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91)

楊 奕,吳建平〈地方依戀:對象、影響因素與研究趨勢〉(5)

與周圍鄰里的親密的關係不僅可以影響人們對家的依戀,也可以影響人們對所在行政區與城市的依戀(Lewicka, 2010)。值得注意的是,周圍鄰里(neighborhood)在不同文化中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中國文化中,周圍鄰里比起英文中的意義,不僅要求周圍鄰里這一環境的存在,更與其中的人——鄰居直接相關。



4.1.3.城市



城市(city)常被人們看作是有明顯邊界的,它像徵了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因此城市比其他範疇的地方有著更為廣泛的代表性,對其的研究也有很多…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8,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2)

在美國念書時,有一次系主任對我說:注意人文地理學這個詞「Human Geography」,他說還有一個詞是「Humanistic geography」,他說你要注意這兩個詞是不一樣的。我們說的人本主義地理學就是「Humanistic geography」,所以這個詞我牢記在心裏,也很注意這個詞的特殊意義。《人本主義地理學》這部論文集的英文書名就是「Humanistic…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8,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楊 奕,吳建平〈地方依戀:對象、影響因素與研究趨勢〉(4)

4.地方依戀的研究對象

「地方(place)」是一個空間環境,以人類經驗、社會聯系、情緒和想法為基礎,進而被賦予了意義(Tuan, 1977)。環境心理學認為地方是讓個體位於了一個宏觀和生態的環境中,個體融合在環境中,同時也積極地定義與塑造環境。社會心理學中定義的地方是為了研究個體的思維、感受與行為如何受到他人存在的影響,這個他人可以是實際存在的,也可以是想像中或者受暗示存在的。許多把地方感(sense of place)定義為三個要素的綜合:物理環境(physical…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February 8,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5)

3.2.2 跨界移民和家的重構

全球範圍內的移民速度、跨國頻率和總量不斷上升,已深深地影響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Urry,2002)。在全球化和移居生活背景之下,家的觀念顯得更為重要。對跨界移民而言,家的感知和構建實踐既涉及新的目的地,又涉及來源地,同時還包括了跨界經歷,因此難以從固定和有界的視角去理解跨界移民家的概念。學者們普遍認為,家不是一個固定的位置,而是一系列的社會網絡,是不固定和流動的概念(Su, 2012)



例如,…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8,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徐漢暉〈空間、地方感與戀地情結的文學抒寫〉(4)

所以,在魯迅以魯鎮、趙莊、未莊等地點為故事空間的鄉土作品中,無論魯鎮祭祀的習俗,還是未莊的民風,都顯示出浙東水鄉的地域色彩,但鮮有溫情脈脈的一面。魯迅以一個遊走於現代都市空間的知識者身份,帶著深切的愛、悲憫地俯視故鄉,對這些地域空間的人物總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情感。無論《祝福》中的祥林嫂、《故鄉》中的楊二嫂,還是《明天》里的單四嫂,或《風波》里的七斤嫂,她們都不再是傳統文學中賢妻和慈母的形象,而是一些愚昧、可憐又可嫌的村婦。



鄉土在魯迅的筆下不再是詩意的唯美空間,而是一個亟須變革與發展的雕敝之地。雖然如此,但「故鄉的人事風華、不論美醜,畢竟透露著作者尋找烏托邦式的寄托,」(14p227)魯迅是以「現代性」的眼光打量故鄉風土人物中保守、陳腐的一面,實際上他將鄉土置於批判性空間的同時,更寄寓了對這片土地的愛與戀,因「愛」之切,所以「批」之深。哪怕故鄉是不毛之地、窮山惡水,但在一個具有憂國憂民情懷的現代知識分子心里,「同樣是故土和熱土。」…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8,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2)

1950-1960年代,區位分析流派在計量革命的驅動下崛起,遵循理性經濟人和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假定,即理性的工人和工廠生產產品、理性的消費者通過市場購買產品,經濟系統被抽象成各色各樣理想化的區位模型,社會和文化因素則作為常量被剝離[14]。區位分析後來進一步發展為以Krugman為代表的「新經濟地理學」(New Economic Geography),其核心議題是分析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及其動力機制,在1990年代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主流範式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8,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裴蓓〈論文學情感地理學的可能性及其案例研究〉(8)

本案的詩詞文本數據主要源於《全宋詞》(1999),並結合「古詩文網」對宋代詩詞的分類,共挑選宋代寫景類詩詞340篇。在對文本進行數據提取與處理時,本案首先挖掘出宋代詩詞文本中的地理信息(即「涉及地點」,包括詩詞創作地和詩詞提及地),通過確定地名的古今名稱和位置信息,直接在地圖上定位;其次,提取宋代詩詞的時間信息(即「創作年份」),對無法確定具體創作年份的文本進行取中間值處理;再次,鑒於情感具有動態性、抽象性和復雜性,且測量難度較大,情感信息的提取與處理是本案研究的關鍵。本案嘗試對難以量化的情感提供有效的數理分析與表達途徑:第一步,將詞人的情感信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大類:積極情感包括:快樂、曠達、平靜;消極情感包括:憤懣、悲傷、憂慮和思念(圖2);第二步,參照羅素(Russell)提出的情緒環狀模式,依照詞人的情感強度進行賦值:快樂(1.0)、曠達(0.6)、平靜(0.4)、思念(-0.5)、憂慮(-0.6)、悲傷(-0.8)、憤懣(-1.0)。…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8,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唐小林〈歷險可能世界:百年符號詩學概論〉(4)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羅美晨朱媛〈克里斯蒂娃的符號學和互文性研究〉(3)

