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支持將湧現作為聖塔菲研究所追求科學之路上的共同主題,但卻沒有使用湧現的語言。用莫里哀《貴人迷》中的話來形容: “天哪!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在不知不覺中說著散文。”我們在這些年研究複雜適應系統中的湧現行為,但卻沒有明確說明這樣做。
圖2. 鳥類的集群行為,即鳥類在飛行過程中的集體運動,是鳥類個體在沒有協調和領導時,遵循簡單規則湧現出的行為。
但是我們的詞彙在幾年之內開始發生變化。在也許是第一本面向大眾的關注湧現行為的書籍《湧現:從混沌到有序》(Emergence: From Chaos to Order)中,聖塔菲研究所的早期知識領袖之一約翰·霍蘭德(John Holland)寫到:一些系統(比如遊戲、簡單的分子等等)中促成湧現行為出現的是一組相對簡單的規則。…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ugust 19,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尼采説了三點:直線騙人,真理彎曲,時間圓圈。尤其是最後一點,即所謂“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圓圈”,委實是驚人之語,也足以被當作瘋人亂語。二十多年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爲尼采此説做了科學的証明。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引力場會使時空發生扭曲。當一個有質量的物體體積趨於0時,其引力會達到無法想象的地步,從而改變空間,導致光都無法在其空間里逃避,進而形成“時空扭曲”,也就是使由三維空間和四維時間構成的時空結構産生扭曲。後來的各種實驗和研究証明了愛因斯坦的“時空扭曲”理論。人們在探究時間測量技術時就發現了各種“時間扭曲”問題,有研究者做了如下總結性羅列:…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August 19,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餓了,要吃,這是生理。有好炒乾煸牛肉絲的,有好烤牛排的,有用筷子吃的,有用刀叉吃的,這是文化。你們吃肉不吃魚,他們吃魚吃牛不吃豬,你們見面作揖,他們見面握手。從自然的角度看非必如此而在實際生活中人皆如此的行為模式,就是文化。你到歲數想倆人往一塊兒睡,這是自然,你穿件白紗裙子上教堂照好多相片,這是文化。
雖說文化「從自然的角度看」非必如此,但人本來就是一種「非必如此」的動物,一種文化動物;就像鯨魚是一種水生動物,回頭是岸,卻還是遊在海裏自在。…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19,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神經系統學習相比演化篩選顯得尤為高效,不再依靠一代代生命的優勝劣汰篩選來提高效率,神經網絡的學習需要總結經驗,當然也就需要記憶,還需要預測信息之外的經驗(泛化能力),神經網絡學習的原理說來也簡單,物種在接收外部信息後,通過不斷重復嘗試成功或者失敗,調節神經突觸中受體的數量,尋找合適接收電信號頻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物種的遺忘(遺忘那些錯誤或不適應生存的經驗)代替了演化中的死亡(篩選),而不斷嘗試重復例子的過程也就是尋找神經突粗合適受體數量,找到最適合傳輸信息(電信號)頻率的過程就是我們的神經網絡學習。
以上簡述了生命的演化與兩個階段的學習,任何生命都會有感知外界信息並做出維持自身狀態的對應行為,能體驗這個世界的個體(複雜神經細胞)並不會比不能體驗世界的個體(草履蟲)更容易被留下來,那麽我們的大腦究竟有什麽用呢,又是什麽讓我們產生了意識?…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August 19,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而維特根斯坦則傾向於提供一種新知識,以期解決哲學問題。對真理的追求,對知識的渴望,維特根斯坦無比強烈,甚於莊子;但對自由和幸福的關照,莊子更是樂而忘返,不知老之將至。在對人類命運的同情和探索上,二人都飽含悲憫之情,竭力而爲,希望構建一個有意義而富含生趣的世界,這一點偉大的宗教家與哲學家都具有相似性。
