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金·德勒茲哲學之解轄域化(6)

四、解轄域化的意義


1.理論意義


精神分裂分析是革命的唯物主義精神分析, 它是對精神分析的批判, 以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作為主要批判目標。它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從社會和歷史角度解釋認知和行為; 吸收了弗洛伊德尤其是拉康的思想, 在對社會結構和社會發展的解釋中,融入了力比多(libido)和符號學因素; 借鑒了尼采對虛無主義和禁欲主義的批判。

精神分裂分析的最終目標是要創造希望, 讓生產力的發展超越資本界限, 讓權力意志的擴張超越虛無主義的界限, 給人更大的自由, 擺脫無休止的奴役。具體來講就是, 在現有條件下, 通過“少數派”, 找到“逃逸線路”, 跨過“白墻”, 衝出“黑洞”, 形成“無器官身體”, 實現“解轄域化”, 用“塊莖化”方式, 連接“欲望機器”, 釋放“欲望流”。


“解轄域化”是精神分裂分析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柱, 它和其他概念一起構成了精神分裂分析的理論體系。德勒茲和伽塔里從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天地間萬物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 重新詮釋了自然和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2.社會意義


世間道路千萬條, 條條大路通羅馬, 何必一條道跑到黑? 人間思路千萬個, 誰知哪個最適合?行不通, 想不通, 要變通。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 很多時候退也是進。在日新月異變化萬千的今日大世界, 具有高度的適應性、靈活性和應變性, 才能立於生存的不敗之地。變則通, 通則立。

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 主體選擇更加明智的辦法逃逸, 找到一條最為適合自己的逃逸線, 不失為妙計, 這也正是“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通過一次次的生成, 生成少數派、生成植物、生成動物、生成不可知、生成私密, 經過一條條的逃逸線, 主體在解轄域化中無限接近最完善狀態。在移動中創造, 在創造中移動。

主體開拓並改造新環境, 自身也得到了改造。通過解轄域化, 不斷發掘自身的潛能, 用不斷變換的鏡像審視自我、認識自我、發掘自我、改造自我, 從而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解轄域化運動指導人們更加自覺地進行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 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文學意義


哲學是思維的科學, 以哲學為基礎的精神分裂分析,無疑為文學批評拓寬了視野。文學藝術本身和音樂藝術以及繪畫藝術一樣, 是解轄域化的結果, 它是對原始巖畫和文字的解轄域化。文本解讀過程是讀者從文本中汲取革命力量的過程[8]106, 以《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解讀為例:


馬克·吐溫成功地塑造了哈克這個人物形象。在與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的逃逸途中, 每次逃逸線受阻, 聰明睿智的哈克都能成功地與其他逃逸線連接, 繼續前行。他們組成了一個多樣性主體型群體, 連接了不受阻礙的逃逸線路。他們成功地改造了社會環境, 也使自身得到了改造, 最終黑人奴隸吉姆獲得了身體自由, 而哈克, 通過一次次地解轄域化運動, 自身也得到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五、結語


接受一個嶄新的哲學概念, 如同推開一扇大門, 新鮮的空氣沁透著我們澎湃的心扉; 如同敞開一片藍天, 蔚藍的天空扇動著我們理想的翅膀; 如同駛入一汪浩瀚的海洋, 洶湧的波濤撥動著我們奮進的心弦。

“解轄域化”就是這扇大門, 這片藍天, 這汪大海。


參考文獻


[1] Adrian Parr.The Deleuzedictionary [M]. Scotland: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筱原資明.德魯茲:遊牧民———現代思想的冒險家們[M].徐金鳳, 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1.

[3] 欒棟.德勒茲及其哲學創造[J].世界哲學, 2006(4):16-23.

[4] 夏光.德魯茲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學(上)[J]. 國外社會科學, 2007(2):21-32.

[5] 麥永雄.後現代濕地:德勒茲哲學美學與當代性[J].國外理論動態, 2003(7):38-42.

[6] 陳永國.德勒茲思想要略[J].外國文學, 2004(4):25-33.

[7] 程黨根.遊牧[J].外國文學, 2005(3):74-80.

[8] Deleuze G, F Guattari. Anti-Oedip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M]. London: Continuum, 1983.

[9] Deleuze G, F Guattari. A thousand platea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M]. Lond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

[10]Deleuze G, F Guattari. What Is philosophy?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68.

[11]夏光.德魯茲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學(下)[J]. 國外社會科學, 2007(3):30-38.

[12]康有金, 朱碧榮.小說《白鯨》中埃哈伯人格的“臉面性”解讀[J].當代外語研究, 2015(1):65-69.

[13]赫爾曼· 梅爾維爾.白鯨[M].成時, 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209.

Views: 7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