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網絡科幻小說「星叢式」文本系統中,角色成長、冒險、尋寶和戰爭等情節是在不同路徑的副本網絡中生成的。不同副本故事線對於人物形象及其情感關係的塑造亦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如此特殊的文本路徑設定與人物形象刻畫也必將產生新的敘事藝術與審美經驗。「遍歷式」文本使網絡科幻小說在敘事中產生了一種新角色,即擁有德勒茲意義上的「游牧身體」[16](P.240-280)的形象。
這類角色類似於網絡游戲玩家控制的虛擬人物,它們以「工具人」形式存在於小說的眾多副本中,參與任務,構建情節,探索小說中的各種「異世界」,「完形」故事情節的每個「節點」,進而展現小說的世界圖景。「游牧身體」「在屬於別人的土地之間遷徙,就像游牧民族在並非自己的寫就的田野上一路盜獵過去,掠奪埃及的財富以獲得自我的享受。」在此過程中,「文本於是成了文化武器,成了一片只供私人打獵的禁獵地。」…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4,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而在這一二重體系的另一面則是個人化的、前社會化的散漫語言,是與所謂文明以及律法相對的「生食」狀態,也是未被社會秩序干擾的現實界。克里斯蒂娃的象征態與符號態延續了這一對立體系的模式,與借助語法和句法等各種規則運行語言的象征態體系相對,詩歌文本中所充斥著的節奏、韻律和語調的形式,使得符號態能指滲透進象征態體系,從而讓詩性語言呈現出一種動態的、愉悅的、非意義與意義混雜的效果。[9]克里斯蒂娃引入符號態的概念還有著拓展女性主義理論在語言學層面的疆域這一訴求,她借用柏拉圖的《蒂邁歐篇》(Timée)中的「子宮間」(chora)一詞來描述這種與母性身體息息相關的,對抗父系社會邏各斯以及律法的和具有多重內涵的陰性語言體系。…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4,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這浪花般落葉簇擁的未走之路,
踩上去,有些綿軟。
一再托起我們身體的微漾之力,
來自心與心的吸納和折射;
腳底下窸窸窣窣的脆響,
悠遠得像地心在分泌心聲:
此刻,大地咀嚼了一些辭章,
又把個別的字句輕輕地咬合在一起。…
Continue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May 4,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郵差先生走到街上來,手裏拿著一大把信。在這小城裏他兼任郵務員,售票員,但仍舊有許多剩餘時間,每天戴上老花眼鏡,埋頭在公案上剪裁花樣。因此──再加上歲月的侵蝕,他的脊背駝了。當郵件來到的時候他站起來,他唸著,將它們揀出來,然後小心的紮成一束。
“這一封真遠!”碰巧瞥見從雲南或甘肅寄來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裏嘆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比這更遠的地方。其實他自己也弄不清雲南和甘肅的方位──誰教它們處在那麽遠,遠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們的小米飯或大頭菜呢?
現在郵差先生手裏拿著的是各種各樣的信。從甘肅和雲南來的郵件畢竟很少,它們最多的大概還是學生寫給家長們的。“又來催餉了,”他心裏說:“足夠老頭子忙三四天!”…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May 4,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因此,詩人要求助於他人,他人的追憶有助於對詩意詞語的領悟,以便在這種領悟中每個人都按照對自己適宜的方式實現返鄉。」詩人所寫出的詩歌是需要求助於讀者、他人來理解,要被他人所領悟,詩才能夠實現道說的彰現。詩人說出的語言必須在被保護中才能夠達到目的。海德格爾說:「詩從來不是把語言當作是一種現成的材料來接受,相反,是詩本身才使語言成為可能。」
詩歌作為一種危險的東西那就是「詩歌語言和現成的語言是隔絕的」道理。如果做不到把詩的語言擯棄於人云亦云之中,詩就不能稱為詩。海德格爾認為,今天的人在說語言的時候有太多的「非本質的詞語」,「懸空闊談,人云亦云」,而這些東西和詩歌的道說相去太遠,這一切的一切就必然使詩的活動成為一種「危險的活動」。…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4,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歷史學家布爾斯廷曾經把免費的公立中學看成是"美國的發明",是“美國最重要、最有特色,同時也是最默默無聞的一個機構”。直到1890年,中學還只涉及很少一部分美國人。全國14到17歲青少年在公立中學和私立中學入學的不到7%。而在這些學生中,也只有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人升入大學。1897年,教育改革家,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很重視教育在民主社會中的作用:"民主的教育是世界上的新生事物,它所能達到的目標現在還不能完全看到"。要達到這一目標,中學教育的定位和推行免費中學,稱之為"小學後"教育,便成為一個關鍵。
