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0)

孫正國·敘事學方法:一段歷程,一種拓展 (1)

——關於20世紀民間故事敘事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敘事學方法是20世紀早期萌芽、五六十年代走向成熟的敘事理論,其產生和發展與民間故事研究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通過回顧中外學者研究民間故事敘事性的歷程,深入探討敘事學理論作為一種方法對於民間故事研究的有效性及重要意義,並藉此思考我國當代民間故事研究得以深化與拓展的基本問題。



一、20
世紀民間故事研究與西方敘事學

20世紀運用形態學理論研究民間故事最有影響的,是前蘇聯著名民俗學家弗拉迪米爾·普洛普…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11,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53)

在艾萊島 [屬英國] ,最後割下的谷子叫做老婆子(Cailleach) ,等收獲期要做的事做完以後,人們就把她掛在墻上,到來年種莊稼開犁耕田之前,一直把她保存在那里。然後,人們把她取下來,在男人們第一天下地耕田的時候,家里的女主人就把她分給他們。

他們把她放在口袋里,到了田里就把她給馬吃。人們認為這就會保證來年有好收成,老婆子的真正目的就在於此。





據報導,威爾士也有這類做法。如在北彭布羅克郡,最後割的谷子六英寸到十二英寸長,人們把它編起來,稱之為巫婆(拉奇,wrach) ;過去一些古老奇怪的習俗中都常用它,許多現在還活著的人都還記得。收到最後一片谷子的時候,收莊稼的人更加激動。…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November 11,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心與物遊》不毀滅的背影(下)

樓房對面是個小戲臺,戲臺已改作過道,過道頂上還有個小閣樓,住了美籍教授溫特。閣樓梯子特別狹小曲折,上下都得一再翻轉身體,大個子簡直無希望上下。上面因陋就簡,書籍、畫片、收音機、話匣子,以及一些東南亞精巧工藝美術品,墻角梁柱凡可以擱東西處無不擱得滿滿的。屋頂窗外還特制個一尺寬五尺長木槽,種滿了中西不同的草花。房中還有只好事喜弄的小花貓,各處跳躍,客人來時,尤其歡喜和客人戲鬧。二丈見方的小閣樓,恰恰如一個中西文化美術動植物罐頭,不僅可發現一民族一區域熱情和夢想,痛苦或歡樂的式式樣樣,還可欣賞終日接受陽光生意盎然的花草,陶融於其中的一個老人,一隻小貓,佩弦先生住處一面和溫特教授小樓相對,另一面有兩個窗口,又恰當去唐家花園拜墓看花行人道的斜坡,窗外有一簇綠瑩瑩的樹木和一點芭蕉一點細葉紫幹竹子。有時還可看到斜坡邊欄幹磚柱上一盆雲南大雪山種華美杜鵑和白山茶,花開得十分茂盛,寂靜中微見淒涼,雨來時風起處一定能送到房中一點簌簌聲和淡淡清遠香味。 …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November 11, 2020 at 5:25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心與物遊》不毀滅的背影(中)

一個寫小說的人,對人特別看重性格。外表輪廓線條與人不同處何在,並不重要。最可貴的是品性的本質,與心智的愛惡取捨方式。我覺得佩弦先生性格最特別處,是拙誠中的嫵媚,即調和那點“外潤而內貞”形成的趣味和愛好。他對事、對人、對文章,都有他自己意見,見得凡事和而不同,然而差別可能極小。他也有些小小弱點,即調和折中性;用到文學方面時,比如說用到鑒賞批評方面,便永遠具教學上的見解,少獨具肯定性。用到古典研究方面,便缺少專斷議論,無創見創獲。即用到文學寫作,作風亦不免容易凝固於一定風格上,三十年少變化,少新意。但這一切又似乎和他三十年主持文學教育有關。 …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November 11, 2020 at 5:22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心與物遊》不毀滅的背影(上)

“其為人也,溫美如玉,外潤面內貞。” 

舊人稱贊“君子”的話,用來形容一個現代人,或不免稍稍迂腐。因為現代是個粗獷、誇侈、褊私、瘋狂的時代。藝術和人生,都必象征時代失去平衡的顛簸,方能吸引人視聽。“君子”在這個時代雖稀有難得,也就像是不切現實。唯把這幾句作為佩弦先生佩弦先生(編註:即朱自清,中國現代作家)身後的題詞,或許比起別的稱贊更恰當具體。





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愛可敬處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誠中有嫵媚,外隨和而內耿介,這種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文章還重要。經傳中稱的聖賢,應當是個什麼樣子,話很難說。但歷史中所稱許的純粹君子,佩弦先生為人實已十分相近。 …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November 11, 2020 at 5:21pm — No Comments

林 其 泉·蘭芳大總制——亞洲最早的共和政體(上)

