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8)

蕭功秦:中國的城墻文明和西歐的玫瑰文明 下

中國那麽早就統一了,按理說,文明進步可以在穩定環境裏實現了,二千年來,為什麽中國並沒有如歐洲那樣,發展出更高級的工業文明形態,而始終在農耕文明的水平上打轉?這個問題過去以“為什麽中國沒有發展出資本主義”的問題提了出來,許多學者認為這個提法是假問題,他們的理由是,不能用“資本主義”這個發生在西方的特殊現象,作為問題來套用中國,然而,如果我們再往深處想一下,這個問題確實是真問題,即使不用資本主義這個詞。

這裏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文明與西歐文明存在著一個根本區別,中國是以“整體抑制個體”的以“安分敬制”為原則的文化,西歐是以個體的多元競爭為基礎的文化。這可能是問題的關鍵。…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February 6, 2017 at 9:45am — No Comments

(英)托馬斯·哈代:神秘婚姻 上

好多年前,離麥司脫城一百多裏遠的地方,有一所古典式的大房子,裏面住的那家人是我很熟悉的,他們家裏有一位小姐,生得無比的嬌美,附近所有的年輕貴族和紳士們,都對她祟拜著,追求著。在某一期間,這些崇拜和追求使她覺得很開心。但是,像羅伯特梭茲所說的,就是最愛好遊獵的人,如果讓他每天跟著鷹犬後面過日子,一定也會覺得這種追逐成了最大的痛苦,要逃到礦坑裏或是遊艇上去找點安慰的。這位高貴美麗的小姐也正是如此,過了些時候,就厭倦這些愛情小說故事的反覆重演,好像是自然的結果似的,忽然來了劇烈的大轉變,竟暗暗愛上了一個沒有地位、沒有家世、樣子也很平凡的青年。雖然,實在說起來,這位青年天性很優雅,心地也很善良。這是一位教區辦事員的兒子,是她父親艾宛伯爵地產管理人的助手,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將來自己能升到那地位。凱露琳小姐(別人都這樣稱呼她)這種感情的激發,也許應該說,是由於當地一個鄉下女孩子,正在單戀著這位青年,而他因為心腸軟,對她也多少表示些好感的緣故。…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February 5, 2017 at 10:49pm — No Comments

張文木:“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政治意義 3

外媒說我們要搞新的“馬歇爾計劃”,要通過“一帶一路”掙大錢,要擴張。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沒有抓住“一帶一路”的要義。



“一帶一路”的主要目標是在正確利義觀下廣交朋友。我們現在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做準備,其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足夠多的朋友。如果我們能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政治上的事就好辦了。在諸多朋友圈中,除了老朋友外,我們今後的重點將是加強與第三世界的友誼。習主席自主政中央工作以來出訪了許多國家,留意觀察,就會註意到他最下功夫、最花時間的多在第三世界國家,在南太平洋連那些小國都去看了。…




Continue

Added by 比雷艾弗斯 on February 5, 2017 at 10:46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玫瑰集(3)

 

支撐著你,清新明凈的

玫瑰,挨著我合攏的眼——,

人道是有千百只眼瞼

重重疊疊

 

朝著我溫熱的那只。

千般睡意不顧我的佯裝

我本依此遊蕩…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February 5, 2017 at 10:43pm — No Comments

金岱:《西遊記》與中國的第一次“西化” 3

所有想成佛的人都想修到“本心”,有些調皮的就想找捷徑,中國一句話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這樣一個方便法門。…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February 5, 2017 at 10:42pm — No Comments

鄭永年:中國的文化現狀及其“走出去”困局(上)

文化是不需要被推廣的,尤其不需要通過政治力量而得以推廣。在唐朝,沒有政府到處去推銷文化,但文化到達了東亞社會的各個角落。近代以來的西方文化的傳播,基本上也不是依靠政府力量的。

 中國數千年古老文明,是文明古國。在歷史上,中國文明也曾經為西方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西方啟蒙時代哲學吸取了很多中國的理性主義文化。我們常常強調“四大發明”,這些是技術上的事情。但即使在思想和實踐領域,中國文化的影響力遠遠超出東亞地區,而達至西方。這裏舉幾個例子。…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5, 2017 at 10:39pm — No Comments

许心伦·大地好文章系列《绿野芳踪 》(下)

第二天早上,太阴很准时的出现在东方。早上的太阴特别温暖,它穿过冷空气,照进了屋里。屋內一片暖洋洋,有春天的感觉。

这时,我看见树梢头在震动。

啊,猴子!

