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20)

朱光潛:形象思維與文藝的思想性 2

在文藝創作過程中,一般都有個醞釀階段,思想情感白熱化階段,還有一段斟酌修改階段。白熱化階段是文藝創作活動的高峰,這是一種聚精會神的狀態,這時心無二用,一般只專注在形象思維上,無暇分心到抽象思維上去。但是我們已多次強調過,人是一個有機整體,除了形象思維的能力之外,他還是抽象思維或邏輯推理的能力,也不能不在適當時機發揮作用,特別是在醞釀或準備階段和作品形成後斟酌修改階段,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往往是交叉使用的。例如參觀訪問、搜集資料、整理資料都不完全是形象思維的事。…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November 5,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宋學勤·論鄧以蟄美學思想的體系與特征 4

2.中西互釋時期(1928-1948): 借鑒西方同時又從中國內部尋找突破口

這是鄧以蟄潛心學術,成果頗豐的大收獲時期,代表性的成果是《國畫魯言》《書法之欣賞》《畫理探微》《六法通詮》,奠定了其在美學界和藝術理論界的地位。1928年為轉折,因為該年他的《民眾的藝術——為北京藝術大會作》一文表明他不再對西方文化藝術心存浪漫幻想,轉為關心中國當下社會實際,不僅是從象牙塔進入了實踐生活。更關鍵的是一方面鄧以蟄受到西方空想社會主義美學的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November 4,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馮苓植《茶樓軼事》(11)

您哪!禁不住個人想人……

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可離了那手絕活兒他還能活著嗎?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又抹不下臉兒討吃叫街,大概早已不在人世了!

唉!引魂人的魂兒卻沒有人來引!

完了!完了!……

可誰料想到,就在這歎息過後不久,古泉居茶樓上竟出了一件怪事。神神道道,頓時又使大伙的眼前變得撲朔迷離了!

但這是「據說」………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November 4,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駱冬青·論漢字文化學 6

象形文字,或曰圖象文字,看似為語言的輔助,語言的另一種表述,卻具有了另一種權力。這種權力,在神性世界,被推為超驗的存在。法國漢學家汪德邁認為:「中國文化的心是『文』。」(29)[法]汪德邁:《跨文化中國學》(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0年,第154頁。我認為,此「文」即許慎《說文解字序》所指出的「文者,物象之本」,是物象中最本質的東西,是孳乳寖多(愛墾编註:繁殖漸多)的「字」之生長基因。總之,是天文、地文、人文,更是其總源頭——「神文」。



這些後世以為乃仰觀俯察遠近攝取而垂為「憲象」的「文」,其原初卻是神示的「神文」。「一個完整的神話記錄在我們的語言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November 4,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劉春《一個人做了你想做的事》

他其實不遠,就在你右側

幾步路的距離,但這些年你們從未走近

有時候會假裝友好,掰一些

無傷大雅的話題

彼此呵呵地笑,聲音有些尷尬

有些枯燥,又自有默契

以前不是這樣。那些年月

你們被外人認為是兄弟…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November 4,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露易絲·海《我的哲理》財富 2

  • 期望富裕

如果我們不接受我們“期望”富裕的思想,那麽即使富裕砸到我們腿上,我們也會莫名其妙地將它踢開。看看這個例子:

我有一個學生平素工作非常努力,希望能增加自己的財富。一天晚上,他特別興奮地跑到班上來,因為他剛剛贏了500美元。他一個勁兒地說:“我無法相信!我從來沒有贏過!”我們知道這是他意識轉變的外在反映。他仍然沒有認為他真正期盼這件事。第二個星期他沒能來上課,因為他摔斷了腿。醫藥費剛好花掉了500美元。…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November 4,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孫宗美·論鄧以蟄藝術美學的形意之辨 3

書法之筆畫,非一畫之痕跡,而為人之指、腕與心運用之筆墨之事以流出之美,所謂表現是也。

鄧以蟄反復強調書法「為人之指、腕與心運用之筆墨之事以流出之美」,這一方面是他透過書法之形式進探內容的結果,同時也反映他重視藝術內在之精神的傾向——所以他說「骨與筋為筆畫之基礎」,為他建立以「心畫」為核心的藝術美學體系做了基礎性的鋪墊工作。其後,他在闡釋書之章法的時候同樣使用了類似的視野和方法。他說:…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November 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魯迅: 白話版《摩羅詩力說》20

