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4

勃艮第人(Burgundian)是一個日耳曼民族的部落,5世紀早期便居住在萊茵河中部地區,是否如《尼伯龍根之歌》描述的那樣居住在沃爾姆斯(Worms)卻不能得到確證。435-436年,居住在萊茵河西邊的勃艮第人開始移入羅馬人居住的貝爾吉卡(Belgica),對這片地區的羅馬人構成了潛在的威脅。於是,這些羅馬人聯合匈奴人攻擊這群勃艮第人,殺死了他們的國王及其大部分勇士,戰爭中存活下來勃艮第人移居在羅納河上遊。《尼伯龍根之歌》描述了勃艮第人所遭遇的類似的災難性事件,但與上述的史實不完全一樣。歷史記載的艾柴爾確實在453年死亡,曾娶了一個日耳曼民族的婦女為妻子,但是哈根(Hagen)、西格弗里斯等與日耳曼民族歷史上的知名人物沒有任何聯系。

《尼伯龍根之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建立在真實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之上,將屬於不同時代與不同語境的某些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與虛構成分進行糅合,放進一個戲劇化的故事里,進行重新解釋。但是,這些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並沒有改變《尼伯龍根之歌》原有的神話敘事的框架。

西格弗里斯是尼德蘭國的王子,向克里姆希爾德求婚,但是他沒有完全融入這個王室。他來自半神的世界,具有強大的力量,曾親手殺死巨龍。他在巨龍的血中沐浴,獲得了超自然的力量,變得刀槍不入。但是,他不是不可戰勝的,他的肩胛骨留有一處致命弱點,就像阿基琉斯之踵那樣。因為對王室的禮儀、王室的言語的無知以及處世之道的缺乏讓他最後成為哈根陰謀下的犧牲品,而他的死亡也象征著史詩中神話的力量消失了。因此,《尼伯龍根之歌》將歷史和神話交織在一起,雖然描述了歷史事件,卻是在神話框架體系中加以選擇、安排與呈現,將歷史事件轉換成一種永恒的敘事。而受眾則從這種呈現歷史的方式中了解歷史事件,找到通向未來的道路。

與《羅蘭之歌》和《尼伯龍根之歌》相較,《熙德之歌》在更大程度上是根據羅德里戈(Rodrigo)有關的歷史事實創作出來的,較為真實地描述了羅德里戈擊退摩爾人、占領巴倫西亞等真實的歷史事件。羅德里戈曾經擔任過阿方索國王(Alfonso)的王室的行政長官和禁衛軍的首領,後來東征西討、開疆拓土,建立了自己的領地,成為了阿方索國王統治疆域內的一方之主。

羅德里戈的歷史事跡在當時已經為人們眾所周知,被很好地記錄下來了,這為將歷史上的羅德里戈與《熙德之歌》的羅德里戈進行對比提供了一個堅實基礎。《熙德之歌》保留了大量與羅德里戈同時代著名人物的名字,例如他的妻子希梅娜(Ximena)。但是,《熙德之歌》描述的事件也有不同於歷史事件的地方。如羅德里戈歷史上的妻子是阿方索的第二個堂妹,而史詩對此未曾提及。歷史上的羅德里戈被放逐兩次,而在史詩中羅德里戈被放逐一次。但是熙德的兩個女兒與卡里翁伯爵的繼承人費爾南多和叠哥的婚禮,而後又嫁給了納瓦拉和阿拉貢的繼承人的故事情節完全是虛構的,目的是為了羞辱與羅德里戈的後代聯姻的卡斯提爾(Castile)的卡斯特羅(Castro)家族。

史詩是經過數代史詩歌手的不斷錘煉琢磨而逐漸趨於完善的,因此它不可能只反映某一個時期的個別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而是囊括了「全部它所經歷過的時代的沈澱物」,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和事件都可能在史詩中得到反映。「任何一篇英雄詩歌都不屬於某一年或某十年,而是屬於由古到今的,它在其中創造出來、活下去、琢磨精煉、日漸完善或是歸於消亡的許多世代的。因此每一篇歌謠都帶有過去許多世代的印記。」

《格薩爾》中的格薩爾王不能與藏族的某一個歷史人物等同起來,他不僅僅與藏族的某一個歷史人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而是有著松贊幹布、赤都松、赤松德贊、唃廝羅、林蔥·格薩爾等諸多歷史人物的影子,是一個綜合了藏族歷史上諸多英雄人物特征的典型人物。「史詩的創作者們(也就是有才華的說唱《格薩爾王》的民間藝人們),正是摘取了藏族歷史上的眾多英雄領袖人物,諸如松贊干布、赤都松、赤松德贊、唃廝羅、林蔥·格薩爾等人物身上的各自一端如降生地點、嶺國疆域、生平遭遇、戰爭事件、偉大功績等,加以集中、揉合、改造並生發開去,以足以充分表達創作者的意思。所以,史詩中格薩爾王的英雄形象,常常被人們分別指認為各不相同的某個歷史人物,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Views: 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