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04)

夸西莫多·胡同

你的聲音幾次三番呼喚我,

我不曉得,我的心湖裏

流水和藍天悄然蘇醒:

太陽像透過網絡

把斑駁的光投灑在你的墻上

幾家店鋪

靜夜搖曳的燈光下

涼風與憂愁輕漾。

那另一個時代啊:…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March 2, 2016 at 2:18pm — No Comments

博爾赫斯·扎伊爾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紮伊爾是一種面值二十分的普通硬幣。我那枚硬幣一面有刀刻出來的NT兩個字母和數字2,反面刻著年份1929。(18世紀末,印度的古吉拉特邦,一頭老虎叫紮伊爾;爪哇的梭羅清真寺前有個盲人被信徒們用石塊砸死;波斯的納迪爾國王下令把一個星盤扔進海底;1892年前後,馬赫迪的監獄裏,魯道夫·卡爾·馮斯拉廷撫摩用頭巾撕下的布條包著的小羅盤;據佐膝伯格說,科爾多巴寺院的一千兩百根大理石柱子中有一根的一條紋理叫紮伊爾;摩洛哥土得安的猶太人區裏,有一口水井的井底叫紮伊爾。)今天是11月13日;6月7日淩晨,那枚紮伊爾到了我手裏;今天的我已經不是當時的我了,但我還能記得,並且也許還能敘說發生的事情。我即使不那麼完全,還是博爾赫斯。…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March 2, 2016 at 2:17pm — No Comments

渡邊淳一《男人這東西》第04章·處女情結

在尋求處女的男子的內心深處,除了那一份對未曾受人染指之物的憧憬之外,還隱藏著渴望將自己喜愛的女人按自己的意願來擺布的想法。換一個角度來考慮,我們會發現這種想法中還隱藏了一種認為男人能夠隨心所欲地改造女人,並將女人視為玩物的雄性心態。

時常有人說:“男人總是渴望成為他所愛的女人的第一個男人,而女人則是希望能夠成為她的男人的最後一個女人。”這種說法在某種意義上或許反映出了在愛的方式上男女之間存在的差異。

誠然,男人在內心深處總是渴望成為他的女人的最初的男人,這便是我們所說的處女情結。在傳統婚禮上,新娘身披潔白無暇的婚紗,象征著她奉獻給愛人的內心和肉體與她所披的婚紗一樣,純潔無暇。

這種推崇處女性的想法,至今仍被沿襲著。…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rch 2, 2016 at 2:13pm — No Comments

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一個偏見

Continue

Added by Priyatamā on March 2, 2016 at 2:12pm — No Comments

比爾•波特:絲綢之路:追溯中華文明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三)

第三章·出城:三千年的奇人異事

祭拜完絲路上最偉大的旅行者,現在我們唯一需要的就是一輛大巴車了。這很容易,去西城門汽車站就行。兩千年來,無數的中國人和外國人就是從這裏踏上了絲路,只不過他們的交通工具是駱駝或者馬匹。出發前的那個晚上,我們和王老板喝到一醉方休。第二天一早,太陽剛出來我們就去乘車。車早已等在那裏,司機旁邊的引擎蓋上堆滿了大包小包,我們的包也放了上去。汽車開了,我們經過西城門上了絲路,幾公裏後就看到建在馬路隔離帶上的絲路紀念碑。紀念碑全部由巨大的粉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生動地再現了一隊沙漠商旅的場景:駱駝、大胡子老外以及貨物。我不禁想:將來的紀念碑上會不會雕刻一輛大巴車呢?…

Continue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March 2, 2016 at 2:11pm — No Comments

鄭振鐸·海燕

鄭振鐸(1898~1958),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作家、評論家、考古學家。著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等。…

Continue

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March 2, 2016 at 2:11pm — No Comments

《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の受異性青睞的雄狐猴

據動物學家考證,我們人類原始族譜的根源,是五千萬年前生活在叢林裏的狐猴。

在分類學上,狐猴自成一屬,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特有動物,種類繁多。各種狐猴大小、毛色、形狀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些共同點:耳大額低,吻部突出如狐;尾長而多毛,也似狐;都有一雙大而圓的明亮的眼睛。

圓通山動物園豢養的是一群節尾狐猴,這是狐猴中最漂亮的一種,體毛灰黃,尾巴上有黑白兩色相間的環節。這群狐猴約三四十只,雌雄各半。同其他許多動物一樣,並不是所有雄性都有機會與雌**配,留下自己的後代;只有少數受雌性青睞的雄性,才有資格做父親。…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March 2, 2016 at 2:10pm — No Comments

張悅蘭《葵花走失在1890》(一)

莫言·序:飛揚的想象與透明的憂傷

張悅然出生於八十年代,現在還在念大學,但她已在小說創作的探索中走得比較遠了。她的小說不以故事取勝,但憑靠對外在世界和個人心靈的敏銳體察和聰穎感悟,細細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夢想的文字珠鏈,便營造出了一個個五光十色、美輪美奐的奇景。強烈的夢幻色彩使她的小說顯得超凡拔俗而又高貴華麗。她的小說,讀起來既冷嗖嗖又暖烘烘,既朦朧又明澈,既真切又虛幻。…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rch 2, 2016 at 2:09pm — No Comments

