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風景的凝視與身體的臉化:德勒茲論喬托〉(2)

在此,君主成為了國家的有形身體,或者說,國王擁有兩個身體,在國王自然的、可朽的肉身之外,另一由權力所編碼、捆綁的身體,被塑造成為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的化身,即一張威嚴肅穆的國王正臉,一種藏身於宮殿與金字塔的符號體系內部供人想像的神秘權威。這,被德勒茲稱作是「一種表意的、妄想狂的、專制的體制」;而與此同時,還有一種「後-表意」的體制,如果說「表意體制」來自君主的權威,「後-表意」則指向一種先知式的獨裁,二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寄托在中心式的想像,後者依賴於內在性的激情:「超越的中心化的專制權力讓位於一種內在的無處不在的權力形式。」德勒茲同樣用一種化身作比,「表意體制」代表「妄想狂的埃及法老」,而「後-表意」體制則是「激情性的希伯來人」的出場。

正如在《聖經》的《出埃及記》中,摩西帶領不堪重負的猶太同胞脫離埃及法老的奴役統治,德勒茲認為:「在猶太民族那里,一組符號從(它構成為其一部分的)埃及的帝國網絡之中掙脫出來,並開始沿著一條逃逸線向沙漠之中運動,以最為獨裁的主體性來對抗專制的意義,以最為激情性和最少解釋性的譫妄來對抗解釋性的妄想狂,簡言之,就是以線性的『進程(爭訟)或要求』來對抗輻射性的圓形的網絡。」

也就是說,「後-表意」符號學實際脫胎於「表意的專制體系」,是一次對於中心式權力的逃逸,對於國家疆界的解轄域。在這里,國王的號令遭到質疑與隔絕,國王的正臉也因此被埋沒,取而代之的——德勒茲再次引用聖經的話語——是一張側臉,是一種先知與上帝之間「面孔」的對應關係:「當他(摩西)在西奈山上遭遇主時,他別過臉去不看上帝隱藏起來的臉。」「顏貌經受了一種深刻的轉化。神轉過臉去,任何人都不可以看到它的面孔;然而,反之,被一種對於神的敬畏所震懾,主體也轉過他自己的面孔。

被偏轉的面孔只以側面呈現,它取代了輻射性的面孔的正面形象……當上帝轉過臉去之時,該隱自己也轉過臉,他已經遵循著(為那種使他逃避死亡的符號所庇護的)解域之線。」就此可以理解,在「後-表意體制」里,統攝並維系國家運轉的,不再是國王直接下達的命令,而依托於一套更加復雜的再現體系,「表意專制體制」中那種清晰明確的上傳下達,變為了上帝與信徒之間的締結合約,上帝的權威話語再現為「十誡」,由作為先知的摩西領受,並用一種中介性的、更為周轉的方式,再度集結起他的子民。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