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192)

奥修·亢達里尼瑜伽:歸根復源 5

如果人們練習覺知的方法,同時練習瑜伽的方法,他們就會瞭解更深的覺知領域。否則他們只能覺知粗重的領域。如果你改變粗重的而不改變微妙的,你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現在矛盾開始以新的方式維護自己了。

瑜伽很有幫助,但它只是一部份。另一部份佛陀稱之為警覺要練習瑜伽,好讓你的身體變得富有節奏,並且跟你的內在運動協調一致,同時也要練習警覺。

要警覺你的呼吸。在瑜伽裏,你必須改變呼吸的方法。在警覺裏,你必須就呼吸原來的樣子覺知呼吸。只要覺知它。如果你能夠覺知你的呼吸,那麼你就能夠覺知你的思想過程;否則不行。…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October 21,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9.7

下課以後,我弄清了這份雜誌屬於我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我指責他背叛和嘲弄我。在接著發生的打鬥中,他向後撞倒在了一張書桌上,腳夾在一道縫里,踝子骨斷了。他臥床一個月,但是卻俠義地在他家人和老師面前隱瞞了我在事件中的責任。…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October 21,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瑪格麗特·杜拉斯《物質生活》房屋 3

我讀過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房間》,還有米什萊的《女巫》①。

①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英國女小說家、批評家。米什萊(1789-1974),法國歷史學家、作家。

我根本就沒有書房。都散失了,連藏這樣的想法也只好放棄。都完了。上面說的那兩本書,那就好比我把我的身體和我的頭腦打開來,好像我是在19世紀的森林和手工制造場里,閱讀關於我在中世紀生活的故事。那本伍爾夫的書,我從沒有看見有一個男人讀過。MD,我們是兩相分離了,就像她在她的小說里說過的那樣。…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October 21,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4

碎片四:數學本體論的轉向…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21,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蔣浩的詩·在冬季 17~20

17 大風

 

大風一直沒有停息過,從刀尖刮向

一個人的胸膛。“哦,猛烈些

更猛烈些!”一個人總比一棵草更有

力量,現在,他就要開始奔跑

雙臂已經張開,大風

卻堵住了嘴唇…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October 21,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魯迅: 白話版《摩羅詩力說》17

這個惡魔,這如撒旦一樣,憎恨人間種種卑劣的行徑,就極力跟它們進行鬥爭。這就好像一個勇猛的人,如果遇到只是些庸碌懦弱的人,那他就激怒了。這種人生來就有愛慕美好事物的感情,但是看到茫茫人世熙熙攘攘,不能互相了解,於是就產生了厭倦,憎恨世界了。不過到後來,萊蒙托夫逐漸趨向實際,他所感到不滿的,已不是天地人間,而轉到同時代的人們中間了。後來他的思想又起了變化,竟突然死於決鬥。決鬥的原因,就是萊蒙托夫所寫的《當代英雄》一書。當初大家以為書中的主人公,是作者自己。到了這本書再版時,他作了答辯。他說:「主人公並非一人,實際上是我們同代所憎惡的對象。」因為這本書所描寫的,的確就是當時人們的實況。於是有個朋友叫馬爾登諾夫的,便說萊蒙托夫把他的事情寫進書中,因此要求跟他決鬥。萊蒙托夫不願意殺害自己的朋友,只是舉槍對空中放,但是馬爾登諾夫卻對準他射擊,他就被打死了。他死時至十二十七歲。…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21, 2023 at 7:26pm — No Comments

王敖:詩的神經與文明的孩子 4

在此,我絕對無意把艾略特重新塑造成一個崇尚身體高於文化的詩人。詩人超凡的能力表現在他能夠擁有深厚的文化積累,也能將其瞬間穿透。我想要強調的是,所謂「詩人是文明之子」本身是一個很有活力的隱喻,我們不要把它錯誤地理解成「詩人是被文明化的後果」。詩人是文明的發明和更新者,沒有他文明會有危險;而不是相反,文明層層包裝造出了一批做詩人狀的木偶陳列品。當代中國詩的一個明顯問題就是搞錯了先後關係,或者說只認後者,很多詩人按照既有的文化闡釋去把自己復制成高價的贗品到處展覽,這是讓大部分知識分子詩人雄心勃勃,卻越寫越不堪的原因。那些歐陽江河,西川們,怎麼看都像是打扮成龐德或史蒂文斯的朗費羅。…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2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阿蘭·巴迪歐:語言,思想,詩歌 3

蘭波在散播中獲勝。他看見了「非常清晰的一座清真寺而不是工廠」。生命本身,和客體一樣,是它者和多樣的;比如說,「這位先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是一個天使」。而且這一家子是「一群狗」。

最重要的是,詩歌欲望是在不同現象之間的某種遷移。詩歌尋求的,遠遠不是建立(fonder)客觀性,而是逐字逐句地分解(fondre)它。

卻在散漫的雲消融的地方分解了

——哎呀,被新奇的東西寵愛!…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October 21,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歐陽友權:AI機器人提名金像獎最佳編劇?1

