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23 Blog Posts (221)

石田英敬:夢的權利 — 數碼時代中夢的解析(3)

四、無睡眠的資本主義和其産生的破壞

我現在講的這個問題也很重要。前面提到的克拉里的那本書《24/7: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終結》的開篇就由一項軍隊內訓練戰士不睡覺的思考引入。 但是娜奧米·克萊恩所著的《休克主義: 災難資本主義的興起》一書,開篇也講到了酷刑技術的發展史。她提到了在上個世紀 50 年代在加拿大一所大學內進行的關於休克酷刑的研究,

這項休克酷刑的目的是讓犯人喪失對白天黑夜的概念判斷,最終實現對犯人個性的初始化、 使他們喪失人格。這本書探討了 1950 年代發展起來的酷刑技術是如何被智利和阿根廷的軍 方集團和權力組織投資和加以利用的,並最終成爲了上世紀 70…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July 28,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朗西埃︱利奧塔與崇高美學:反讀康德(2)

“非物質性的物質”(matière immatérielle)並非沒有先例。這會讓人們想起貫穿了從像徵主義時代到未來主義的整個藝術思想的一個宏大主題:材料的問題變成了純粹的能量,類似於思想的非物質性的能力,大觀念的光芒與電的閃光融合在一起。我們也會記得,現象學會強調在那里(il ya)的光芒,強調即將出現的不可見的事件。但利奧塔的分析還有一個更爲特殊的目的。他旨在將康德賦予形式的屬性轉嫁給物質性事件。現在,在康德的“美的分析”[5]中,形式的特徵恰恰在於它是無法獲得的。美學判斷所指的形式並非一種將自己的統一性強加於感性多樣性之上的概念形式。美之所以爲美,是因爲它既不是一個知識的對象,不會讓感覺聽從於理解的法則,也不是欲望的對象,即讓理性聽從於感覺的無序…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28,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石田英敬·未來網絡的未來(3)

爲了更好的理解這個全面地以萬維網爲媒介的世界,我們不能忽視圖書館問題的連續性。最近我冩了一章書來論述這一問題。

宇宙的圖書館化是極其系統化的:谷歌蒐索引擎是這一圖書館化中的導航;亞馬遜是書商;臉書從字面上就是一本人臉網絡之書;蘋果販賣閱讀器和手冩板。所以GAFA (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是數碼時代的天啟四騎士,是圖書或更明確的是“圖書”工業的擴展。麥克盧漢和媒體理論家們都説錯了,我們非但没離開古登堡宇宙還進入了超古登堡宇宙。現在所有的産品和商品從本體上看都屬於圖書類。當你問“亞馬遜現在不是什麼都賣嗎”,我會説“這些商品都成了書”;看看拿着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人,你會説“是啊,他們都好像在閱讀希臘石板”。…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28,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英國高質量音樂教育體系(下)

勵學校制訂高質量音樂發展計劃

新修訂的英國《國家音樂教育計劃》鼓勵每所學校制訂高質量音樂教育發展計劃,從而支持學生進步,學校音樂發展計劃應對照高質量音樂教育的特點,規劃學校如何在校內課程、校外音樂和提昇強化3個領域爲所有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音樂教育。音樂發展計劃應考慮學校如何配備師資並提供資金,如何支持教師發展;學校如何與音樂教育中心合作,以及學校如何監控教育效果等。…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July 28,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小泉八雲《怪談》屏風裡的少女(上)

古日本著名作家白梅園鷺水,曾有言道:

「在中國與日本的諸多古籍中,均記載著由古至今,某些栩栩如生的丹青佳作,常因其惟妙惟肖、形神兼具,而給觀賞者帶來不可思議的影響。這些傳神妍麗的畫作,但凡是出自大家之手,無論是花鳥畫或是人物畫,皆時有耳聞畫中的人、物,會從宣紙或生絹中躍然而出。」

