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張連海·感官民族誌——理論、實踐與表征 下

斯托勒於1995年在《具身的殖民記憶》(Embodying Colonial Memories)一書中率先使用「sensing ethnography」一詞。目前,英文世界中廣泛使用的是「sensory ethnography」。台灣學者張珣的《馨香祈祝:香氣的儀式力量》是中國感官民族誌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5,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李 震 鍾芝紅《無器官身體:論德勒茲身體美學的生成》(12)

其三,感覺與無器官身體在藝術審美中可以達成同一。德勒茲在《感覺的邏輯》一書中,一面認為培根的創作就是無器官身體的形成過程,繪畫中的形象就是無器官身體的表現;一面也強調繪畫的目標就是“感覺,就是被畫出的東西”。



這說明在德勒茲那里,感覺與無器官身體在藝術當中具有親密的聯系。在德勒茲看來,培根在作品中畫出了感覺,而這種感覺就存在於無器官身體當中,這意味著感覺超越了身體的有機組織,而到達並存在於去機體化的身體層面,與無器官身體上起作用的各種力量相遇,並直接訴諸神經的波動或生命的悸動,從而形成一種真實的強度,貫穿在無器官身體當中。…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February 4, 2020 at 3:59pm — No Comments

蔣勛:感官豐富體驗

在《美的覺醒》(蔣勛,臺北遠流出版事業,2006年)――

說起來也真是兩難:我們一方面不希望社會太過壓抑感官,應該讓年輕人去接觸、發展他們的感官文化;可是同時我們也希望不是沈溺在感官上尋求過癮的不斷刺激。所以可能這一邊是清教徒似的戒律、嚴格的壓抑;另外一邊看到的是感官的泛濫――這兩種都不是美。(286頁)

美有點像一個走鋼索的人,兩邊都是陷阱,他必須保持鋼索上的一種平衡。我用到了一個字――平衡,我覺得美是一種平衡。(286頁)…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October 10, 2016 at 2:50pm — No Comments

張連海·感官民族誌——理論、實踐與表征 上

摘要:隨著知覺現象學的發展,人們日益感到,身體的「缺席在場」依然是一個切實存在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具身體現研究,即身體研究由「身體觀」轉向「身體感」。感官民族誌不僅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新研究領域——身體感,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新的方法論。以知覺現象學、人文地誌學為理論基礎的感官民族誌,其實踐與其被定義為參與、觀察和言語互動的混合,毋寧為一個具身的、具地的、感官性的和移情性的學習過程。感官民族誌力求多媒體表征,意在尋求觀眾或讀者的移情性參與,以此激發出他們的親切感和「通感」,使他們獲得充分的認同。…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20, 2024 at 8:30am — No Comments

張連海·感官民族誌——理論、實踐與表征 中

一、「身體感」:感官民族誌的研究起點

近年來,傳統上專屬於心理學、神經學關注對象的身體感覺也變成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以及文學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一革命性變化的前提是,人們已經認識到身體感覺不只是自然、固定、普遍的生理現象,也不僅是社會建構的結果(與社會階層、消費以及政治的過程有著密切關聯),它更是構成社會意義的基礎,因而是歷史過程的產物。…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March 1,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德勒茲·分裂症和社會(2)

不過,器官本身並不是無器官身體的真正敵人。有機體(organisme)才是敵人,換句話說,所有施加在器官之上的整體化、合並、協同、綜合、壓抑、分離的體制的組織才是敵人,這些組織在器官上施加了令人厭惡的作用,並將器官當成它們苛求的工具。另一方面,無器官身體吸引著器官,自為地占有器官,以不同於有機體施加在器官之上的體制不同的方式讓器官起作用,這樣,所有的器官都是一具身體——倘若器官自為地起作用,包含了所有其他器官的功能,就更是如此。器官是「奇跡般地」誕生於無器官的身體,它所遵循的機器體制,不能混同於有機機械論或者有機體組織的體制。例如,厭食症的嘴巴-肛門-肺。或者毒品導致的分裂症狀態,正如威廉·巴勒斯(William…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8,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劉旭光:論「審美」的運作機制 4

三、審美的展開路徑一:感性直觀

通過整體性直觀,對對象的精神風貌有所領會之後,審美並不會停留在這一統攝的結果之上,審美統攝所獲得的一般性是朦朧的,需要印證與明晰化,或者說,審美統攝像是給出了一個繼續欣賞的呼籲與召喚,因此,對對象的審美必須從統攝開始,但要進行具體化,從而落實到對諸種可直觀的構成性因素的分析性感知上。這就像我們對對象的認識,總是先獲得整體性的直觀印象,然後再細看對象是什麼,這之中包含著辨識與分析,這種辨識和分析是從感性直觀開始的。…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July 7,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周國平 譯·尼采《偶像的黃昏》2.2