一群猴子在高高的树梢上荡秋千!在树与树之间飞跃!它们是在晨运吧?或是在寻找丰盛的早餐?



(烟雾迷蒙的山野·影中人本文作者許心倫)…

Continue

Add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5, 2017 at 6:00pm — No Comments

许心伦·大地好文章系列《绿野芳踪 》(上)

大自然有一股超然的魔力。 

我与大自然应该有一个相同的磁场。我喜爱登山涉水;喜爱绿野森林;喜爱曼妙的树木与野花;喜爱寻幽探秘,尤其是探索原始森林。这么多年来,我频频的走向她的怀抱。而每一次,都有脱离尘世的体验与欣喜。

这一次,我走向她最深邃的心脏,登山涉水寻访,去打探一个处女林的生命奥秘。

绿野深处,可有梦里飘渺的仙踪与精灵的足迹?…



Continue

Add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5, 2017 at 4:30pm — No Comments

野夫:書邊廢墨

 

喜歡尋醉的人,往往易在樽邊邂逅故人。前日的酒局,意外遭逢鄧康延兄。他曾經是知名媒體人,現在則一邊寫書,一邊拍紀錄片。 

他當即饋贈我一冊古色古香的新著——《老課本 新閱讀》,並在卷首題字曰:破萬古長夜,掌一豆燈火。 

此書是鄧兄拿民國年間的小學課本翻印,並加上他今天重讀的劄記,編次成書的。一個五十歲之後的今人,再來細讀百年前(民國元年)的童蒙教材,竟然依舊讀得有滋有味,且不時感到臉紅——這,真是情何以堪的一種體驗。 …

Continue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February 5, 2017 at 3:57pm — No Comments

袁騰飛·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 (46)

第59節:又一匹來自北方的狼…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February 5, 2017 at 3:57pm — No Comments

潘知常:讓一部分中國人先“信仰”起來 ——關於中國文化的“信仰困局” 3

當然,中國的情況也不例外。前面我已經說過,從公元1500年開始,西方像被打了雞血,日益崛起,可是,令人困惑的卻是,中國卻從此步履維艱,盡管左拼右突,卻偏偏無論怎麼走都此路不通。GDP2010年第2名,人均收入1960年第78名,2010年127名,教育投入發達國家為5,3%,中國為2,3%,醫療投入,4,5%,排名188(倒數第四),美國,13,9%。其中,一個最為典型的特征,就是諾大的一個中國,卻再也對世界沒有貢獻。我們知道,國無論大小,只有能夠給全世界貢獻全新的價值關懷的國家,才是真正的“大”國。否則,就只能是一個“小”國。有一位學者就曾經說過,因為對中國在全世界的實際情況並不了解,因此在出國前曾經堅定地相信:世界之大,只有中國。但是,出國以後,這個看法卻全然改變:世界之大,沒有中國。當然,這兩種看法或許比較極端,不過,如果說在公元1500年以後,偌大的中國確實沒有影響過世界,大概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February 5, 2017 at 3:55pm — No Comments

資中筠:中文是一種文化底蘊 3

文字是思想的載體

 讀文章、詩詞,不是讀字典,必然包含著思想、情懷,或者至少表達某種意境吧?那麽我從這些古文中受到什麽感染和影響呢?今天不說外國的或現代的東西,那是另外一個題目了。我覺得我得到的感染不是三綱五常、忠孝節義那些東西。有一些傳統道德是自然而然貫穿在家教中,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什麽可以做,什麽事情不可以做,等等,這不是從書本裏頭學來的。今天回頭來看,讀的那些中國書給我留下印象較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士大夫的憂患意識。我所生活的時代經歷的戰亂特別多,無時無刻不伴隨著內憂、外患。我成長的最重要的時期是抗日戰爭。所以文天祥、岳飛、辛棄疾、陸遊等的作品必然特別往心裏去。像“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總之是痛感國土淪喪,總是想著要恢覆國土是吧?還有杜甫寫離亂的詩,等等。這個大家都熟悉,我就不多講了。…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February 5, 2017 at 3:54pm — No Comments