契訶夫·變色龍

警官奧楚美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手裏拿著個小包,穿過市集的廣場。他身後跟著個警察,生著棕紅色頭發,端著一個粗羅,上面盛著沒收來的醋栗,裝得滿滿的。四下裏一片寂靜。……廣場上連人影也沒有。小鋪和酒店敞開大門,無精打采地面對著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象是一張張饑餓的嘴巴。店門附近連一個乞弓都沒有。

“你竟敢咬人,該死的東西!”奧楚美洛夫忽然聽見說話聲。“夥計們,別放走它!如今咬人可不行!抓住它!哎喲,……哎喲!”…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March 2, 2016 at 2:09pm — No Comments

林語堂·藝術家生活

藝 術 家

  就著者所見,中國文明範疇的一切狀態中,只有藝術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貢獻。這論點,我想無須乎嚴重的爭辯。至論到中國的科學,無論怎樣,未見有可為引以自負者,雖中國的無學理根據的醫藥學,可貢獻給世界,予以豐富的研究與發明之園地。中國的哲學,不會在西方留不朽的印象,因為中國哲學以其中庸、謹飭、和平的特性,永遠不會適合歐美人的氣質的。這種中國哲學的特性,完全系體力減退的結果,而歐美人的氣質則充溢著進取的活力。…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March 2, 2016 at 2:08pm — No Comments

藤木《日本AV影像史》(上)

作者簡介:藤木TDC,1962年生,自由撰稿人,自80年代至今一直從事AV行業的述評。代表作《成人影像隨筆錄》(Million出版社)在雜誌《傳言的真相》上連載了12年,深受好評。同時也撰寫電影、酒文化、體育等其他題材的評論文章。著有《醜聞聖經》(洋泉社),與他人合著《東京小巷(懷舊)飲食紀行》(千曲文庫)、《日本映畫名作完全指南昭和outlaw編》(ShinkoMusic)等。

內容簡介:…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2, 2016 at 2:07pm — No Comments

理查德·艾爾曼《眾神的宮殿》第二十五章·宇宙網絡

1920~1924年間,天文學家定期接收到來自火星的無線電信號。世界各地的宇宙監聽站接收到的這種無線電信號是些類似莫爾斯電碼的符號和一些長劃組成的神秘信號。當破譯專家將這些來自火星的神秘信號破解後卻大吃一驚:這些無線電信號被轉換成攝影膠片上的圖像後,竟顯示出火星表面有一個清晰而巨大的人頭雕像。於是,研究人員借助計算機對這個人頭雕像進行處理和分析,結果表明:火星上的這個人頭雕像已有50多萬年的歷史了。

  1976年7月31日,美國向火星發射的海盜一1號探測器,在火星北半球拍下一些很像埃及金字塔一樣的建築,在距離其中一座金字塔東9000米處還拍下一尊巨大的人頭石雕像,在雕像旁邊還有一個來歷不明的奇怪的暗圈。…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March 2, 2016 at 2:06pm — No Comments

聶魯達·馬克丘·畢克丘之巔

這首詩是聶魯達最有影響、發表次數最多的詩作之一。最早於1946年發表在委內瑞拉《全國文化雜誌》上,1950年收入《詩歌總集》(一譯《漫歌集》)第二版。馬克丘·畢克丘位於安第斯山東南部,在庫斯科城西北,離城約 112公裏,是古印第安人的城堡,南北長700米,東西寬400米,在薩坎臺雪山的山腰上,由 216座建築物的廢墟組成。聶魯達於1943年10月22日騎馬參觀了這座古城堡,兩年後創作了這…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March 2, 2016 at 2:05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楊梅燒酒

病了半年,足跡不曾出病房一步,新近起床,自然想上什麼地方去走走。照新 的說法,是去轉換轉換空氣;照舊的說來,也好去拔除拔除邪孽的不祥;總之久蟄 思動,大約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這氣候,這一個火熱的土王用事的氣候,實在在 逼人不得不向海天空闊的地方去躲避一回。所以我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的溫泉地帶, 北戴河,威海衛,青島,牯嶺等避暑的處所。但是衣衫檻褸,(饣+擅右)粥不全 的近半年來的經濟狀況,又不許我有這一種模仿普羅大家的闊綽的行為。尋思的結 果,終覺得還是到杭州去好些;究竟是到杭州去的路費來得省一點,此外我並且還 有一位舊友在那裡住著,此去也好去看他一看,在燈昏灑滿的街頭,也可以去和他 敘一敘七八年不見的舊離。

  像這樣決心以後的第二天午後,我已經在湖上的一家小飯館裡和這位多年不見 的老朋友在吃應時的楊梅燒酒了。…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rch 2, 2016 at 2:04pm — No Comments

