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20 Blog Posts (338)

徐 賁·後聖人時代需要精明的公民 (上)

外部的環境制約著民眾能否有條件成為有民主知識和能力的精明公民,但是,單單依靠外在條件,沒有自我教育和自我啟蒙,也不可能產生這樣的公民。如何看待這二者的關係便是本書關注的一個重點。



本書收錄的是我在過去兩年中陸陸續續寫成的一些與公民自我教育與公共政治有關的短文。它們可以說是一些“時文”,但提出的也是一些有關公民社會的長久問題,希望能對人們普遍關心的公民啟蒙有所助益。這樣的助益不是從民主和公民政治的不變“真理”推理出來的,而是來自因為有實際需要才作出的一些思考與判斷。

第一篇,涉及的主要是公民美德與民主制度的一些問題。現代民主共和的公民教育不僅是公民教育,而且是民主的公民教育。它吸納了古典共和的一些價值觀,但對古典共和的國家主義和專制傾向保持高度的警惕。這種民主教育不是通過國家的力量或是經由宣傳教育來灌輸的。它發生在公民社會之中,是一種公民的自我教育。…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November 15,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小泉八雲《怪談》《常識》(下)

轉瞬間,菩薩已經騎白象來到了寺廟前。雪白的大象昂首挺立,菩薩全身發出聖潔的光芒,就像山間的月色,皎潔神秘,妙不可言。 

高僧和小沙彌忙不迭地叩首膜拜,口中誦著佛經。突然獵人從高僧背後暴起發難,彎弓搭箭,拉個滿懷,「颼」地一箭,筆直地朝渾身散發白光的菩薩射去。這一箭正中菩薩的胸脯,幾根毛掉了下來。

 

驀地,天邊雷鳴電閃,一片炸雷聲中,白光消失了,奇景也隨之消失。寺廟前空無一物,只剩下無邊的黑暗。 …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November 15, 2020 at 4:17pm — No Comments

周憲:文學理論範式:現代和後現代的轉換(8)(完结)

第九,從文學史的經典闡釋來看,有一個從審美理想主義,向政治實用主義的發展。

 

文學史研究在20世紀也經歷了大轉型,一個極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是如何看待歷史上形成的文學經典。由於對經典的看法衝突抵牾,形成了兩種針鋒相對的經典觀,或者更準確地說,形成了經典維護派和顛覆派兩大陣營,其爭論、批判和對抗遂演變成為一場狼煙四起的“文化戰爭”。經典維護派恪守文學經典的普適價值和審美趣味,強調經典的既是歷史的時間選擇,也是文學披沙揀金的積澱產物。…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November 15,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源於關中:堅定的麵條主義

幾度去到那座早年叫做長安的城市,感覺除了話難懂以外,讓人懂不全的還有麵條,西安是中國第一麵食大展會:歧山掛麵、合陽頁麵、韓城羊肉臊子饸饹、三原咯嗒麵、關中漿水麵、耀縣蘑菇窩窩麵、西安教場門饸饹、歧山臊子麵、乾州掛麵、禮泉羊肉合麵、楊淩蘸水麵、陜北剁蕎麵,加上麥科食品饃、餅、糕、包子、餃子和涼皮,西安完全是一個開放式陳列的麵食博物館。

西安人吃麵有一個講究,就是堅定不移地拒吃機制麵條,他們吃麵條要求手搟刀切,現吃現煮,熱麵滾湯,有醋為上。那西安的麵條師傅也是了得,居然切得麵細如絲,勻如機制,光滑柔潤,綿軟而有彈性,它是有著麥子與陽光的真味。關中大地是特別能產麥子,武功產的麥子號稱天下第一,而中國麵條則是歧山掛麵為上品。…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15,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陳冠學《田園之秋》十月十六日(下)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15, 2020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周憲:視覺文化的三個問題(4)

貢布里希認為,畫家心中有某種“圖式”制約著畫家去看自己想看的東西,即便是同一處風景,不同的畫家也會畫出不同的景觀,因為他們總是“看到他要畫的東西”。假如說畫家的眼光還有點神秘難解的話,那麽,用庫恩(Thomas S.Kuhn)的科學哲學的術語來說明便很簡單了。庫恩認為,科學理論的變革與發展實際上是所謂的“範式”的變化。



在他看來,“範式一詞有兩種意義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著一個特定的共同體成員所共有的信念、價值、技術等等構成的整體;另一方面,它指謂那個整體的一種元素,即具體的謎題解答”[4](P175)。…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5, 2020 at 5:00am — No Comments