因此,在對意識的探究中,從知識論而言,莊子沒有像維特根斯坦那樣提供具體的知識,這是時代之困,不能苛責莊子,即便是時下,“意識”依然是一個沒有解決的謎。儘管各種主義層出不窮,行爲主義、功能主義、同一論、取消主義,或是二元論與泛心論,都未能給出“定論”。莊子在道論的視野里,爲意識留有餘地,而其空靈的體悟近佛,可爲同一論和取消主義提供更妙的思路,即意識和心靈並不需還原爲物質,或者取消,而是一種“空性”的在場。維特根斯坦所供給的新知識,爲心智哲學的興盛提供了豐富的思想“燃料”。…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9,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讀小説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但至少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虛構如何塑造我們生活的形的。我覺得讀小説鍛煉的是大家不斷去質疑你所見的真實的能力。
重輕:現實主義中的真實,比如説我們去冩一個人生活中的苦惱,冩人的苦難,然後我們可以推己及人,體會到裡面有一些永恆和長久的東西,這個是“真實”的第一層。需要解釋的一點是在這個基礎上加一層,有一些“真”就成了一種感覺。比如看《夜巡》(下圖) 這幅畫,或者你看印象派其他的畫,很模糊,但它就是有一種比精細的油畫還要真得多得多的世界。…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ugust 18,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當周遭喧嘩逐漸喘息起來,我躲藏在豔紅的宴席後,用眼神來回蛇掠妳高低起伏的青春,和那一小塊即將被地心引力征服的丁字純潔。
「忘卻腦海中每一個熟悉的臉孔啊!」、「眨出每一顆在眼裏氾濫的故事情節啊!」、「沒有一首,沒有任何一首歌是我真正想唱的啊!」在煙酒揚起的塵埃中,我彷彿閱讀到妳蕾絲胸罩間繃出的精緻語句。
忘了吧!雖然夢想仍在腴潤的肚腹間震顫不定。未來的燈光將熄未滅,妳在晦澀裂罅中卸去腿上僅剩的網襪,用赤裸打撈今夜所確實能擁有的,少許生活……
( 自由時報副刊2004.05.14 )
Added by Zenkov on August 18,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August 18,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民主話語的理性邏輯和說理是納粹非理性話語的死敵,也是阻止納粹非理性話語徹底勝利的最後希望。不久前,受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心之邀,德國漢學家、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顧彬教授與董健、丁帆、王彬彬、蘇童、葉兆言、畢飛宇、黃蓓佳等學者、作家討論到中國語言的現狀,「重新學習中國語言」成為一個受關注的問題。在那次會議上,顧彬提到,從1933年希特勒上臺到1945年下臺這十二年,德語遭到了汙染、歪曲,德國作家們不得不要重新學習德語。一位與會者深有體會地說:「我回想我本人在六十年代寫的文章,那是用汙染了的語言。可是我們沒有察悟到,這一點我覺得給我觸動最大。我重讀賀敬之的《雷鋒之歌》,小說《歐陽海之歌》,重讀劇本《霓虹燈下的哨兵》、《豐收之後》、《年輕一代》……重讀了一大批作品,那種語言的汙染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August 18,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把強大的技術置於市場的統治下,是非常危險的
解放周末:作為中國美術學院的客座教授,不久前您參加了美院建院90周年的一系列活動,尤其是在以「自動化社會中的藝術與教育」為題的國際美術學院院長論壇上,發表了重要演講。這個論題為何吸引您?