「實際上,繪畫這種藝術形式,所反映的,正是自我胸懷的抒發與情感的表達。此一論斷由來已久,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如今,人們普遍以此類論斷為依據,對享有盛譽的菱川師宣【註】所繪的肖像畫點評鑒賞,稱道不已。」

鷺水述說至此,講了一個與菱川所繪的肖像畫有關的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July 28,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李文靜 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4.0”數字化建設(4)

2、虛擬現實中的共同學習——學生交互式的學習方法

基於“社交增強學習”理念的“社交虛擬學習”可在虛擬現實環境中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全新的交互和協作。由於職業學校、企業或跨企業培訓中心提供的學習場所空間制約,校企合作通常變得比較複雜。然而,數字媒體可以實現職業學校與企業或跨企業培訓中心的有效對接,呈現新的合作形式,産生第三個“虛擬學習場所”,使學生能獨立於時間和空間,實現同步學習和異步學習。因此,通過“社交虛擬學習”,學生不是獨立學習,而是在虛擬現實中與他人共同學習,猶如一個社交網絡。在虛擬現實環境中的交互式學習,學生擁有更多的教育機會,實現碎片化和泛在化學習,獲取與工作過程相關的實踐和學習經驗。…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27,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石田英敬:夢的權利 — 數碼時代中夢的解析(2)

事實上,對於從 20 世紀發展過來的當代文化資本主義下的“注意力經濟”,“睡眠”和“夢 境”是唯一被保存下來的領域。但是在 21 世紀中全天候的資本主義下,當用戶在睡眠中時, 電腦即使在睡眠狀態下也還是與外界聯結運作着,其實這在意義上也與信息社會以及德勒茲 提出的控制社會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些也可以從夢境解碼領域的技術發展看出: 人在睡眠狀態時可以與機器的睡眠狀態聯系起 來,實現技術上的外在延伸。這樣就可以實現對人們的夢的掃描和解碼分析。這樣藉由技術 獲得的資訊都構成了當今社會的秩序。

這意味着人類精神將永遠都與機器相對接。這也正是爲什麼當今社會會慢慢進化到一個全天 候 24 小時的資本主義控制型社會,我稱其爲一個高度控制型社會。…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July 27,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孫周興:圓性時間與實性空間(2)

從亞里士多德開始的這種可測量的時間是自然生活世界的時間,可以叫做“自然時間”,其實就是“時鐘時間”。自然人類發明了時鐘,各種計時的工具,我們用它們來測量時間,這種時間就是海德格爾所講的“現在時間”(Jetztzeit)。它是同質的和均勻的,因此才是可測量的。如果它不是同質的和均勻的,那就無法測量。這是科學的時間概念,在牛頓那里被叫做“絶對時間”,牛頓的説法是:“絶對的、真實的和數學的時間,它自身以及它自己的本性與任何外在的東西無關,它均一地流動……”如我們所知,這樣一種物理學的“絶對時間”觀在科學上的改變一直要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在哲學上,到尼采那里就已經受到了懷疑和批判。…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July 27,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石田英敬·未來網絡的未來(2)

我並不是要深入談單子論,我只是強調著名的單子“無門無窗”的建築隱喻可以當成是理解心念-大腦-身體的巴洛克時代問題。德勒茲在其名作《皺摺,萊布尼茲和巴洛克》中用一個“巴洛克屋子”的比喻來説明這一點。

單子的結構被刻畫成一個媒介化部署(mediated dispositive )的兩層房屋:一樓穿有五感的小孔,外部世界的光線通過小孔被過濾進來,這些光透過媒介,間接地導入沒有窗戶的上層。上層是昏暗的房間,裝飾着一塊褶皺的帆布,這塊布就好像真皮組織或腦膜一樣。感知首先被感知器官過濾一遍,只有光線可以被導入單子結構的內部。單子結構的肌理和膜上投射着內在觀念的表象和振動。…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27,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 | 夢的器官學與原電影(上)