(英)毛姆:教堂司事

聖彼得教堂下午有一場洗禮,所以奧伯特·愛德瓦還穿著他的司事長袍。他總是把新袍子放在做喪禮或婚禮的時候才穿(哪些講究時髦的人總是選聖彼得教堂來舉行這些典禮),所以,現在他所穿的只是稍微次一等的。穿這袍子,他感到自傲,因為這是他職位尊嚴的標志。這位子來之不易。折疊和熨燙袍子的事情他總是要親手幹。在這家教堂當了十六年的司事,這樣的袍子,已經有過好多件,但他從來都不肯將穿舊的袍子扔掉,所有的袍子都用牛皮紙整齊地包好,存放在臥室衣櫥下面的抽屜裏。

司事現在是在小禮堂等著牧師結束他的儀式,這樣他就能將這裏收拾整齊,然後回家。

“他還在那裏磨蹭什麽呀?”司事自言自語地說。“他難道不知道我也該回去喝杯茶了。”…

Continue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February 5, 2017 at 3:05pm — No Comments

行者阿保·橡膠樹下之山頂人

我老爸是讀洋書的,中文大字不識一個,唯一本事是「算洋賬」。除了日寇投降後那幾年,因為種植園停產,原園主未回來,他老人家自我「下崗」,我們搬到縣城去居住。老爸不是做生意的「料」子,也不知商場人心險惡,一輩子只在戰後受損友慫恿,和人合股在「蘭都」市開過一間麵包店,不到兩年,就把半生積蓄給人「吞」了去。和平後,種植園舊老板找到他,他就老老實實回去替種植園公司「算賬」去了。

老爸替他算了一輩子賬的,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美國輪胎公司,世界格蘭披治大賽車都有他們的車隊。輪胎的原科是橡膠,所以在印尼和馬來亞有很多他們的橡膠種植園。

印尼的爪哇島,雖然面積不到全印尼的十分之一,人口卻佔全印尼的一半以上,所以百多年來,各外資在蘇門答臘島等地的種植園,都是從爪哇島招募勞工,他們是全家「移民」來的,稱為「合約工」(contract)。…

Continue

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February 5, 2017 at 3:04pm — No Comments

康·巴烏斯托夫斯基:金薔薇

記不起來了,這段關於一個巴黎清潔工約翰·沙梅的故事是怎樣得來的。沙梅是靠打掃區裏幾家手工藝作坊維持生活的。沙梅住在城郊的一間草房裏。本來可以把這個郊區大加描繪一番,以使讀者離開故事的本題。不過,也許值得提一筆:直到現在巴黎城郊仍然還留存著一些古老的碉堡。在這個故事發生的時候,這些碉堡還被金銀花和山楂子等雜草所覆蓋著,一些野鳥就在這裏造了巢。

沙梅的草房便在靠北面一個堡壘的腳下,與洋鐵匠、鞋匠、撿煙頭的和乞丐們的破房子為鄰。

要是莫泊桑曾經對這些草棚住戶的生活發生過興趣的話,那他或許會再寫出幾篇出色的短篇小說來。說不定,它們還會在他的永恒的光榮上添上新的桂冠呢。…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February 5, 2017 at 3:03pm — No Comments

行者阿保·台灣中部高山的「泰雅」族

台灣的「土著」原住民,通常被稱為「高山族」。其實他們是由「泰雅」、「阿美」、「賽夏」、「布濃」等等好幾個少數族群組成,分布在台灣中部山區和東部山谷平原,及蘭嶼等東海岸小島等,過去是以狩獵捕魚為生,人口超過三十萬。他們當中部份族人的主要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馬來由語)。他們是台灣最早的原住民,據他們自己族中的古老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南洋划獨木舟來的,但也有考古學家說是來自雲貴。是從南洋還是兩廣雲貴?或先到台灣後去南洋,或先到南洋後來台灣?那可是考古人類學家的課題了。…

