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87)

林文月·江灣路憶往──擬《呼蘭河傳》(6)

這裡,我應該補充說明,前文所記的對話,其實是用不同種語言發音的。例如跟外祖父,我們使用的是臺語:和小學同學,我們講日本話;至於在家裡,父母跟我們講話時是夾雜著日語、臺語,甚至還有些許滬語。我同娘姨,以及偶爾在街上碰見的「支那人」,便都講上海話了。我的日本同學和他們的家人,也都多少懂些上海話,否則上街購物極不方便。

我們有兩項頗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一是養山撥鼠,一是種番茄。學校的空地多,後面搭蓋屋棚,養了一些山撥鼠。棕色的毛、烏黑骨碌碌的眼睛,吃乾草,繁殖得快。班上同學輪流值班去割草飼餵牠們,也要清除驚人大量的糞便。一次瘟疫,山撥鼠都死光了。大家傷心地哭,合力為築一個土墳。…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April 13, 2019 at 7:12pm — No Comments

林文月·江灣路憶往──擬《呼蘭河傳》(5)

六三公園大概是不准中國人進出的。

一天早上,上學途中,我們在公園門前看到一個日本兵用穿著大皮鞋的腳,踢打一個懷孕的中國女人。那女人想逃,又被捉回。皮鞋踢在她的大肚子上痛得她哀嚎討饒,但日本兵不斷地啐她:「馬鹿野郎!」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的殘忍景象,十分恐慌,但是同行的男童都歡呼:「萬歲!萬歲!」

也跟著日本兵一齊罵:「馬鹿野郎!」

「支那人!馬鹿野郎!」後來女童也跟著歡呼拍手,我也就參加了歡呼和拍手。支那人都是壞的。日本皇軍是代天行道。學校的老師如此教育我們,而我以為我自己當然也是日本小孩。…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April 13, 2019 at 7:08pm — No Comments

林文月·江灣路憶往──擬《呼蘭河傳》(4)

那片大草地綠油油,其實是屬於公園坊。公園坊裡面共計有三十三幢三層樓的洋房,多數兩兩相毗鄰,也是父親的產業。我的父親出身清寒,苦學奮鬥,是第一位從臺灣以公費考取上海的日本同文書院高材生。他一生勤儉成習,獨對房地產的經營有特別的嗜好。那三十三幢的房子整個租與三菱株式會社,供做高級職員的宿舍。

公園坊內住著三十多個家庭,其中頗有一些男女孩童,是我家兄弟姐妹的同學。



公園坊的學區也隸屬第八國民學校。我有一個同班好友植田玲子便是住在那裡面。她品學兼優,是人人佩服的模範生,常常都做班長。我的成績也跟植田玲子在伯仲之間,但是只能偶爾做副班長。我認為老師有點不公平,但是想不出原因何在?…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April 13, 2019 at 7:05pm — No Comments

林文月·江灣路憶往──擬《呼蘭河傳》(3)



現在再回到我家對面加油站的左邊。

老實說,這個方向是我記憶比較模糊的一方。那加油站的後頭,有一條稍窄的馬路,可以通達一所也是日本人設立的女子中學。學生夏天都穿藏青色有細褶的長裙,上身是短短齊腰的水手服。這種制服太好看了,尤其是上了中學之後都不再用背包,人人右手提一個中型手提包,裡面裝滿書,走起路來非常神氣,也很有學問的樣子。每一個女童恐怕都曾偷偷許願過,將來要考上那所女子中學。

我的二姐比我大四歲,曾經在那所中學讀了幾個月的書,但我自己終於等不及長那麼大就離開了上海。…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April 13, 2019 at 7:00pm — No Comments

馬可·奧勒留《沈思錄》卷 4(12)

39、對你是惡的東西並不存在於別人的支配原則之中,也不存在於你的身體的變化和變形之中。那它在什麽地方呢?是在你的這一部分。那兒存在著形成有關惡的意見的能力。那麽讓這種能力不要形成這種意見,一切就都會正常。如果那最接近於它的可憐的身體被害破、灼傷、化膿和腐爛,也還是要讓那形成對這些事的意見的部分保持安靜,亦即讓它作出這樣的判斷:即能同等地發生於好人和壞人的事情決不是惡。因為,同樣發生於違背自然而生活的人與按照自然而生活的人的事情,既不有悖於也不順應於自然。

40、永遠把宇宙看做一個活的東西,具有一個實體和一個靈魂;注意一切事物如何與知覺相關聯,與一個活著的東西的知覺相關聯;一切事物如何以一種運動的方式活動著;一切事物如何是一切存在的事物的合作的原因;也要注意那繼續不斷地紡線和網的各部分的相互關聯。…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April 13, 2019 at 6:55pm — No Comments

林文月·江灣路憶往──擬《呼蘭河傳》(2)

春天,蒲公英開花的時候,我就邊走邊採,採完一小束就交給外祖父:

