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8)

龍應台·美國不是我們的家

我收到好幾十封讀者的來信。年長一點的說:"每看你的文章,心情激動難平,一再淚下。"年輕一點的大學生寫著:"在成為冷漠的社會人之前,請告訴我們:我們能為台灣這個母親做些什麽?"更年輕的,高中生,說:"反正做什麽都沒有用:我大學畢業就要遠走高飛,到美國去!"

※※※

少年人激動憤慨,老人家傷心落淚,絕對不是因為我的文章寫得好。這一大疊情緒洶湧的信件對有心人應該透露出兩個問題:第一是事態本身的嚴重性;台灣生活環境的惡劣已經不是知識分子庸人自擾的嚷嚷,而是市井小民身受的痛苦。第二是個人的無力感;如果這個社會制度中有暢通的管道讓小市民去表達他的意願、去實現他的要求,他就不會郁積到近乎爆炸的程度,就不需要憑靠區區幾篇不起眼的文章來發泄他的痛苦。…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24am — No Comments

張愛玲·留情 (上)

他們家十一月裏就生了火。小小的一個火盆,雪白的灰裏窩著紅炭。炭起初是樹木,後來死了,現在,身子裏通過紅隱隱的火,又活過來,然而,活著,就快成灰了。它第一個生命是青綠色的,第二個是暗紅的。火盆有炭氣,丟了一只紅棗到裏面,紅棗燃燒起來,發出臘八粥的甜香。炭的輕微的爆炸,淅瀝淅瀝,如同冰屑。

結婚證書是有的,配了框子掛在墻上,上角凸出了玫瑰翅膀的小天使,牽著泥金飄帶,下面一灣淡青的水,浮著兩只五彩的鴨,中間端楷寫著:

一年乙酉正月十一日亥時生淳於敦鳳江蘇省無錫縣人現年三十六歲光緒三十四年戊申三月九日申時生……

敦鳳站在框子底下,一只腿跪在沙發上,就著光,數絨線的針子。米晶堯搭訕著走去拿外套,說:“我出去一會兒。”…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18am — No Comments

[德國]約翰·沃爾夫岡·歌德:詩神之子

The Muses’ Son

作者簡介: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1832),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德國偉大的詩人、作家和思想家,德國古典文學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1749年,歌德出生於法蘭克福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大學期間受到了“狂飆突進”運動的深刻影響。歌德的寫作生涯是從10歲開始的。1774年秋,《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出版使他一舉成名。在好友席勒的促進下,歌德創作了他的畢生巨著《浮士德》。他花了58年時間完成的這部巨著是他一生豐富思想的總結和藝術探索的結晶,是堪與荷馬的史詩、莎士比亞的戲劇媲美的偉大詩篇。

漫步在田野林間,…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17am — No Comments

中國靈性詩派·鄒洪復詩選:時間它

時間它看著白墻發笑

看著天空發笑

看著趴在那兒的鞋子發笑

下雪了,時間它看著雪野發笑

看著一個人的傷心發笑

看著一首歌發笑

親昵伏上你肩頭

時間它看著一個字發笑

看著一枝筆發笑

看著一張床發笑…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15am — No Comments

《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の 白象 I

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點兒砸在屋頂的茅草上,嘩嘩直響山那邊隱隱傳來隆隆雷聲,我寫了封家信,看看小鬧鐘,已是半夜12點了,我打了個哈欠,準備上床睡。就在這時嘭嘭嘭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

我獨自住在名叫橡膠坪的箐溝裏,替曼廣弄寨子看守100多畝橡膠園,四周都是原始森林,寨子在山外,離這兒有10裏遠深更半夜,又下著這麼大的雨,誰會到我這兒來呢誰呀我大聲問,沒人回答嘭嘭嘭,的敲門聲還在響,我耳朵貼在門縫諦聽,透過雨聲,聽到了沈重的喘息聲我想,也許是過路的地質隊員或淘金的山民,雨夜行走時摔傷了,看見燈光,摸到我這兒來求救的我提著馬燈,拉開門閂夾著雨霧的風迎面撲來,濕漉漉,涼冰冰的,凍得我鼻子發癢張嘴就想打噴嚏阿我剛張大嘴,還沒來得及把噴嚏打出來,便嚇得魂飛魄散,已竄到鼻孔的噴嚏被嚇得縮了回去在馬燈的照耀下,我看見門口站著一頭象.…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13am — No Comments

北元村·院中,那片墨竹

院中,那片墨竹伴隨鳥雀在金秋叫響每一個黎明。這時母親不是打開電視機看她所愛看的電視連續劇,就是早早地起床到高都河岸聆聽三十裏高都河水和山風對她的祝福和寄語。

這年我經常躺在母親用過的床上,她把這份清心與享受饋贈給我,饋贈給曾經在焦慮中、愁煩的幾多心思無人陳述的那個靈魂孤獨的人。每天的墨竹和鳥雀依然在那個時分響起,睜開眼睛看看再閉上,距我起床的時光還有兩分鐘,生活就懶洋洋地整天就這麼著。…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11am — No Comments

鄧長權·結果累累的番茄

我的侄兒阿聽,在園裏栽種番茄,不曉得是品種,還是良好的天氣關系,番茄長得異常茂盛,所結出來的果實,更是密密麻麻,累累一樹,蚊子也找不到一個縫隙從果實間飛過去!



