終於打滑的脾氣和脫韁唇舌纏綿

在睡意奮力拉下眼皮的沈重之前

終於掉落的煙灰和已涼咖啡相戀

為何應早早出現的共識總是

偶然,純屬意外?



吵…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September 3,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辛金順·本土符號與編碼 ——許雲樵《希夷室詩文集》中的 「新加坡」書寫(1)

在新加坡文學史上,「想像新加坡」或以「新加坡作為創作的方法」,不能忽略許雲樵在《西夷室詩文集》中的「地方」書寫特色,尤其是他的系列「石叻話舊」「風土圖像」,以及日軍占據新加坡面臨的種種「血色記憶」。

在新加坡華文文學史的建構中,自然無法回避古典詩的存在,尤其具有在地認同的創作,或以自己所處的時代與存在情境、經驗作為書寫的敘事,征顯詩言現場體驗和情感結構,貼著新加坡社會、歷史、政治和地理民俗等情境脈絡。這些作品所具有的想像位置,及隱含的「在地知識」展現,是與其所處的土地相互連結為一種生命的精神,這類以「新加坡」的現實經驗,書寫出屬於自己與新加坡的意識圖像的古典詩,可以與新文學共構為文學史的重要素材。…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September 3,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3)

每當禪師俱胝在解釋有關禪的問題時,他都會舉起一個手指。

師傅從來不會做任何不必要的事,即使是舉起手指。不必要的事已經消失,師傅只是最基本的存在,如果不是基本的,他不會做一個動作、一個姿勢,非基本的是與無知同在的,於是,無論你做什麽都是瑣碎的、不必要的——如果你丟開它,不會有什麽損失。

 …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September 3,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劉珊珊·認知詩學理論對《再別康橋》的賞析與解讀(4)

另外,這里的雲彩我們還可以利用概念合成理論來加以分析。既然「我」作別西天的雲彩,那麽「我」其實是將雲彩擬人化了。因此這里的兩個輸入空間的內容分別是西天的雲彩和一個傾聽者。類指空間所提取的內容為優美而沈默的特征。合成空間中的層創結構是如雲朵般遙遠卻優美而沈默的傾聽者。



本小節同樣使用了腳本理論,正因為我們都熟知離別的內涵(曾經相逢並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所以作者無需很多的筆墨讀者就都可以領會作者離別時的心境。關於本小節的認知指示中心的設定,我認為既然作者采用的是第一人稱,那麽他應該是希望讀者站在他的角度來品評這首詩的。所以在本小節中我們不妨就將認知指示中心設定為「我」,一切都是從作者的視角出發來感悟與離別。

本詩的第二小節:

那河畔的金柳,…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September 3,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的詩〈今年春天兩頭小鹿未能誕生〉

落基山北峰一位

住印第安帳篷的朋友帶上

點22口徑獵槍出門

去打弗吉尼亞鹿,在沙發床般的

山地匍匐,逼近,摒住呼吸,射中

一只他以為是公鹿的家夥。

「結果是母鹿,還懷著

一頭小鹿。」…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September 3,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胡曉明·江南文化,詩學的一種可能(1)

上海一直浸潤、成長在江南文化中。可以說江南文化構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底色。在學者胡曉明看來,江南文化精神絕不僅只是一種地方認同,而且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意義感,是對於什麽樣的生活更好、更值得追求的主張。今天我們探討江南文化,實際上就是在探討一種極其可貴的文明理想。——編者

南宋時杭州城的慶春門內,有一個叫做聽潮寺的寺廟,後來改名為歸德院。為什麽改名呢?因為那里靠近錢塘江,有一次宋高宗在寺廟里過夜,晚上聽到潮聲,就以為是金兵殺過來了。他覺得這個名字太有殺氣,就改名為「歸德院」,隱喻著金人和平歸順大宋。

寺里面有一塊宋高宗的題詩石刻,題的是蘇東坡的《書李世南所畫秋景》: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Continue

