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我的林園》原文及賞析 下

在稀疏的叢林裏,黑莓結得並不多,站在橫穿林園的公共小道上便可一覽無遺,伸手摘取也毫不費力。毛地黃,人們愛攀摘;受過些教育的女人,甚至伸手去采毒菌,以便在星期一的課堂上顯示顯示。另外一些受教育較少的女人,則摟著男朋友在蕨草地上打滾。這兒扔下紙,那兒留下罐頭盒。天哪,我的林園還屬不屬於我?倘若屬於我的話,我是否最好不讓任何人入內?在林蒙雷基地方有一處林園,不幸也有一條公共小道穿過,但它的主人在這個問題上毫不猶豫。他在路的兩旁築起高大的石墻,墻間以橋橫跨。當公眾像白蟻般來回走動其間,他卻在飽餐黑莓,但誰也看不見他。這個能幹的家夥,名副其實地擁有他的林園。戴夫斯⑥在陰間的表現不錯,他與拉撒若斯之間的鴻溝能被意念跨越,但這兒什麽也無法通過,說不定哪一天,我也會這樣做。我將在路邊築起墻,園邊圍起籬笆,讓我能夠真正領略擁有財產的甜蜜。身軀龐大,貪得無厭,冒充創造,極端自私,我將為自己編織一頂偌大的財產王冠,直到那些布爾什維克走到跟前,重又把它摘下,然後把我推入黑暗。

(藍仁哲 譯)

註釋:

① 一本書: 指小說《印度之行》(1924)。本文寫於1926年。

② 見《聖經·新約全書》的《馬太福音》第19章24節。

③ 亞哈: 紀元前九世紀的以色列君王。

④ 卡魯特王(994—1035): 征服不列顛的丹麥王。

⑤ 亞歷山大大帝(紀元前356—323): 馬其頓國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征服者。

⑥ 戴夫斯: 《聖經》寓言中的富豪,在世時,乞丐拉撒若斯上門乞討,他讓狗驅趕他;死後,兩者的命運顛倒過來。

【賞析】

福斯特這篇名為《我的林園》的小文用詼諧之筆探討了人由於獲得財產而產生的種種微妙心理。福斯特的這份財產來路正當(《印度之行》的收入),數額不足以給別人以壓迫,但作者卻捕捉到了由這份財產而產生的心理變化。他在本文中討論了財富何以從一種令人愉悅的東西變成了這樣一種負擔(但是作者並不認為「財產是罪惡」的): 財產令他感覺沈重,並且對自己的財產產生了不滿足感,為了完全占有自己的財產做出種種荒唐的無意義的或者極端的行為。

首先,財產令人感到沈重。這是財產對人的直接影響。作者指出,這種沈重並非是道德上的沈淪: 《聖經》裏的那位富翁並非心術不正,只是身體太粗壯,所以進不了天堂。從財產生發的這種沈重是一種身體養尊處優、缺乏鍛煉的臃腫,是財富過多的拖累,也是思慮過重的結果。

其次,作者通過描述了觀看自己園中的飛鳥飛入別人園中,而對自己的所有物產生的不滿足之感,揭示了為何已有的財富不能令人滿足,反而倒刺激了人追求新財富的欲望。帝國的擴張甚至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正是這種心理的表現。有趣的是,作者在這一部分最後又提到了引起話題的那只鳥兒——「當赫尼希太太的鳥兒再次受驚飛起,我也很不高興;它完全飛離了我們,深信它只屬於它自己。」物終歸會歸於「物自體」的世界,由此看來財富又何嘗不是一種空虛。人類宣稱占有這表象世界中的一切,但物的根本在「物自體」的世界中是人類根本無法認識、無法感受的,更不要提占有了。物只屬於它自己,人類的占有只在人類社會這個狹小的範疇內才成立,而在淩駕於人的世界之上的自然的世界,這種所有權是得不到任何承認的。

第三,作者寫道,財產的擁有者明確自己對財產的權利,往往會對自己的所有物進行一番無意義的改造,這是「出於缺乏享受已有財產的能力」,實際上當物質利益被錯誤地視作一種精神享受的時候,靈魂的空虛和缺陷更被凸顯出來,這時「占有與喪失同一」。

最後,作者認為,為了獨占財富,更是為了證明自己對物的所有權,擁有者往往不能忍受他人染指自己的財產,更不願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產。作者寫道,當行人穿過他的林園,攀摘他園中的植物,與戀人幽會,他也會想到把林園密密實實地圍起來,如同林蒙雷基林園的主人。那些吝嗇鬼正是出於這種心理才會「貪得無厭,冒充創造,極端自私」,並為自己「編織一頂偌大的財產王冠」。

以上就是福斯特對於人因財產而生的種種心理的剖析。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