「阿公,先替我拿著。」

然後繼續採,採滿集成一大束捧回家,過不了多久,大概就任由它們枯萎在什麼地方去了吧。快樂是在採花的過程中。我在前頭,外祖父在後頭跟著,替我捧著蒲公英花的那些過程中。

外祖父和我在虹口公園散步過多少次呢?我一天天長大,外祖父一天天衰老,直到他不再要我陪他去散步,永遠也不再能一齊去虹口公園散步、採蒲公英的花。

一日,我被帶去外祖父的住所。許多大人哭泣流淚。我的阿公全身覆蓋白布,不再喊我:「阿熊」。…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April 13, 2019 at 6:54pm — No Comments

林文月·江灣路憶往──擬《呼蘭河傳》(1)



上海江灣路,是我童年記憶所繫的主要空間。

我在那裡出生,上海事變時,為避亂曾舉家遷居於日本東京,但年餘又回去,直到抗戰勝利翌年返臺,所以可說童年的大部分都是與江灣路息息相關的。

說息息相關,其實當時年少,家裡又管得嚴,我所認識的江灣路是極其有限的。

先說對面吧。我們家的門牌號碼是五四○號,大門與一條鐵路軌道平行,鐵軌的正對面是汽油加油站,規模不小。…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April 13, 2019 at 6:49pm — No Comments

陳義芝編《散文教室》

二 月◆大氣中的游虹◆王鼎鈞篇…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April 13, 2019 at 6:42p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來》歧視

前一陣子我參加了一場座談,在臺北市很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山堂光復廳舉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人就是在那個地方正式遞交降書,將臺灣交還給中國。我參加的座談,主題是談西門町,我所認識的舊日西門町。

我回憶少時經驗,先講了在中華路訂做學生制服,再講了逛唱片行、買唱片,然後當然要講看電影做電影夢的往事。最後,我講了現在都還在的老店"鴨肉扁"和賣臺式日本料理的"美觀園"。

沒有想到我講之後,同臺一起座談的一位文化界的朋友脫口說出:"那些都是小時候我媽媽告誡我不能去吃的店!"聽到他那樣直率的反應,我錯愕了一下,接著感到一股深切的悲哀。…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pril 13, 2019 at 4:43p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曆》最初的積雲

我們的房前積了一大堆雪,在陽光映照下,晶瑩娟潔,宛若天鵝不曾揉亂的胸脯。夜來房門被雪堵住了,我好不容易將門打開,拿鐵鍬清除了茸茸的雪和雪下久積的沈重冰層,清掃出了一條通道。

我並不可惜這堆雪。舉目望天,只見在光的春汛中,大片白雲緩緩飄浮,透著宜人的暖意:這是冬天不常有的白雲,看去也像天鵝不曾揉亂的胸脯。天上地下,這里那里,我那始終不渝的幻影又同春天一起出現,我如今迎它來時,並未神不守舍;送它去時,也不喪氣垂頭:它像春天一樣來了又去了,當我還在人世的時候,它一定還會再來,我還有什麼可憂傷的呢?我如今已不是小孩,我可以是我所有幻影的父親和主人了。…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April 13, 2019 at 4:43pm — No Comments

文化走出去,中國故事更“有範兒”

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以“天下一家”四個字,表明了中國對人類和平與發展的立場和態度。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到“天下一家”,寥寥幾個字,傳遞出了中國一以貫之的外交理念。

無論是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還是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中國的外交理念里都少不了中華文化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思想和智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讓外界更好認識中國,文化走出去無疑是一條“捷徑”。

 

文化是最好的“使者”,促民相親心相通利相融…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April 13, 2019 at 4:41pm — No Comments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50)

那山上的猴子聽見他嘆氣,高聲大叫:“漢子,你不消嘆氣哩!你但從實的說個來蹤去跡,我這里搭救你上山來。”李海心里想道:“這些猴兒話語兒輕,喉嚨兒清,想必也是有些氣候的。我欲待不告訴,我也到底是個死;倒不如告訴這一段苦情,或者又有個生活處,未可知也。”這叫做是個“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到如今礙口飾羞的事做不得了。



沒奈何,高聲答應道:“我乃是南朝朱皇帝駕下欽差下海取寶的軍士,本貫水軍右衛先鋒,姓李名海的便是。為因寶船行至白龍江下,風浪大作,寶船有顛覆之危。當有我朝國師高登懸鏡臺,掛起照妖鏡,看見江水里面是一條白龍精,困厄一千余載,專一在此顛風作浪,破壞往來舟船,除是生人祭賽,才得平安。…



Continue

Added by se.gamat on April 12, 2019 at 10:17p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曆》霧

將近中午時分,天空開了一個口,森林越來越藍,直至完全成了紫色。廖瓦帶來一個重要消息:

“低地上滿是水了!”