Added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3,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俄)阿赫瑪托娃·判 決

又是石頭般的話語 跌落於

我還沈痛的心胸。

沒關係,對此我早有準備,

無論如何都會把它戰勝。

今天我要做許多事情:

我應該把記憶徹底殺盡,

應該,讓靈魂變得石頭般堅硬,

我還必須重新學會生存。…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September 3,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江夏堂譯 奥修·禪:單獨的鳥,森林中的布穀鳥 2 撕裂破碎(上)

敬愛的OSHO,

一個僧人問雲門文偃:「當沒有一個念頭出現時,會不會有什麼過錯嗎?」

雲門文偃回答說:「須彌山!」

另一個僧人問雲門文偃:「當所有的心意識活動都結束時的狀態是什麼?」

雲門文偃說:「你去將佛殿拿過來,我再和你談這個事情!」

僧人說:「不要迴避這個問題,這和佛殿有什麼關係?」

雲門文偃大喝一聲後說:「你這個虛頭巴腦的傢伙!」…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September 3,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2)

這種對「興」義的理解實際上體現了漢代人關注「興」在「用世」層面上的思考,他們關注如何通過「興」來影響社會的規範與秩序,這與其說是對「興」的理解,不如認為是對「詩」的理解,漢代人希望從詩的角度在政治生活中展開詩的效用。



劉勰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漢儒的思想,他說:「興則環譬以托諷……觀夫興托喻,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劉勰用「譬」解釋「興」,承接了孔安國、鄭玄等漢儒們的思想,在這一解經傳統中,正如范文瀾先生所言:「題云比興,實則註比」(詹锳,1989:…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3,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奥修·一隻手指的道理(2)

對一個開悟的人而言,身體只是一種方式,所以如果需要的話,一個開悟的人甚至會告訴你:「離開身體,但是不要離開你的內在的存在。」這就是所有的塔帕斯卡亞

(tapascharya),所有的苦修怎樣產生的,圓周是要為中心作出犧牲的,甚至如果需要割掉腦袋——如果那會幫助你,如果同時你的腦袋,你的自我能夠消失——一個開悟的人會告訴你放棄腦袋,砍掉它:「如果腦袋幫助自我,就不要帶著它,因為你正在白白地失去了一切!」

這必須要記住,當你是在中心生活時,對事物的看法就完全不同,那時沒有人死,沒有人會死—死亡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生活在外圍,那麽每個人都會死,死亡就是每個人的終點,永恒的生命無處存在。…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September 3,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司馬遼太郎·池田屋異聞 (3)

船很快駛離了河中央,到岸之後,山崎非常麻利拿過根船篙,往河里一插,躍上了河岸。山崎憤憤地朝著那艘船大喊:“有種過來啊,大爺等著你。”

這下可把船上的武士惹毛了,只見那艘船飛快地朝岸邊駛來,沒等船靠穩,船上飛下一個人影,揮著刀就往河岸上跳。

等他腳尖剛沾到岸邊的石階,山崎手中的竹竿橫著就朝他的面門掃了過來。

那人的鼻梁被打斷了,連哼都沒哼一聲,就一頭栽進了河中。

山崎到底是學過棍法的。…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September 3,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克羅齊《维柯的哲学》第十九章·維柯與當代文化的趨勢 8

毫無疑問,一些方法對於矯正想像的華而不實是必要的,但是這種方法應在線性幾何學中找而不能在邏輯學中找。幾何學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繪畫的特征,與此同時,它通過大量的原理增強了記憶,通過優美的圖形使想像崇高起來,通過逼迫自己檢查全部圖形激發了創造才能,檢查的目的是把那些適合於用數量驗證的圖形選出來。