貝爾納·斯蒂格勒:因為人類知識的被剝奪、思考力的喪失,都與社會越來越高度的自動化有關。…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7,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雙方都記錄了之前遇見的螞蟻。現在假如一隻食蟻獸入侵了巢穴,使得大量的螞蟻減少,如若不盡快恢復正常的秩序(分工協作),那麽蟻群就會挨餓。那麽各個螞蟻間是怎麽告知其它螞蟻與族群這一情況呢?神奇的事發生了,他們壓根不用告訴,當一隻工蟻遇見的收集蟻太少突破一個臨界點後,它會主動更換自己的工作變為收集蟻。同樣其它螞蟻也會這樣做直到總體分工恢復至原來比例(像不像水往低處留、數據的自我填充、免疫系統的自我恢復等等一系列司空見慣的規則)。…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August 17,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江蘇電視臺的一個時事評論節目主持人,有一次以罕見的媒體人的激情和坦率評論道,現在中國的食品、用品、商品、語言、活動、人際關係充滿了虛假,「什麼都是假的,只有王八是真的,因為王八本來就叫假(甲)魚」。
不錯,虛假、偽裝、謊言、假面充斥於當今的中國社會,但真實並沒有從此絕跡,因為這位主持人說的就是真話。而且,無論「假」多麼盛行其道,但畢竟不能以假的名義作假。「假」必須說自己是真的。這就像最強橫的專制也必須以「民主」的名義實行專制一樣。在這世界上,真和假、美和醜、是與非畢竟是有區別的,而且是可以分辨的。
在《說謊概要》(Concise Book of Lying)一書中,蘇里文(Evelin…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August 17,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如何在這無止盡的交易流動中維持(「可欲的」)恆定性?該如何且以何取代往昔古典主義的穩定作用?
首先,能在物質層面幫助到我們的,似乎只有科學的實證性。例如,對語言的抵制和提倡都借助這方法,它回應了語言學將自己建構為科學的野心。這是個有利的佯裝:雖然它無法證實自己,但它奠定了體系的基礎,且將其散落四處的材料匯集起來。但科學不再想要獲得這樣的保證,同時,它不在實證(positif)之外遨遊,而是超越了實證主義。它與巴洛克的自然性(la naturalité)面對面,且了解到後者的成果值得為人所知。…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17,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摩擦力: 基本粒子之間的力是保守力。然而,當考慮到物質更複雜的結構時,摩擦就湧現了。物質表面相互摩擦時,機械能轉化為熱能。類似的湧現現象也適用於連續介質力學中的概念,如粘度、彈性、抗拉強度等。
花樣表面 Patterned Ground: 花樣表面是在冰緣地區由地面材料形成的明顯的,通常是對稱的幾何圖形。
統計力學最初是用一個足夠大的統計學集合概念推導出來的,其中概率分布的各種波動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小的團簇並不會表現出明顯的一級相變,例如熔化,而且在邊界上不可能完全將團簇歸類為液體或固體,因為這些概念 (再沒有額外的定義的情況下) 只適用於宏觀系統。使用統計力學方法描述一個系統要比使用低層次的原子論方法簡單得多。…
Continue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17,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我對這一傳統進行了批判。技術不能被簡單歸為哲學的外圍範疇,而處於被擱置的地位,認為技術這一「外圍」對哲學的核心毫無貢獻是錯誤的。我認為,人類是未完成的,始終處於進化中,始終在被技術所塑造。人類擁有技術後,制造工具,形成組織,組織之間產生紛爭,爆發戰爭……技術對人類影響如此之大,不能被忽略。
解放周末:您在重新確立技術重要性的過程中,為何又始終對技術抱有十分的警惕?