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6月8日,由華僑羅芳伯等人在南洋西婆羅洲(加里曼丹西部)建立的蘭芳國,可說是亞洲最早創建的民主共和國,其所實行的蘭芳大總制,是近代世界最早的共和政體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11,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艾略特《荒原》三、火誡(下)

她回頭在鏡子里照了一下,

沒大意識到她那已經走了的情人;

她的頭腦讓一個半成形的思想經過:

“總算完了事:完了就好。”

美麗的女人墮落的時候,又

在她的房里來回走,獨自

她機械地用手撫平了頭髮,又隨手

在留聲機上放上一張片子。…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November 11, 2020 at 1:08am — No Comments

川端康成《仲夏的盛裝》(3)

“我的選擇怎麽樣?請別顧慮什麽提提意見吧。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見過奢華的衣服和裝飾品了。所以,也許欣賞情趣變差了。我妻子的盛裝——要讓它即使是一流美容師、公爵的千金看了也無可挑剔,十分華麗。這就要借用你的智慧了。嗯,還有一點,在買我今天用鉛筆打記號的東西時,我妻子肯定會害怕而不敢進店的,就請你帶她去買吧。”

“你就放心吧。不過等你病好了再去不是更好嗎?”

“我現在說的可是遺言哪!——是的,我的選擇肯定沒有問題。陽傘的顏色就要這種吧!這種襯領與和服挺協調的。如果有什麽不好的,趁現在趕快告訴我。我死後可就不能換了。因為這些選擇都是我的遺囑。有美容院的今天真是個值得慶幸的時代呀。我要讓受家室之累,形容憔悴的妻子在一個半小時內變成一位貴婦人。”…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November 11, 2020 at 12:56am — No Comments

川端康成《仲夏的盛裝》(2)

也許木谷對我還不十分中意吧。

即使他還沒瘋,神經也一定是出了毛病。無論如何,請你務必來一趟,希望你能來解開這個不可思議的遺言之謎。

 

“謎?——那位美麗的木谷夫人說這是一個謎。”我看完信一邊自言自語道。

這封信是估計我一定會去才寫的。可是,我和木谷關係親密到該去聽他遺言的程度嗎?我不過是熟悉他夫人婚前做姑娘時的事罷了。

忽然,我的眼前浮現出身著盛裝的木谷夫人的樣子。可真美啊,當然那還是當姑娘家時的她。…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November 11, 2020 at 12:54am — No Comments

川端康成《仲夏的盛裝》(1)

 

熊女——是我講給大家聽的。講的是一個身上長著熊毛的姑娘的故事。

那還是8月份,大海的波濤聲夾雜著秋蟲啁啾的鳴叫。在鐮倉的山莊住著許多從不光顧淺草那種下層娛樂場所的婦人們。

木谷家遺孀的肩上還殘留著從舞場上帶回來的粉紅色彩帶。

 …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November 11, 2020 at 12:53a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太陽夜記》·蔬食和涼拌

夏天到了,更加容易有機會領略蔬食的滋味。有幾種適合熱天吃的家庭素菜,製作起來都十分簡單,而且所費也不會多,如香椿頭拌豆腐,即是其中之一。

這一樣菜,就是最近游黃山的朋友們,在山頂上所吃的那一味「香椿芽拌豆腐」,不過這裡不是用嫩的新鮮椿芽,而是用鹽漬過的一般嫩椿葉,即所謂香椿頭而已。



結伴遊黃山,而且還在山上吃到鮮美的蔬食,這一份清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只好退而求其次,試一碟香椿頭拌豆腐,也就可以不虛此日了。…

Continue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November 11, 2020 at 12:32am — No Comments

倪志娟·南潯一日

1

 

總有一條看不見的路

將我們渡到此地

青石板,沿河人家

白墻黑瓦,古木的氣息恍惚

從每一個縫隙浮現的典故

皆可挽留倉促的腳步

近於迷失的思索…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11, 2020 at 12:20am — No Comments

旅遊體驗誌 (45)

1 一顆說走就走的心,一個會拍照的情侶,一段甜蜜的旅程。 

2 我總是在追趕,而你卻不曾回頭看我,不曾停下腳步等我。 

3 愛一個人沒有成為一件簡單的事,那一定是因為感情深度不夠。 

4 讓風吹走我的思念,讓雨洗走我的眼淚,就當一切都沒發生過。 

5…

Continue

Added by 趁還來得及 on November 10,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月下小景》醫生(下)

