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崑陽:詩是智慧的燈:「詩性心靈」特質與「詩意義」的感發(1)

一、詩,是人生智慧的燈

今天,我来到這兒,想從年輕人的身上找到詩;因為年輕的生命,就是一首詩。大約二十幾年前,我在大學課堂上講詩, 向台下望去,一張張年輕的臉龐都是詩,教室氣氛非常「唐代」。 可是,二十幾年後,最近我在一些場合講詩,看到的臉龐就很少有詩意了。我懷疑,這果真是一個沒有詩的時代呀!

沒有詩的時代,不僅指我們這個時代不寫詩、不讀詩;更指的是我們的生活已不存在「詩」的質素,人們的心靈沒有詩的美感,也不需要有詩的美感。

或許,清華大學不一樣吧!這兒是頂尖的大學,最優秀的年輕人才可以到這兒讀書,所以我 期望今天在這兒,從各位身上能找到詩。 現在,我已經找到詩了,從一張張燦爛著笑意的臉龐,連接到窗外那排洋溢著生意的花樹,都是詩。

幾年前,我曾經提倡過「生活詩人」這個觀念,也幫一個 出版社主編過一系列稱為「生活詩人」的書。什麼是「生活詩 人」?從字面意義来說,就是「能將生活過得像詩一樣的人」。

我這麼說,是為了要和「紙上詩人」對照。所謂「紙上詩人」, 就是能拼湊文字,以符合某種詩的語言形式而自以為會寫詩的 人。當然,「紙上詩人」與「生活詩人」並非截然為二而可兼融為一:生活裏有詩、心靈裡有詩,而又能將這些詩意表現於文 字;如此,則既是「生活詩人」又是「紙上詩人」。這樣的詩, 從生活來,從心靈来,是「真詩」;而這種人也就是「真詩人」。 例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等,現代的鄭愁予、余光中、洛夫等, 都是真詩人。但是,從古至今,也有很多「假詩」以及「假詩人」。他們的文字雖然符合某種詩的形式,但是內容卻離開他們 的生活、心靈很遠。這種詩,技巧再好,也不是「真詩」。 詩不只是空洞的語言形式構造,因此究竟是「真詩」或「假 詩」,關鍵就在於有沒有「詩性心靈」。

「詩性心靈」是什麼?從何而来?即使我們不作詩,不想當個「紙上詩人」;也可以經常讀詩,將生活過得很有詩意,就當個「生活詩人」呀!那麼, 我們又如何以「詩性心靈」去讀詩、去感發詩的意義?這就是 今天我要為各位解說的主題。 我給各位的講綱中,提出一個問題:「詩是什麼?我們怎麼 讀詩?」這個問題看來簡單,實則非常困難。「詩」這個字,我 們經常在用,習之既久,卻不一定明白它的真義。我們必須先能 知道「詩是什麼」之後,才能知道「如何閱讀一首詩」。我今天 談的主題是「詩性心靈的特質與詩意義的感發」,卻取了「詩是 智慧的燈」這個意象化的標題,就是想要啟發各位的「詩性心 靈」。

那麼,我們就一起想想,怎麼能說「詩是智慧的燈」?「詩」 與「人生智慧」有關係嗎?「燈」能照明黑暗,讓我們看見世界 萬象。人生,假如智慧未開,世界就如在長夜之中。那麼能照明 世界的「智慧之燈」是什麼?從人類文明的起源來看,這「智慧 之燈」有三盞:宗教、詩與哲學。而「詩性心靈」也有四種特質: 存在感、觀賞心、同情心、想像力。下面,我就從「詩性心靈」 的四種特質開始,向各位解說今天的主題「詩是智慧的燈」。

二、「詩性心靈」的四種特質 (一)存在感 「詩性心靈」的第一個特質是:「存在感」。「存在感」與詩 有何關係?我們可以用《世說新語.言語》一段桓溫的故事來 說明: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桓溫是東晉重要人物,曾任征西大將軍,官位高,權力大。 晉廢帝太和四年(西元 369),他北征前燕時,經過琅邪郡的金 城(約在江蘇上元縣北境),看到一排柳樹;這些柳樹是在晉成 帝咸康七年(西元 341),他鎮守琅琊郡時,親手所種植;現在, 都已粗及十圍了。「十圍」多大?有十人合抱、直徑五寸、三寸幾種說法。總之,就是指這些柳樹已經很粗大了。(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

Views: 9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