我懷著崇高的敬意對赫拉克利特之英名刮目相看。別的哲學家派別拒絕感官的證據是因為它們顯示了多與變。他拒絕感官的證據則是因為它們顯示了事物,仿佛事物擁有持續與統一似的。但赫拉克利特對感官也不公平。感官既不以愛利亞學派所認為的方式、也不以他所認為的方式說謊,——它們根本不說謊。只是在我們對它們的證據進行加工時,才在其中塞進了謊言,例如統一的謊言,物性、實體、持續的謊言……“理性”是我們竄改感官證據的根源。只要感官顯示生成、流逝、變化、它們就沒有說謊……但赫拉克利特在這一點上始終是對的:存在(Sein)是一個空洞的虛構。“假像”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真正的世界”只是笥編造出來的……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January 25, 2020 at 11:27p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的曙光》(15)

第十四講·美是心靈的覺醒

美,是心靈的愉悅

人類五種感官的活動,構成了“美學”。



“美學”在人類所有文明中,是年輕的一門學科,大概在十六世紀才開始興起。十八世紀時,德國的柏嘉頓(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 1714—1762)提出了“aesthetics” 這個字,我們把它翻譯成“感覺學”。



“感覺學”就是探討感覺的學問。…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29, 2016 at 3:00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 譯·尼采《偶像的黃昏》2.3

——而我們的感官是多麽精致的觀察工具呵!譬如鼻子,還不曾有一個哲學家懷著敬意和感激談論它,它暫時甚至是我們所支配的最巧妙的儀器,能夠辯別連分光鏡也辯別不了的最微小的移動。我們今天擁有科學恰好到了這一地步,使我們下決心去接受感官的證據,——去學會銳化感官,武裝感官,透徹思考感官。其餘的是畸胎和尚未成形的科學,我是指形而上學、神學、心理學、認識論;或者形式科學和符號學說,例如邏輯與應用邏輯——數學。在這些科學中,實在性根本不存在,未嘗是個問題;就像邏輯這樣的約定符號,到底有何價值的問題未嘗是個問題一樣。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January 25, 2020 at 11:27pm — No Comments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6)

() 感覺的邏輯:無器官的身體

 

培根通過畫那些與感覺最相連的可感形式——身體,使繪畫繞過知覺和認識, 直接作用於感覺。被培根拉到感覺層面的身體形象的特別之處在於,這種身體完 全是形象且僅僅只是形象,它與結構截然對立,被表現為肉,而非有面容、骨架、組織器官的有機體。培根以曲線和濃郁的色彩描畫出的種種筋肉飽滿、形態扭結 的躶體,其肉體無一例外呈現出下墜、流瀉、滑動的狀態,就像一塊柔軟、調皮 的肉。比如在《1972 三聯畫》中,翹腿而坐的躶體男子腹部的肉體沿著長椅腳融化流淌,匯成一灘肉汁;在《1968 …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28, 2020 at 9:18p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來》官僚機器

二次大戰期間,匈牙利全國各城市市長開了一個聯合會議,會議主題是"如何有效避免猶太人汙染?"會議開完,做出許多決議,其中一項是詳細規定猶太人只有在白天當中特定的幾個小時,才能使用公共浴池。

看到這樣的會議記錄,我們立刻能理解:這是德國納粹占領東歐,加強對於猶太人迫害的行動一環。匈牙利的巿長們,是在執行占領者的命令。

然而如果將這份紀錄放回納粹反猶過程背景裏,進一步對照另一份資料,我們會驚訝發現其不同的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ne 19, 2018 at 9:55pm — No Comments

李 震 鍾芝紅《無器官身體:論德勒茲身體美學的生成》(10)

培根 1944 年創作的《三聯畫:以耶穌受難為基礎的人物習作》這幅作品中,人的正常軀體被痙攣的線條抹去了,肉處於極度變形的狂暴之中,唯有那張開的“嘴”在嘶吼中依稀可辨。



“形象就身體”,(20) 德勒茲抓住了培根繪畫的獨特之處:培根創造了一種身體的運動,在培根的畫中,形象就是身體的表現,那些痙攣的、吶喊的、不完整的人,意味著通過強度的貫穿瓦解了有機體的身體,培根畫中的人被抽掉了清晰的五官與線條,變得面目全非,繪畫不再需要清晰的人物與環境,自由身體作為純粹的在場得到承認,這時的身體在培根看來才是現實的。…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January 30, 2020 at 9:31am — No Comments