應星:敘事在中國社會學研究中的運用及其限制 (上)

西方主流社會學研究的實證化趨向與敘事的價值



敘事研究作為一種有鮮明特點的質性研究方法,對於豐富我們的社會學想像力,有著重要的價值。

在歐洲古典社會理論大師那里,本來一直並行著兩個既相互對立,也相互補充的研究路向。但自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占據社會學主流地位以來,社會學研究方法越來越實證化,量化方法在西方社會學中運用得遠比定性方法廣泛,其所享有的“科學”地位,似乎也遠在定性方法之上。而質性研究則越來越被排斥到了邊緣地位。

 …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November 15,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黃永林 紀明明〈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與文化產業〉(9)

2.利用現代科技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價值

首先,利用現代科技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價值。當下,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生產”緊密結合,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注入到現代文化產業中,將傳統工藝的價值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傳遞到現代生活中,從而形成特色文化產業。



這既保留了傳統技藝的精髓,又更好地促進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美國迪斯尼公司成功地將中國古代民間故事《花木蘭》改編成商業動畫片,影片采用了許多中國元素,從音樂到繪畫,甚至到價值觀都是中國的,同時還運用了最現代的藝術創作手法,最現代的科學技術,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結合,使之變成了一部全世界都可以接受的、對傳統文化傳播非常有價值的電影,在全球賺取了超過20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November 14,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周憲:經典的編碼和解碼 (1)

【內容提要】經典的爭論,是當代文學理論極具爭議性的問題之一。文學史的不斷重寫就是在不斷地調整經典的名單。經典如何形成?為什麽文學史必然是由經典構成的?各種社會機制和力量,是如何建構經典的?本文以現代性的經典建構的編碼,和後現代去經典的解碼為焦點,分別討論了經典爭論中的美學理想主義,和政治實用主義模式。通過對兩種理論的批判性考察,探討了經典開放性建構的新路徑。

 

文學經典是一個舞臺。隨著時間轉換,詩人、作家們帶著自己的作品進出,有些作品留在舞臺上,成為精彩的經典劇目。有些人乘興而入,敗興而歸,因為他們的作品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麽使一部作品成為經典?…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November 14,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希梅內斯詩選《我的魂靈》

我的魂靈是灰色天空

和枯乾樹葉的姐妹。

秋日深情的太陽

穿透我吧,用你的憂傷!

 

花園的樹木

迷漫著雲霧。

從這些樹上,我的心看到

來曾相見的親愛的姑娘;…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November 14, 2020 at 10:32pm — No Comments

徐 賁·蹣跚起步的公民覺醒(下)

陳天華還把國民的權利歸結為政治參與權、租稅承諾權、預算決算權、外交參與權、生命與財產權、地方自治權、言論自由權、結會自由權等。這些國民權利早已在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里成為公民常識,但在中國還必須辛苦地予以傳播。

新聞報紙對傳播公民常識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早期傳播共和思想的許多都是小冊子(這令人想起托馬斯·潘恩影響了美國革命的小冊子《常識》)。新聞報紙傳播的民眾面更廣,而辦報本身就是一種積極參與政治的公民實踐,政治對於普通人的重要性也是在辦報、讀報、討論時事中表現的最經常,最明顯。



陳天華在《國民必讀》中說,“人若沒有政治思想,不曉得爭權利的,即算不得一個人,雖然沒有死,也和死差不多。”所以,中國人應“把政治思想切實發達起來,拼死拼命,爭這個政治參與權,不要再任做皇帝、官長的胡做亂為,把中國弄得稀糟。”…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November 14, 2020 at 10:31pm — No Comments

陳冠學《田園之秋》十月十六日(上)

在廚房裏,坐在一個矮凳上,削今年裏最後一頓番薯的皮。朝陽透過開著的窗斜照下來,在地面上投下了一方的白,略帶著黃味。我的腳和散在腳邊的番薯正落在光幅裏,與光幅外形成明暗二色的強烈對比,這教我想起從前看過的攝影作品。看著伸在光幅裏的腳,彷彿那並不是我的腳,而這腳是通到光幅外的陰暗之域,那裏有個農夫坐著。我覺得很奇異,比見過的攝影作品更有深味更有構成感。我的眼睛正受著這奇畫的鼓舞,一對草鶺鴒追逐著飛過窗前,影子一前一後在地上光幅裏掠過,後面的一隻還「執」(chip)「執」…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14,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若澤·薩拉馬戈《修道院紀事》(28)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November 14,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若澤·薩拉馬戈《修道院紀事》(27)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November 14, 2020 at 7:30pm — No Comments