大家都很好奇,下一位金像獎最佳編劇會是AI機器人?且看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院長歐陽友權教授的分析——



ChatGPT的技術鋒芒對文學創作敞開,網絡文學圈的AI話題便開始升溫。如果技術進步讓人工智能創作從可能走向必然,它能否以創作實績贏得歷史尊重,不僅值得期待,也有待觀察和思考。

技術新銳的文學賦能

人工智能為網絡文學創作開辟的願景十分撩人,不管是此前的「小冰」「九歌」「薇薇」等寫詩APP,還是當下聲威日隆的…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October 21,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陸釣雪de飄飄·評論《維柯》上

在我們後來所說的浪漫主義之後,我們重新發現了維柯,克羅齊和整個19世紀、以賽亞·伯林和整個20世紀。維柯是那場偉大的多的思想論爭的早期(18世紀上半葉)參與者,這場論爭就是現代最重要的兩大思想派系之間的論爭:其中一個派系植根於法國啟蒙運動,而另一個則旗幟鮮明地作為對應物而發展起來,那就是反啟蒙運動,特別是在19世紀的德國。

伯林已經從維柯思想中區分出了七個「超越時間的概念」,這些概念是維柯首次提出來,以取代啟蒙教條的。這些概念就是:人的本性是可變的,而且這種變化就歸因於人類自身;人只能認識他創造的東西;因而人性科學不僅區別於,而且高於自然科學;文化都是整體的;文化創造的根本方式就是自我表達;藝術是這種表達的主要形式;我們可以逐漸理解現存和過去的其他文化的表達方式,其途徑是重構想像(reconstructive…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21,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吳子林·「畢達哥拉斯文體」——維特根斯坦與錢鍾書的對話 9

《管錐編》由781則劄記組成,分成十卷,分別評論十部中國古典要籍;每卷第1則為總論,是著者對這部書的總體認識,第2則以下對該書中具體段落進行相關的考訂和評論。錢鍾書「夫子自道」:「端賴賢者於義則引而申之,於例則推而益之。」《管錐編》每則文字大致可分為「義」和「例」兩部分。所謂「義」的「引而申之」,即從表面的歸納,到「抉髓究理」,這是「具體的概念」由表及里的軌跡運動,也就是一個個小論點的轉換。對「義」之論證,則舉若干事例、事實作為論據;錢鍾書總是按照概念的流變的秩序或運行的軌跡,把相關的事實例證編排到相應的位置。《管錐編》中隨處可見的「增訂」文字,絕大多數都是對「例」的「推而益之」。…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October 21,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導言 2

科學和理論作為整體性的動因佔據主導地位,它們的干預使得隨機的話語在其各自領域內可以被理解。盡管如此,科學和理論會面臨失去話語權和重新奪回話語權的風險;同時,它們的干預一次又一次使得隨機的話語成為一體,哪怕只是實現暫時的統一。這類干預過程是科學和理論的長征。語言學、符號學、人類學和精神分析學表明,思考的主體即笛卡爾式的主體,是通過思想或語言來定義自身的存在的。



笛卡爾式的主體在其自身存在和主體形成的活動中融入了超語言實踐(pratique translinguistique),而在這一實踐中,語言和主體都不過是一些零星的時刻。從這一角度來思考,語言哲學以及源於它的人文學科(sciences humaines)是對這些時刻的思索。無論它們被視為僅僅是語言的、主體的,還是被視為與更廣義的社會經濟相關,其均取決於這些特定領域…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21,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劉旭光:作為交感反思的「審美的觀看」— 對現象學「審美觀看」理論的反思與推進 5

在現象學的視野中,體驗是意向性構成物,是意義統一體,是生命性的體現,也是真知的開始,所有這些性質,馬上被引入到審美領域中,特別是藝術經驗中。通過體驗,藝術作品從一「物」轉化為一個意向性構成的意義統一體,成其為藝術作品,藝術作品的規定性似乎就在於成為審美的體驗。因而,現象學意義上的體驗就被直接轉換為「審美體驗」。在審美體驗中,某物拋開了一切與現實的聯系而成為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體驗者的生命活動,也就是他最真切的存在,直接而持久的融入到藝術作品中,使得藝術作品成為「他的藝術作品」,成為一個被體驗者填充過的意義豐滿的藝術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October 21,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走进作家的故乡与作品的原乡 湖南日报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学里的村庄》

2013年11月3日,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向湘西十八洞村。2023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之年,在十八洞村的春风吹了10年的日子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鼓声声中,湖南日报精选10个文学里的故乡,穿越万里中国,纵贯百年文学,描绘十地乡愁,见证时代巨变。自10月23日起,报网端微屏将陆续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学里的村庄》。…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21,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1

譯者: 張小勇

作者: (美)里拉

副標題: 反現代的創生

ISBN: 9787802254404

頁數: 322

定價: 37.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8-5-1…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21,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張偉棟`未來詩學 5