貝爾納·斯蒂格勒:人類因為普羅米修斯盜來的火而擁有了使用技術的能力。人有了技術之後,卻沒有使用技術的智慧,於是宙斯派赫爾墨斯給人類送去書寫之神,教給人類公正、羞恥心等智慧和德行。…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6,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另一方面,個體之間僅僅有大量的相互作用本身並不足以保證出現湧現行為。許多相互作用可能是微不足道或無關緊要的,或者可能相互抵消。在某些情況下,大量的相互作用實際上可能阻礙有趣行為的湧現,因為它們制造了大量的」噪音」來干擾新湧現出現的」信號」。在達到臨界點以能維持自身以前,這種湧現行為可能需要暫時與其他相互作用隔離。因此,促進湧現的不僅僅是個體之間連接的絕對數量,還有連接的方式。分層組織就是能夠產生湧現行為的例子(政府機構的行為方式可能與政府機構的單個部門大不相同)。但湧現行為也可能產生於更為分散的組織結構,如市場。在某些情況下,在湧現行為出現之前,系統必須達到多樣性、組織性和連通性的組合閾值。
無意識的後果和副作用都與湧現特性密切相關。Luc Steels寫道:…
Continue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16,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他們活出他們所開墾的關係,對深淵遺忘了多少,他們的記憶就被強化了多少。
因為若這經驗使你,一個原本漂流在海的深淵的受難者,成為了例外,那麼它也變成了某種共同之物,它使我們,這些後代子孫,成為各種群體中的一群。這群人並不因例外而存在。關係並不來自特異性,而是來自共享的所知。我們現在可以說這深淵的經驗是我們互通有無的最佳事物。
對我們而言,毫無例外,且即使我們保持距離,深淵也是未知的保護和觀點。從其深淵之上,我們博弈著未知。我們在這世界的賭局中選邊站,為了印地安人的重生,我們朝他們呼喊,為了這暴風雨的、以及深刻平靜的關係,在那裡我們榮耀我們的船。…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15,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吃掉,喝下,吞咽我的文字,在你身上承載它,運送它,如同一種書冩的律法成爲了你的身體:(它)自在的書冩。指令的策略首先會讓自己被死亡的純粹可能性,被一輛汽車向每一個有限的存在者提出的風險,所激發。你聽到了災難將臨。從它被直接地印刻於劃線那一刻起,終有一死者發自內心的欲望在你身上喚醒了阻止湮滅的運動(它是矛盾的,你跟隨我,一個雙重的限制,一個絶境的約束),這個同時向死亡暴露自身又保護自己的做法——簡言之,刺蝟的技巧,它的回撤,就像高速公路上捲成一個球的動物。人們願意把它拿在手中,開始學習它,理解它,保留它,爲了自己,在自己的身旁。
你愛——把它保留爲單數的形式,…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15,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雙翅目:我個人可能偏極端一點,我們每個人對於現實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即使面對面,兩個人對於一個事件的理解都有可能不同。“真”這件事我覺得在當下是消散的,我們面對(不一定完全是)碎片化的信息,如何把這些信息組合成對我來説是有效的敘事呢?這可能更重要。敘事是很重要的,它不一定描繪過去的真或現實的真,但是敘事更有意義的是它描繪一種未來的可行性。最近蘋果公司發佈了Vision Pro頭戴式設備,那我們怎麼用設備去進行生活改造?比如視力不好的人,戴上眼鏡,信息是不是就直接進鏡片了?
所以,真實就變得不是所謂的現實了,而是我們如何構建一個可以運用到真實環境當中的敘事體系。這種敘事體系對於未來是有所預示的,或者説,它就像是一個模型。比如説門捷列夫做夢排出的元素週期表,上學時人人都背,約等於是給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我們不一定把它按照現實去理解,但是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真”的敘事模式。…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ugust 15,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Glissant 延續德勒茲的根莖(rhizome)概念,以根莖作為想像方式,提供加勒比海人身份課題的思考方向。如同植物在土底下錯綜複雜的連結、在空氣中透過花粉與果實等隨機的媒介傳播,各種交雜的可能性都同時存在,Glissant以此談論祖先們的遷移,並非猶太人的離散(diaspora),亦非以種族為本的國族主義。
藉由“errantry”,肯認(歷史上)錯誤必然存在,但並不因錯誤而逃避存在的事實,這是 Glissant 談論加勒比海集體歷史的方式,亦藉此活化了德勒茲的根莖概念。
第三個討論方向為 “French”,Glissant 將世界語言分為三種:(一)、不涵納殖民性的語言,例如中文、印地語;(二)、部分歐洲國家的語言,強調大陸性思考且未曾與世界上的他者進行複雜的歷史交融,例:德語;(三)、充滿殖民歷史,…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5,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