斯洛瓦茨基所寫的詩,也時常譴責那些欺詐自己國家的奸人,但是對用詐術消滅敵人的人,他就十分贊美,比如《拉姆博羅》(Lambro),《可爾狄安》(Kordyan)等詩都是如此。《拉姆勃羅》一詩寫的是希臘人的故事,這個人背叛了自己的宗教,當了強盜,目的是獲得自由,可以向土耳其人報仇。這個人性格的兇殘,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只有在拜倫的東方詩中才能找到。可爾狄安這個人,就是謀殺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波蘭人。這兩首詩的主題,都只是復仇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論維柯的詩性智慧 上

摘要:一直以來,人們對維柯在歷史哲學上的地位推崇很高,而他在認識哲學及美學上的貢獻則不予重視。但是他在《新科學》中所提出的「詩性智慧」,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漸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與研究。「詩性智慧」作為原始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以直觀的方式對生命進行的一種關照,代表著人類的生存品質,呈現出創造性、想像性、超越性與整體性的特點,給後人深遠的啟示。

揚姆巴蒂斯塔·維柯(Giovanni Battista…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王二冬的詩·二手鄉愁

天色將晚,母親將月亮搬上灶台

沒有抒情,只有水不停地沸騰

秋風吹過火焰,木頭粉身碎骨

噼啪聲中,有花朵對果實的惦念

鑽出黑暗的炊菸中,有母親對我的惦念

一把火燒出兩種溫暖,一縷菸飄成兩種遠方

——那是我們共同的二手鄉愁

我輕舉盃盞,藉酒消愁的人不只有我…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November 4, 2023 at 9:38am — No Comments

陳艷萍:清邁的閑適 2

看著想著,已走了好遠。越發覺得,應該買一幅他的畫作。一是支持,對於生命,對於藝術。也可作為信物,表示來到過這個國家,這個城市。

只是空想,我已越走越遠,不可能再回頭了。覺得對不起他,對不起他的微笑和他對生活的熱愛。

古城不大,滿街穿梭著一種電麻木。稍有裝飾,小燈閃著,明明滅滅,播放著鄧麗君的歌曲。小城人喜歡她,而她最後,也在清邁去世。



                                                          …

Continue

Added by Easy Tree on November 4,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宋學勤·論鄧以蟄美學思想的體系與特征 3

鄧以蟄把中國從石濤一直到民國吳昌碩、李瑞清等這樣一條脈絡下來的繪畫傳統通盤加以否定和批評,進而痛陳中國藝術的六大弊病:一曰復古運動,二曰懸奇立異,三曰陳規虛套,四曰舞弄筆法,五曰自作聰明,六曰裝飾與寫實不分。那出路在哪里呢?



鄧以蟄不像康有為的弟子徐悲鴻那樣,選擇寫實的道路。他比較模糊地說:「我時時刻刻希冀風來吹破。」[2]20這里的「風」顯然是「西風」。除了繪畫,在音樂上鄧以蟄也持類似觀點。他說「中國人目下的病症是,索莫、渙散、枯竭、狹隘、忌刻、怨毒,要的音樂須是濃厚、緊迫、團聚、豐潤、閑曠、雋永,豁達諸風格了。」[2]37…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November 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木由·經濟困難,要放棄讀書嗎? 3

經過勤學苦練,朱光潛從古今中外許多哲人和詩人那里借得一雙眼睛看世界:他從屈原、杜甫那里學得執著,從莊周、列禦寇那里學得徜徉,莎士比亞教會他從悲痛中見出莊嚴,莫里哀教會他在乖訛醜陋中見出雋妙,陶淵明和華茲華斯指引他到自然勝境,近代小說家引他到人心的曲徑幽室。經歷過這種再造,朱光潛認為「文藝的珍貴的雨露浸潤到我的靈魂至深處」,「使我能感傷也能冷靜,能認真也能超脫,能應俗隨時,也能潛藏於非塵世的丘壑」。

筆者最喜歡閱讀朱光潛先生的美學文章,大學時對他寫的說理性散文愛不釋手,常反復揣摩。他十分擅長把「很難說的理用很淺的話說出來」,不管是多麽玄妙、飄忽不定的「理」,經他之手便「化」為淺顯、人人可以感受到的東西。他這種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的功夫也是經過苦苦修煉而得來的。…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蔣浩的詩·在冬季 21~24

21 11月25日,夜

 

必須給凶手一個同樣的夜晚

讓他在天亮之前完成謀殺

再給他一個同樣的白天

讓他能看清逃跑的道路

 