在今天,詩與歷史、詩與時代的關聯是如何可能的?歷史的勢能、主體的覺醒、言語契機以及艱難的情勢是如何塑造一種嶄新的詩學的?何種歷史的想像力或歷史的計算法則在給出我們企圖尋找的未知?詩歌何以作為一種普遍性的知識?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牽引著我的注意力,但卻是苦於自身局限,無法獲得有效的答案,現有的研究大半也不能提供可靠有效的幫助,我只能在歷史與理論的邊緣地帶尋求一線生機。在寫作關於陳超的「個人化歷史想像力」文章時,我突然意識到,真正的問題可能恰恰是要超越「個人化」的歷史想像力, 「個人化歷史想像力」不正是我一直批評的「個人性」原則的一種表現嗎?在這一原則之下,朦朧詩以來的當代詩所打造的「個人化」詩學,通過「先鋒詩」「實驗詩」「純文學」「文學本體論」「審美自律」這樣的標簽取得歷史合法性的同時,也將當代詩置於困境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21, 2023 at 5:00am — No Comments

費小五·越無知,越幸福 上

01

在中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個偏居一隅的小國叫不丹。

不知何時起,中文網絡上開始出現鼓吹不丹為「幸福指數最高」國家的軟文,據說此地是現實中的世外桃源,傳說中的香格里拉,「離世界最遠,離天堂最近」,那兒的生活就像童話的結尾,幸福又快樂。

於是乎,在鋼筋水泥中忙碌辛苦的小資白領們蜂擁而至,準備尋找心靈的凈化。

下車伊始,和美帝一樣甜美的空氣,純天然原生態的風景,似乎都預示著一個美好的旅程即將開啟。

然而,接踵而至的種種原生享受卻讓城市精…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October 21,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吳靖國·維柯:詩性教學 6

在第層一意義上,Vico便指出:

第一種本性乃是一種詩性的或創造的本性,可以被稱為神性,因為它把所有物質的東西,都認為是被天神賦生予命的存在體世,并依照每個東西的理念而分派天神给它们。就是這種神學詩人的自然本性,他們是各異教民族的最早智者。當時,所有異教民族都被創立在他們自己所擁有的某些天神的信仰上。(NS916)

這段引文所指出的,是“神學詩人”最初透過對天神的想像賦予來萬物各種意義,而對於這種最原始的本能想像力的展現,不但為人類開啟認識事物與生活行動的大門:創造出不思可議的事蹟來,也因為將天神想像為崇高的、神聖的,因而得以有效地節制人類的欲望,進而能夠做出符合人道的自由行為。[17](NS1098)。據此,可見詩人的創作過程乃對,是人類生活之可能性及人類存在之發展性的一種開展過程。…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21,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梁鴻鷹·詩性表達 下

詩意或詩性同樣來自創作的個性化,意味著創作者找到了進入生活的獨有路徑,以自己的創作安放了屬於自己的聲音、色澤和語調。詩性得到推崇在於創作者能夠將活生生的生活,將為大眾所關注的社會現象、轟動性新聞,以獨特的視角獨特的手法加以處理,從而產生耳目一新的效應。吸引作家創作的生活素材可能會在頭腦中反復發酵,被充分吸納,在此基礎上化為富於個性、可被接納的藝術化現實。詩性化追求就是對創作素材的個性化表達,從而「氣之動物,物之感人」,使讀者受到濃郁豐厚意境的感召。模仿他人或刻意迎合大眾淺表化的獵艷獵奇,必然會喪失掉文學的蘊涵和詩性品格。詩性是作家經過長期的藝術儲備,或經過苦苦探索、尋覓而好不容易捕捉到的情節、意蘊或獨特表達,是那種迥異於他人作品的氣韻、聲響、節奏、韻律等等,在作品中具體表現為風格、境界、趣味之類,詩性通過文本表現出來,卻永遠是屬於故事、結構、語言之外的獨特聲響。…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October 21,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導言 1

克里斯蒂娃是西方理論批評界中不容忽視的存在,她將詩性語言看成一種意指過程,即將詩性語言看成一個言說主體生成的符號系統。通過分析哲學、語言學以及精神分析學的文本,克里斯蒂娃證明了這個論點:“19世紀後象徵主義的先鋒性在文學再現中引發了一場實在的突變”。原書英譯本只翻譯了前三分之一關於理論建構的部分,本書沿用英譯本的處理方式,並根據法文原本校訂,未譯出的部分主要涉及對馬拉美和洛特雷阿蒙法文詩歌的分析和細讀。本書注解部分包含了原注、中譯者注和少數英譯者注。原注是克里斯蒂娃法文原作中對一些內容的補充說明,中譯者注則是對具體的技術性資料(人名、地名等)的補充,而英譯者注則是精挑細選的個別有助於理解原文的英譯本注釋。本書末尾附有譯者整理的詞匯索引表以及對關鍵術語的解釋,更加方便讀者理解。



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 張穎、王小姣譯…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21,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