彼佳發現黑琴雞落在樹上,找尋求偶鳴叫的地方。

“也許只是找食吃吧?”我問。

“不,”他答道,“黑琴雞是落在低矮的小雜樹上,那兒是沒有東西可吃的。”…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April 12, 2019 at 9:44pm — No Comments

也斯《街巷人物》〈吉澳的雲〉事物的靈魂

大清早醒來,忽然想到游泳,便到這裏來了。

坐在一株樹下,攤開一本書,書中那個希臘人說:「木材、石頭、我們喝的酒、我們踐踏的土地,每樣東西似乎都有一個靈魂的。」他又說:生活就像一個老人,看來老了,但不是毫無趣味,它知道一兩種把戲使你如痴如狂。

很少這樣的好天氣,還是早晨,海灘上已經有不少人了。各自在不同的樹下,不同的毛巾和草蓆之上,接受免費的陽光和海風。健康的肌膚。空氣中有太陽油的氣味,一種植物的芬芳。…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April 12, 2019 at 9:41p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來》容忍

中國近代自由主義最有名的領袖胡適,鼓吹自由幾十年,後來卻提出了一個口號,說"容忍比自由重要"。此話一出,各方反應熱烈,有人感慨胡適畢竟老了,從堅持自由的陣線撤退了,也有人憤恨不平,覺得胡適換了立場,改從擁有權力的人的角度出發,不再是爭取自由的人的代表,他現在在意的,是勸有權力的人容忍差異,這樣別人才能有自由。

這麽些年具體的民主自由歷程下來,我們有理由對於"容忍比自由重要"這句話,給予更多的肯定與尊重。社會與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自由要真能落地生根,的確要靠社會上大部分的人,不只是政治人物、不只是握有權力的人,都養成容忍的習慣,容忍差異、容忍批評、容忍多元和多樣。沒有容忍,確實就不會有自由。…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pril 12, 2019 at 9:40pm — No Comments

肖 劍:中哈人文故事搭建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國際政治的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國家間關係的交好既要有政府高層的硬支撐,也離不開人民心靈交流的軟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所有成果歸根到底是要造福於各國人民,讓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獲得感。也正是如此,“民心相通”被視作“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一環。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政府高度重視中哈人民間的交流,特別是在人文合作領域推動了多項交流活動,中哈間人文合作發生了質的提高,。…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April 12, 2019 at 9:39pm — No Comments

三毛《雨季不再来》復仇者

有一個警官問我:“你們臺灣有沒有外國電視長片?”我說有,叫《復仇者》。我又多講了一遍《復仇者》,眼睛狠狠的瞪著他們。

瑪麗亞說:“你很會用雙關語,你仍在生氣,因為你被留在這里了是不是?復仇者,復仇者,誰是你敵人來著?”

我不響。事實上從早晨排隊開始,被拒入境,到我被騙上警車,(先騙我去喝咖啡。)到不許打電話,到上洗手間都由瑪麗亞陪著,到叫我換制服,到現在沒有東西給我吃——我表面上裝得不在乎,事實上我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我總堅持人活著除了吃飽穿暖之外,起碼的受人尊重,也尊重他人,是我們這個社會共存下去的原則。雖然我在拘留所里沒有受到虐待,但他們將我如此不公平的扣下來,使我喪失了僅有的一點尊嚴,我不會很快淡忘這事的。…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April 12, 2019 at 9:38pm — No Comments

梁宗岱·談詩(6)

我現在卻想起另一首我癖愛的小詩:哥德底"一切的峰頂……"。這詩底情調和造詣都可以說和前者無獨有偶,雖然詩人徹悟的感喟被裹在一層更大的寂靜中—因為我們已經由黃昏轉到深夜了。

也許由於它底以"u"音為基調的雍穆沈著的音樂罷,這首詩從我粗解德文便對於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魔力。可是究竟不過當作一首美妙小歌,如英之雪萊,法之魏爾侖許多小歌一樣愛好罷了。直到五年前的夏天,我在南瑞士底阿爾帕山一個五千餘尺的高峰避暑,才深切地感到這首詩底最深微最雋永的震盪與迴響。



陶淵明底

平疇交遠風,

良苗亦懷新,…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April 12, 2019 at 9:37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4)

五、敢問路在何方?



草莽英雄們可以對此熟視無睹,但年輕人要想出路。

舊的事物會被清除,新的事物也會落伍,你需要去尋找的是能夠帶來“反轉”的“新新事物”。

舉個例子,在高科技領域裏,廣州有個無人機公司叫極飛,邀請我去看他們無人機的應用,說去的地方有點遠。我想廣州的公司,遠能遠到哪裏去呢?無非韶關。結果一下子把我帶到了新疆。…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32pm — No Comments

何帆:改變?太奢侈了(3)

2.中國真正優勢:應用技術領先

 

發展核心技術當然很重要,但不能忽視我們真正的優勢——發展應用技術。

勞動力成本在上升,原材料價格在上升,環保的壓力越來越大,現在越來越難以把成本降低。如果沒有辦法繼續把成本降低之後,中國的企業還有什麽創新的優勢呢?我們在2018年至少看到兩個小趨勢,中國的兩個紅利。…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April 12, 2019 at 9:31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