22 移動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November 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聞一多·說舞 下

實用性的意義

西方學者每分舞為模擬式的與操練式的二種,這又是文明人的主觀看法。二者在形式上既無明確的界線,在意義上尤其相同。所謂模擬舞者,其目的,並不如一般人猜想的,在模擬的技巧本身,而是在模擬中所得的那逼真的情緒。他們甚至不是在不得已的心情下以假代真,或在客觀的真不可能時,乃以主觀的真權當客觀的真。他們所求的只是那能加強他們的生命感的一種提煉的集中的生活經驗——一杯能使他們陶醉的醇醴而酷烈的酒。只要能陶醉,那酒是真是假,倒不必計較,何況真與假,或主觀與客觀,對他們本沒有多大區別呢!他們不因舞中的「假」而從事於舞,正如他們不以巫術中的「假」而從事巫術。反之,正因他們相信那是真,才肯那樣做,那樣認真地做(兒童的遊戲亦復如此)。…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November 4,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木由·經濟困難,要放棄讀書嗎? 2

讀書應當分種類。一種是作為公民所必需的常識,另一種是為做專門學問。朱光潛認為,「一個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種學問的志願,他就不能不有預定計劃與系統。對於他,讀書不僅是追求興趣,尤其是一種訓練,一種準備。」「有些有趣的書他須得犧牲,也有些初看很乾燥的書他必須咬定牙關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還可以啃出滋味來。」這種為了做學問而讀書還須圍繞一個中心去讀。或是科目,或是問題。朱光潛舉例說:「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從頭讀到尾,以求對於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作進一步高深研究的準備。」「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後採關於這問題的書籍去讀。」…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3,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殷旵·時與侍

繁體的時(時)字從寺,從寺的字還有侍、待、等,都與時有關。

《說文解字》:「侍,承也。」承諾、承擔、承受;「待,竢也。」竢,為方言,慢慢等待的意思;「等,齊簡也。」簡是古代當紙書寫的竹簡,製簡先使其理齊,這裏指時間段、時間節點。等、侍、時三字都與候相關,叫作侍候、等候、時候。《說文》:「候,伺望也。」再把這幾個字與時和事連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3,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王二冬的詩·快遞宣言

一個個快件如橫平豎直的漢字

用每一次穿越山河與風雨的抵達

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

書冩着新時代的速度和溫度

快遞抵達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國

比如三沙,藍色的大海是最好的

分揀中心,海浪舉着包裹

跟永興島一起守衛我們的南海…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November 3,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歐陽友權:AI機器人提名金像獎最佳編劇?3

比如,在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下,作家主體日漸從網生交互的「人—人」主體走向「人—機」主體或智能「擬主體」;創作方式從「鍵盤碼字」走向程序操作的「指令生成」;網文作品從單純的文字書寫升級為「文—音—影」融合表意,讓網文行業邁向更廣闊的「大文創」和「泛娛樂」;網站平臺從管理作家和經營作品走向管理生成式AI機器,經營AIGC精品產能,或打造多模態IP體驗與消費平臺;在市場運營上,把原創內容、產業鏈延伸與傳播渠道、消費者能動選擇融為一體,升級AI賦能原創的多模態、多品類內容生產,形成以「消費側」「定制化」為導向的業態新規制……就這樣,人工智能開始一步步、全方位形塑出新的網絡文學生態。

 

AI創作的三個邊界…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3, 2023 at 10:15pm — No Comments

Vinland·慢慢理解維科 上

《新科學》看到一半實在看不懂,才來看這本書。本書是馬克里拉對於維科思想的梳理與總結,從本書的題目便能夠看出,在馬克里拉看來,維科的思想中心在於對啟蒙以來的理性和現代性的反思與拒斥,以及對古典(特別是羅馬)思想的辯護。

第一章中,維科從神學入手,反駁理性主義與經院哲學關於人自然狀態的主張,提出人的墮落的中心論點,之後的論述也緊緊圍繞著這一論述起點。人從亞當被逐出伊甸園就開始了墮落,開始擁有善惡觀念,在心靈/精神/語言三方面墮落。真理在上帝之中,人類只能擁有「確定」,動力運行於確定之上,上帝通過動力引導人類,人類自身無法擁有完美的理性。但是以笛卡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僭越了神人知識的邊界,最終導致了理性的暴政。人類可以通過數學等完全抽象的知識體系來接近真理。…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November 3,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