確定中學教育的目標理念,最早就是與"免費"問題聯系在一起的。只有目標有利於全社會福祉,並且核心價值明確,提供免費教育的主張才能被公眾接受。反過來說也是一樣,主張"免費",要求所有的民眾承擔一部分人的教育費用,那就必須告訴他們,免費教育的社會實效和道義價值何在。…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4,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續上)作為圍繞文本或符號的一種結構,語境對符號的形式以及主體可能賦予符號的意義都有影響。語境存在於符號之外,同時通過符號關係規定著符號的局限和特征。 如此,新的詞語在形態上的形式和意義不僅取決於語言中已經存在的概念,還取決於語言中意義與形式之間罅隙的存在。
在不同的語境中,一個詞語的意義會有所不同,行為是否合宜也取決於它的語境。 一件藝術作品或文學作品,以及文藝評論家對它們的批評,也是在更為寬廣的文化語境中獲得部分意義的。 在對符號的解釋中,西比奧克強調了語境的作用,用以證明這一點的例子是信息與語境的沖突:作為信息接收者的人基於語境作出解釋,而完全忽略了信息。 ⑤ 「限制」…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4,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後文將會提到,主體及其所在的環境之間互為條件性是生命體與人類起源的符號系統的典型特征,並且,我們是從理論生物學和理論符號學——即產生生態符號學的兩門主要學科——的角度來討論這一問題。因此,在這裡提出的方法認為,對生態符號學而言,自然是特征性的,而且,這種方法能夠運用於更廣意義上的,對文化與自然之關係的研究。 在本文的最後部分,我們將會討論在文化認同的塑造中,作為安置的地方性在一個特定的自然環境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作為生命體特征的地方性
每個生命體都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適應於它所在的環境,這一理念是達爾文主義的進化論生物學的主要觀點,屬於生態學的核心部分。但是,在現代進化論生物學中,生命體及其環境仍然是相當抽象的,它是在某種間接的、抽象的指標,比如適應性、適應價值之上被定義的。…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y 4,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詩宛如一個夢,而不是任何現實,是一種語詞遊戲,而不是什麼嚴肅行為。詩是無害的、無作用的。還有什麼比單純的語言更無危險呢?」這段話是海德格爾對「作詩是最清白無邪的事業」的一個比較全面的解釋。但是,海德格爾又在後面補充,自己的表述只是暗示,只是讓這個暗示供人去探尋詩的本質。海德格爾上述這段話要表達的意思無外乎是如下幾種:
第一層意思,詩是一種創造,是用想像來做的創造,它是一個夢,它所創造的是一個形象世界。這個夢與現實是沒有太多關聯。
第二層意思,詩歌具有逸離於決斷的嚴肅性(這一點,海德格爾是把詩歌和哲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進行區分的重要一點)。…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4,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先看第一個問題。在狄爾泰看來,個人是社會最基本的能動體,他們的活動建構出社會存在,但是人絕不是某種「先於社會而存在的東西」。所有被獨立抽象出來的人都是虛構的,人總是處於特定的社會存在的歷史關聯與境之中。所以,我們都是歷史性的存在。在這點上,狄爾泰與1845年以後的馬克思相接近。特別是在《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構造》中,狄爾泰進一步指認了社會生活不是各種孤立的實體的聚合,而是種種由人的活動構成的事件互動過程之流。重要的是,這種總是當下發生著的生活事件並不是無序的,而是有結構的,它由各種效用性的關聯與境鏈接而成,這種效用性的關係系統構成發展著的總體。
這個Wirkung(效用、作用)極為重要,它是後來青年海德格爾全部實踐哲學的基礎。這是一個作為整體而存在的歷史世界,作為一個互動系統而存在的整體,由各種互動組成的、作為種種價值觀和意圖的源泉之一存在的系統。(43)…
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y 4,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當美國感覺到自己的教育知識質量已經無法與其他先進國家競爭的時候,教育改革便成為國家核心利益所在。自從1957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後,美國人就對自己的教育落後產生了危機感。1983年里根政府發表《國家在危機中》報告書,警告美國的中小學和大學不僅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而且落後於美國自己以前的水平。從1966到1980年,美國學生的平均SAT成績,語言下降了50分,數學下降了40分。17歲的學生,有40%不會文字推理,只有20%會寫說理文,只有三分之一能夠解答需要幾個步驟的數學題。《國家在危機中》的執筆人哈維強調:"日益加劇的平庸正在侵蝕我們社會的教育基礎,威脅著我們國家和人民的未來",他說:"如果這種平庸是由某個不友好的外國造成的話,那就等於在向美國宣戰"。這表明教改已經成為美國的根本國家利益。…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4,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這位大學生非常熱愛本鄉本上,覺得烏普薩拉這個城市要比別的城市好得多,因此他自然對老留級大學生怎樣描寫這個城市感到十分好奇,想先讀為快。“唔,與其要我老是牽腸掛肚惦記著這件事,倒不如把他的歷史書馬上就看一遍。”他喃喃地自言自語,“在考試之前最後一分鐘復習功課那是白費功夫。到了教授面前也不見得會考得成績更好一些。”