在《電影時間》裡,我提到我們必須好像德里達談原書冩(archi-écriture)一樣來談論原電影。我將會提出今天夢是這種原電影的基本形式﹣也是如此,這部電影《夢的組織》[1]是可能的,它所指的也是必要的。…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uly 27,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許煜譯·斯蒂格勒 | 快感、欲望和默契(3)

登高,探險,以及其他先鋒性的行動,是要參與自然的所顯示的關鍵點。爬着斜坡通往頂點,是要走到一個特別的地點,它號令着所有的山峰。登峰不是要主導它,佔有它,而是一種友誼的交流。[3]

我們不能得到我們欲望之物,我們不能觸摸它,當我們撫摸它的時候,它超過了這個簡單的觸摸,因爲觸摸是有限的,然而這個物件自身是無限的﹕我們不能擁有它,因爲是它佔有我們。這是爲何撫摸,也是快感,可能也是痛苦﹕通過這個變更(altération),撫摸變成了缺失(défaut),他在它們之外,而且知道﹕當他想要握緊幸福時,卻壓碎了它。…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ly 27,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蔣登科:地方性冩作中的超越性 | 胡中華新詩集《雪落土牆村》(4)

我通過網絡蒐索了一下,全國至少有幾十個叫土牆村的地方。這個非常普通甚至有些土氣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鄉村生活的一種非物質遺存。合川的土牆村在土場鎮,更是“土”上加“土”,過去非常偏僻,緊挨着我所在的北碚,現在的交通倒是很方便了。我沒有研究過土牆村的歷史、文化,不過我相信,在詩人那里,不管這個名字及其代表的文化有着怎樣的意蘊,它都是自己成長的地方,在自己的生命深處烙下了深深的印記。最近這些年,中華一直説他在尋覓,在摸索。我猜測,他最終找到的突破點就在這里,就在自己生命起源的地方,就在曾經偏遠而如今正在發生巨變的地方,就在城市的邊緣而且依然山清水秀的地方,就在他的親人已經長眠或者依然生活的地方。…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uly 27,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彭一田·冬之花

和寒梅一起傲霜的

是油茶花,它們漫山遍野綻放

在離村莊稍遠的山坳

 

來年深秋

人們摘下果實,去殼留籽榨油

炸香的米餜,先奉神

 …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27,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蒲松齡紀念館(下)

蒲松齡紀念館現存蒲松齡手稿原件共有四件,分別爲《聊齋表文草》、抄《莊子秋水篇》、“抄前人詩賦文”、《擬表九篇》。另外,《聊齋誌異》手稿(上半部)、《聊齋雜記》手稿以及蒲松齡在江蘇寶應作幕賓時代縣令孫蕙撰冩的《鶴軒筆札》手稿原件分別珍藏於沈陽圖書館和青島博物館,蒲松齡紀念館展出了其影印件、複製件。

蒲松齡生前使用過的四枚印章,後從蒲松齡墓出土。這四枚印章皆粗質壽山石料、赭色。分別是“蒲氏松齡”陽文篆書圓形印,印面直徑 18 毫米,高 50 毫米;“松齡留仙”陰文篆書方形印,印面 18 毫米見方,高 52 毫米;“留仙”陽文篆書方形印,印面 15 毫米見方,高 50 毫米;“柳泉”陽刻風景肖形印章,印面 19 毫米見方,高 50 毫米。這四枚印章皆是國家一級文物。…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uly 27,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蔣磊·“再地方化”与“詩性資本”———論消費時代的特産(7)

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進一步闡發了資本對自身詩意的扼殺。與未來主義的詩歌主張不同,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所理解的抒情詩歌,理應是帶有反抗性的,是人們對於現實生活之外的另一個世界的幻想,是對大工業時代被物化世界的拒絶。在他看來,作爲工業産品的“物”與“詩意”是絶無關聯的,而被阿多諾所鄙棄的文化工業産品,也不過是政治意識形態操控下的娛樂工具而已,是毫無詩意可言的。

