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興:圓性時間與實性空間(2)

從亞里士多德開始的這種可測量的時間是自然生活世界的時間,可以叫做“自然時間”,其實就是“時鐘時間”。自然人類發明了時鐘,各種計時的工具,我們用它們來測量時間,這種時間就是海德格爾所講的“現在時間”(Jetztzeit)。它是同質的和均勻的,因此才是可測量的。如果它不是同質的和均勻的,那就無法測量。這是科學的時間概念,在牛頓那里被叫做“絶對時間”,牛頓的説法是:“絶對的、真實的和數學的時間,它自身以及它自己的本性與任何外在的東西無關,它均一地流動……”如我們所知,這樣一種物理學的“絶對時間”觀在科學上的改變一直要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在哲學上,到尼采那里就已經受到了懷疑和批判。

當然這中間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插曲,就是康德和哈曼的“時空之爭”。大家知道康德把時間和空間內化了,同時又把它們科學化了。什麼意思呢?因爲在康德看來,時間和空間是我們主體先天具有的直觀形式,有了這兩種直觀形式,才有了兩門“形式科學”即算術和幾何學。直觀分爲內感與外感,於是康德給出了兩個簡單的等式:內感——時間——算術;外感——空間——幾何學。內感官的形式就是時間,跟時間相關的是算術。這話聽起來不好解,但其實是很樸素的想法。1+1=2,1+2=3,這就是一個時間過程。康德説,沒有時間這種直觀形式,算術就是不可能的。空間亦然,空間是外感官,我們觀看,我們看到東西,這種看是空間性的,是塑造空間的,要是沒有空間這種直觀形式,幾何學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康德認爲他已經把兩門形式科學的基礎問題解決好了。

這時出現了一個人物,叫哈曼。哈曼這位哲學家少爲人知,但他是一個有意思的天才人物。當年詩人歌德就特別崇拜他。哈曼是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個讀者,應該是康德自己叫他看該書的清樣。哈曼看完以後,就識破了康德的把戲,冩了一篇大約合三四千個漢字的短文來批判康德。這是關於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篇批判文章。涉及到時間和空間問題,哈曼説,時間和空間當然跟我們的感官相關,與聽和視(看)相關,聽出來的是時間,看出來的是空間,但聽和視(看)卻不是康德所謂的“直觀形式”,而是語言方式,與聽和視(看)相關的也不是算術和幾何學,而是兩門最原始的藝術,即音樂和繪畫。

於是在這里,整個格局擺出來了,我們可以看到歐洲近代文化中最根本的衝突,即科學與藝術的衝突。康德與哈曼的爭論意義重大,康德是要給形式科學奠基,哈曼卻説你這樣的奠基本來就是錯的。兩者的爭論焦點是時間和空間。什麼叫聽?什麼叫看?什麼叫時間?什麼叫空間?哈曼認爲,作爲語言的形式,跟它們相關的首先是藝術,藝術是比科學更加原本的。康德把時間和空間聯系於兩門形式科學,表明他依然守在傳統的可以計量的時間和空間觀之中,這一點是我們要注意的。

在演講《時間概念》中,海德格爾展開了對傳統時間觀的批判。海德格爾直接説:“與時間的源始交道方式不是測量”。這句話很重要,千萬不要以爲時間都是測量的時間;時間是不均勻的,不是線性的,也不是可測量的。他接着説:“如果我們試圖從自然時間上推出什麼是時間,那麼現在就是過去和將來的尺度”。海德格爾這時候沒有説“現在時間”,那是《存在與時間》里的講法,現在他説“當前時間”:

“這種當前時間(Gegenwartszeit)被解釋爲不斷滾動着通過現在的流逝序列;這種前後相繼的序列在方向上被説成是單向的和不可逆的。一切發生的事件都是從無儘的將來滾入不可回複的過去。”

所謂的可測量的線性時間有兩個特點:一是均質性,二是不可逆性。它是“現在點”的均質化。它必須是均質的,每個點都一樣,才可能是線性的和不可逆的。所謂“均質化”是把時間等同於空間,等同於純粹的在場。這是關鍵所在,尚未出現的將來和已經消逝的過去都是根據現在、當前來判斷的,這就是後來德里達批判的“在場的形而上學”了。在海德格爾看來,這就是一種把所有的時間從自身中驅趕到當前之中的趨勢,時間完全被數學化了,變成了與空間坐標X、Y、Z並列的坐標T。我們從小就學過這些了,平常我們就説空間是X、Y、Z三維,時間是空間之外的一維T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