大學生連頭也不擡,一口氣把那部手稿通讀了一遍。他看完之後拍案稱快。“真是不錯,”他說道,“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呵。這本書出版了,他也就要走運啦。我要去告訴他這本書寫得非常出色,這真是一樁令人愉快的事。”
他把四散淩亂的稿紙收集起來,堆疊得整整齊齊放在桌上。就在他整理堆疊手稿的時候,他聽見了掛鐘報時的響聲。…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May 4,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如果上述這些內容是同學一天中可能發生的經驗,那介紹自己近二十年的生命經驗應不只是家鄉、興趣和志願。你可以回憶從小到大起床時的情境變化、起床後面對的不同世界、不同年紀時對今天的期待等。經過這樣的腦力激盪,作者要求同學選擇一個生命中,特定經驗層面,作為作業主題,說自己的故事。
同學的作業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意主題。有位同學以吃飯為題,描述小時候,祖母常做滿一桌豐盛的菜餚,全家溫馨地共進晚餐。後來父母離異,在她心中,晚餐永遠有一個空的位子。祖母過世後,姐妹倆合力做菜,等父親下班一起用餐。現在一個人在學校餐廳用餐時,常想起祖母的一桌菜,懷念全家團圓的景象。她期待未來,…
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y 4, 2024 at 2:00am — No Comments
生命體驗的第二個熱點是死亡。人們都忌諱談論死,但死亡是哲學最根本的問題,是生命詩學最真實的底色。生與死是存在的兩極,死的永無窺測比生更為凝重和富有力度,所以體驗
死亡即是最深刻體驗存在,即是最深入沉思人的本質。死亡作為生存的基本參照和背景,必然會帶給生存空前的力量,如果對死缺乏真正的意識,也就必然對生缺乏真正的自覺。在死亡面前,生命最徹底暴露它的本色:擁抱、欣賞、逃避、絕望……構成了它輝煌悲愴的樂章。
死亡體驗可分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以身殉道的親歷型,用自己高貴的生命去驗證去燭照生存的虛空。第二種是虛擬型,用冥思幻想擬想去開辟生命終極的種種情景感知。第三種是知性型的,從哲學理念出發,去作形而上認知演繹。…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y 3,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由此來看,狄爾泰所設定的理解他人心靈的途徑,在他自己那里並沒有成為疑問,因為他是從現實的社會交往來理解這個途徑的;但在胡塞爾先驗建構這里,卻必須對這個途徑的可能性條件提出問題。這里的原因就在於,盡管他人的心靈生命在直接經驗中是給定的和可以表達的,盡管它存在於客觀精神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理解他人的心靈,這是一回事;但從先驗條件出發,去達到理解的可能性,則是另外一回事。
在這方面,狄爾泰和胡塞爾表現出兩種顯然不同的哲學觀察層面。胡塞爾的現象學在這里就遇上這個問題:是否可以從先驗方面理解主體間性和與之密切相聯的世界生命,並且最終在歷史的關聯中把握它們。
…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y 3,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It is tricky to detect the impact Japan's 25-year recession from the lively streets of Tokyo, but the capital is a rare exception of growth in an economy otherwise in decline. Just beyond the boundary of convenience stores, pachinko parlors and fast-food outlets that describe the metropolitan edge, evidence of turn-down is everywhere. Deserted schools, derelict farms and shrines lost in bamboo overgrowth evidence the post-boom economy, but also show Japan's…
ContinueAdded by OVEPI on May 2,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有時我想,世上各地每天都有男女為情自殺,究竟中間有沒有猶太人?