然而,在阿多諾去世後的後工業時代,商品的生産與消費的形式卻出現了新的變化,所謂“資本主義的末日”並未如約而至,而在阿多諾眼中毫無詩意可言的大衆消費品,也逐漸被灌注了新的詩意,出現了新形式的“形而上學顯現”。在旅遊産業中,特産的種種“再地方化”的現象,微妙地體現了這種詩意的重建。…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ly 27,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曆》冬天,沒命地賽跑(下)

它朝另一個方向跑,可能不過是瞎跑。在一處路邊,它的爪子留下不易抹掉的痕跡,它在這兒振作起了精神。前面的狐貍試著跳到一旁去,不知為什麼一轉念,又返回來,在雪地上留下一道小弧線。“夜鶯”也跑到弧線上,但是不多遠,它的蹤跡全給抹掉了——那是媒人們買酒回來給抹掉的。也許,狐貍本可以瞞住我,不讓我看出它是在什麼地方離開大路,竄進灌木叢的,但是“夜鶯”以全身的分量向那邊一撲,使勁壓了過去。接著,我又在林間通道上發現,“夜鶯”和狐貍留下的兩種腳印進行著生死搏鬥,它們疾風似的奔跑,不斷打落路面黑樹樁上戴的白帽子。

它們在直路上沒有跑多久,因為獸類都不喜歡直路。它們重新回到荒地上,從一處林中空地到另一處空地,從一個林班到另一個林班,你追我趕。

我興奮地在一處發現,狐貍疲憊不堪,曾斗膽歇了會兒,留下了它那狐貍印記。…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uly 27, 2023 at 2:33pm — No Comments

文林《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海外撤侨始末》

1960229日,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派往海外接运华侨,第一批四艘轮船满载着印尼的2100多名归国侨胞,到达广州港。由于新中国和印尼间的外交摩擦,新中国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海外撤侨,接回华侨6万多人。

大撤侨计划

1949年,在印尼的华侨有…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July 27,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孫周興:圓性時間與實性空間(1)

摘要:從自然生活世界到技術生活世界有一個斷裂,這個斷裂在哲學上首先表現爲時間和空間經驗的轉變。現代形而上學批判即起步於此。馬克思首先敏銳地洞察到技術工業帶來的世界巨變,並且用“以時間消滅空間”來描述之。尼采批判傳統的以物質運動爲定向的線性時間觀,開啟了一種以創造性生命經驗爲基準的“圓性時間”觀,後者顯然已經蘊含着時間的空間化。海德格爾後期更進一步,思入一種時間與空間貫通一體的本源性的“時—空”觀,我們可以從中引申出反傳統的時間理解和空間理解:時間是不直的,而空間是不空的。進一步的問題是:這種區別於自然生活世界的時間和空間概念的新“時—空”觀與技術生活世界是何種關係?筆者認爲,主要由現代思想開啟的新“時—空”觀爲當代藝術提供了思想前提,同時也通過當代藝術對技術生活世界作出抵抗性反應。…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July 27,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的詩〈旅程〉(1)

二兒子玄抓到一隻灰鳥,在那兒撲騰。

受傷了,我用煤鏟托起它;

它一下子僵住,筆挺,勻稱,

開始變大。我醉了,雙手捧住

這隻鳥,當它逐漸變大,

腦袋左右擺動,我把它抱住。

這鳥變成女人,而我抱著

她。我們走下昏暗的樓梯…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July 27,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石田英敬·未來網絡的未來(1)

第一屆網絡社會年會

時間:2016年11月14日下午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水岸山居會議室

講者:石田英敬(Ishida Hidetaka

哲學家,東京大學人文科學藝術學院講座教授,巴黎第十大學符號與信息學博士…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27,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