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凱:世界啊,你為「阿法世代」準備好了嗎?中

在職場裡,如果用簡單的勞力和腦力階級來區分,過去50年的趨勢是勞心者比例逐漸加重,勞力者降低。原因是從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到決策,週期逐漸縮短,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加快,加上非物質性產品(例如金融產業)的發達,自然需要更多的腦力提供者。不幸的是,所有這些有規則可循的大腦活動,正是目前人工智慧或是機器學習想要模擬、取代的對象。

因此2035年的職場彷彿也有初、中、高級三組。初級是複雜的勞力工作,需求複雜多變,更需要人的溫度,例如各種技能與人格的教育工作,精緻的餐飲或旅遊職業,幼兒、病患、老年人的看護,或是物理保健、復健等,冰冷的機器無法取而代之。中級組是製造業,無論少樣大量,或是多樣少量,一切重複性的組裝動作都將由機器人取代,那個時候,生產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不在人工的素質,而是資本的效率。

高級組則是今天所有的服務業。2035年的服務業若不能晉階到人機合作,便只有降級到初級的純人力組。在人機組裡,人的任務是訂定組織目標,對不同的價值觀做出取捨,排列優先順序,以及對突發狀況的應變。在執行這些任務時,機器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從資訊收集、分析、歸納、到可以畫出決策樹的日常決策,都將逐一交付給人工智慧完成。

因此2035年的職場可以簡化成兩類工作,一是有溫度的勞力工作(沒有溫度的勞力工作都可以被機器取代),一是能設計機器、操作機器、運用機器來協助高級決策的勞心工作。今天我們所熟悉的許多工作內容都必需改變,會計不能只會作帳,還必需能夠規劃財務;教師不能只傳授知識,更需要知道如何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醫師不能只會看門診開處方,也要熟悉如何處理病人心理上的惶恐不安。

面對未來改變,當前的教育準備好了嗎?

第一波的α世代即將進入小學,12年後進入大學。今日世界的教育系統,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所,從師資的素質、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到教育主管單位的視野、求新求變的彈性,甚至於家長的心態、期望,本來不是為「阿法世代」所設計,更不知如何為他們在2035年所面臨的社會預作準備。

除了人格培育之外,教育的重點之一在培養一個人思考的能力,其中記憶、歸納、演繹都是重要的腦力活動。越是傳統的教育,越是偏重記憶,因為有標準答案,其次是歸納,因為有跡可尋,最難的是演繹,因為需要想像力。問題在2035年的職場,這三種腦力活動的重要性完全顛倒,記憶性的原始素材幾秒鐘便可以從互聯網取得,何須佔據寶貴的大腦容量;以歸納法推導出結論,正好是人工智慧的強項,人腦終將在這個領域裡節節落敗;只有演繹的能力、不受束縛的想像力、天馬行空的創造力,才是人與機器分工中,人類智力剩下少數的強項。

問題是:當今的教育生態(家長、教育者、主管機構)是否有這樣的認知?是否具有足夠的能量發動改變,徹底改變教育的目的和教學方法?開始摒棄記憶,鼓勵創造?



(2017-05-03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