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APP·史料與文創:海德格爾的视角 上

照海德格爾的哲學路子走,如果一位文創工作者把歷史材料當成具有“形式質料”“實體”,這位文創人恐怕要面對一個很根本的挑戰。

這問題切中了海德格爾思想與當代文化實踐(尤其是文創、設計、文化再製)之間最具批判性的張力。

我們可以這樣說:當一位文創工作者把歷史材料(歷史、遺產、文物、民俗等)視為具有「形式—質料」的「實體」來處理,他實際上陷入了海德格爾所謂的「存在之遺忘」與「技術化世界觀」的陷阱。

讓我們一步步說明這位文創者在海德格爾視野中所可能面對的問題。

一、把歷史當「實體」:歷史變成可操控的東西

若文創者以「形式質料」的思維看待歷史,他會把歷史材料理解為:

「質料」:可被加工、再製、改造的文化資源(如文物、符號、故事、建築、圖像等)。

「形式」:創意概念、設計語言、品牌風格,用以賦予質料新的形象或用途。


這樣,歷史就變成一種「待塑造的原料」(raw material),而文創者成為「形相的賦予者」。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創造性的行為——重新喚醒過去、賦予新生命——但在海德格爾的眼中,這種思維有一個深層的危險:歷史被降格為「物料」或「資源」(Bestand),而非一種「存在的開顯」。換句話說,文創者並非「與歷史對話」,而是在「對歷史進行技術性操作」。(待續)

Views: 1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