猶太人出名的精打細算、實際、吝嗇、聰明。還有把世情看得通透,誰可占他們便宜?何況要他們殉情?
有人重視精神生活,但猶太人明白,只有現實最重要。愛情像果醬一樣甜,沒有麵包,光靠果醬卻是活不下去的。
戀愛中,如處理蜂蜜,多少總能舐到蜜;如接近香水店,多少總會沾上香。但又如掃帚清掃地板,多少總帶髒,只會越用越髒。
愛情極美妙,對刷牙、釣魚、入學試、駕駛飛機、儲蓄、投資、打球、電腦——密友直接用處,對日常生活,亦無間接用處。…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2,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這個不在場的「真正的血液」,其實就是人的生命存在。因為在他們的認識論中,除了作為白板式的受動性載體、不確定的主觀經驗和先天理性構架,恰恰沒有真實的生命存在之湧動。狄爾泰認為,意識、認識和作為認知工具的概念都並非理性的產物,而是歷史生活的關聯總體的結晶,任何一種認識,無論是面對自然還是追問社會歷史事實,都只能是一種歷史條件下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中突現而成的主觀關聯與境。況且,社會存在是比自然物質「複雜得多、神秘得多的東西」。與外部的自然存在相比,這里的每一種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事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社會存在總是由道德力量所建構的。
多年後,狄爾泰提出生命存在的最重要方面是存在的主體表現(Ausdruck)。狄爾泰此處所說的表現,是他對人的生命存在形式的一個特殊設定。這里既有主體的形體、語言的直接表意,也有客觀化的活動結構,正是這種相互之間的表現、體驗和溝通才建構了生命的存在之場境。表現的本質是意義…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y 2,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歷史早已證明,珠江口岸歷來也是商家必爭之地。 例如,有地理研究者和歷史研究者對中國歷史發展與地理的關係研究後,發現唐宋之後中國歷史地理的大門就在珠江口,而且千年不倒。
歷史上,唐宋之後的國家強盛,導致的中國歷史地理發展的基本路線,就是順東轉南並一路朝南走。 可是,中國人在東邊的艱苦努力卻一直沒有奏效,倒是在國家危亡的時候,外來勢力進入中國,卻往往從東邊破局,顯然,這就是上海之所以問世的原因。 同樣,過去的很多年里,中國也曾經在東北、在華東華北沿海、甚至在三線謀求發展,但是,卻都失敗了,為什麼會如此? 豈不是從反面證明只有珠江口才是中國的發展方向?
那麼,中國為什麼會一路向南? 為什麼會在珠江口打開國門? 原因當然是在於中國的海外市場在南邊,而不是在東邊,這樣,珠江口就是最為適宜、便捷的。…
Continue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y 2,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這時候各個省份方才明白了事情的究竟,盡管他們都不大開心,但是卻不得不承認烏普蘭把一切安排得很週到。
“‘你真是精打細算,白手起家呀,’各個省份異口同聲地贊美說,‘你真是我們當中最精明、最能幹的。’
“‘多謝你們的誇獎,’烏普蘭笑吟吟地說道,‘既然如此,我只好當仁不讓,把國王和首都統統接到我這里來了。’
“其他的省份又不開心了,不過他們既然已經作了決定,便只好照著執行了。…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May 2,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2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