克里斯蒂娃互文性觀念是立足於身體的基點的對社會、歷史因素的吸收。文本形成的過程從身體出發,最開始只是內心體驗,這種體驗直接聯系著身體的觀念,「內心體驗把無意識、感知、前語言、和語言都調動了起來……表現為一些非語言的像徵」。在第一階段中,它還沒有用語言表達,到了第二階段——草稿階段,就可以將部分內心體驗轉為語言,但這時語言只敘述感覺事實,等它最終成為文本的時候,它就加了邏輯性、系統性,使它表意加更清楚,符合社會規定。

克里斯蒂娃把文本分為基因文本(Genotext)與現象文本…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韓震·論維柯的人學思想(3)

維柯「真理即創造」的原則,還改變了以往人們認為人類活動及其歷史無法得到科學認識的看法,為關於人的科學以及整個社會科學奠定了信念基礎。如果過去人們因為人類事務是人的「自由」創造而將其歸結為純粹的偶然性,因而無法科學地給予認識的話,那麽在維柯這裏,恰恰因為人類事務是人創造的,它們才能夠真正被人所認識。



通過人類的創造性活動,人類活動的確定性與人類自我認識的真實性就結合起來了。正因為如此,我們認為,維柯首先提出了「人學」以及社會科學如何可能的問題,並且非常巧妙地為這種新科學的可能性提供了信念基礎。

人的能力與人類世界的創造…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段義孚大師《回家記》(1)

近一兩個月,享有「人文主義地理學奠基人」頭銜的美籍華人學者段義孚所著的《回家記》常駐國內各大門戶網站新書排行榜,引發不少讀者的濃厚興趣。

2005年夏天,74歲高齡的段義孚教授應邀參加北京的一次建築學國際學術會議,於是在闊別中國60多年後,第一次踏上了回鄉之旅。

從北京到重慶,經長江三峽到宜昌,再到上海,回美國,這次為期十多天的旅程,以學術演講為起始,童年探訪為重點,以參觀遊覽結束。段義孚將它看作是一次深入自我和文化的旅程,記錄下每天的見聞和思考,用個人的視角和感悟力來描繪自己眼中、心中的當代中國。於是,一本特別的《回家記》就此誕生——既不同於段義孚出版於…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萬黎明 萬傳法:當下電影敘事學研究的困境與反思——從重談「模仿說」說起(6)

在影片《影》中,境州八歲就被收養於子虞家,作為子虞的替身和影子被加以秘密訓練,在此,模仿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在影片的開始,張藝謀卻有意突出了其中的差異,境州不但不會操曲,還在復製傷疤的過程中,特別突出自己的身份,以求「自我」的彰顯和不同,在這兒,境州是作為一個「模仿的被動者和犧牲品」而獲得觀眾的同情的,但隨著劇情的發展,特別是當他的母親被殺死後,作為與自我身份唯一聯系的血緣、記憶、歷史等被抹除後,在徹底成為一個「孤兒」後,他開始走上了某種可說是「復仇」的道路,然而,與其說他最後的行為是一種復仇,倒不如說是「模仿機制」開始真正運作更為合適。至此,「第二天性」開始取代「第一天性」而使他真正變成了「子虞」——那個他一直模仿的對象本身,所以,他最後選擇留下也就變得合情合理(有人認為境州應該帶小艾出走,如此,將是全片唯一的亮點。但從現在這個角度看來,出走卻是敗筆),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張藝謀完成了對於「權理念」的深層次挖掘,並借此給予現實以某種歷史性的預言和反思。…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阿來《大地的階梯》山中的人家(下)

一盤洋芋很快一掃而光,女主人又端來了一大碗酸菜湯,里面有很濃重的陳豬油的味道,這也正是家鄉飯食的味道。一大碗湯喝進肚子里,汗水慢慢從額頭上沁出來。女主人卻在抱歉,說:“酸菜是洋白菜做的,要是冬天,就有上好的元根白菜,味道就更好了。”

女主人所謂的元根白菜,學名叫做蔓菁,有蘿蔔一樣的根莖,但葉子卻很粗植,但正是這種粗糙,煮成酸菜,成了我們一種特別對胃口的嗜好。而洋白菜做別的菜十分細嫩,要比元根白菜可口十倍,但做成酸菜,總給人一種過猶不及的感覺。