孫正國·敘事學方法:一段歷程,一種拓展 (2)

歸結而言,這些理論主張都都推崇對敘事傷口進行內在性的抽象性的研究。它的研究對象與其說是敘事作品,不如說是作品的規律,因為它分析描寫的並不是個別的、具體的敘事作品,而日存在於這些作品之中的抽象結構。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民間故事的研究對西文敘事學的興起產生了重要影響。民間故事創作、傳承的群類性和口語/口述性,決定了故事文本的話語生活化、故事母題化和結構模式化,同時其體制相對簡短,故事情景相對單一、平實。民間故事集體傳承導致的故事流布,在文化交流的進一步作用下,使得民間故事跨越時空而具有了形式與情節的普同性;另一方面,人類相似的文化心理結構和實踐體驗也造成了在些基礎之上的故事文本的相似。正因為民間故事從成因到表現形態都具有模式化的特點,才使得研究者(如俄國的普洛普)可以且需要從形態學的層面上去探討其功能,描述其結構,提示其意義。也就是說,民間故事的文本性質使敘事學方法在其解讀中成為可能的。…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14,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也斯《路上的人們》釣魚的老人

向海的地方是一個小小的公園,有木馬和滑梯,孩子們都在那裏玩。海邊的鐵欄旁,一個老人蹲在那裏,拉起綁在鐵欄的繩子,從海裏拉上來一個玻璃瓶子。

我們走過去看。

玻璃瓶裏混混濁濁,瓶中的海水裏有棕色和白色的麵包團。他拔開木塞,把水倒進小桶;水裏還有一尾魚,黑色的,像尾指那麼小。

「這麼小的魚!」我們都不禁笑起來了。

但老人沒有理會。他沉默地繼續工作,從一個桶裏取出一些新的麵包屑,添進瓶裏。然後塞回木塞,再把瓶扔回海裏去。…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14, 2020 at 4:30am — No Comments

約翰·伯格《講故事的人》(上)

所有村子都講故事。過去,甚至很久以前的故事。有一次,我和另一個七十歲的朋友在山里的峭崖下走著,他跟我講起,一個年輕女孩在山上的夏天牧場割曬牧草時,如何從峭崖上跌落摔死。是戰前麽?我問道。大約是在1800年(不是誤寫),他說道。



他又講了些那天里發生的其他故事。一天結束前,這一天里所發生的大多數事情會被人講述。故事是紀實的,或目睹,或耳聞。每天發生的事件和遭遇被納入人們的日常敘事,這些尖刻的評判和彼此間終生的熟稔,構成了所謂農村的閑話(gossip)。有時候故事暗含著道德判斷,不過這個判斷──公正抑或偏頗──都只是一個細節:作為一個整體,故事的講述帶著某種寬容,因為說者和聽者仍然得與故事的主角在一個村子生活。

 …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November 14, 2020 at 1:30am — No Comments

周憲《布萊希特的敘事劇:對話抑或獨白?》(7)

作為這個探索一部分的布萊希特敘事劇,與其他探索相比,是不太成功的。我們知道,現代戲劇在激發觀眾想像力和主動性上,一個重要的途徑是多義和含混,只消把布萊希特的敘事劇和荒誕派戲劇比較一下,就不難看出前者的弱點和不足。



從某個角度看,布萊希特和荒誕派戲劇的探索,都具有向觀眾的欣賞習慣和陳規挑戰的意味,不過結果卻有所不同。這個不同究竟在哪里呢?從交流模式來看,理想的戲劇和觀眾的關係,應該是一種雙向的互動的關係。

 …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November 13,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周憲:視覺文化的三個問題(3)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3, 2020 at 11:19pm — No Comments

周憲:視覺文化的三個問題(2)

另一種看法認為,視覺文化研究集中在視覺性上。英國學者海伍德(Ian Heywood)和塞德維爾(Barry Sadvwell)就提出,視覺性的研究可依據視覺現象的四個不同層面來分析:





第一,在日常生活世界的意義實踐層面。在構想“他者”的政治和倫理實踐中,在每天的社會體驗中,這種意義實踐確立了我們的經驗結構,也建構了從藝術、新聞到人文科學等活動中的視覺範式。




第二,晚近出現的解釋性問題結構(關於看的不同方式的種種理論敘事),它帶有某種探索視覺秩序的社會學和政治的經驗性承諾。…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13, 2020 at 11:1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