侄兒的番茄栽種時期,恰巧在山上,我的一個農友,也是在同個時期栽種,可是,景觀卻完全不同;他的番茄樹,瘦弱纖細,果實零零落落,疏疏幾粒,見枝見葉不見果,這和我侄兒的一比,簡直天和地!




侄兒看到自己園裏的番茄長得異常茂盛,隨手以手機拍下照片,我與朋友們看得目瞪口呆,羨慕不已。我看圖片中的茄果,那是剛修剪掉葉子的茄樹。一般上,茄樹種植到所結的果實有雞蛋一般大,就必須去除部分樹葉,讓茄果吸收到更充足的養分,除了果實在此期間會迅速碩大飽滿,果實成熟轉紅後也方便采摘。…




Continue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10am — No Comments

三毛·大地之母

人說,大地是一個豐沃的女人,沒有人真正見過她,踏著泥土的農人深信地上的收獲是她所賜予的禮物;也是每一個農家又敬又愛的神祇。

當然,那是在早遠時代的玻利維亞了。

又說,將大地之母的石像找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不給鄰人看見,悄悄的埋在自家的田地裏,那麽這一年,無論田宅、家畜和人,都將得到興旺和平安。

每當大地之母生辰的那一日,也得悄悄的將母親自土裏面請出來,用香油澆灌,以祈禱感謝的字句讚美她,然後仍舊深埋土中,等待第二年生辰的時候才再膜拜了。我喜歡這個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07am — No Comments

劉湛秋·傾訴

是有過那種顫動,像一滴露珠滾進薔薇花蕊,像腳步悄悄地移近深淵。 

輕微地,輕微地屏住呼吸……剎那間,世界變得那麽靜寂。 

這時,只願把自己交給孤獨,來平息那撩亂的心,來享受這種顫動。 


怕扯斷了這極細的蠶絲,怕偷走了這美好的秘密,怕碰破了這熟透的葡萄。 


但是心兒卻在茫茫地渴求傾訴,渴求最和善最耐心的諦聽,這知音可能是最好的朋友,
自己的母親,甚至是一只朝夕相處的小貓,或者一朵盛開的花,一片飄動的流雲……

Added by Sena Wang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06am — No Comments

愛墾體驗經濟慕課札記·見解經濟:用知識競爭

《用知識競爭》這書名已經說明,這是靠知識取勝的經濟紀元。但是,“知識”在爆炸、普及以後,誰沒有知識?唯有過人的“灼見”才是要訣。另一方面,競爭激烈,人們需要喘口氣,體驗經濟給人娛樂、審美、教育與逃避,各有其價值,可是,從主動沈浸這一類別的,需要更大的個人能耐。《用知識競爭》(14頁)提到――

“還記得上次見解即將出現時,你當時的感覺嗎?感覺很好不是嗎?在很短的時間內,你感到特別的清醒、敏感,觀察入微,甚至是感覺得更有力量、更聰慧精明。我們需要這種感覺來有效地處理復雜且日新又新的世界。”“見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學習系統。是用來引導行為的材料。一旦見解與經濟相關連,就會有學習發生,一個人以新的行動來增加自己的能力。”(14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04am — No Comments

朱自清·南行通信

在北平整整待了三年半,除去年冬天丟了一個親人是一件不可彌補的損失外,別的一切,感謝——照例應該說感謝上蒼或上帝,但現在都不知應該說誰好了,只好姑且從闕吧——總算平平安安過去了。這三年半是中國多事的時候,但是我始終沒離開北平一步,也總算是幸福了,雖然我只想到了個人。

在我,也許可以說在我們這一些人吧,北平實在是意想中中國唯一的好地方。幾年前周啟明先生就寫過,北平是中國最好的居住的地方,孫春台先生也有《北平乎》一文,稱頌北平的好處:這幾年時代是大變了,但是我的意見還是和他們一樣。一個地方的好處,也和一個人一件東西的相同,平時不大覺得,到離開或丟失時,便一樁樁一件件分明起來了。我現在來說幾句北平的好話,在你們北平住著的,或者覺得可笑,說我多此一舉吧?…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許倬雲·從中國歷史看世界未來(上)