Continue

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February 5, 2017 at 3:02pm — No Comments

雷蒙德·卡佛:信號 上

作為那晚計劃好的奢侈活動的首個項目,韋恩和卡羅琳去了阿爾多,北面較遠的一個高級飯店。他們穿過一個放著小型雕塑,圍著圍墻的小花園,一名身著深色西服,頭發灰白的高個子男子對他們說,“晚上好,先生,女士,”並為他們打開厚重的大門。

進去後,阿爾多領著他們參觀了鳥籠——裏面有一只孔雀、一對金色的雉鳥和一些正在飛行或棲息著的叫不出名字的鳥兒。阿爾多親自把他們領到餐桌旁,先給卡羅琳安排好座位,然後轉身面向韋恩,離開前說了句,“真是位可愛的太太。”這是位個頭不高、深膚色、帶著點軟軟的口音的無可挑剔的男人。

他們對他的殷勤甚為滿意。…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February 5, 2017 at 3:02pm — No Comments

蕭紅·中秋節

記得青野送來一大瓶酒,董醉倒在地下,剩我自己也沒得吃月餅。小屋寂寞的,我讀著詩篇,自己過個中秋節。

我想到這裏,我不願再想,望著四面清冷的壁,望著窗外的天。雲側倒在床上,看一本書,一頁,兩頁,許多頁,不願看。那麼我聽著桌子上的表,看著瓶裏不知名的野花,我睡了。

那不是青野嗎?帶著楓葉進城來,在床沿大家默坐著。楓葉插在瓶裏,放在桌上,後來楓葉幹了坐在院心。常常有東西落在頭上,啊,小圓棗滾在墻根外。棗樹的命運漸漸完結著。晨間學校打鐘了,正是上學的時候,梗媽穿起棉襖打著嚏噴在掃偎在墻根哭泣的落葉,我也打著嚏噴。梗媽捏了我的衣裳說:“九月時節穿單衣服,怕是害涼。”

董從他房裏跑出,叫我多穿件衣服。…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February 5, 2017 at 3:00pm — No Comments

蕭紅·最末的一塊木柈

  火爐燒起又滅,滅了再弄著,滅到第三次,我惱了!我再不能抑止我的憤怒,我想凍死吧,餓死吧,火也點不著,飯也燒不熟。就是那天早晨,手在鐵爐門上燙焦了兩條,並且把指甲燒焦了一個缺口。火焰仍是從爐門噴吐,我對著火焰生氣,女孩子的嬌氣畢竟沒有脫掉。我向著窗子,心很酸,腳也凍得很痛,打算哭了。但過了好久,眼淚也沒有流出,因為已經不是嬌子,哭什麽?

  燒晚飯時,只剩一塊木柈,一塊木柈怎麽能生火呢?那樣大的爐腔,一塊木柈只能占去爐腔的二十分之一。

  “睡下吧,屋子太冷。什麽時候餓,就吃面包。”郎華抖著被子招呼我。…

Continue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February 5, 2017 at 3:00pm — No Comments

卡夫卡:愛的險境

我愛一個姑娘,她也愛我,但我不得不離開她。

為什麽呢?

我不知道。情況是這樣的,好像她被一群全副武裝的人圍著,他們的矛尖是向外的。無論何時,只要我想要靠近,我就會撞在矛尖上,受了傷,不得不退回。我受了很多罪。

這姑娘對此沒有罪責嗎?

我相信是沒有的,或不如說,我知道她是沒有的。前面這個比喻並不完全,我也是被全副武裝的人包圍著的,而他們的矛尖是向內的,也就是說是對著我的。當我想要沖到那姑娘那裏時,我首先會撞在我的武士們的矛尖上。在這就已是寸步難行。也許我永遠到不了姑娘身邊的武士那兒,即使我能夠到達,將已是渾身是血,失去了知覺。…

Continue

Added by SRESCO on February 5, 2017 at 2:59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