醫生仍不說話,只是搖頭,表示這珠並非自己拿去,且解衣脫鞋,盡穿珠人各處搜索。但穿珠人問及“不是你拿是誰拿去?”醫生又不想說謊,就索性不答不理。

穿珠人越問越加生氣,先尚看到醫生神氣忠厚實在,以為不像盜賊。現在看來,就覺得醫生行為,實在有意裝傻。

醫生眼看穿珠人生氣樣子,知道結果必有苦吃。四向望望,無可怙恃。身加鹿獐,入圍落網以後,便無法逃脫。但也不想逃脫,只是靜待機會,等候吃虧。一面心想法師所說:“生活本極平凡,實無多大趣味,使一人在平凡生活之中,能領會生命,認識生命,人格光輝炫目,達到聖境,節制,犧牲,必不可少。”於是端正衣服,從容坦白,仿佛一切業已派定,一切無可反抗,如今情形,只是準備挨打,不必再作其他希望。…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November 10,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學理論範式:現代和後現代的轉換(6)

後結構主義用文本概念來取代作品概念,意在把文學研究的對象,從一個獨立自足的實體概念,轉向一個處於諸多要素關聯中的關係性的相對概念;意在把中心化的作品結構,轉向文本那複雜交錯的網狀結構。



這樣一來,獨立自足而又固定不變的作品,也就轉變為帶有互文性和生產性的文本,恰如一些學者指出的那樣,文本乃是一個“反學科的對象”(19)。假如說作品的概念對應的,是文學理論及其語言模式的話,那麽,在比較的意義上,可以說文本概念則是對應著理論的話語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November 10,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徐一超:“文化治理”:文化研究的“新”視域(5)

三、作為中文術語的“文化治理”

雖然以本尼特為代表的西方學者,關注了文化與治理問題,但“文化治理”在他們的著作中,其實並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核心概念,被提出和系統性地探討。201310月, “ 2013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的能動與反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臺灣落下帷幕, “文化治理”在臺灣地區早已是,而且依然是一個熱門的論題。⑥[12]而中文語境中“文化治理”概念的正面提出與理論性探討,也主要有賴於中國臺灣地區學者的研究與探索。…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November 10, 2020 at 1:30am — No Comments

徐一超:“文化治理”:文化研究的“新”視域(4)

在文化與治理對接的過程中,文化既是治理的對象,又是治理的手段,因為“就這個術語指涉著下層社會的道德、風習、行為方式而言,它是對象或目標”;而就藝術、智性活動這樣的狹義文化“對道德、習慣、行為符碼等領域,進行治理性干預和管理”而言,它又是治理的工具。[8]可以看到,當治理與文化相關聯,文化本身的廣狹二義間也被架起了動態溝通的橋梁。

 

在本尼特對文化與治理問題的思考中,也有一些值得指出的要點。在深入剖析治理術在社會文化中的作用機制時,本尼特首先反思了霍爾對社會被建構特性的論述。這種對社會屬性理解的“文化轉向”(cultural…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November 10,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倪志娟·魚的寓言

作為一種挽救的方式

語言的風暴不會帶來傷害

它反復的沖刷,帶走

我們的手腳,牙齒,和身體里

暗暗生長的瘤

它帶走喉嚨里尖利的叫喊

世界忽然靜止了

我們漂浮起來,如同默片中的演員…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November 10,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郁達夫·日本的文化生活(5)

日本人的庭園建築,佛舍浮屠,又是一種精微簡潔,能在單純裏裝點出趣味來的妙藝。甚至家家戶戶的廁所旁邊,都能裝置出一方池水,幾樹楠天,洗滌得窗明宇潔,使你聞覺不到穢濁的薰蒸。

在日本習俗裏最有趣味的一種幽閑雅事,是叫作茶道的那一番禮節;各人長跪在一堂,制茶者用了精致的茶具,規定而熟練的動作,將末茶沖入碗內,順次遞下,各喝取三口又半,直到最後,恰好喝完。進退有節,出入如儀,融融泄泄,真令人會想起唐宋以前,太平盛世的民風。



還有“生花”的插置,在日本也是一種有派別師承的妙技;一隻瓦盆,或一個凈瓶之內,插上幾枝紅綠不等的花枝松幹,更加以些泥沙巖石的點綴,小小的一穿圍裏,可以使你看出無窮盡的多樣一致的配合來。所費不多,而能使滿室生春,這又是何等經濟而又美觀的家庭裝飾!…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November 10,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王鼎鈞·天津中共戰俘營半月記(3)

下一步是分配住宿的地方,我們住在地主留下的空屋裏,屋裏沒有任何家具,大概是“階級鬥爭”取走了一切浮財。每一棟房屋都沒有門,應該是民夫拆下門做擔架去支援前方的戰爭。每一棟房屋也沒有窗欞,這就奇怪了,我想不出理由來。既然門窗“洞”開,解放軍戰士管理俘虜,要看要聽,十分方便。夜間風雪出入自如,仿佛回到抗戰時期流亡學生的生活。…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November 9,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