作者系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

剛剛顧校長提到東南大學的前身是中央大學。我在台灣讀大學的時候,我的恩師——文學院長沈剛博先生就是當年中大的一位名教授。另幾位我得益甚多的教授也是中大的;  遇到過的工科教授有五六位都是中大到台灣去的。我也算是中大的門外的門徒了。今天我這…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龔鵬程·再談"幼稚園大學"

拜讀龍應台先生《幼稚園大學》(三月十四日"人間"副刊《野火集》專欄)一文之後,感觸良多。龍先生的野火燒得很熾烈,對國內高等教育的困境,也批評得很生動。但是我個人有些不太相同的看法。

龍先生認為國內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是嚴重缺乏。其所以如此,原因在於辦教育的人,在生活上采取"抱著走"、在課業上采取"趕著走"、在思想訓練上采取"騎著走"的態度,不能把學生當做一個成人來看待。這個批評,基本上是相當正確的。…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6, 2017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電子媒介類型及電視文化 (12)

§§§第一節電子媒介與文學轉型

文學界一般認為,20世紀中國文學經歷了三次深刻的社會轉型:一是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由封建專制形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轉型;二是1949年以後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轉型;三是世紀末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現代開放型社會主義的轉型。

其實,中國文學經歷了四次藝術轉型:…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February 6, 2017 at 9:58am — No Comments

王貴國:“一帶一路”戰略爭端解決機制 下

三、投資爭端解決的特點和方法

 投資爭端是專指投資者與東道國爭端,系依投資條約規定的程序解決相關爭議。此前,發展中國家主張通過投資所在地國家的法院解決政府與投資者間的爭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競相爭取外資的流入,從而在爭端解決的方法上漸次放棄本國法院制度,改為支持通過第三方仲裁解決投資者與東道國爭議。盡管此類條約規定早於20世紀中期就被一些國家所接受,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註。原因之一便是阿根廷的經濟危機導致政府采取緊急措施,影響了投資者的利益,最後使阿根廷成為幾十起仲裁個案的被申請方。投資者與阿根廷仲裁案件上的成功,極大地鼓勵了許多投資者將其與東道國的爭議訴諸國際仲裁。目前,雙邊投資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的投資章節授權投資者將其與東道國的爭議提交國際仲裁己成慣例。投資者與東道國通過仲裁解決爭議也成為常態。…

Continue

Added by Taklamakan on February 6, 2017 at 9:57am — No Comments

芥川龍之介·水虎 (下)

十一

以下是哲學家馬咯所寫的《傻子的話》裏的幾段:傻子總認為除了自己以外誰都是傻子。

我們之所以愛大自然,說不定是因為大自然既不憎恨也不嫉妒我們。

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既蔑視一個時代的風尚,在生活中又絲毫不違背它。

我們最想引為自豪的偏偏是我們所沒有的東西。

任何人也不反對打破偶像。同時任何人也不反對成為偶像。然而能夠安然坐在偶像的台座上的乃是最受神的恩寵者——傻子、壞蛋或英雄。(這一段有庫拉巴喀用爪子抓過的道道。)…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February 6, 2017 at 9:57a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耶穌受難十字架

“漢斯,”神父說,“你快快去,去鄰近的城市為咱們買個十字架,帶上馬茨,這兒給你錢。可當心別讓人要高價。”

漢斯和漢茨進了城,見到一個雕刻師便以為挺高明。“先生,您可有那穌受難的十字架?馬上要過覆活節,賣一個給咱行不行?”

雕刻師是一個搗蛋鬼,喜歡嘲笑頭腦簡單的傻瓜,使愚蠢的家夥更加愚蠢。

“但不知你們要的是怎樣的?”他開始打趣地提問。

“喏,喏,最最漂亮的,”馬茨說。

“您拿出來咱們一定能看清。”…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February 6, 2017 at 9:50am — No Comments

陸文夫·人造的自然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February 6, 2017 at 9:50am — No Comments

趙可金:中國轉向東南亞

2013年6月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中美峰會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即"新型大國關系"。大家都認為習近平主席指的是中美關系,但中國領導層所設想的可能也包含與其他國家的關系,而這些國家對於中國來說甚至可能更為重要。

 在中美峰會之後,習近平主席與李克強總理的外事出訪活動都顯示出,中國外交政策新紀元的工作重點將會是處理與新興國家以及鄰國的關系,尤其是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其中印度尼西亞更將成為中國施展對東南亞新政策的中心舞台。

 中國領導人的表述也證實了中國政府希望加強與東南亞鄰國的關系。在中美峰會之後不久,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世界和平論壇上發表了講話。在這場高級別的國際安全會議上,他證實了中國將"繼續把周邊作為外交優先發展方向",目標為塑造"一個更加和平、穩定、繁榮的周邊環境。"…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February 6, 2017 at 9:49am — No Comments

哈代·石頭上的影子

The Shadow on the Stone

作者簡介:托馬斯·哈代Thomas…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February 6, 2017 at 9:47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