畢飛宇《生活邊緣》(2)B1:女教師日記

我是第一次見到漁汛的場景。在此之前,我只是在小說中讀到過它。我趕到白銀那時就被它無處不在的魚腥氣所包圍了。自從收到陳林月的信後,我便思緒紛亂,想著一個心性很高的女孩子常常獨自望著冰排發呆,我就有一種莫名的恐慌。陳林月是我教過的所有學生中感悟力最強,也是最自尊的一個。學校剛好接到上級教育部門的一項任務,讓派人調查一下畢業生在基層單位的實際工作能力,將情況反饋上來寫一個綜合報道,我就自告奮勇來了。我的第一站選擇的就是白銀那。

陳林月在校時不像其他同學喜歡講自己的故鄉,所以我對白銀那幾乎是一無所知。我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名字,在旅途中曾對它的存在心生恍惚。到了鄂倫春人的聚居地十八站,下車進了旅店一打聽,店主才笑著對我說:“白銀那離這兒不遠了,每天都有一班長途車路過那裏。你去吃那裏的開江魚吧,那裏的牙各答酒美極了!”…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2, 2016 at 2:03pm — No Comments

劉心武·記住他——勃呂納梭

我的法國朋友戴鶴白告訴我,有兩個人的名字一定要記住,因為他們對人類提升生活品質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個是康明基,另一個則是勃呂納梭。我知道英國的康明基是抽水馬桶的發明人,他在1775獲專利,其抽水馬桶的原理結構一直被我們沿用到今天。勃呂納梭呢,我一下子想不起來有什麽功業,戴鶴白就問我記不記得雨果那《悲慘世界》最後的情節?啊,我知道了,他是19世紀巴黎地下水道的總設計師,開創了人類城市科學處理汙水的先河,確實也很偉大。…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rch 2, 2016 at 2:00pm — No Comments

周作人·關於蝙蝠

苦雨翁:

我老早就想寫一篇文章論論這位奇特的黑夜行腳的蝙蝠君。但終於沒有寫,不,也可以說是寫過的,只是不立文字罷了——

昨夜從苦雨齋談話歸來,車過西四牌樓,忽然見到幾只蝙蝠沿著電線上面飛來飛去,似乎並不怕人,熱鬧市口他們這等遊逛,說起來我還是第一次看見,豈未免有點兒鄉下人進城乎。…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March 2, 2016 at 2:00pm — No Comments

劉枋《吃的藝術》煙熏

連著在好幾個報上看到有人寫北平熏雞,當時便想到北方人是愛吃煙熏火燎的怪味的,熏而食之的,何止雞一項。

口之於味,真是各地的嗜好不同,湘川臘肉,都是熏制而成,但北地人卻往往會覺得煙味難忍,輪到自己熏雞,便覺得“清香四溢”了。當然,這其間有其大不相同處。

湘川臘味,是肉腌了風吹幹之,再掛於竈口,其受煙也,煤煙、柴煙、爛木屑煙、花生殼煙,不一而足。熏成之物,絕對是失去了新鮮,只剩一股不悅鼻的煙氣味兒,是“異味”但不一定是“美味”。而北方人之“熏”,則完全不是這麽回子事。…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February 29, 2016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唐玉霞·莧菜

昨日端午,早上去菜市,看到了莧菜,紅紅綠綠的在一只大筐子裏,賣菜的小販非常機靈,見我目光逗留了一下,立刻招徠生意。她告訴我,一把抓過去,如果是軟的,證明莧菜非常嫩。都知道老了的莧菜不好吃。我秤了一斤,我是很懷疑這些莧菜的年紀的。可是它們水淋淋的躺在筐子裏,洗了個冷水澡一樣。偽裝的水靈裏滿是渴望。一日不賣出去,一日就少不了這樣兜頭蓋臉的冷水澡。反正我是個不善於家事的人,反正需要一盤莧菜給端午應景,反正,也許,僅僅因為只是一碗莧菜而已。若是可以,該給人一個臺階下的。…

Continue

Added by A'Lessy on February 29, 2016 at 10:35pm — No Comments

金磊·建築科學與文化(3)

2.綠色建築與綠色建材

20世紀興起將在21世紀得到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理論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在世界許多城市新型的生態建築正呼之而出。綠色建築,是綜合運用當代建築學、生態學及其他技術科學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為居住者提供生機盎然,自然氣息濃厚,方便舒適並節省能源,沒有污染的居住環境。這裡所說的「綠色」並非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對環境無害的一種標誌,是指這種建築能夠在不損害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當代與後代的環境質量。其「綠色」的本質是物質系統的首尾相接,無廢無污、高效和諧、開放式閉合性良性循環。通過建立起建築物內外的自然空氣、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種物資的循環系統來進行「綠色」建築的設計,並賦予建築物以生態學的文化和藝術內涵。本章認為,從可持續發展住居的市場觀出發,綠色建築及其建材都是大勢所趨,必定有一個全新的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February 29, 2016 at 10:29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