但是幾何學的整體價值也被各個學派喜歡用的方法取消了,煩瑣的邏輯曾把所有精力充沛的年輕教員弄得麻木愚鈍,代數法與此相似,它使想像變得模糊,使記憶變得衰弱,並且使創造力和理解力變得呆滯;因此,對這種無拘無束的藝術的破壞性體現在以下四個顯著的方面:語言、歷史的知識、創造和深謀遠慮。…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September 3,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陳敏《荒原狼》《德米安》中的夢與自我 認知與發展(4)

在此過程中,哈里開始疑惑自己身在何處,疑惑於帕勃羅為什麼喋喋不休?他覺得自己的思想通過帕勃羅的嘴巴說了出來,帕勃羅的眼睛正在看著自己的靈魂( [10] , p.164)。帕勃羅帶領哈里進入魔術劇院的過程類似心理醫生的催眠法。榮格認為只有通過幻想和夢才能真正進入人的無意識領域,才能真正了解內在世界的那個「自我」。哈里在魔術劇院如同經歷一場心靈之夢。詩人以夢境映照心靈的多彩世界,那里上演心靈世界中各種版本的戲劇。

帕勃羅帶領哈里進入魔術劇院,「一個只有圖畫,沒有現實的神奇劇院。」(der Steppenwolf:168)他引導哈里在此選擇美麗而明朗的圖像,以顯示自己不再迷戀非健全的人格。如果哈里還想尋回那個人格,也只需再看看帕勃羅指給他的鏡子。並讓哈里拋掉人格眼鏡,去看看真正的鏡子!( [10] ,…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September 3,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曾舒涵·認知詩學視角下格麗克的《女巫草》(上)

(原題:靈魂深處的詩意花園——認知詩學視角下格麗克的《女巫草》;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2年21期;本文作者曾舒涵,單位:湖南工商大學,湖南長沙 410006)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露易絲·伊麗莎白·格麗克是繼托妮·莫里森後27年,來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性。這位桂冠詩人「不愛站在聚光燈下,不關心聽眾群擴大,更喜歡擁有一批數量少但充滿熱情的讀者」。安德斯·奧爾森評價她「坦率、毫不妥協,充滿幽默感和辛辣的智慧……有著和狄金森一樣的嚴肅性和對接受信仰的簡單原則的拒斥」。自1968年《頭生子》的首次亮相,格麗克先後出版了14…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3,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朗西埃︱利奧塔與崇高美學:反讀康德(7)

這些不可調和之物就是利奧塔所讀到的東西,對不可調和的確証,就是美學的最高成就,它完全顛覆了美學的元政治。當然,這種顛覆不能在“後現代主義”的範疇下來理解。在利奧塔的作品中,後現代不能作爲一種藝術或理論的旗幟,它頂多只能作爲一個描述性的範疇和一種診斷。這個診斷具有一個根本作用:從政治解放中將藝術現代主義解脫出來,釋放出藝術是爲了讓藝術與另一種歷史敘事相關聯。利奧塔著名的對“宏大敘事”和“絶對的犧牲品”的駁斥,絶不意味着是他對細微敘事的諸多空間讓步,去親近多元文化的靈魂。它僅僅是“宏大敘事”和“絶對的犧牲品”的純粹而簡單的改變,按照這種改變,西方現代史不再被等同於無産階級解放的歷史,而是等同於猶太人被有計劃的滅絶的歷史。…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September 3,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貝爾納·斯蒂格勒,或我們的思想是有控制的(4)

記住,在德勒茲那里,事件,經常是聯系偶然提出的。 本質上,現象有兩種:發生的事情這個單純的層面(德勒茲稱之為偶然),和從那些偶然發生的事情中選擇出來的,純粹事件(的層面)。所以,盡管一眼看上去不是這樣,但德勒茲的事件理論事實上與巴丟的事件理論相當相似,並且肯定也對那位更年輕的哲學家產生了影響。 「我的傷先於我存在,我為體現它而誕生」,這是德勒茲談論事件的語調。而對巴丟來說,克制也一樣:我通過我對事件的忠誠而成為真理的主體。換言之,我的傷先於我存在;我忠於我的傷。…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September 3,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