韓潮:感官與方法——讀貢華南《味與味道》

作為一個西方哲學研究者,近幾年頗感自己行當的無聊和沈悶。說起來,以追蹤時下西方學術動向為己任、後浪逐前浪、城頭變幻大王旗的那一套國朝西學的固有玩法,雖仍是主流無疑,可要說在智識上有什麽吸引力,卻是騙人。這種不動腦子的翻譯學術的把戲,欺負不識來路的小孩子還可以,要成了引導中國學術的主流,卻是一件著實可悲之事——最近三十年的中國學術,或者已是明證。

不過,事情或許也在轉變之中。與西方哲學界的"山窮水覆"不同,近來的中國哲學界卻是暗流湧動,頗有些"柳暗花明"的氣象。從早幾年的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到"反向格義"問題的提出,已經有轉守為攻的態勢了。如果說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還只是在自我申辯的階段,那麽反向格義的思路就已然是破除迷障、找回自我的大勇姿態。我相信,這個勢頭如果延續下去,假以時日,中國學術界一定能在若幹年後貢獻出卓異的思想來——今年讀到貢華南先生的《味與味道》一書時,我就更加確認這一點了。…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ne 12, 2017 at 10:32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賴聲川的創意學

賴聲川在《創意學》第四章提到“靈感”來自於我們本身平時的各種感官的資訊吸收與儲藏,在不知覺的時候又提出、綜合出來。這符合有關“直觀”、“第六感”的一般動因。所以,體驗的儲藏和感官的訓練幾NLP對感官輸入的限制如扭曲、刪減要有認知。

NLP對感官的討論:如何用色彩、線條、聲音、活動和消費者連結?“我們”共有體驗的特質是甚麼?大師的見解是甚麼?學院的見解是甚麼?

城市設計、生活交流與沖撞:賴聲川的《創意學》58頁至71頁,理解“如夢之夢”怎樣讓許多不相關的事連接、合理成一出戲劇的創意過程。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ugust 21, 2016 at 10:16am — No Comments

貝爾納・斯蒂格勒: 藝術,在二十一世紀能做什麼?(4)

我在《象徵苦難》的第二卷(Symbolic Misery, Volume 2)裡,試圖描述這種感覺理知迴路構成的條件;此類循環作為一種感覺編造的迴路,也作為一種「不受壓抑的」感覺生產表達迴路(sensori-poietico-ex-pressive)[譯註6] 意思是,世世代代藉由「透過邏輯的」對話(dia-logical)模式,[譯註7] 已然將自身予以體外化:這裡的對話論( dia-logism)指的是巴赫汀…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September 1,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莊士弘·重新思考“無器官身體” ()

John Protevi在《政治情感:連結社會與身體》中,他指出德—瓜所謂的情感(affect)是「作為某種的身體能力而足以形成與其他身體的聚合體(assemblages)(49)1



需要指出的是,…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25, 2020 at 9:25pm — No Comments

《藝術創造論》第8章 直覺 4

當藝術作品一旦產生,出現在欣賞者面前的時候,首先產生的也是直覺沖撞。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先聲奪人”,以自己強烈的感性力量吸引欣賞者。在作品眾多的畫展里,欣賞者不必多加躊躇,就能較快地發現自己所喜愛的作品。然后,在長時間的諦視中,欣賞者又能直覺地領悟作品的精神蘊含。

這樣,藝術欣賞中的直覺可分為兩個層次:發現式的直覺和頓悟式的直覺。發現式的直覺也可稱為淺層直覺,頓悟式的直覺也可稱為深層直覺。這兩種直覺都是整體把握,盡管頓悟式的直覺的產生需要有所期待,但一旦產生卻也是即時性的爆發,兩種直覺都不顯現出理性筋脈,而表露為一種震撼狀態。…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ly 20, 2018 at 8:34pm — No Comments

李 震 鍾芝紅《無器官身體:論德勒茲身體美學的生成》(11)

行文至此,我們發現,正是在以上有關無器官身體的論述之上,德勒茲演繹出了自己的身體美學。盡管德勒茲的《感覺的邏輯》主要討論培根的繪畫,但他從無器官身體出發,對繪畫藝術與身體形象問題的論述仍然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總體來說,德勒茲通過無器官身體這一維度,建構起了有層次的身體美學構想。這一構想雖然散見於以《感覺的邏輯》為代表的幾部不同的著作中,加之語言飄忽晦澀,給後人的理解造成了困難,但仍然可以在這里對其做一番嘗試性的勾勒與說明。

其一,藝術就是促使無器官身體得以展開的過程,無器官身體在藝術中體現的是本原性的身體、形象和力量。…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January 31, 2020 at 4:43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 譯·尼采《偶像的黃昏》2.1 哲學中的“理性”

您問我,哲學家都有些什麽特性?……譬如:他們缺乏歷史感,他們仇恨生成觀念,他們的埃及主義(A’gypti Bcismns)。當他們把一件事物非歷史化,sub specieaeterni…

Continue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January 25, 2020 at 11:24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