和客氣的主人閑話,話題也無非是地里的蘋果樹苗,和今年的收成之類的事情。除此之外,他們還能關心什麽呢。當我想把話題轉向村子的歷史時,話題便開始模糊起來,變成了一種不可信,又不可不信的傳說。…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8, 2023 at 3:00am — No Comments

錢穆《湖上閑思錄》陰與陽

陰陽是兩相對立,同時並起的。若必加分別,則應該是陰先陽後。讓我們把男女兩性來講,男女異性似乎是兩相對立,同時並起的。但照生物進化大例言,當其沒有雌雄男女之別以前,即以單細胞下等生物言,他的生育機能早已具有了。生育是女性的特征,可見生物應該先具有女性,逐步演化,而再始有男性,從女性中分出。女性屬陰,男性屬陽,故說陰先陽後也。

再言之,從無生命的物質中演化出生命,物質屬陰,生命屬陽,此亦陰先陽後。若論死生,應該先有死,後有生。死不僅是生命之消散,同時也還是生命之未完成。生由死出,而復歸於死,如是則仍是陰先陽後。…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February 7,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周啟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間性」理論及其生成語境〉(6)

質言之,「發現了」巴赫金理論、「發現了」第二個索緒爾思想的克里斯特瓦,以其「文本間性」理論超越結構主義,而影響了羅蘭·巴特,影響了「如是」派這批巴黎先鋒前衛知識分子。

然而,這只是互動的一個方面。換一個角度看,克里斯特瓦的文本理論乃是「如是」派及其「整體理論」的一種總結。被視為克里斯特瓦文本理論的那篇「核心文本」,在探討「文本間性」時僅次於「詞語、對話與小說」而經常被提及的另一篇文章,乃是「封閉的文本」(texteclos),其藍本可能是「文本的結構化問題」。後者也是克里斯特瓦的一篇重要論文。1968年…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7, 2023 at 9:57pm — No Comments

常建華〈試論中國地方誌的社會史資料價值〉(1)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本文中圖分類號:K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05-12-30 / 作者簡介:常建華(1957-),男,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要:作者結合教學與研究實踐,從方法論和借鑒利用地方誌研究成果的角度,探討了中國地方誌的社會史資料價值。分析了地方誌的讀法,地方誌的體例與分類,並以風俗、建置為例,論述了方誌分誌的社會史資料價值。

認為地方誌是研究地域史、區域史的基本資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切入點。地方誌的史料價值,首先是體現在具有認識地方歷史,甚至更大歷史的整體性上。隨著區域史地域史研究的盛行,從方誌入手具有了方法論的新意義,對於開展微觀歷史研究、基層社會研究、民眾研究等具有重要價值。…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February 7,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杜麗特爾詩選〈珀萊埃勃斯〉 (果園的守護者)

我看見第一個梨子,

梨子正在落下。

那群尋找蜜糖的,長滿了金燦燦條紋的

黃色蜂群

並不比我更快些,

(別讓我們看到這片美景吧!)

於是我俯伏在地上,

哭泣。

 …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February 7,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1)

(2020-12-16 ;原載:澎湃新聞;記者 於淑娟 整理)

1921年,商務印書館設立編譯所史地部,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著名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曾經擔任過地理編輯室前身——商務印書館史地部主任。近年地理編輯室開始出版一些面向一般讀者的普及類讀物,《戀地情結》即是最新出版的一本,既有學術性,又有大眾性。本文系722日商務印書館涵芬大講堂…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7,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1)

作者簡介:朱竑(1968- ) 男,甘肅臨夏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地理學與旅遊地理學,E-mail:zhuh@scnu.edu.cn,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華南人文地理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中國 廣東 廣州 510006;呂祖宜,香港大學地理學系,中國香港;錢俊希,香港大學地理學系,中國香港 / 原文出處:經濟地理,201906 期)…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7,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周尚意〈人文主義地理學家眼中的地方〉(下)

然而,他們絲毫沒有感到窘迫,因為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待客如賓是中華禮儀,而這幾個唱侮辱性歌謠的同學,恰恰展現了野蠻之舉。三如,他在伯克利讀博士,一年級時索爾(伯克利學派的創始人)給他們上課,交課程作業時,段義孚專門用舊金山的案例,展現城市景觀對人的進步意義,用以挑戰索爾浪漫的自然觀,不成想索爾竟給了A的好成績,由此他學到了一種教育理念。相對於他的自傳體著作《我是誰》,這四章凝練出來的要點更清晰。



從第五章開始,段義孚跳出了個人的經歷,旁征博引,從更廣泛的人類個體經歷,說到人類整體的發展,旨在展現人類在對自己、對他者、對自然的思考歷程,例如宗教對這三對關係的解釋不斷變化著。如果將此書作為人文地理學課程的教科書或教參,最合適的考題不是記下書中哪些「片段」,而是讓學生判斷自己學會從哪些角度思考人性,而人性表現在我們所有的空間行為和空間決策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7,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