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三、作為中文術語的“文化治理”
雖然以本尼特為代表的西方學者,關注了文化與治理問題,但“文化治理”在他們的著作中,其實並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核心概念,被提出和系統性地探討。2013年10月, “ 2013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的能動與反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臺灣落下帷幕, “文化治理”在臺灣地區早已是,而且依然是一個熱門的論題。⑥[12]而中文語境中“文化治理”概念的正面提出與理論性探討,也主要有賴於中國臺灣地區學者的研究與探索。
在中國臺灣地區,作為獨立中文術語被界定的“文化治理”,最早出現在200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作者在行文之初,首先對文章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進行定義,其中就包括“文化治理”,它是指“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或社會的特定時空條件下,基於國家的某種發展需求而建立發展目標,並以該目標形成國家發展計劃,而對於當時的文化發展進行干預,以達成原先所設定的國家發展目標”[13]。
不難看出,這里的“文化治理”其實意味著“國家治理文化”,是指在國家的層面通過政策、規劃等介入文化發展,與“文化管理”、“文化政策”等概念較為接近。而其界說中也基本沒有涉及相關的理論史脈絡。
2003年,王志弘發表了《臺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一文。雖然主要是基於個案的經驗研究,但作者在論文的第一部分梳理了相關理論資源,並對“文化治理”概念進行了較為系統和學理化的界定,其英文表述cultural governance也被提出。這些都對此後幾年間文化治理問題的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後以文化治理為視域進行的經驗研究論文,幾乎都會引述王志弘所做的概念界定,有論者在回溯“文化治理”的問題史、理論史時,甚至將福柯、本尼特、王志弘並提。[14]
在汲取福柯、本尼特的理論資源,尤其是借鑒“治理術”概念的基礎上,王志弘為“文化治理”的界定引入了新的視角,也就是政治學中對“統治”與“治理”概念的區分。英語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詞,一度與“統治”(government)混同使用⑦。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賦予governance一詞新的內涵,它也由此與government相區別。
“治理”理論的文獻龐雜,定義版本眾多,其“理論根源不止一端,包括公共機構經濟學、國際關係、組織研究、發展研究、政治科學、公共行政管理”等,而其中就包括“受福柯的理論啟發而來的若干理論”[15]。
雖然在不同的學科背景與研究視野中,對“治理”有不同的界定,但人們還是能夠總結出基於governance概念的治理理論去中心化、多元化等普遍的立場與特征,而這也正是王志弘所借鑒到“文化治理”的界定中去的。他援引西方學者的論述說,“治理”一方面涉及“組織的性質”,將“非政府組織、獨立的政府機構、私人公司、壓力團體與社會運動”等多元主體都包納進來,另一方面涉及“組織間關係的性質”,通過去層級化實現了“網絡與夥伴關係的整合”。[16]
由此,王志弘將基於governance的治理理論,補充到福柯“治理術”的論述中,指出他所提出的“文化治理”,正是試圖將governmentality與governance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既強調其中的“權力規制、統治機構和知識形式(及其再現模式)”,又突出治理組織不拘於政府機構的性質,而呈現出的網絡化的複雜形態。
最終他將“文化治理”界說為:“文化治理概念的根本意涵,在於視其為文化政治場域,亦即透過再現、象征、表意作用,而運作和爭論的權力操作、資源分配,以及認識世界與自我認識的制度性機制。”[16]
此後的數年間,包括王志弘在內的中國臺灣學者,都對文化治理問題頗多關注,甚至在高校中開設了專門的課程。⑧ 2010年,王志弘又發表了《文化如何治理?一個分析架構的概念性探討》,通篇在理論層面對“文化治理”做了進一步的系統研究。
在這篇文章中,他借鑒了更多資源,試圖通過“理論接枝”深化對文化治理問題的理論探索。除了數年前就已經引入的基於governance的治理理論,以及福柯的“治理術”思想,“理論接枝”的過程還涉及反身性自我治理理論、文化霸權理論、調節理論等。
⑥此前中國臺灣地區相關的研討會還有“2011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的挑戰與創新”、“2012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的想像與實證”等。2014年11月,臺灣藝術大學還將主辦“2014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Who Benefits?”國際學術研討會。
⑦從本文第一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福柯在其理論敘述中使用的還是government,但他的思想對後來基於governance的諸多治理理論產生了啟發。因而福柯論述中的government譯作“治理”,後來的理論中與governance相對比的government就譯作“統治”。這也與既有的相關中譯本的譯法相一致。
⑧比如臺灣“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古明君教授於2009年秋學期開設的“治理性與文化治理”課程,課程大綱見http://hss.nthu.edu.tw/~soc/files/lesson/201002131459201266044360.pdf。
⑨王志弘則在同期發表了回應文章《文化治理是不是關鍵詞?》(參考文獻[19]),可一並參看。
[12]“2014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Who Benefits?”國際學術研討會征稿啟事[EB/OL].(2014-06-09)[2014-06-29].http://acpm.ntua.edu.tw/news/news.php?Sn=212.
[13]廖世璋.國家治理下的文化政策:一個歷史回顧[J].建築與規劃學報,2002(2).
[14]吳彥明.治理“文化治理”:傅柯、班奈特與王志弘[J].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011(2).
[15]格里•斯托克.作為理論的治理:五個論點[C]//俞可平.治理與善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16]王志弘.臺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J].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003(4).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